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15|回复: 6

[原创]乌台诗案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3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乌台诗案有感

乌台诗案有感
林宇
少年壮志未消磨,诗案牵连奈若何?
唯恐英才豪气尽,故将长剑伴清歌。
少年志在斩群魔,诗案缠身奈我何?
任凭风浪高千尺,一腔浩气万年歌。
发表于 2003-11-3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乌台诗案有感

乌台诗案?
恕清涛孤陋寡闻,还望能细细介绍一下  :)
发表于 2003-11-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乌台诗案有感

此中不见东坡意,想必未涉乌台诗。
 楼主| 发表于 2003-11-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乌台诗案有感

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案主是苏东坡。
东坡因诗得祸,险命丧于此。小人捏造东坡诗句讥讽皇上,因太后喜爱苏诗,才幸免于难,后被贬湖北黄州,才铸就千古二赋和大江东去的雄词。所谓诗穷后工,千古一然。余因广州一诗友《论诗韵改革》组诗中有一首涉及语言不统一(实乃学术问题),而遭调查。(后以莫须有而不了了之)因调查之人心虚,恐怕挑起文祸。此亦小人之作怪也。(原因主编《湖北中青年诗词》引起,因省诗词学会先委某人,某人二年未完成任务,后军区原傅将军(学会领导)赏识我们青年,便委以重任,而导致某些人的不满。因有感古今诗人因诗得祸,俱未能免也。此诗名为乌台诗案,实写自己也!
今清涛兄一问,不禁感慨万端,随手敲来,不免罗嗦。
权博兄一笑。
 楼主| 发表于 2003-11-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乌台诗案有感

伯甘兄所见极是。名为乌台诗案,借东坡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也!
因诗案不好明言,只好曲意为之。想起去年6月28日之诗案,至今心中发寒。
当日诗案发生,因小人断章取意,将我们诗中某些句子取出,举报给国安局而遭调查。我据理力争,这毕竟不是文革之时代,岂因一、二句就法办。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今日怎会重演?
然我终因此,虽未受任何处分,但前程大受影响。然富贵仕途于我又有如何?早已厌恶官场。局长、市委常委被捕……身边不少有地位的人倒下,但是又有人很快上去。
真是无官一身轻,诗书画印伴平生。

发表于 2003-11-4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乌台诗案有感

哈哈!难得糊涂呀:)
发表于 2003-11-4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乌台诗案有感

【烏 臺 詩 案】
    後來蘇軾被調任到徐州 (今江蘇省銅山縣)、湖州 (今浙江省吳興縣)。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時,在他移任湖州的第三個月,一天,突然闖進一位朝廷欽差,不容分說的把蘇軾捉拿進京,原來是一群和蘇軾有嫌隙的御史,為了要討好王安石,指稱他在詩文中歪曲事實,誹謗朝廷,請皇上下令司法官員判他的罪。不久蘇軾就被送入獄中,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這件案子真是轟動一時,除湖、杭州等地的百姓請和尚唸經為蘇軾祈福外,幸得前太子少師 (太子的老師)-張方平、前吏部侍郎 (相當銓敘部次長) - 范鎮替他上疏挽救,才將情勢緩和下來。再加上神宗原本就喜愛他的文學,又生病的曹太后 (神宗祖母)也為他說情,最後只定蘇軾「譏諷政事」之罪。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神宗皇帝恩賜,判他流放黃州 (今湖北省黃岡縣),蘇軾終於免於一死。
【流 放 黃 州】
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註10),初到黃州,生活困苦、衣食不足,還要照顧一家大小,沒有薪俸,連住的地方都成了問題。後來只好暫居廟裡,靠僅剩的錢節儉過活。幸好一位在黃州做事的好友 -馬正卿替他請願了一塊荒地 ,讓他耕種、造屋。他汗流浹背的在東坡上辛勤耕作,妻子王氏則在一旁協助他,同甘共苦。
蘇軾親自在東坡開荒種地,對這個曾經長滿荒草的地方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在詩中說:「雨洗東坡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他讚揚這東坡如同山石般坎坷堅硬的道路,要自己也必須不避艱險、樂觀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進。他把東坡看作是自己個性象徵。辛苦一年後,蘇軾在東坡旁築了一間書齋,命名其為「東坡雪堂」,從此自號「東坡居士」(註11)。
蘇軾在經過了此次的文字獄衝擊後,決心重新做人,在張羅日常茶飯的生活中找到了淡泊自得的喜稅,一有空,仍不忘到處尋幽訪勝,賞遍山川景色,悠閒度日。這段期間對
蘇軾而言,可說是個重要時期。原因有二。
一、在這些年中,他非常用功讀書,因而在知識的領域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二、由於「烏臺詩案」給他打擊很大,而深深體會他在做人方面有些欠缺,因而寫了不少與修養有關的文章,如<前赤壁賦>,即在探討人生的變與不變的道理。
除上述<前赤壁賦>外,他還作了如<念奴嬌 - 赤壁懷古>、<後赤壁賦>等等好作品,此時的蘇軾在文學藝術的造詣上已達極高的境界 !
元豐七年,神宗下令蘇軾離開黃州,改授汝州 (今河南省汝南縣) 團練副使。路過金陵 (今南京市)時,遇到當年政敵王安石,兩人相談得很投機,而東坡仍不諱言,親切的責備安石不該連年在西方用兵,又在東南造成大刑獄,違背祖宗仁厚的作風。這個時候的王安石已經歷盡滄桑,胸襟也開朗多了,不但不見怪,反而對別人說:「真不曉得再過幾百年,才能出現東坡這樣的人物 !」
註10 相當於現在的警察副局長,但這是一個稱號,對於蘇軾來說,他在黃州仍只是一個被放逐的罪人。
註11「居士」是佛教稱在家修行的人的特別名稱,但宋朝文人縱使不信佛,也喜歡用這兩字作號。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曰。」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鳴嗚然,如想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潸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因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板。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課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普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正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千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仙。過臨皋
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間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嗚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子亦騖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念奴嬌 - 赤壁懷古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5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