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40|回复: 0

“新诗百年”的提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0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19世纪后期,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就倡导“诗界革命”,创作“新诗”或“新派诗”,但这些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本文所指的新诗是相对于古典诗歌的诗体,起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倡导白话文的产物。胡适在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有些是作于1916年,如其中的《他》注明“民国五年九月作”。有些论者基于此将1916年或1917年作为中国新诗的起始年份。持相同观点者不少,那么,新诗历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十七年”及“文革”时期、新时期等不同阶段的发展,到20世纪末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岁月,但20世纪末新诗研究者就提出了类似“新诗百年”的概念。
从搜集的资料来看,诗人、现代诗研究者郑敏在1993年发表了《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其中写道:“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中,中国新诗的成就不够理想的原因包括社会与语言文学的多种因素。本文将主要从汉语的发展近百年史, 来剖析一下这个原因。”[1]文章提及了“百年”,从一定的历史维度来探讨现代汉语与新诗的发展。在1998年,郑敏又发表《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文中认为:“中国新诗的近百年的旅途中, 虽说新诗从无到有, 已有了相当数量的积累和不少诗歌艺术的尝试, 但总的说来, 作为汉语诗歌,中国新诗仍处在寻找自己的阶段;寻找自己的诗歌人格, 诗歌形象, 诗歌的汉语特色。”[2]文章标题和正文出现了“百年”“近百年”,关于新诗百年的时间意识更为明显。另外,谢应光在1996年发表《20世纪中国新诗二题》中总结:“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历经百年, 至今仍未‘成型’。”[3]文章指出新诗“历经百年”,但诗人群、诗学、诗歌形式三方面尚未“成型”。可见,以胡适发表白话诗为起点算起,新诗在20世纪末还不足百年历程,但新诗百年的意识却已经产生。
“新诗百年”提法的出现早于新诗的实际历史,这个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新诗产生于20世纪早期,到20世纪末接近百年,这几乎与20世纪的整个时期同步,在20世纪末,“一个世纪”的意识很自然地投射到近“百年”的新诗上。另外,20世纪末也意味着2000年这新千年的到来,“百年”与“千年”相交叠,正如吴思敬所言:“一个完整时段的起讫又往往会对人的心态产生影响,像百年起讫特别是千年起讫这样的重要的时刻,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能赶得上的,因而必然会使人,尤其是对时光流逝最为敏感的诗人,触发丰富的诗情与无限的感慨。”[4]这使诗人、诗歌研究者产生“百年情结”,在新诗历程还未百年时,就有总结新诗并开启新时代的情怀,为20世纪的新诗贴上“百年”的标签。这样,纪念“新诗百年”的活动随之出现了,并延续到21世纪早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7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