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80|回复: 14

原创] 秋江花月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5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秋江连天碧潮平,静似处子相辉映。
远帆渺渺渐空去,江鸥翩翩戏浪风。
岸望潮水断岁月,潮涨潮落恍一梦。
暮色悄来暗丛生,西天残虹意犹浓。
初升之月半镰轮,云淡风轻笑语声。
哀鸿声声怎堪度,汀上彳亍月不明。
流霜弥漫时现隐,渔火阵阵天际闻。
疏星空蒙如棋子,步步着落为运命。
古时捣衣浣纱处,青石滩头犹有声。
春过秋远冬亦去,江上空眺眸难凝。
凄凄江风侵冷衫,约约人语何聆听。
游船画舫旌歌舞,九宫八阕和韵行。
昨日春花淫烂漫,今日落红染江枫。
满腹悲戚欲诉说,唯有自顾伴青灯。
亭台无人思如雪,广寒宫里孤寂情。
江月相望已千古,若过百年梦未成。
人生似水向东逝,可怜弦月沉江中。
不知月归几人泪?江花流曲后人听。
文字[color=#1E90FF]文字
发表于 2005-2-5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好诗啊,拜读了
发表于 2005-2-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不错,
值得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5-2-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谢两位阅读,问好!
发表于 2005-2-15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虽不能和《春江花月夜》相比,个人觉得已经很不错了,问好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确实不错,诗意蓬勃,犹如流水之势,潺潺而下。加重了。
问好月色。
发表于 2005-2-17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再读了几遍,感觉词语的运用和韵律都十分到位。倒数地二句:“人生似水向东逝,可怜弦月沉江中。”“可怜弦月沉江中”似乎太过平淡无奇,还可以写得更加婉约动人。加精了。
发表于 2005-2-1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此诗“词语的运用和韵律都十分到位”?非也!其一,韵律出错:一是平仄韵混用;二是数门韵部混用。古风固可换韵,然平仄韵岂能通用!其二,词语运用未都十分到位:一是“春过秋远冬亦去,江上空眺眸难凝”,此所述究为何季?予人为夏季矣!二是前有“汀上彳亍[月不明]”句,后却有“今日落红[染江枫]”句,意相悖。
韵律、遣词欠缺之诗为“精”作?憾之,亦汗~~

发表于 2005-2-1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望楼主恕余直言!
发表于 2005-2-18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韵拿到现代来说,无异于束缚语言的镣铐。如果再用严格的韵律来捆住作者的手脚,诗歌会走回头路的,仿古不必泥古,古诗要走创新的路,就不能用诸多羁绊来限制作者的思路发挥。不是说我们可以不要韵了,但也不必深究韵脚。
呵呵,直白了点,大家勿怪!
 楼主| 发表于 2005-2-1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下面引用由天涯游子2005/02/17 12:21pm 发表的内容:
此诗“词语的运用和韵律都十分到位”?非也!其一,韵律出错:一是平仄韵混用;二是数门韵部混用。古风固可换韵,然平仄韵岂能通用!其二,词语运用未都十分到位:一是“春过秋远冬亦去,江上空眺眸难凝”,此所 ...
谢谢这位朋友指教!
(一),“春过秋远冬亦去,江上空眺眸难凝”只是指季节的流逝,并没有特指哪一个季节!
(二),二是前有“汀上彳亍[月不明]”句,后却有“今日落红[染江枫]”句,意相悖。
是你自己理解,我不苟同!
如果以韵来要挟诗歌的形式,我想,那些真正意义上诗歌的自然传达效果能会做出明证。诗歌是不受任何胁迫的。它的发现与创新,结构与精练,那种最直接阵颤心灵的方式是任何其它文学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唐诗宋词的优美,第一与古代诗人心灵的单纯性有关;第二与古代诗词歌没有明确界限有关。
我们继承古人,应该不是全部“拿来”;没有创新,那就回到“燧木取火,以叶蔽体”的原始年代!况且你的所谓韵律之说,也并不完整!
再次谢了!

发表于 2005-2-1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天涯游子所言极为中肯。
从诗词这个角度说,离了格律,特别是韵则肯定不是诗词。
诗词之创新固然重要,但创新必有所本。本是什么?本的本质是什么?本存在那些问题、又有那些优势?本存在的问题中有那些是可以创新的,那些是不可以创新的?本的优势如何保留?如何发扬?。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不搞清楚,创新只能是笑谈。
唐诗宋词的优美?其格律的相对精严是众多答案之一。也可以说,没有南北朝时期声韵的发展与成熟,便可能有唐诗的高峰;如果没有民间音乐(特别是教坊音乐)的发展、没有唐诗的高峰使诗人觉得无诗可写或诗体承裁的有限便不可能有宋词的辉煌。
诗一直都是创新并发展着的,有时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是质变,所以诗的发展是由单的号子--无规定的齐言--五七言为主的齐言--格律诗--词--曲,直至现代诗,在所有的诗类文体中,韵是其天然属性。一首诗,可以没有格律,但决不能没有韵。再说(狭义的)古风体诗歌,其不一定有规律的平仄律,但有韵律。正如天涯游子君所说的可以换韵、可以押宽韵,但换韵有其规律,宽韵也并不是宽到如新诗般地平仄不分的程度。最重要的是古风体是建立在古文(有别于后代的散文)基础上的文学形式,其基础是古文,所以,虽说写来相对自由,但没有深厚的古文基础是写不好的(或言写不象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古风体,更难。
发表于 2005-2-19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这个贴子最后由旨酒思柔在 2005/02/18 09:04pm 第 2 次编辑]

