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46|回复: 20

【穿过丛林看见你】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诗歌泛滥的年代(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7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过丛林看见过你】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诗歌泛滥的年代(十三)

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诗歌泛滥的年代。说泛滥,网络这媒介真是太给力了,让诗歌泛滥的更彻底,彻底多好啊,可以让各个阶层的人都参与其中,走到造诗现场,亲自制造诗歌众多的车祸现场,这种车祸现场越壮观越宏伟,越让人兴奋。正是这种诗歌车祸现场营造、并滋生了酱缸文化。

无论你以什么方式在写作,无论有多少人走上造诗现场,汉语诗歌酱缸文化从来就没有被脱离过。只有脱离了诗歌大酱缸文化的作品,才会傲立人群,秀出诗歌的大长腿。什么是酱缸文化呢?一九八一年八月十六日在美国纽约孔子大厦的讲辞中,柏杨先生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滔滔不绝的流下去,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那么从“五四”文化运动之后,新诗就和古体诗有了明显的划分界限。现在我依然可以看到古诗新韵的写作作品。但大多数人会选择了解古体诗之后,写现代诗。可以说文化沉淀是足够的深厚。但如何逃离酱缸文化,是种极具智慧的写作能力,写作挑战。

但就目前来看,诗现场写作分四大类:第一类是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写作,即阳春也白雪;第二类是“平民化写作”,这类人群解构了一部分语言禁锢的思维逻辑,口语化后诗歌的呈现方式更自由了;第三类属于极具有个人特质的写作,他们体内长着一块天生的反骨;第四类诗歌叫超现实主义写作,让一般水平的读者懵圈、有时佛系、有时魔性,令人抓狂却迷人。

依惯例,挑一些诗歌大厅的作品,来说说在这个诗歌泛滥的年代,他们怎么逃出诗歌大酱缸文化,别具一格的。

▼第一类:知识分子写作 。

洪城夜话
文/杨四五




诗是孤独而大众的。伯玉。洪水令人难忘
但世间的一切恰由浑浊涤荡
沙滩上被遗忘的鱼群
恰是灾民短促而实用的快感

不得不承认,诗正是诞生在这庸常的一面
水花其实多余
浪涛尽头焦灼的弧形也是多余
土垄上,留守的风骚妇女也是多余

天地就在这小小的噏动之间
下一扇黑色的门楣何在?黑色
可是光芒的瓶塞

诗在今时,炊烟仍有肠道最寻常的形体
我身后的跟随者,当消化于我的世界
无形比有形更甚的木枷
是不是先于这个时代,消散铜钟古老的长鸣




七月果子松软,花朵环状的轮廓在蒂结处
留下一枚饱满的扣子
若我解开,伯玉
村头沉默的喇叭将发出怎样的颤动?

或者雾气渲染,招来一只饮水的蜜蜂*

它误认的水井只接受我投下的倒影
绝非是水井外易碎的围栏,接受多次不同的拆建

诗是万物漂浮又真实的躯体。我尝试过抗拒
鱼群永不屈服的冒险
我未曾尝试的,正是银甲包围的另一付寡淡的口腔

它吐出的非是气泡而是动人心魄的光圈
阳光掠过正午,必然跌入
山峰无懈可击的漏斗
我们屈居两端,尘埃如道。弥漫松针剖腹般的骨头

*借于海子《春天的夜晚和早晨》




人性,私矣。
边塞参差不齐的鼓鸣,可有震破你的耳膜
幽州台上,悲愤又能何干

当年陈情地面滚动的头颅,得令后可有一丝满足?
天下为公,是诓言还是舌尖肿胀的意外

洪水冲走书院上的桥梁,人们困在水中
昔日从山顶塌下的石头聚满暗藏杀机的河床

修身,齐家。数目庞大的小腿
被我一次又一次锯掉
滩涂上,端坐也是秩序的模版

尽管血肉模糊,也不过浪涛转瞬即逝的一口
当怎样再次长出四肢?
在这连绵不绝的冲刷中
在众人悲号的日常中,外儒道内...抑或内圣外王?




