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85|回复: 10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2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诗歌走出孤苦伶仃,个体灵感与群体律动,小市场与大市场
〔〕
多年以来,人们都在哀叹诗歌不景气。有的人说,大众远离了诗歌,人们冷落了诗歌。是的,诗歌是不同程度地受到电影电视、音像及其它快餐文化、社会时潮的冲击。我以为,不能笼统地说不景气:古体诗是回兴了;新新派诗小兴,却是孤苦伶仃;古今结合的诗〔传统现代诗〕像是无人理睬,却在大盛行。
总体讲,诗歌处于一种混乱怪异,大众不买账的状态。所谓的不景气,主要是诗歌产品的市场不景气。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分析一下诗歌产品的消费人群。

广义地讲,中国人只要是懂事的人,都在品诗;不信你查吧,哪一个儿童,哪一个老太不会儿歌、民谣、谜语、对联等之类?还有谁不听歌曲,看小品、戏剧等等?就是那些被人们视为与诗歌无缘的人们,也在不同程度消费着诗歌产品。有的人不承认这些是诗,那是自欺其人。
从用诗(或叫品诗)角度分,我们可以把人群分成两大块;一块叫不自觉的品诗者,一块叫自觉的品诗者。

一、不自觉的品诗者。
对诗歌的品赏与享用主要表现形式是被动的。社会上的大众媒体,包括人们口头相传的,有什么就享用什么,喜欢的就享用,不喜欢的就视而不见。这些人的品诗水平与爱好,是一定时期社会诗文化的积淀,也是民族诗文化长期的积淀。人们不可目中无这一部分人。他们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诗歌氛围。

第一,这一部分人中的相当一部分,社会也必须有诗歌供他们享用,如果真没了诗,他们也是很难受的。一个没有诗歌氛围的社会是悲哀的,一个没有诗歌氛围的人群,又悲哀又难受,人们绝不是麻木,无所为的。

