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80|回复: 2

[原创]梨园诗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8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梨园诗话

[这个贴子最后由tangshi在 2004/10/21 10:06am 第 1 次编辑]

作者:楚成
梨园诗话之一
1剑术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无剑,同样诗词的最高境界也是心中无诗词,就是没有前人和今人的影子。
2作诗词就如书法一样,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
3诗词同任何艺术一样也讲究技巧,但她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但无论怎样运用技巧,还是以自然为上。所谓空山深谷,流水落花也! 境由情生,情由景生,情境交融,以气一以运之方为上策。
4优秀的诗词作品,总是以深邃的意境,悠扬的韵律,给读者美的感受。缺乏韵味的诗词,虽有完美的形式,却内容苍白,读者自然会望而止步。
5诗词同任何文学  体裁一样,要求语言形式 的丰富多样。语言的贫乏,形式的单调,其实是对汉语的所 知有限、和生活的浅 薄造成的。陆游教子作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6有生命力的网络诗词作品,不是用所谓的你 的帖子中 正文含有 禁 忌语,请删 去后重新 发 贴或是被 编 辑直接 删去等方式所能禁 止的。东坡、金圣叹、李渔等人的作品被 禁,却至今犹存。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具有 真正的文学、历史、艺术价值。
7有的人,一生只写一首诗,这首诗却可以穿透时空隧道;
有的人,生命尚在,作品却已经死亡;
有的人,自然生命虽然消失了,另一个精神生命却诞生了-作品。
8诗坛上的任何吹、捧、抬、踩都是徒劳无功的 。因为诗词作品的最好裁判是读者,是一代代的读者。只有诗词作品才可以替你说话的。
9传唱千古的诗篇不是点精就成了精品了,而是要经过时间的淘洗、打磨,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才逐渐如天上的星辰一样光耀百世。诗圣、诗仙、唐宋八大家等不都是后人的馈赠吗?
10现在不少诗词作者攻击格律,认为格律束缚太深,不容易推广和学习,创作难度大。这其实是个误解。任何艺术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连足球比赛也有规则啊!中国队踢不出亚洲,不能老抱怨规则和裁判的不公平,主要还是看你 能不能把球踢进球门,关键是把球技提高。
11纵使诗词名家写的诗词作品,也不是首首堪为佳作,能够传唱千古的诗词作品就更罕见了。同样,普通诗词作者和爱好者写下的诗词作品,有时还会给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之感。就在于他们的束缚少,放得开。历史上代代不乏这样的诗词作品传世。所以,我们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最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我们只有站在唐诗宋词的颠峰上,才能看得更远,步伐才能迈得更大。并吸取中西优秀文化,拿来为我所用。这样,我们才能吟唱出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恢弘诗篇。构建我们这个世纪诗词的七宝楼台。
12诗词大家,从来是各体兼擅。只有兼容并包,学贯古今,打通中西,然后自铸新词,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诗词上别开生面,才会成为领异标新的一代名家。如聂绀弩先生。
13创作诗词应该同作任何学科的学问一样,板凳要座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当然不是物质上的清贫啊!尤其在今日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良好的治学心态,常常决定诗词创作的成败。为人为诗要淡泊些才好。
14诗词初学者,不要去抱怨格律、押韵等条条框框。如果你打算把诗词写好,还是先学会戴着镣铐起舞吧!毛 主 席认为诗词如果不讲究格律那就不成为诗词了,那不如去写新诗,多自由啊。闻一多先生与徐志摩等曾主张新诗采用格律。他的死水就是证明。西方的十四行诗,不是也讲究严谨的格律和押韵吗?
15在这个商品化的时代,诗词作家和作者寂寞一些、孤独一些,掌声少一些,对诗词创作和整个诗坛来说未必不是幸事。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把诗词当作科研和学问一样做。毛 主 席的诗词,解放后才公开发表,记得是在诗刊创刊号(1957年),而且是藏 克家老力邀,主 席才同意发表的。沉淀了几十年,也修改了不下几十回。这也是主 席的诗词之所以至今无人能企及的原因之一吧!
16在新世纪,对石油等诸多资源的掠夺已经日趋严重。创作诗词同样不能只挖掘,而不去寻找新的矿藏。古人云,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今日讲究创作要深入生活,都是一个道理。
17我的人生宗旨是:对生活是知足常乐,做普通的民众;对诗词是精益求精,做精神的贵族。并且,永远不要停下追求的脚步。
18创作诗词作品,如同登山。有的人能坚持到底,登上山顶,从而一览众山小,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有的人,只能爬到半山腰。而有的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在山脚下徘徊。这不光是诗词等内在因素的原因,还有学识、胸襟、体力等诸多外在因素造成的。自然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迁的影响也不可小看。再是个人的境遇、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品等也决定着一个诗词作者的未来和走向。
19具有伟大的人格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诗篇;但优秀的诗篇的作者一定具有伟大的人格。诗词作品的人格力量,才是诗词作品生命力的中流砥柱。作为诗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境况,都不能失去良知。
20诗词入手容易,人人会写,但创造出优秀的诗篇却不是人人能够的。个人的才、学、识、智也缺一不可。
21国 家 不 幸 诗家幸。
一个人波澜不惊,宠辱皆忘,虽不失为高境界,但不关心民 瘼,纵然写出恬适的旷世奇篇,也不足以效法。
22愤怒出诗人。心灵永远不要沉寂,要象无风的大海,表面虽然浪静,心底却惊涛骇浪,这才是诗词创作的最好境界。又如葛洲坝之洪水,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泄洪不足以畅其流。行于其当行,止于其当止。如此,方得诗词三昧矣!
