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李长空

情词四首(新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下面引用由∵潇湘妃子∴2005/10/19 10:35pm 发表的内容:
找不到韵脚只是因为还不能熟练掌握诗化文字,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别人改了未必合自己的意思,也对自己进步没多大帮助.
不过我还是希望斑竹们能够费费心,或者说牛刀小试,向您们学习下理论联系实际的真本领!至于我本人加强练习是自然的事,我是崇尚"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的.再次预谢并问好.
发表于 2005-10-2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作“梦里分明来会聚,醒来何苦浑无绪”,并将第三句改为“落叶多如许”如何?
发表于 2005-10-2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查了一下,在中华诗词学会发布的《中华新韵(十四韵)》里i\er\ü同在十二齐韵部,也就是说本篇中的“聚”与“喜”按新韵是可以通押的。
i\er\ü编在同一个韵部,郁闷中..............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下面引用由清风冀2005/10/20 11:41am 发表的内容:
作“梦里分明来会聚,醒来何苦浑无绪”,并将第三句改为“落叶多如许”如何?
谢谢费心。但感觉不如原文抒写自然。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下面引用由清风冀2005/10/20 01:40pm 发表的内容:
查了一下,在中华诗词学会发布的《中华新韵(十四韵)》里i\er\ü同在十二齐韵部,也就是说本篇中的“聚”与“喜”按新韵是可以通押的。
i\er\ü编在同一个韵部,郁闷中..............

看来“聚”与“喜”是通押的,我并没有弄错。谢谢清风冀先生费心。问好。
发表于 2005-10-2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下面引用由李长空2005/10/20 09:20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费心。但感觉不如原文抒写自然。问好。
一直一曲,而词的表意是讲究婉转的:)
发表于 2005-10-2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下面引用由李长空2005/10/19 09:29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在中华诗词学会发布的《中华新韵(十四韵)》里,“i、er、ü” 同在十二齐韵部,也就是说本篇中的“聚”与“喜”按新韵是可以通押的。如果你们认为不能够,敢请那位斑竹或诗友帮我改正,让它通押可好?前提 ...

都说了是新韵,那就没话说了。不过一般还是希望看看《中原音韵》
发表于 2005-10-2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翻上来未及细赏,你们倒先热闹了一番:))
读来觉词味少。细想楼主的问题还是在语言上。其实李后主的词即使现在读来也依然是大白话,却韵味无穷。所以这几首的问题还是在炼字上。词多,仅举几例:
第一首首句便不顺畅。几夕——半文半白。音断——几个晚上不联系就称音断,不确切,有夸大痛苦的嫌疑,且非熟语,勉强。臆忡忡——臆该是错别字。忡忡,若按其本意倒也解得,正如《诗经*召南*草虫》中“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只是若按词语的演变来看,现在该词大多用来表示对某事忧虑担心,基本没有思念意了。
千里关东——也非熟语,读来别扭。星似泪,月如弓——此对其实不工。以星喻泪,已带主观色彩,而月如弓却只是形似,不带主观感情了,不仅是对仗问题,也影响全句全词的感情表达。
恍见树如侬——其实是恍把树当侬。用词不恰切,读来疙里疙瘩感觉不舒服。
踉跄向前执子手——既是踉跄了就无所谓向前向后了,“执子”是典型的文言,而“执子手”就不只是半文半白的事了,要么“执手”要么“执子”,语言还是简洁些好。
呵呵,其实鸦片只对能写者挑刺:))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几夕"不一定就等于“几夕”,岳飞的“八千里”、李白“三千尺”也不是就等于“八千里”、“三千尺”——这是中国数字修辞的特色;
既然"几夕"不一定就等于“几夕”,“音断”也就谈不上不贴切了;
臆忡忡——臆不是错别字。忡忡,既有“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意,也有对某事忧虑担心意,“我”担心“她”不理“我”了,担心“她”……行么?与全诗意境并无冲突;
“千里关东——也非熟语”,原来要喊天天都喊的空口号才叫熟语啊?
“星似泪,月如弓——以星喻泪,已带主观色彩,而月如弓却只是形似,不带主观感情了”——月所以如“弓”,是因为“我”希望它把“我”的“泪”射到“她”的身边呀?正如“载不动,许多愁”的“舟”的意象;有诗歌曰:“眼睛是弯曲的弓/心是孤独的箭/载着绿色的愿望/射向飞雪的远方”;
“恍见树如侬——其实是恍把树当侬”,如果是“恍把树当侬”,这样的大实话还是诗化语言吗?
“踉跄向前执子手——既是踉跄了就无所谓向前向后了,“执子”是典型的文言,而“执子手”就不只是半文半白的事了,要么“执手”要么“执子”,语言还是简洁些好。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还是按先生意思改为“执手”或“执子”的好!
    作诗无秘诀,如认为有者,其定是鹦鹉的传人。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外行话。即使熟读古今全部诗,也不可能写出一首真正的诗。铁棍磨成针还是铁。只有具有“酿酒”本事的人,才能成为诗人。因为,如果说生活素材是米,小说是米饭,散文则是稀粥,而诗歌却属酒。
发表于 2005-10-22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我倒~~~~对于您的那些话也不说什么了,您觉着怎么着好您就怎么着吧:))
发表于 2005-10-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下面引用由李长空2005/10/21 10:22pm 发表的内容:
"几夕"不一定就等于“几夕”,岳飞的“八千里”、李白“三千尺”也不是就等于“八千里”、“三千尺”——这是中国数字修辞的特色;
既然"几夕"不一定就等于“几夕”,“音断”也就谈不上不 ...
不太同意。
“几夕”与“八千里”、“三千尺”的用意完全不同。“八千里”、“三千尺”是以实当虚,表示的是“极远”“极长”的意思。这样的用法,不但古时,就时今天也常见。而“几夕”,既然强调了“几”,便是表示“不多”“没有多少”的意思。这一点,鸦片解释的不错。
关于“臆忡忡”,我想语言是发展变化的。一首诗的语言应该不至于跨度过大,否则容易引起读者思维混乱。
关于“星似泪,月如弓”,这句本来没有什么大毛病,但读了楼主的解释反而觉得不好了,因为楼主取象不当:星非箭,如何以弓谢之?
关于“恍见树如侬”、“踉跄向前执子手”,这两句没问题。子在这里是人称代词。
作诗无秘诀,如认为有者,其定是鹦鹉的传人--同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外行话。即使熟读古今全部诗,也不可能写出一首真正的诗--不同意。所谓熟读并不仅仅是“熟读”而已,在是在读中熟其语言、架构、技巧、表达方式等等。可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是中国传统的学诗方法,这里的“唐诗”可以替代为其他,如诗三百、春秋、论语、等等等等,熟读便是中国传统文人共同的学习方法了。或者反过来说,会诗者谁不能信口背出许多前人诗作?
铁棍磨成针还是铁。只有具有“酿酒”本事的人,才能成为诗人。因为,如果说生活素材是米,小说是米饭,散文则是稀粥,而诗歌却属酒。--同意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7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这个贴子最后由李长空在 2005/10/27 09:07am 第 1 次编辑]

