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01|回复: 0

[评论] 给大观楼长联挑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大观楼长联挑错


                 夏超


    对联圣人孙髯翁老先生创作的,至今仍然高悬昆明大观楼正门两旁的大观楼长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几百年间获誉无数。每次读到赞美长联的文字,笔者的心中都会为自己有孙髯翁这样一个伟大老乡而感到无比自豪。
    令人遗憾的是,当年近知命的我再次捧读这付名扬海内外的天下第一长联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其中的多处瑕疵。
    虽然早在几十年前,我就知道有人因为替孙老先生修改对联饱受指责,闹出笑话,但是为了追求真理,我犹豫再三以后,还是决定写作本文,把长联中毛病一一指出来。如果我挑错刺,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孙联中存在着以下十二类毛病。
    毛病一,意思晦涩难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作者频繁使用生僻词语。如九夏、三春、滚滚英雄、伟烈。笔者半生读文无数,但是这几个词,仅仅在孙联中见到过。二是生造词语。例如“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中的“翠羽”和“丹霞”两个词,如果不看前人的注解,单单凭空想象,我敢说今日的中国,没有几个人搞得清楚孙老先生在对联中指哪两样东西。
    毛病二,文理不通。一不通,“茫茫”一词含义不明。“茫茫”若作形容词解读,则意思与随后的“空阔无边”重复。若作名词解读,则和下联中的“滚滚”词性不一样,构不成对偶关系。二不通,“喜茫茫空阔无边”与“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矛盾。这是孙老先生的一大疏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喜茫茫空阔无边”既然讲他看不到滇池的左岸、前岸、右岸,那么我们就可以合理推断他看不到滇池三围的山(事实上也看不到)。于是问题出来了:“孙老先生看不到山,怎么知道山的形态?凭什么把山的形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把描写滇池之大的“喜茫茫空阔无边”这句话改为描写滇池的其它景色就可以。
    毛病三,用词不当。一不当,“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中的“注到”一词用错。因为“数千年往事”早就存在孙老先生的心头,不是在眺望滇池的那个时候才临时从别处注入。应该把“注到”一词改为更常见的“涌上”。二不当,“叹”字后面跟疑问句。我读这付对联的时候,感觉“叹滚滚英雄谁在?”这句话既拗口又别扭。我认为“叹”字后面的疑问句应该改为陈述句。或者干脆把“叹”字改为“问”字。三不当,“北走蜿蜒”中的“走”字用得不贴切,应该改为“爬”字。因为蛇是爬行类动物。四不当,站在滇池边劝人“莫辜负四围香稻”不当。因为滇池里面没有种庄稼,孙老先生只看得到三围香稻。五不当,“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一句中的“尽”字用词不当。因为文章写到“尽”字这里时意思发生转折。应该把“尽”字改为“但”、“惜”之类表示转折的字。
    毛病四,词不达意。在吟诵“叹滚滚英雄谁在?”的时候,我的心中既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又觉得这句话没有把我想表达的意思完全说出来。一言以蔽之,这句话似是而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过两天的反复琢磨,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孙老先生犯了词不达意的错误。联系下文可以知道,他在这句话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叹滚滚英雄风光不再”。但是他在对联中把英雄风光不再错误写成英雄肉身不在。孙髯翁望湖凭吊之际,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肉身不在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他为这件事情发声长叹却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因为与数千年相比,英雄人物的生命仅仅是短短一瞬。英雄肉身不在是正常现象,在才是反常现象。为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仰天长叹不仅没有道理,而且没有必要。
