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06|回复: 0

[小说] 短篇小说 :七月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八部半 于 2018-8-10 18:51 编辑

      李阿婆刚走出门,像是想起了什么,她在门口站了站,又返回家里。她走到窗台,重新翻看了一下日历。
  房间的光线不是很好,她眼睛又老花,就把日历侧着举高,自己也歪着头,借着光亮看着。其中有两页粘在一起,她的手指不是很利索,捻了好几下,直到用手指在嘴里沾了唾沫,才勉强把两页日历分开。说勉强,是因为其中一页沾多了唾沫,最后捻动的力度没有控制好,再加上日历纸薄得很,居然把一页给捻破了。
  李阿婆看清楚了,今天确是农历七月十二,又到了给已逝的亲人化烧纸钱的日子。按照她一直遵循的习俗,烧三不烧四——也就是十三化烧,十四不烧——今天必须把冥钞买来,分袋装好,一起要买的还有鞭炮、细香、打火机。她生怕忘了要买的东西,自言自语地念叨了一遍,这才出门。
  关门的时候她把门轻轻地拉上,不让门发出响声,因为儿子正在里屋睡觉。儿子在北京工作,到临省出差,绕道来看她,他说没买到卧铺,在餐车里整整坐了一宿。
  今年要送钱的先人共有五位。往年是四位,从儿子的角度说,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对李阿婆而言,往年是给自己的父母、公婆送钱,去年五月老伴去世,今年就多了一双要钱的手。
  前两天李阿婆就留心了卖冥器的店铺。出门左拐大约500米的地方,向西的转角处有一个刘记小店面,她看到有冥器摆出来。还有就是自己天天去的石泉菜市场,卖杂货的摊子上有那些东西。她倾向于到菜市场的杂货摊去买,一来可能会便宜一些,二来还可以顺带买菜。她打算买一只乌骨鸡,家里还有几根党参,儿子远道辛苦,她要用鸡炖参给他补补身子。
  李阿婆走出矿冶公司的院子,出了大门往西走。走了500米远,她特意看了一下刘记小店,发现小店居然没开门。她觉得有些奇怪,平时买菜路过这里,小店都是早早地开着的,今天店主怎么睡过了头?
  其实李阿婆没有看到,早在几天前,这个小门脸的墙上就被城管用红漆写了一个大大的拆字,还用更大的红圈将拆字圈住。不过这个拆字写在墙的右侧,如果一直往前走不回头的话,去的路上看不到。回来的路上可以看到,但李阿婆回来一般走路的另一边,往往在路上心里算着菜的斤两和钱的数目,就不太注意看城管们写了什么字。

