《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快.

【穿过丛林看见你】读诗的写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3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半曾说过,写诗就是敢整
日常,我们对于语言往往不敢越雷池一步,很难突破,顾忌挺多的,而心语是没有这些说道的,按着自己的心愿整好了。突破自己不容易,也是对通行语言的反叛。
最近看淡若春天的微博,对自己的一首诗做了三次改动,本来第一稿已经很不错了,后来越来越简化,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大胆、叛逆、随性、似乎信马由缰,好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渔郎 发表于 2017-11-30 17:23
半半曾说过,写诗就是敢整
日常,我们对于语言往往不敢越雷池一步,很难突破,顾忌挺多的,而心语是没有这 ...

二叔,把你说的那首诗发来我瞅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诗的修改和多个版本 | 地铁N号线

拿到《地铁N号线》这个主题,首先会想到庞德的《在一个地铁站》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多花瓣。(杜运燮 译)

许多译本中,我最喜欢杜运燮的这一个。

在读这个译本的时候,由于我多年养成的快速阅读习惯,会将一些字词丢失,一些字词却无端的衍生出来。比如“蔷薇”。
所以,我的《地铁2号线》第一版里,会有蔷薇这个词在眼前闪现,我总认为,那些”Petals on a wet”便是“蔷薇”,多年以来,一直在脑海里留着这个奇怪印象。

现在想来,地铁站里人影瞳瞳,光影闪现在脸上,有如一个个的光斑,不就像虚拟的“蔷薇”吗?

再者,这种主题看似很实,其实也可以写得比较虚。一首诗的处理,是与写作者的经验有很大关系的。
比如老黄,会从社会观察的角度进行在场性的叙述;猴哥,则是切取片断进行象征性表达;雨后小荷充满了女性维度的事件呈现等等。经验性的写作,使得一个题目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而我在这次创作中,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不断修改,得出了三个版本。

第一版——————————

《地铁2号线》

通过城市复杂的胃经,需要准备好两副极端的面孔
准备好冷热失调的酸性体质

准备好每一站静悄悄的滑行。与人影闪烁的蔷薇
一起进入耐看的梦境。

不断消失的往日,猛烈到来的今世
一个小孩瞬间生出白发,
一个老人在光线不足的空气里灰飞烟灭

种种低垂的头颅,寄生在网络里的知觉
惊醒了嗡嗡嗡作响的世界。一旦重启
平行时空中的沉默、冷却,即刻发生变异

他们没有性别,没有年龄,他们都是同一副面孔
同一个湖泊里,不同温度的晶体

开门之时,阳光,尘螨,莫名的猎物全部涌入
奋勇交换彼此的位置与心情

每一张脸,都有不怕活下去的决心
都有一瓣花朵,失去控制,融入钢筋水泥的另一个维度之中

不像我,一踏出交接之门
就失去了婉转的咽喉,支撑后半生的肋骨。

还有,那些光扑在脸上,油漆粉刷一样。

【  】
一首诗,要怎样写,最符合自身的经验与审美?

按照习惯,一开始,我会朝比较完整里写,因为潜意识里,我想去表达很多独有的经验。虽然是地铁里不断闪现的是各种碎片,但整个过程贯穿起来,会像一帧帧流动的镜头画面。
这些画面,很像电影,或者像梦。有它产生的依据,虚实相生的交替。它不具体到个人,因为我认为,在这样的场景中,人是不独立存在的,人此时只是被现代高技暂时圈在一起的群体动物。它们拥有的是共性,而非个性。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须结果。

但是写完后,却觉得太多了。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对自己的文字进行审判。语言上的不足,情感上的不足,皆会造成自我欣赏上的不舒服。