23好的诗词作品,不用修饰,不事雕琢,用平淡质朴的语言道出人人心中的感想,却是人人心中用诗句又表达不出的。如太白的静夜思。
梨园诗话之二
1写诗词如同为人处世,应该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一个人一生精力毕竟有限,而这一生只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只做好一件事就足矣!
2在诗词世界里,同其他事物一样,真理与谬误常常只有一步之隔。矫正过度,便会走向它的反面。这尤其是我们网络诗词作者需要警惕和注意的。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诗词名家,也会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辛稼轩堪为一代词学大师,可后人却讥其“掉书袋”。因此,我们诗词作者,不要指望一下笔就成锦绣华篇。对诗词创作如此,为人处世亦是如此,不要过分苛全责备。特别是我们某些网络诗词作者,目空一切,认为杜甫、老毛诗词也很一般这是非常不好的学风,我们要正视前人和今人。既不要盲目崇拜,但也不要全部否定。要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此方为学诗词之正途也!
4诗人词家,纵观历史,显达者少。所谓诗穷而后工,是也!作为诗词作者,我看还是需要有太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气概才好。
5创作诗词,切忌鹦鹉学舌,邯郸学步。人云亦云,徒传声筒而已!当然这主要是指诗词的内容。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想说的话。如同做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苏东坡、巴金之所以伟大,就在与敢说真话。
6诗词作者,创作作品出来,飘逸也好、婉约也好、苦涩也好,哪怕文笔生硬,只要是真情流露就好。诗人,最可怕的就是为了某些肮脏的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中国的文字狱之所以长盛不衰,这与文人间的检举、揭发不无关系。为讨好上级,卖友求荣,落井下石者,不一而足,文革期间犹甚矣!
7出世和入世这两种理念,一直折磨着中国文化人,诗人也不例外。为人为诗不可不有出世之念,但却不可真出世也!逃避尘世不是诗人的作为,相反我们要热爱尘世。在人间沉沉浮浮,感受人间的酸甜苦辣。只有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我们方能窥视为人为诗的真谛。
8颜之推在《家训》中说:“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有某些网络诗词作者,初写诗词,对诗词了解有限,就胡乱攻击诗词的格律和声韵,而所谓某些网络诗词名家,更是自以为是,认为杜甫不过如此而已!自己俨然天下第一,鼓吹自己的一套理论,害人又害己,这恐怕是网络诗坛上最坏的一种学风。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写诗填词,亦须遵循如此三境界、三步骤也!
10赵翼《论诗》道:“大凡人才,必创前所未有而后可传也。”余亦有《论诗》绝句道:“今人不拾前人唾,立异标新始到家。”诗词的生命力就体现在创新上。词在唐中晚期,还只是诗余,许多诗人不屑为之,可到了宋代却大放异彩,几乎没有诗人不会填词的。诗词只有不断革新,才能获得生存的位置。与时俱进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任何艺术都应该遵守的规律。
梨园诗话之三
作者:楚成
1明代严嵩的《钤山堂集》、阮大铖的《咏怀堂诗集》及其名振一时的《燕子笺》,论文学成就,并不逊色于明末四公子,为何他们的笔墨难传,就在于他们的德行为人们所不耻。现代汪精卫的《双照楼诗集》中有五绝:“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多么豪迈昂扬,堪为绝唱。然而后来汪精卫变节成为一代大汉奸,诗再好,也遭到了读者的唾弃。
作为诗人,品德和气节应放在第一位。
2宋代费衮《梁溪漫志》记载了苏轼的一则趣话:“东坡一日退朝,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在诗词上,锐意创新,追求时尚,自然不是坏事;若保守固旧,不逐潮流,也未必不是好事。
3余有词句曰“笔涌风雷卷浪涛,胸怀天下格尤高。”一个胸襟广阔,心忧黎民的诗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也不会失去一颗赤子之心。屈原惨遭流放,却发出“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杜甫身居草堂,仍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有鼠目寸光、一叶障目的诗人,才会对诗坛的不同于己的声音表示愤慨和不能容忍。
4只有坦荡无私的诗人,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宽容地对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一切人和事。东坡因为“乌台诗案”下狱,皇帝不相信东坡不会不忠于自己,就派人夜探监狱,发现东坡面色红润,酣睡不醒。皇上终于在死刑簿上没打圈,而是改判他到黄州作团练副使。在网络诗坛上,有各种不同的实践体和初入门的诗词爱好者,以及种种对旧体诗词的非难和不同看法,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的存在,而不是简单的封杀他们。对他们要多点鼓励,多点善意的批评,而不是打击,讥讽。这是余添列多家旧体诗论坛版主的一点深刻体会。
5苏辙在《上枢密使韩太尉书》中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流,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周览天下和交游豪俊是不可缺少的。
6苏轼曰:“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诗人在创作诗词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意,这便是诗词对诗人的最好奖赏了,又何必斤斤计较别人的褒贬呢?余最开心的事便是享受诗词创作带来的快乐。
7尤袤谈读书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陈继儒谈读书道:“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己读书,如逢故人。”
如今网络旧体诗坛上,不少诗词作者所读之书寥寥,却信口开河。没读过《人间词话》,却大谈王国维的词论,诚可笑也!作为诗人,也应通览古今,不奢望学富五车,起码诗词常识要知道吧!
8俞樾在《春在堂随笔》有言:“著书之家,千虑一失,往往有之。”