  到了石泉菜市场,李阿婆有些着急,生怕杂货摊上也没有自己要买的东西。菜市场的过道很狭窄,人也多,她走得有些吃力。走到中间的时候,一不小心,还把一个菜贩的土箕踢翻了。
  嘿,老人家,大清早的,黑么(那么)急做西哩(什么)哟?
  一个中年人从旁边过来,边说边扶起倒在地上的土箕。这中年人脸黑黑的,看来是近郊的菜农。听他说话的语气和脸上的神态,倒没有生气的样子。
  李阿婆歉意地笑笑,说:冒怪呀,师傅,我急得买东西切(去)。
  中年人说:踢掉我土箕不要紧咯,你一把年纪一百多岁,不要跌跤啦!
  李阿婆听他说的和气,心里高兴,连忙说:谢谢你,谢谢你,你还蛮好哩!
  杂货摊在菜场的尽头左侧,快走近的时候,李阿婆看到摊面上堆放着冥钞、金元宝、纸袋、鞭炮之类,似乎应有尽有,心里的石头放了下来。
  走到摊前,开始没有看到人。人哩?李阿婆叫了一声。一个年轻妇女从摊子下面直起身来,笑着对她说:婆婆,要买西哩?
  李阿婆指着冥钞:哝样卖法子?
  年轻妇女指着一捆一捆的冥钞说:这个一块钱一捆。又指着一叠一叠的说:这个是大面额的,一块五一叠。
  李阿婆拿起大面额的看了看,发现是一百元一张的。她问卖主:咯一叠是几多张数?
  年轻妇女说:一百张。
  李阿婆算了算,一百元一张,一共一百张,一叠就是一万元。她已经想好了,成捆的买十捆,每人两捆,成叠的买五叠,每人一叠。
  年轻妇女又从下面拿出一叠来,送到阿婆面前,说:婆婆,咯里还有更大面额的,一万块钱一张的,一叠也是一百张,一叠就是一百万哩。
  李阿婆说:不要咯种,是假钱哩。现在最大的钱就是一百块的,哪里有一万块一张的?不要恻(骗)我老人家!我就要咯两种。可以还价啵?
  年轻妇女说:已经好便宜啦,再还价我就冒有赚头。
  阿婆装做要走的样子,说:不还价我就到别的地方去买!
  谁知年轻妇女不为所动,反而说:咯个地方就我一家卖,别的地方冒有卖,我不恻你老人家。
  李阿婆说:好好好,我就到你咯里买,你给我老人家便宜一点子,积德哩!
  或许是积德两个字打动了年轻妇女,她说:好好,每一样减两角钱,咯个八角钱一捆,咯个一块三一叠。
  李阿婆没有再和卖主还价,按照原来的想法买了十捆五叠,又买了十个纸袋,三根印度香,一小挂鞭炮。本来还要买一个打火机,想到儿子会抽烟,口袋里肯定有打火机,就省下了一块钱。
  那些冥钞把她买菜的篮子填得满满的,有几捆还放不下。她又向卖主讨了一个塑料袋,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好了,这才去鸡摊买乌骨鸡。

  李阿婆回到家里,儿子已经起了床,正坐在电视机前看早间新闻。儿子看到母亲又是篮子又是包的拎了一大堆,赶紧过来接下东西。
  姆妈,买咯多西哩东西呀?儿子问。
  李阿婆说:买了一只乌骨鸡,屋里还有几根党参,等下炖汤给你吃。七月半来了,要给老了的人送些钱哩。
  儿子哦了一下,又说:等下我还要出去,中午可能不在屋里吃饭。
  李阿婆说:坐车冒悃到觉,多悃一下,又出去做西哩?
  儿子说:我到一个同学屋里有要紧咯事。
  李阿婆就说:我把鸡汤炖好,你晚上回来吃。
  儿子说好。
  李阿婆又说:你回来还要帮我写一写袋子。
  儿子好象没有听懂,很惊讶地问:写西哩袋子?
  李阿婆说:装纸钱的袋子,我买了十个,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爸爸每个人两个,袋子上要写他们的名字地址,咯样烧掉他们才收得到。
  儿子又哦了一声,说好。

  儿子走了以后,李阿婆把乌骨鸡洗干净,剁成很多小块,放进沙钵里。又从抽屉里找出三根党参,用清水洗了,也放进沙钵里。加入盐和水后,放到炉子上,用文火慢慢地炖。
  收拾完砧板和刀,李阿婆坐在矮凳上,开始把纸钱分包。
  她把一捆一捆的纸钱拆开,两捆一堆地放好。开始三五张地卷成一卷,卷成卷后在两头往里一塞,卷成卷的纸钱就固定了形状,不会再散开。这样做是为了燃烧充分,如果一叠叠地化烧,烧的时间久不说,还不容易烧透。只有烧透了,这钱才算是送出去了。
  这是一项细致而枯燥的活儿。期间李阿婆好几次起来活动腰身。李阿婆今年七十多岁,身子骨还算燥健。可是老是坐在矮凳上,还要不断地哈腰,难怪腰会疚酸。一直做到下午三点,才把成捆的纸钱全部卷成了小卷。卷成卷的纸钱堆满了厨房,看起来象一堆劣质油炸出来的鸡蛋卷。
  可是在分配大面额的纸钱时,李阿婆发现出了问题,心里悌忒一下。她仔细看看,又比较了一下,发现真的出了问题。五叠大面额的纸钱,本来每人一叠,可是其中有一叠面值只有十元,一整叠也就是一千元。十元面值的和百元面值的颜色图案都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数目字。李阿婆想不起来是自己拿错了还是那个卖主拿错了。
  老人家头脑还算清楚,大面额的纸钱本来是五万元,现在是四万一千元,四万一千元分成五份,每份是八千二百元。她从四份没有出错的纸钱里每一份抽出二十张,又从出错的那叠给每份加上二十张。做完这些事,她松了一口气,脸上甚至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来。
  好在被我发现了,要不烧出去了,还有人怪我偏心哩!李阿婆自言自语。
  晚上儿子没有回家,打电话来说在同学家聚会,喝多了酒,就在同学家睡。李阿婆埋怨儿子乱喝酒,最后叮嘱他:你明天一定要回来嘞,还要帮我写袋子。
  儿子含糊不清地说哦、哦,好、好。