“几夕”与“八千里”、“三千尺”的用意完全不同。“八千里”、“三千尺”是以实当虚,表示的是“极远”“极长”的意思。这样的用法,不但古时,就时今天也常见。而“几夕”,既然强调了“几”,便是表示“不多”“没有多少”的意思。这一点,鸦片解释的不错。___________"试问闲愁都几许""问君能有几多愁",请问这里的"几"是“没有多少”的意思吗?

关于“星似泪,月如弓”,这句本来没有什么大毛病,但读了楼主的解释反而觉得不好了,因为楼主取象不当:星非箭,如何以弓谢之?________"星(心)似泪",这里是星泪拟化为箭.事理也许不通而情理通,这是诗歌的特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外行话。即使熟读古今全部诗,也不可能写出一首真正的诗--不同意。所谓熟读并不仅仅是“熟读”而已,在是在读中熟其语言、架构、技巧、表达方式等等。可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是中国传统的学诗方法,这里的“唐诗”可以替代为其他,如诗三百、春秋、论语、等等等等,熟读便是中国传统文人共同的学习方法了。或者反过来说,会诗者谁不能信口背出许多前人诗作?___________其实我的“熟读”是指"死读",即不会活学活用的意思.
谢谢斑竹赐教.这样务实的交流,是有益的.如果我某些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只要意见中肯,我会改正的.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愿意让我的"孩子们"变得更好!再次谢谢斑竹赐教.
发表于 2005-10-2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下面引用由李长空2005/10/27 09:05am 发表的内容:
“几夕”与“八千里”、“三千尺”的用意完全不同。“八千里”、“三千尺”是以实当虚,表示的是“极远”“极长”的意思。这样的用法,不但古时,就时今天也常见。而“几夕”,既然强调了“几”,便是表示“不多 ...
这里的几许、几多是设问句式,与“多少”意同,先生不会不懂吧?这里的“几”与你哪个“几夕”有什么相同?
对于回贴,我觉得捡有用的去看为好;对于不同意见,要的不是辩解,而是用心品读,既便说的真没道理,也没有必要正么正式的反驳--只捡对的听就是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词四首(新韵)

下面引用由清风冀2005/10/27 02:10pm 发表的内容:
这里的几许、几多是设问句式,与“多少”意同,先生不会不懂吧?这里的“几”与你哪个“几夕”有什么相同?
对于回贴,我觉得捡有用的去看为好;对于不同意见,要的不是辩解,而是用心品读,既便说的真没道理, ...
感谢赐教。做了些小改动,请看看。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3 2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