七月林子里的树木,绿色涵盖一切
枝叶于狂风中的对抗
昆虫于狂风中的蛛网
我该朝向谁?还是如你直言,问卦已已

突如其来的闪电可是暗藏的天平?
总有人和树,在犹豫中被迫离开

我们注重的个体,自由是最好的陀螺
他在夜里安然熟睡
和白日相较噔噔的拔节
他的偏爱,甚至着迷的书本与刀枪
只有真善一只简单的笔头

将眼睛留在眼眶,水中怅然而去的墙体
正完成生命中最伟大的跳马
它有几个贴面摩裟的孩子
留恋和遗憾在这一刻化解

仿若阳光倾尽于江面,鱼群迎来最后一层玻璃
那裂开的必然洞晓陆地的危险和生机



我不能以我之力来安排万物的运转。伯玉
梁陈只是开始
在你之后的很多年,人们习惯
左右日月山河,六畜与五谷多有成人之气

我行走其间,常魅惑于迎风飞长的脂粉
交错而生的鼻息
时不时冲撞我清贫的门楣

颜色难以分辨,光芒如漆
涂抹一粒又一粒棚发的种子
有没有最好的一粒
存有温度,湿气和土壤的记忆?

当它并列于稻田,如何在盐铁的急速渴求中幸免
或者泯于仓禀
在暗天无日的时光中被侵蚀和消解




而诗歌予我宽慰,更不会拘泥。诗如种子与种子之间
贴合的缝隙,流水装在瓶中
与装在碗中,是良善与修缮的齐眉

伯玉,我们定然有所不同,“生平贵公子”与债台高筑者
定然有所取舍。精准,真切
犹如任侠好义,动容与动情亦如寒窗苦读

不必倾听柴禾在膛内的暴裂,假如种子成为一碗米粥
我喜欢在有人经过时,翻动喷香的汤匙

我将瞳孔中的向往当作赞美
这非是虚伪,而是季节剥落季节,碗底发芽的红糖




山路如今少有人走,刺藤缠裹疤痕
他们一路扔下的糖纸
放置于树干的象棋。在树荫下长满鲜艳的菌类

我何必向你跪拜?
道观中暗笑的人穿着你的衣裳

我投掷的纸币坠入木箱犹如坠入一个深渊
它有没有在烟气缭绕的房间
重复另一张的轨迹?

这轻描淡写的绝决之心。胜过山上
每一个阴晴不定的人
在这之前,书柜只是一块老鼠垂涎的木板

海子躺在水上,晃动波光粼粼的脚趾
我确信我对他的偏爱
源于陌生的结识,就像桐城黑池坝书写前世的中年
源于一次人去楼空的谜语

我应该坦诚相告,语言正是一次次搭建于偏爱
一次次处于漏斗的两个极端
如何让语言不在我们之间滑落?

那江面被折射的烈日之孔,道观被蛀噬的长龙之孔
犹如围在水中的人们,望见的群山之孔
皆于我击剑而歌的幻梦中
得到摘除般的伤痛与应时而亡的浪漫




寄生者,改革者与破坏者,均是我潦草的笔名
万物因我而生,也因我而死
天空风雷滚滚
是否桥梁一端也是天平黯淡的一端

沉下去的陆地和人们,必有高高在上的对手
水中飘浮的剑穗可是你的
沉没的剑体可是你的?