在网络上,我们发表诗词很便捷,但也很容易出错,何况写诗填词又是即兴下笔,难免遣词造句失误。还有比如错植别字,或是漏打了某个字,或是填词时断句有误,自是常有之事。当然,有错误也不用担心别人挑错,反而应该欢迎人家来批评指正。知错即改,重新发贴,善莫大焉!
9苏轼在《杂说送张琥》中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在网络诗坛上,不少诗词作者一临屏动辄十首、二十首,作品数量自然可观,但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10陆贾在《新语》中道:“世俗以为自古而传之者为重,以今之作者为轻。”
作为诗人,持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明代前后七子大都强调诗必盛唐词必宋,所以明诗暗淡无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厚古薄今,或是厚今薄古都有失偏颇。不薄古人爱今人,这才是我们今天的诗词作者应有的认识。
11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评唐宋诗时道:“唐诗如贵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揖宾,辞容鄙俗。”
如此贬低宋诗自是浅见,但也说明诗无达诂,自古至今,没有分别。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评价从来就是不一致的,这不是队列,强调步伐统一。诗词等文学作品是不能用简单的一道命令来指导的。
而如今网络诗坛上,不少诗词作者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诗词的平仄、押韵等问题,古代的就不说了,须不知这个问题在今天的诗坛上也已经争论了几十年。至今,中华诗词学会就这一问题都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对于我们普通诗词作者和爱好者还是少谈点大理论,多解决点诗词创作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还是加强修炼内功的好,而声韵等这些外在形式,不过是为我们的思想服务的一种工具而已!我们不要本末倒置,买椟还珠。在诗词的大道上,要看清方向,不要误入歧途。
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诗不必人人皆作。”
如果我们确实不是真情流露,或是有感而发而非发不可,还是谨慎下笔妥当。写些没有什么新意的步韵和诗唱酬赠答等诗词,还是不如不写的好。网络诗坛上时有几十人之多的作者步同一诗题,气势声势是出来了,但又有多大意义呢?
梨园诗话之四
1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日不学习就会落伍。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诗人,更应该终身学习。而今却有不少的网络诗词作者,书读得不多,在论坛上尽琢磨怎么挑剔别人,或是盲目自大,或是鼓捣诗词革命,或是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结小团体。这样下来,哪有世间来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多做点功课呢?
2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李白不能作。”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观古今中外诗人,无不各有其长,各有所短。作为诗词作者,我们最好要扬己之长,去己之短,取人之长,去己之短。如此,诗词之道才能更上一层楼矣!
3愚昧和无知,禁锢和封闭总是一对孪生姊妹。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焚书坑儒”的惨剧,太白会被流放夜郎,东坡会遭遇“乌台诗案”,高启会被明太祖腰斩,戴名世会因“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而遭杀。自从秦桧创造了“莫须有”这一词,代代就不乏继承人了!但诗人的傲骨和精神是任何强权所摧不跨的。陶渊明率先发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最强音,李白更是怒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作为诗人在任何境况下都不要停止歌唱,要保持一腔浩然正气,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4“文章憎命达”,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仕途上坎坎坷坷,甚至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但他乐观旷达。“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随遇而安,流离岁月倒成全了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诗人因诗获罪,杀头有之,流放有之,贬谪有之。但诗人们都没有低下高昂的头颅,屈服于领导意识之下。这也许正是中华诗词光焰万丈长的精华神圣所在。若是诗人都善于溜须拍马,曲意逢迎,都是一副软骨头,缺乏钙质,那倒正是中华诗词的末日了!
5欧阳修在一封给梅圣俞的书信中写道:“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若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地也。”还有唐代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说项”佳话。前辈诗人对后辈的避路,无疑知道我们赞赏。这缘于欧阳修勇于自信,敢于避路,让新人涌现,才能让文坛更加繁荣,也让人们加倍敬服,成为北宋公认的文坛领袖。而今,我们不少网络诗坛作者、斑竹、版主或是某些资深网络诗人对初涉诗坛者,不仅不爱护,相反横加指责,乱加点评,缺少善意和诚心。更有甚者,肆意贬低古今的优秀诗人,认为自己比杜甫有过之矣!什么《诗刊》、《中华诗词》、《九州诗词》等刊物上的诗词没有一篇是好的。这对网络诗坛影响非常不好。须不知,此举徒然为天下笑也!
6诗词得其形易,取其神难;学其格律易,得其境界难。学诗词者,仅学古今优秀诗词远远不够,还应当广泛涉猎,诸如美术、书法、镌刻、音乐、摄影等等姊妹艺术。沉浸其中,久之,自然也会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意境。
7诗无法则,也无定格。所谓学诗百法、诗词入门、格律启蒙等等参考之书粗略观之即可,不能奉为经典,按步就般。否则,贻害无穷矣!
8《人间词话》有“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语。余以为,诗词应以品格为上,有境界而无品格自难成高格,更难有名句。