观清风兄之言深以为然。
古体诗是六朝以前通行的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对仗,是一种较少拘束的诗体;而古诗又因时代不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六朝以前的古体诗限制较少;唐宋之后,因受近体诗间接影响,兔不了参杂了近体诗的平仄、对仗与语法。古体诗又称古风,可分为七种:1.四言;2.五言;3.七言;4.五七杂言;5.三七杂言;6.三五七杂言;7.错综杂言。
余览诗经年,空谈二三。苦无作兴,喜拾遗篇。素知量浅,或俱可删。絮絮不已,久荒闭关。适此殊土,感君之贤。盘桓有日,宁无一谈。秋江花月,罔知自惭。且抄明卷,赎我前愆。古风今咏,诸君可参。
侠客行  [诗公社·雀离佛作]
时当六月岁丁丑,骁骑践尸尸横走。
殿上金龙腾烈焰,此身甘弃非我有。
本在洞庭湖上住,薄田数亩营家口。
早岁都知世事艰,父亡母病荡无守。
十八学得剑术成,壮怀岂甘老户牖。
洞庭一夕怒潮来,版筑茅檐霎时朽。
湖畔人家尽哀声,官府不恤吏豺狗。
仰天长啸出门去,故冢惟余半死柳。
茶陵古道何伶仃,三更五鼓少人行。
浏阳城外涂中卧,闻有一军号太平。
齐挥刀戟驱清妖,长发红巾俱勇剽。
愿庇弟兄姊妹常饱暖,上帝高居绛节朝。
妙高峰上旌旗织,霜刃从兹为君试。
但求黎庶无啼痕,不屑云台记姓字。
魁星楼下尸如堵,楼上将军忙拜舞。
土偶何辜作粉齑,骆侯失计张侯补。
火炮震天弦响急,青砖濡血云梯湿。
手把青霓若豹螭,须臾已向墙头立。
兵气一时虽如虹,城门百战苦无功。
八十一日西王死,又从翼王发江东。
江东羽檄纷纷下,半壁山前铁索红。
驰驱仄径清霜里,决战烟波苇荡中。
貔貅十万横津渡,诱向湖心难相顾。
快蟹长龙如曝鳖,舢板惊飞作野鹜。
夜夜轻舟湖上驶,敌船彷徨忿欲死。
劫来旗舰入营中,哗笑争传玉扳指。
落星喜看月初高,渐觉心潮逐浪涛。
最是侍郎魂欲碎:舷边春深风怒号!
一闻电师皆辟易,五十七郭俱入囊。
策勋亲拔为总制,舆图尊定小天堂。
指顾幽州成冰雪,萧墙一坼如天裂。
野色徒销烈士魂,江流半是冤人血。
天书充栋墨犹新,翻覆于今竟何说。
往往六军窃有言:宝刀擗作犁儿铁。
翼王提师定天京,旋走蜀山路杳暝。
百炼金石犹毁烁,霜刃消磨可闻声。
刁斗悲风旋不定,匣光冷对一灯青。
岂是鼙鼓催人老?觉来双鬓已星星。
福王安王能希旨,朝堂不复见天子。
满城斜封三千王,昨夜阍卒新侧此。
五月翼王渡泸水,残筏漩荡泸水腥。
萧萧白草埋战骨,似言天地终无情。
战局一溃不可收,将星长恨殒寿州。
北进南攻折翎翮,东怀西顾无人迹。
江南江北锋镝唳,战云如血孤城闭。
胡不归独善此身?慷慨未忍违初誓。
鏖战忽忽已经年,弹粮难继战甲穿。
城中罗掘余鼠尽,宫里诏传甜露鲜。
蜜丸犹得充饥腹,可堪百姓食人肉。
曾九麾兵迫九阍,御沟浪翻血出漉。
地崩山摧电掣空,幼主仓皇出深宫。
天父天兄今何在?回首金田梦始终。
肯教南冠泣楚囚,肯教簧夜窜山谷。
宁并秣陵为飞灰,魂兮归绕洞庭木。
五千烈烈鸑鷟去,一地嘈嘈鸷鸟喧。
虎踞龙蟠无余气,土花漠漠围颓垣。
生前浩气贯云天,身后声名薄一纸。
毁誉滔滔谁管得?请君试问长江水。
发表于 2005-2-1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古代名诗人写的古体诗,其句式长短韵仄也不是十分讲究,只能讲大体就对了,象鲁迅讲的大体整齐大致押韵就差不多了.这当然是一孔之见,不一定对哟!
发表于 2005-2-22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秋江花月曲

嘻嘻,“大体”一说,就无定法可依了,“大致”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整齐,“大致”到什么标准才算是押韵?愚见章法还是要定出个丁一卯二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0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