伯玉,四十二年何其之短,折草问卦的夜晚
可曾听见六畜此起彼伏的悲鸣
可曾有过宰杀为乐的瞬间
边塞贪功的将军早已葬身泥土,诗人何以为政

旌旗猎猎,可曾瞧见杯中层峦叠障的仁爱
仁爱不可消除,而君臣当以毁灭
有人曾言归于大道是消极的直观

如退缩于路边颓然枯黄的老松。而诗人的退缩
相对于悬崖。更是退缩于洪水退缩之后
退缩于村庄高昂的啼哭

江风吹来,或有腐烂的尸体正被修补
诗人将如你当年,羊毫淘洗于江面
诗人有令人生畏的自觉,诗歌犹如退缩后胸中独存的肝胆

远方归来的人,又要到远方去,那谜语究竟有多少
令人信服的谜底!
伯玉,你留下的,也是我将要留下的

我们缄口不言的“洪城”,在七月淋漓的雨季,漂浮在水上
仿佛诗歌混沌的边界,缺少一根晃动的摇橹

曾经有人跟我说,写诗必须得在感性和理性之间选其一,要么理性要么感性。不过还好,在我的有生之年,见到了在感性和理性可以平衡的一个写手。从我对他长久的写作措辞上来看,我把他的写作划分在知识分子行列。我为何如此说呢? 他这一整套题目中,看似只写了洪城之夜的一个诗人的心情。完完整整的把他的诗读下来,会发现是在说当下的一种诗歌局面,政治局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请看他的第一个章节“诗是孤独而大众的。伯玉。洪水令人难忘/但世间的一切恰由浑浊涤荡/沙滩上被遗忘的鱼群/恰是灾民短促而实用的快感”。他理性在于诗是大众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诗歌孤独的一面,很理性,很自我的一种自由精神状态,特别是他想写高逼格的诗。他的高逼格不在于阳春也不在于白雪,在于诗歌的“诗骨”。他诗中的“伯玉”一词即可以看着人名,也可用来隐喻一首诗的“诗骨”,就是我们常说一首好诗的“风骨”,诗人对现下的诗有他自己的担忧和认识。他内心的担忧在他第五节诗里反应更强烈,他说“我不能以我之力来安排万物的运转。伯玉/梁陈只是开始/在你之后的很多年,人们习惯/左右日月山河,六畜与五谷多有成人之气。”“我行走其间,常魅惑于迎风飞长的脂粉/交错而生的鼻息/时不时冲撞我清贫的门楣。”“颜色难以分辨,光芒如漆/涂抹一粒又一粒棚发的种子/有没有最好的一粒/存有温度,湿气和土壤的记忆?当它并列于稻田,如何在盐铁的急速渴求中幸免”。“梁陈”一词在这里是一种政治策略的总称谓,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保护政策。在他诗里有知识分子狂傲的一面,很抒情,也很自恋,他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在第八个章节中写出了“寄生者,改革者与破坏者,均是我潦草的笔名/万物因我而生,也因我而死”。一个写作者能意识到这一点不易。他高于一般知识分子的阳春和白雪,真正体现在最后一个章节中“江风吹来,或有腐烂的尸体正被修补/诗人将如你当年,羊毫淘洗于江面/诗人有令人生畏的自觉,诗歌犹如退缩后胸中独存的肝胆”,肝胆一词让理性思维达到了更高的一个台阶。诗的风骨跃然眼前。是不是眼前一亮?是不是也让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第二类:平民化写作
诗歌选自作者“八部半”《精神病医院》帖子。

#弥留之际

这个叫李德山的老人
生于1918年的秋天
今年100岁
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长期害病卧床
已经衰老很多年了