第二版——————————

《地铁2号线》

不断消失的往日,猛烈到来的今世
一个小孩生出白发
一个老人灰飞烟灭

种种低垂的头颅,
被嗡嗡嗡作响的世界惊醒,重启

每一张脸,都有不怕活下去的决心
都有一瓣花朵,失去控制,融入钢筋水泥的另一个维度之中

而我
早已失去婉转的咽喉,
支撑后半生的肋骨。

而光,
扑在脸上,油漆粉刷一样。


【 】这个删减版,去掉了一些客观描述,一些副词,直接进入主观的幻觉般的认知。显得更干净,不拖沓。完整性也没有被打破,读起来却更流畅。

第三版——————————

《地铁2号线》1

不断消失的往日,猛烈到来的今世
一个小孩生出白发
一个老人灰飞烟灭

《地铁2号线》2

而我
早已失去婉转的咽喉
支撑后半生的肋骨

而光,
扑在脸上,油漆粉刷一样。

【】经过一场删减,我突然兴起,将一首完整的诗破坏掉,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个想法来自于这次同题猴哥的《地铁3号线》

文:还叫悟空

地铁驶来了,载着一张一张陌生的脸
车门打开时,它闪才续上躯干和四肢

【】这首简单到犹如碎片却很完整的小诗,包含了猴哥对诗歌写作的理解。
很少见猴哥写长诗,他的诗都是尽量的短,尽量的消减,不允许多余的残肢出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诗歌创作习惯。

我有时也喜欢写长诗。一直认为,长诗讲气,短诗练筋骨。
很多人在学习写短诗的时候,仅仅是以为它精简易读,或易写。其实,能把一首短诗写得好看又不多余,那是文字的掌控力。于是我再将其它枝节砍掉,留下最后这两个片断似的东西,成了两首短诗。
这两首短诗,被控于它们的主题,使它们的碎片意义被主题接续完整,并合理化。因此成了两首各自独立的小诗

有人怕写短诗,就是因为怕不完整。这就要看你如何考虑结构,怎样切入。
如我的第一个:

《地铁2号线》1

不断消失的往日,猛烈到来的今世
一个小孩生出白发
一个老人灰飞烟灭

——这里不需要交待地铁二字,直接将坐在地铁上,一个较为主观的感性的镜头幻觉呈现在众人面前,表现社会化的高速进程,永远无法解决生命的难题。人在此中,只是那些可悲的一瞬间。这是一种共性描述。

《地铁2号线》2

而我
早已失去婉转的咽喉
支撑后半生的肋骨

而光,
扑在脸上,油漆粉刷一样。

——第二表面写个体的主观感受,其实呈现的是在社会化的高速进程中,个体特征向共性转换的结果,人们逐渐失去自我,被一切表面的光影涂抹,伪装成为群体的人。
破坏完成后,我很欣喜。一个写作者,对文字的喜爱,对自己的尊重,是同步的。

其实,我更喜欢这两个小短制,我认为它们在完整篇中,也是筋骨,不可替代的。拆解后,同样可以独立成篇,且并不丧失完整性。

点评

这种剖析是精彩的,点赞。  发表于 2017-12-1 1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渔郎 发表于 2017-12-1 11:47
一首诗的修改和多个版本 | 地铁N号线

拿到《地铁N号线》这个主题,首先会想到庞德的《在一个地铁站》

在改版中,说明了一个问题,修饰会让诗意淹没在华美中。

还叫悟空的诗是我喜欢的诗歌。

我更喜欢地铁1第二个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5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谢谢快快。

多说几句:这首诗的来源是大概前年春天,成都诗人流岛和可可西来北京游玩,有一天和可可西去后海,在后海一號门前给她拍了一张照片,当时阳光忽明忽暗,很魔幻,仿佛木框记录了民国感觉,老酸奶,举伞的人群与今天融合在一起。当时我说,会以“后海一號”为题写一个。

半年后,楚雨邀我合作写个长诗,名字恰好叫“后海之海”。所以有了这首,这首是“后海之海”中的一个。

再次感谢快快和诗歌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地图 发表于 2017-12-5 13:30
看到---------谢谢快快。

多说几句:这首诗的来源是大概前年春天,成都诗人流岛和可可西来北京游玩,有 ...

写诗者很读诗者有很大的区别。感谢地图兄长能这样细心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围围的作品,谢谢你的鼓励。祝你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4-27 1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