梨园诗话之五



1台湾著名诗人向明在1996年11月号《诗刊》曾撰文道:“在成长中的新诗尚需敞开胃吸收各种营养,当然更不能放弃涵养丰富的古诗。读古诗绝对是学诗者必须的功课。现在的名诗人无不对古诗有某种程度的修养。古诗是一座金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新诗尚且需要向古诗攫取营养,今日学诗词者岂不更需要吸收古诗的一切优良传统吗?只有认真学习、研究、继承、发扬传统中华诗词的精髓,才能直接使我们获得最丰富的艺术养料。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谈诗词如何创新。舍此,大谈诗词的改革,不过是装腔作势,哗众取宠罢了!


2历代不少诗人词家,无不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登高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许多名胜古迹大川寺庙之所以闻名于世,往往得益于他们绝妙诗词的传神描绘。江山也要文人捧。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今天,我们行走在这片古老的大地时,在不少景点都可以看到古今文人的题咏。碑廊石刻,诗文书画,都是一座座艺术的长廊。在旅途中,尤其诗词爱好者,切莫错失机会。诗词与山川、名胜、风俗、人事相映照来读会更有情趣,获益更深。


3宋代苏麟《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有的版本作末句为向阳花木早逢春。)这两句名诗由此而来:据《翰府名谈》载,范仲淹守钱塘时,有才华的部下都得到了及时提拔,唯独苏因在外当巡检而无缘一识范。为此,苏向范进献了这两句诗。范阅后大加赞赏,此二句诗也因此而广为流传,苏也很快得到了重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苏有幸遇范,真幸事也!