大年初三的晚上
像听到神的召唤
他起了床
并且走出了家门口

他感觉到了风
从黑暗中向他吹来
但是他一点都不冷
他蹒跚着又向前走了几步
把自己隐藏在夜色里

他尽管年迈
但听力还行
他侧耳倾听风中夹杂的马蹄声
自圣经中而来
由远到近

他还听到时间
就像雨水
一秒一秒地
滴在四周
并且腐蚀着脚下的大地

晚上10点12分
马儿如期而至
那是一匹漂亮的灰色马
李德山老人策马远去
把呼吸和人生
留在了屋里

#灰色马

啼声得得
就像垂死的人正在咳嗽
那匹传说中的灰色马
停在了门口

一位老妇人
正在收拾她的行装
上路的日子就要开始了

她不说话
或许是一辈子对命运诅咒得太多
她视觉模糊
几乎看不清
也许是对人世无需再看
她也不吃
哪怕是一生没有尝过的美味
她的心中
其实再也装不下一丝愁苦

从她斑驳的容颜
缓慢得接近停止的习惯
以及其他特征
她都变得
不再像我们熟悉的那个人

这位老妇人
双手紧拽着她的疾病
正要出门

#爱情

他已老朽不堪
失去了语言
几乎无法动弹
任嘴角的垂涎
在昏暗的灯光下
虫子一样蠕动
他想在纸上写下几句
算是一生里
最后的段落
也当作
跟这个人间
最后的交流
他要表达的是
在这个烂透了的世界里
他是个混蛋
一辈子劣迹斑斑
但他既恨过
也爱过
甚至爱得很深
只此一点
足可宽慰一颗垂死的心

#刺青

大伯垂垂老矣
衰弱得甚至抵御不了一阵微风
听父亲说
他以前混江湖
是个远近知名的狠角色

“你喜欢刺青吗 ”
大伯临终前三天对我说
“抓起我的手臂
我要告诉你
我的过去 ”

我看到
在他的右臂
纹了一只鸡
站在一段朽木之上
而他的左臂
纹了一只兔子
从草丛中探出头来

大伯叹息了一声
他连叹息都如此无力
“这是一只鹰
站在一把弯刀上
这是一头狼
正在下山 “

他已经老得不行
皮肤松弛
靛蓝模糊不清
没办法
再狠也狠不过上帝的胡作非为

人之将死
其言也真
大伯弥留之际
告诉我
别听你爸爸的
江湖不是用来混的
那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气息

哦,原来如此
一个喧嚣的世界
正在离他远去
并正在一点一点地永恒地失去联系

#一个老人

一个老人
坐在自家
院子里的一棵树下
他一动不动地坐了很久
仅有的一点温暖
也失去了
他变冷了
就像冬天的河水
刚刚漫过他的身体
这是二月的最后一天
那天的太阳很大
但是没有云彩
这件事发生在当代
村里一个有文化的人说
他从树下出发
去到了宇宙的中心

#精神病院

雨点很大
很多
哗啦啦地响
像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中
声音格外动听
一个医生拉着两个病人
在雨中奔跑
左边的是个男的
他叫小戴
右边的是个女的
长得特别漂亮
她叫小凤
他们三个人在雨中摔倒了
摔倒在让人发疯的三月的春天
我去精神病院看一个朋友
在雨中
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我大声说
乘医生还倒在地上
你们相爱吧
你们接吻吧
小戴看着小凤
小凤也看着小戴
两张脸近在咫尺
两张脸都滴着雨水

通过作者的叙述,层层推进,看完后让人心里发颤的诗。他的诗轻易近人,想要单独去了解他写了什么内容,只需要扑捉字里行间的意思就可以了,“弥留之际”“刺青”“灰色的马匹”对一个普通人死亡的诠释,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诠释。在死亡面前,无论你是曾经的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在死亡面前是平等的,是无法逾越这一自然规律的。如果说以上几个是对死亡、爱情的部分诠释,那么《精神病医院》的写作现场,更是把所谓的爱情,对生活中扮演的人物角色,剖析的淋漓尽致。但是诗人还有一颗通透明朗的诗心。在生活现场,作者伸出那一只无形的大手,呵护着人类的生命,尊重着人类。这种自由,平民化的写作,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第三类:个性的特质的写作
《灵隐寺》
文/这里有阳光
1、
西湖旧了,只有深夜
才能感觉杭州
我在孤山沉默了一天
听灵隐钟声
剥了很长时间橘子皮
把它们摆成莲花


