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怀旧 于 2018-4-4 18:14 编辑
呼唤灵魂回归
博客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当人类有了对诗的高尚性阅读,就产生了对诗歌的接受!这些高尚的阅读,同样来自高尚的心灵,这些心灵,同样成为人类文明的代表!”很是认同,就摘录在笔记本里。 读周晓榕诗集《等等我们的灵魂》,想起这句话,再次摘抄出来,用在文章的开头,只因周晓榕是一位朴质纯真的歌者。 时下连孩子都能造假的时代,灵魂如何回归呢,的确值得探讨。君不见,有些人穷得只剩下钱了,偷窃扒拿,似乎只是过眼烟云,贪污受贿比比皆是。这些人本来就没有灵魂么?君不见,有些人富得没有骨了,杀人放火,似乎没有确凿的证据,买处换妻,垄断资源,处处可见,这些人本来就没有灵魂么?不禁要问利欲熏心丧尽天良之流一句,你们的灵魂哪里去了? 是啊,不妨等等我们的灵魂! 说了许多题外话,该回归主题了,否则您会怀疑愚某是个愤青。 拿到一本书,愚某习惯从自序或者他序入手,再读后记。周晓榕诗集只有自序,而且惜字如金。“丑也好,美也罢,拿出来,是需要勇气的。”这充分说明周晓榕是一位低调者,如同诗集简洁的装帧,扉页只印自己一张近照而没有简介。 那就读读她的诗歌吧。初读似乎缺少点什么,传统笔法随处可见。想起 “在我的眼里,没有野草,野草只是还没有被发现用处的植物。”(爱默生语)当年,爱默生的赏识和鼓励,造就现在美国诗歌之父——瓦尔特·惠特曼。愚某生之也晚,只是一个喜欢涂鸦者,无法也不可能达到爱默生的高度,只知道诗歌也是一种植物,除自身因素外,需要土壤、阳光、水和养分以及相应的气候,任何一个诗歌爱好者都必须热爱生活,须有深刻睿智的思想,丰富高洁的情感,良好的文学素养,娴熟的文字功底和刻苦用心,甘于淡泊,才可能写出好诗,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其实,我们并不缺少生活,缺的是一种对生活透入骨子的深刻体验和对哲学切肤之痛的认识与思考。 回过头来再读周晓榕的诗歌,顷刻被她关注现实、贴近生活、深入内心、独抒性灵的诗句所吸引。母爱、童真、自然这些冰心追求的要素在周晓榕诗句里随处可见,这倒加深愚某对里尔克的一句话的认识——诗人是采撷大地上不可见事物之蜜的蜜蜂,将这个暂时的、朽坏的尘世深深地、忍耐地、充满激情地刻印在心中,已促其精髓无形地复活。 搜索得知,周晓榕:女,一九四六年九月生,江苏省丰县人。山东梁山一中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二十年,对教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做法,撰写教育论文多篇,其中《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当务之急》被国家教委编入《全国中小学优秀论文》。一九九八年散文《竹》、诗歌《小黄花》获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优秀奖。一九九九年散文《日是家乡红》、诗歌《钓海》获春笋杯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优秀奖。诗歌《历史的风铃》获’99杯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优秀奖。散文《十里杏花香》获野草杯全国青年文学大奖赛优秀奖。在省市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数十篇。在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等出版社发表多篇诗歌散文。现是山东省聊城市诗人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 周晓榕这位朴质纯真歌者的诗集值得一读,除对灵魂回归的呼唤,还在于她是一位低调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