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的左家肉饼
(随笔)
齐凤池
2005-3-3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信这个理。
唐山的左家肉饼馆藏在一片震后的简易房深处,对面是一条好几米深的臭水沟,就是躲在这么个龌龊的地方,每天也是座无虚席。每天中午吃肉丙的人,比对面臭水沟里的苍蝇还多。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三十几张桌到中午十一点早就订满了。非要想吃就得明天早来。如果你非要等,他们也做不出来。因为他的经营量有限。每天打多少馅,和多少面。烙多少块肉饼是有书的。所以说,想吃左家肉饼非得早去不可。在唐山左家肉饼是老家号。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听上了年纪的人讲,解放以前,一个是小山,另一个就是古冶。这俩地方最热闹。整个一趟街全是买吃的。有马家烧麦,王记麻花,张记肉包子,蔡家香油果子,韩记烧鸡,李记炸糕,左家肉饼等等。
左家肉饼在街中央,对面是说书馆,每天人来人往,有前的人听完书就到左家吃肉饼。要上一碗烩下水来半斤肉饼,烫上二两老白干,最后再来一碗羊汤,那才叫是酒足饭饱。过得是小神仙的日子。
唐山大地震以前,我到左家肉饼馆吃过一次。尽管当时人们的收入不高,但吃肉饼的人也不少。我记得很清楚,我要了一碗烩下水,半斤肉饼,四两白酒,一碗羊汤,一共话了两块钱。我当时的工资是每月三十八块五毛一分钱。相当于现在四十块钱。虽说不便宜,但吃的是正宗正经的东西。
左家肉饼是长方形的,一块有二斤左右,肉馅有一寸来厚,中间夹着一层毛草纸一样厚的面皮,肉饼烙的象虎皮一样的颜色,外焦里嫩。羊肉馅里略放些大葱,吃起来又香又嫩,又水灵。
左家肉饼将肉馅中间佳上一层面皮算是一绝。这个收益是左家祖传的。
现在的左家肉饼老板姓白,老板娘姓左。听老人们讲,当年白老板在左家当厨师,东家看小伙子人品好又有手艺,就把左家唯一的女儿嫁给了他。小俩口结婚三五年后,左家的两个老人相继离开了人世。左家肉饼馆一直由白老板经营。但打出的牌子还是左家的老字号。
左家的闺女生了一串孩子,全是丫头,连一个站着撒尿的也没有。白老板也不怨天恨地。特为了左家肉饼不断送在自己的手里,他也给女儿找了个倒叉门的养老女婿。并教会了他烙肉饼的手艺。
左家的两个老人去世后,左家的闺女对白老板说:“反正老人们已经去世多年了,人们也都知道咱这肉饼馆是你掌管经营,不然就把左家肉饼改成白记肉饼吧。”白老板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觉得左家这个百年老字号不能失传。人们吃肉饼不是吃的我白老板,而是吃的左家这个响当当的老字号和他的传统手艺。
时过境迁,左家肉饼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但左家肉饼的特色始终没变。只是左家肉饼繁殖出了几个肉饼馆,有姓白的,有姓云的,有姓马的都回民开的掌舵的老板娘都是左家的传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