4《随园诗话》载黄之纪诗:“钓久知鱼性,樵多识树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古人诗里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5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汉乐府城中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这对今天诗坛来言仍有现实意义。风气和时尚对人们的影响不可小看,尤其诗词作者对诗坛上的各种声音更要仔细明辨是非,认真剔除杂音,纯正腔调显得更加重要。


6陈子昂云:“逢时独可贵,历代非无才。”黄庭坚也有:“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各个历史时期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看政治是否清明,统治阶级能否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任何时代不是没有人才,就看有无善于识别、选拔人才的体制。在今日社会,光凭有限的几个伯乐和九方皋是行不通的。


7今日诗词、国画、书法、京剧等虽不失为国粹,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已无足轻重,渐渐丧失了昔日的辉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与时代严重脱节,所以诗词要溶入大众生活显然为时尚远。诗韵改革我是大力支持,霍松龄去年在《中华诗词》上发表了一组用新韵写的诗词影响深远,吾友广东诗人范少华也是倡导实践者之一。与时俱进是我们每一个诗词作者面临的课题,关键是我们采用何种手段来达到让诗词能强有力地表现现实这一宗旨。而不是象某些网络诗词论坛,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互相攻击,就是互相吹捧,一副乱哄哄的场面。


8今日某个诗词论坛上还有人在高唱“赋必汉诗必唐”,而且贴子还被斑竹点精,此诚可笑也!早在唐代刘禹锡就发出了“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们尚且不如古人乎?“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必然的规律。我们能起太白、工部于地下乎?


9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词作者的人格决定作品的诗格,脱离人格谈诗格,或是只谈诗格不谈人格,我认为都是有害的。这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又是相互影响的。优秀的爱国诗词更能激起我们的报国热情。一个人格低下的诗词作者也有可能写出诗格高的作品,但却常常遭到人们的唾弃。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违法律道德,也违背了社会良知。诗词作者的人格、诗格的优劣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逐渐体现出来的,有时需要历经几代人,甚至上百年。


10余有论述绝句道:“不见古人绝妙词,破书万卷笔犹迟。如今网络诗多少,管领风骚有几时?” ,“互联网上谁人识?片时大作被刷新。”。在网络诗词论坛中,诗词作品不计其数,其中虽不乏珠玉闪光,但多是泥沙俱下。这就需要论坛斑竹、版主或是管理人员有奉献精神,不辞辛苦,千淘万漉,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品了!


11王安石诗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政府为政务讲究信诚,市场经济也呼唤信诚,作为诗词作者也不例外。学习古今诗词作品时也要取法乎上,不能被某些时下流行思想蒙蔽了眼睛。写诗填词时也须防微杜渐,注意不要让假冒伪劣作品轻易出笼。


12读郑板桥“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不禁感叹,当今诗坛上缺少的就是如欧阳修一样的甘为新人避路的前辈诗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历史的必然,老诗人占着位置不让新人脱颖而出,虽暂时障碍了诗词的发展,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3孙中山先生曾希望社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清诗人顾嗣协有“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的诗句。每个诗人和诗词作者都有其长处,不要对其过分要求,作出其力不能做的诗词。如今,诗坛上常常举办诸如:红豆诗大赛、神州飞天诗赛、端午中秋国庆诗会等不同形式的诗词大赛。这些诗赛红红火火,很是热闹,以致有人说中华诗词的繁荣到来了。我以为搞这些诗赛无可厚非,但要把握一个度字,过热了显然不是好事,不要陶醉在表面的繁华中。以同一题材赋诗,虽在同一平台上竞技,但诗词毕竟不同于体育运动,不能简单的划一而论,还是由诗人们独抒已见吧!这些诗赛、诗会等活动的倡导者主观上愿望良好,但客观上也会造成诗坛上的不良风气。容易导致千人一面,题材狭窄,生活面不广,使不少诗词作者沉浸于小圈子中自得其乐。须不知,诗材无大小之分,眼前事,身边事,周边景才是最好的老师和题材。


14作为诗人,忧天下之心不可无也!只有笔底染上了时代的风雨之声,家国之音,才更能打动读者。如果在网络诗坛上只徒耍嘴皮,为了交谊或是显露才华,次韵、步韵某某古人或今人的诗词,而又无关痛痒,我看还是早点止步的好!不如把这个时间去做点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虽然诗词是余事,但也不能把诗词当作游戏啊!


15网络诗词论坛最大的好处便在于使诗词作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及时得到交流。只有不断切磋,不断琢磨,不断学习,诗词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不断吸收别人的意见和长处,借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矣!
  
  



发表于 2004-10-21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梨园诗话

善哉!
发表于 2004-11-15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梨园诗话

举篇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0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