2、
我设想白娘子躺在湖面的星光里
就一个人
翻身就能看见我
再翻身可以看见对面灵隐寺
屋顶像许仙的帽子
湖面滑滑的
不知谁打的蜡



《空鱼缸》
文/这里有阳光

在一个老鱼缸里
我看见那条金鱼在玻璃上的留言
那种文字是水纹的
我得知它曾拥有一块礁石
和几条褐色的水草
在寂静的水域里
它安排了妻子的后事
还在遗嘱上写下:
别了主人

这里的个性的,特质的写作,别于大家通常认识的“下半身”写作,“垃圾派”等等群体写作。我不得不承认下半身写作是有特质的,也是有个性的。就诗歌更高层次的理解上。我把形成诗歌语言的创造和内核的坚固、性质的通透称之为有个性,有特质的写作,这一类写作,还叫“刀锋上的写作”,有朵蓝色的火焰在刀锋上舞蹈。

在《灵隐寺》这首第一章节里,作者说“西湖旧了,只有深夜/才能感觉杭州/我在孤山沉默了一天/听灵隐钟声/剥了很长时间橘子皮/把它们摆成莲花”。西湖旧了,西湖在那里的年头到底有多久了?没有一个概念,如从诞生华夏文明开始,也是存在几千年了,西湖是旧的,从留下诗句的墨客骚人来说,西湖也是旧的不能在旧的了,关于西湖的传说,关于历代诗人对西湖的描写,比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名满西湖的诗句,作者已经感到疲惫。只有夜里当杭州挑起灯火之时,诗人的心潮是澎湃的。特别是当灵隐寺传来钟声的时候,碰触到作者内心的那根弦,作者本身对现在的西湖是揪心的,也是平静的。你或许在说,这样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我们的诗人是可爱的,他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摆成莲花状,有一句古诗“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看似在描写灵隐寺景色,也暗藏了哲理的玄机。作者听着灵隐寺的钟声,把橘皮摆成莲花状,可见作者心里有佛,佛泛着橘子的香味,张九龄在“感遇”诗中赞过橘子的品格“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我们的伟大诗人屈原也赞美过橘子的品格。第二个章节叙述了灵隐寺、西湖有关的故事。作者把自己融入其中,作为一个亲近自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感受者,创造者作者是幸福的。《灵隐寺》带有折射性,它有着反棱镜的作用。这个是诗歌碰撞的导线,碰撞也分准确和不准确,找准位子碰撞激烈。找不准它会局部地引起风暴。时间和空间的对位,是围绕着诗意中心。碰撞和契合是对子,碰了不能契合就缺乏通透,缺乏时间轴线的连续性。作者心里的杭州是清美而带着禅意的。

   《空鱼缸》诗句里的发散是大胆的,比如“它安排了妻子的后事/还在遗嘱上写下:
别了主人。”这种写法是危险的,稍有不慎,诗歌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有种大胆,创造了情节生动的情节,让诗意更加饱满。大盆子说这是刀锋边缘的写作。看看当下的诗歌,能写的如此通透的人是寥寥无几的,与其说是刀锋边缘的写作,不如说是刀锋上的一朵蓝色火焰。当今诗歌能多条神经发散的,余怒算一个,这里有阳光算一个。