第二,他们是自觉品诗人的社会和文化基础;没有这一部分人作基础,自觉品诗人也很难孤立存在。
第三,他们渊源不断地向自觉品诗人输送和补给成员。
二、自觉的品诗人。
他们会自觉的四处寻找诗歌进行品赏与享用。这一部分人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是用诗人。这一部分人的最大特点是把诗当工具用为主,欣赏为辅,用赏结合;生活、工作、学习、交友娱乐、教育子女、孝敬老人、上司等等,任何领域都经常用诗;这部分人员占的数量很大,多数有文化的人都是这类人。这是一个大众化的人群,也是诗歌产品消费的主体。目前诗界的错误就是不想、视而不见这个人群。只知公主要有状元郎;不知村姑,也需要男人。他们需要的主要是介于古体诗与现代先锋派诗之间的诗歌。他们自己不生产,靠别人生产,前些年社会上正好缺少他们需要的诗歌。我深有体会,他们在挨饿挨渴。
第二是诗歌爱好者。这一部分人的最大特点是爱诗、赏诗、又用诗,偶而也作一点诗,多是自作自用;我以为网络上诗者大部分是诗歌爱好者;他们对诗的风格与种类的爱好较广,一般还不定型,偏爱还不深,如果有一点偏爱的话也是接触什么诗多、平日用什么多,就稍偏爱什么,或者随着潮流滚;他们心血来潮时有时也投投稿。这一部分人也不少,但无法与用诗人群相比。这一部分人如果上升为诗歌产品消费的主体,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媒体逼迫而成的。
第三是诗歌热恋者(或叫偏爱狂)。他们对诗歌的全貌不管是从知识上、还是写作水平上,掌握得还不够,只是对某一个种类或风格知道得多一些;又常常热恋不可自拔。据我所知,目前各网站的骨干写手多是这些人,他们有的只知西洋诗,不知中国古诗,有的连传统现代新诗也不知;有的报纸杂志的编者也是这样,现代诗歌编者对古诗,干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古诗者对先锋派诗也不通。这些人在诗歌种类的分布上是很不均匀的,基本上是两块,一块是先锋派新诗,一块是古体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诗歌媒体与诗歌产品的生产。目前,这一部分人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诗歌产品消费的主体。自然经济,自产自用;由于这个人群在人数上很少。特别是新新诗,在崇西方的大潮推动下,眼睛专注西方诗,鄙视中国传统味,偏激地排斥其它诗;只在媚西的小圈子里热,在大范围里冷也是必然的。
+第四是诗人。指那些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公认的诗歌产品的人。这些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他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为诗而诗,为成家、为进文学史、为权钱而诗;为社会、民族、民众而诗的人太少了,把诗歌推向难懂、晦涩化,传统诗味淡化,泛诗非诗化。
有的诗人的作品,只有他那个风格、那个派的人喜欢、懂;有的只有他们那个圈子的人喜欢、懂;有的甚至只有他们几个人喜欢、懂;应该说,这些不是不允许的。问题是,他们不应该孤苦伶丁地自傲。他们不应该还在那里大言不惭地喊,中国缺少高水平的读者。
上述四种人,就是诗歌的大市场、中市场、小市场与诗人的小作坊。
这里要说一下控制诗歌媒体的人们,应该改变一下偏执的指导思想。很多报纸不登诗歌了,理由是无人看诗;我看首先应该自问,登的是什么诗?晦色难懂、无诗味、非诗、无感情的强歌强喊诗、无内容诗;不管是新用诗人,还是老用诗人,甚至诗歌爱好者、热恋者,都溜走了;早己让品诗人悲哀、诗歌市场悲哀。
最后。只剩下诗人自己,把诗作放在桌洞里,自赏自乐,省了大家伙都悲哀。
不少人想进文学史,想写出传世之作。近代传世之作,多是时代大事物撞击出来的电闪之光。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诗歌好像是个体的灵感、情思加才华;实则是群体的律动、大事件撞击;绝不是形式,更不是形式的照葫芦画瓢。
目前诗歌总的趋势还是:渴死用诗的人——饿死诗人;竞争艰难,压力挺大;又不乏自作自受。
诗人们,愿意走向群体吗?肯走向大市场吗?
新新诗,你在中国,又死心不要中国是出路吗?走出孤苦伶仃,适当的向中国回归,向多数人回归,是否有必要呢?为什么不可中西结合?
古诗专注于唐律、宋词贬其它,肯定也是走向少数人。为什么不能古今结合?
为什么不能中西、古今来一个大融合?
俺和用诗人在一起,俺是蠢才,莫向俺要大好诗。
本网页不怕俺搅乱了你们的阵脚吧?如果不怕先不要忙着把文章转走。
发表于 2003-5-2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这只能感谢梅子君加强了我们的阵脚呢,欢迎欢迎!已考虑及市场问题,且有广度与深度,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啊。应予置顶,可惜满了!
发表于 2003-5-28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很好!一种好的事物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
之上求新求异,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不过,我还是要说:古老的东西还
是有他不朽的价值的,真正走进去,您的发现一定是惊奇的!
                                                     
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您的市场调查很到位,有见地,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一种古今融合
的新流派!
 楼主| 发表于 2003-5-2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弘毅     
我不是反对唐律宋词。
我是说诗好坏不能完全以格律 为依据。大家都应关心市场诗冷的问题。我去了许多古诗网站,都是一个标准,一个调 ,一个味,一种搞法。而全国百性真需要的诗歌无人搞了。
纸质媒体更差一些。报纸最差,几乎无人看他们登的那些诗。我是调查了的,特别是新新诗,只要不是热恋者,都摇头。  
发表于 2003-5-3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哈哈!说的对!你我观念是相通的,可惜了!我们的文化呀!
 楼主| 发表于 2003-6-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弘毅
别泄劲。
我们为之努力啊。
发表于 2003-6-3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他好由他好,你妙你自妙,何苦定要争个头破血流?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楼主| 发表于 2003-6-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飞泽
你说得很好。
此文主要是针对报纸杂志,诗的不正常而写的。只多有一点社会 的呐喊。
发表于 2003-6-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呵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发表于 2003-6-3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社会的不是自己的么?
诗歌总会流露出社会的,所谓在小我看大我也。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消费人群与诗歌产品市场剖析

赏善罚恶使
我说的社会和你说的可能不是一个含义。
社会存在不一定都代表正常。风,大风了一般是失常 的。
我说的代表社会是代表社会多数人的正常的急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8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