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行天下 于 2018-9-2 19:21 编辑
文/风行天下
月夜下,大地一片银辉,四周静默,天籁空冥。只隐约听见一声美妙的清音在时空间悄然回旋流淌着,这声音时近时远,时急时缓,时高时低,似一支浑然天成的月光交响曲在潺潺奏鸣。哦——它来自山城街边一幢楼上,朝北的一隅角落,那里栖居着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草根行者,一个性情乖张的书生狂人,在此踽踽跋涉了多年,用满腔的热诚与热爱精心搭建了这样一个温馨而迷人的书巢。我的书巢,就是我别有洞天的爱巢。
彩色的云雾裹挟着特有的书香从墙边桌角床头那方漫溢过来,我一时迷茫的眼神被一束耀眼的光芒锁住,我的眼睛此刻就有了全新的视点,那么鲜亮,那么清纯,那是我一生都在追逐的方向!我的情,我的爱寄托在厚实的温床上,我的歌,我的舞激扬在宽阔的展台上。那是我心爱的书籍,我的书巢,我的爱巢,我赖以生存的生命的粮仓啊!
一本本好书,浸润着浓郁的亲切的墨香,这般鲜活的气息氤氲着我的房间,弥漫在我滚烫的心怀。
月夜的灯光下,埋头伏案,我瘦弱的身影映射在墙壁上,模糊的,静静的,此时,月影,灯影与人影叠加交织在一起,加浓了光影的底色。沐浴在飘荡的书香中,如此情景是别有一种温馨诗意的。我研读古代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研读美丽的人间四季,研读美好的时代生活,我加深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地球的和谐亲密关系。
一位楚国三闾大夫从书的扉页中慢慢站立起来,长袍须髯,目光冷峻,听到一声粗犷而坚定的话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史家之绝唱”的《离骚》横空出世,照亮了古老的华夏大地,面对苍穹向《天问》一曲《九歌》绕山川;我在书页间又分明看见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在剧场舞台上激情的说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出经典的《哈姆雷特》终于把戏剧引向艺术的巅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端详并揣摩那位高耸的文学巨人,站在克林姆林宫红场高台上挥舞着礼帽精准的总结,又怎样传神的刻画出海燕如黑色的闪电在苍茫大海上高傲飞翔的雄姿;在延安一间普普通通的窑洞外,一位慈祥可亲的人民领袖,一手叉腰,一手挥动,操着湖南口音向众人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形象阐释了读书是何等的重要,他伟大的一生就是这样做的。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带领着人民大众走向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新中国。
捧卷阅读中,我时而亢奋,时而喜悦,时而伤感,时而哀怨,时而迷茫;字里行间常常浮现出一张张清晰又真实的面孔,高兴的,悲伤的,苦恼的,美丽的,高尚的,卑微的,丑陋的,平凡的,正直的,让你振奋,让你自省,让你欢笑,让你痛恶——
我一本本专心品读着他们,聆听他们谆谆的教诲,进一步了解那段艰难而漫长的历史文明的演化,了解了希望,进步,正义,勇敢与智慧,它不断丰富着我贫瘠的想象,拓宽着我狭隘的灵魂,增长着我稚嫩的见识。
无数智者的目光,正照耀着我颠簸踟蹰的前路,这是一座明亮的灯塔?这是一把燃烧的火炬?还是一个个宇宙的日月星辰?我已激动的泪花盈眶……
犹如远离故乡的游子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家园,漂流海上的孤舟最后发现了美丽的港湾,从此不再消沉,不再彷徨,远离了浮躁,远离了杂念,在安静安详安稳中幸福的栖息。
徜徉书卷如沐春风。我倾心鉴赏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雄浑豪迈的人生风景;不断造就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空云卷云舒。”“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豁达而淡然的心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留给后人一个严肃而现实的命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这样的命题,而我该怎样深刻的记取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向我们生动展示了读书的三种境界。我又能有哪一种呢?我心虚的低声自问。我如饥似渴,冥思苦读,总在幻想能融入到那种美好的情境和角色中。
我的灵魂在阵阵书香中接受庄严神圣的洗礼。抚摸着厚重而温暖的书卷,我似乎寻到了一种精神的根骨,它执著的深深扎进泥土,经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最后长出一棵巍然屹立的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月夜下,我的书卷在流淌着清音,时近时远,时急时缓,时高时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