▼第四类:超现实主义写作。

浅夜
文/滚轮子

宾馆里有人斗地主
时间在他那边
他翘起腿的姿势很像炸弹
他又翘起另一只腿
夜就满了
地主是他的
像纸片


七夕前夕
文/滚轮子

又近七夕
我又看到她

我认为她去年是银色的
如今变成蓝色
很像我画的画
好多东西在我心里
她的脸越来越圆
周围一切都熟透了




相同的
文/滚轮子

突然想起某个人
陌生的风度就会显出来
像喜欢的衣服
不知给谁
去年秋天也是这样
那时我正在写诗
她站在远处
落叶纷飞

最开始注意到他的诗,是他能把诗当日记写,能把诗当日记写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我也会,难就难在,写的有趣,写的深刻,写的让人过目不忘。他笔下的诗大多呈立体的魔方。《浅夜》“宾馆里有人斗地主/时间在他那边/他翘起腿的姿势很像炸弹/他又翘起另一只腿/夜就满了/地主是他的/像纸片”。或许你会告诉我你读懂了,不就是一个描写斗地主的场景么?是的,这种感觉是多么现实啊,画面立体旋转在你面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旋转。但是这首诗的诞生是几个人一起写自发同题。谁先写第一个题目,后面来写的就来跟这个题目。写诗不也像斗地主么?是智慧的一场角逐。

当我今晚看他写完《七夕前夕》和《相同的》两个后,我有种不是和他在同一星球的感觉。《七夕前夕》和《相同的》两个有一个共同点,他把情感色彩压制在立体的魔方上。即熟悉又陌生。比如“我认为她去年是银色的/如今变成蓝色/很像我画的画”,再比如陌生的语言形式“突然想起某个人/陌生的风度就会显出来/像喜欢的衣服/不知给谁”,单独去解释语境,真实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把一整首诗读下来,它们又显得那么和谐,一种情绪的宣泄,悲伤正在朝我进攻。

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读诗日记,看着有趣就写下了一页,不必当真,愿诗歌探索路上有你、你、你千万个你,构成庞大的你们,华语诗歌群星闪烁。


发表于 2018-8-1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撒的不止于糖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喜欢这种有益的思考。谢谢快快引用我的诗,与有荣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有人能这样读诗谈诗,并归纳成类型。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8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斯 发表于 2018-8-17 14:05
难得有人能这样读诗谈诗,并归纳成类型。顶起!



支持,区固大家读,诗歌的评论有时候比诗歌更重要。它更清晰地介绍了诗歌是那些形式而不是内容。诗歌泛滥的年代,这个定位很有意思,越是这样,越需要有人来解释什么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0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诗太好,一点也不必名人的有什么落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晓得 发表于 2018-8-17 10:40
撒的不止于糖哦。

很严肃,也很认真的撒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部半 发表于 2018-8-17 13:48
好,喜欢这种有益的思考。谢谢快快引用我的诗,与有荣焉

对于我来说是种习惯,触动了某些东西就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斯 发表于 2018-8-17 14:05
难得有人能这样读诗谈诗,并归纳成类型。顶起!

感谢姐姐的支持和鼓励,问候姐姐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18-8-18 18:14
支持,区固大家读,诗歌的评论有时候比诗歌更重要。它更清晰地介绍了诗歌是那些形式而不是内容。诗歌 ...

大叔好。我们一直都在探索路上,因为感受到了。人本身还就是对环境和心境很敏感的动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sherrika 发表于 2018-8-20 15:31
有的诗太好,一点也不必名人的有什么落差。

诗歌可以复制,也可以机器人化,唯有诗歌透露出的思想和气质需要长长久久的沉淀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在今时,炊烟仍有肠道最寻常的形体
我身后的跟随者,当消化于我的世界
无形比有形更甚的木枷
是不是先于这个时代,消散铜钟古老的长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在今时,炊烟仍有肠道最寻常的形体
我身后的跟随者,当消化于我的世界
无形比有形更甚的木枷
是不是先于这个时代,消散铜钟古老的长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读感来看,有的诗是厚度的,填满岁月沧桑、世间百态,藏着众生万象、万物疾苦。读来沉重且要深思。
有的诗是轻灵的,跳跃的符号很强,可以从一缕阳光跳到落花万丈,不会说过渡很突兀,是根本就没过渡。但读来很有趣,画面感很强。
没有好坏,只有读诗人当时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喜欢“超现实”的那些写法,纯粹乱文堆砌,可牵强解释出N多种意思。但又偏偏很喜欢这里面那几句,很有意境感。

去年秋天也是这样
那时我正在写诗
她站在远处
落叶纷飞

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3-29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