      第二天是农历十三。
      早上的时候,李阿婆担心记不真切,又看了一下日历,就盼着儿子回来写袋子。儿子在十点多钟的时候敲门回家,脸上带着倦容,可见昨晚又没有睡塌实。
李阿婆埋怨儿子,喝咯多酒做西哩?觉又冒悃到。
  儿子笑着说,他们我难得一见,都来敬我的酒,不吃又不好。袋子呢,我来写袋子。
  李阿婆从厨房里拿出十个纸袋,对儿子交代说:
  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爸爸一人两个。
  儿子问:哝样写?写西哩?
  李阿婆说:先写你爷爷。你爷爷叫王世德,地址是江西省江东市新港镇66号。
  儿子问:这不是我老家的地址吗?
  李阿婆肯定地说:就是寄到老家嘛。
  儿子没说什么,按照李阿婆说的写了两个袋子。
  看到儿子写完,李阿婆又说:再写你奶奶。你奶奶叫罗氏。
  儿子问:罗氏?很多人姓罗的,咯哪里收得到?
  李阿婆就说:我又不知道你奶奶叫西哩名字?我只晓得她叫罗氏。
  儿子想了想,就说:要不就写王世德转罗氏收?
  李阿婆也想了想,说,可以,就这样写。
  儿子是文化人,字写得快,李阿婆盼了一夜的事情,儿子几分钟就写熨帖了。

  下午,李阿婆把纸钱分袋装好,十个大纸包,鼓鼓囊囊的,把厨房占了一大半。
  她用塑料绳把包都捆扎好,提到门口的储藏间里。为了选择一个化烧的地点,她在院子里巡视了一番,觉得只有东头围墙边下比较合适。
  回来跟儿子讲,儿子说:不要在院子里烧,还要放鞭炮吧,影响不好。要不,拿到门外路上去烧?
  外面?现在在搞卫生城市,外面可能会有人干涉哩!
  不过嘴上这么说,她还是听了儿子的话,到门外的路上去找地方。路的对面刚拆完房子,地上堆满了砖头。李阿婆心想,在拆完房子的地方烧可能比较好。她小心翼翼地走进乱石堆,没想到墙上突然掉下一块砖头来,就掉在脚前一米远,把她吓出一身冷汗,赶紧退了出来。
  这地方有鬼。李阿婆心想,七月半,可别碰到脏东西。

  晚上的时候,天一断黑,李阿婆就提着十个大纸包出了门。她来到门口路上,发现已经有人正在化烧,先来的人家四五个人围着一大堆火,火舌吐得老高,不断地舔着夜色。
  李阿婆刚开始那种怕别人干涉的担心象一滩湿渍被火烤得干干静静。她从容地在一个偏一点的地方找到一个枯树根,在树根下将包整齐地摆开。她先点着了香,敬了天地,然后把香插在了树根下的泥土中。泥土很松软,香的尾端可以不费力地插到很深。她取出一小叠纸钱,用打火机点燃了,远远地撒了出去。据说这是行脚钱,性质有点类似人间的运输费。
  点燃了纸包,目睹着大火忽忽地燃烧着,李阿婆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路过的行人可以听到“保佑”一类的字样。看到火光渐渐地变弱,她把鞭炮扔进了火屑,转身向家里走去。
鞭炮在老人身后很响地响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