    毛病五,后语不搭前言。一不搭,“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一句和上下文搭配不起来。上联不仅从“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到上联结束都是议论,而且议论的是同一件事情:人应该多外出游览昆明大好湖山。老孙在这一段议论文字中间横插一句描写景物的文字“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毫无道理。按照上下文的意思,这句话应该改为和“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类似的文字。二不搭,“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一句和上下文不搭配。下联从“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一直到对联末尾都在议论同一件事情:英雄生前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是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在这样一段高谈阔论的文字中间写入一句记叙性文字“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实在没有道理。这句话顺着上一句“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的意思往下写才通顺。
    毛病六,创作手法错误。通读全文以后,读者不难发现,孙髯翁在创作长联的过程中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具体来说,上联为写景、抒情、写景、抒情、写景、抒情。下联为记叙、议论、记叙、议论、记叙、议论。我认为老孙在大观楼长联的写作中采用这种写法是错误的选择。理由一,夹叙夹议写法让作品结构变复杂,写作难度加大,而老孙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够。理由二,老孙在长联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既少,又简单,用不着这么复杂的写法。理由三,夹叙夹议是杂文和散文的创作手法,用在篇幅短小的对联中不妥。理由四,长联错误连篇和老孙采用这种写法有关。
    毛病七,时间错乱。错乱一。如果我没有搞错,“萍天苇地”中写的是浮萍和芦苇。据此推论,孙老先生望湖发思古幽情的时间是夏季。令人不解的是,对联下文中出现了“三春杨柳”和“两行秋雁”字样。我弄不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觉得把对联中描写夏天景色的“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一句改得让人猜不出时间更好。错乱二。明明是白天观景抒怀,对联最后却写到了夜景“半江渔火”和“一枕清霜”。由于“几杵疏钟”和“半江渔火”写的是实际景物,所以我认为对联中描写黑夜景色这种做法不好。
    毛病八,说理不透。孙老先生在下联中讲述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英雄人物生前四夷臣服,功勋盖世,但是死后却坟前冷冷清清,威风不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他只讲了一个原因: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很显然,他没有完整准确地揭示他看到现象出现的全部原因。为什么孙联中会出现这个毛病呢?因为孙老先生对此类社会现象的认识过于肤浅。
    毛病九,表现手法不当。孙老先生在讲述英雄人物生前家财甚至领土臣民无数,死后这些东西尽属他人这种现象的时候,感叹他们“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我认为这种写法非常不妥当。因为“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这四样东西从来不属于任何人。有人也许会说:“孙老先生是在进行文学创作,不是写法律文书。”道理虽然不错,但是我认为老孙还是换种写法为好。
    毛病十,主张错误。孙髯翁在对联中表达的高人韵士应该选胜登临的主张,毫无疑问是错误的。理由有二。理由一,昆明美冠全球的山水风光不仅属于高人韵士,而且属于平民百姓。理由二,到大自然中看风景不是上音乐厅欣赏交响乐,只有懂行的人才可以去。我搞不明白孙髯翁不劝平民百姓选胜登临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平民百姓不配登山临水还是他觉得平民百姓不懂登山临水。上联中“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一句的言外之意是孙髯翁认为自己是高人韵士中的一员。可是在我看来,终生身处社会最底层,晚年穷困潦倒的老孙,咋看都像是一介平民,不像是高人韵士。不知道自诩为高人韵士的老孙去参加高人韵士们的聚会时,人家是不是肯让他参加。老孙以平民(用他的话来说叫布衣)身份劝高人韵士选胜登临之举,我感觉如同穷教师给富商巨贾宣讲赚钱之道那般可笑。
    毛病十一,行为反常。反常一,“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句中的喜违反常态。这样写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因为人看到水面空阔无边的时候,内心里面通常的反应是惊而不是喜。首次看到这种景象的时候,人的反应更是如此。在我的印象中,所有文章用的都是惊字。惊字不仅符合常情,而且能够把滇池之大有力地表现出来。好过喜字不止千倍。反常二,“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中的把酒凌虚动作违反常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在文学作品中,人“把酒凌虚”时,经常是为了祭祀亡灵或者上苍。这一点确定无疑。我感觉看遍所有电影和电视剧都找不到相反的例子。因为二,在描写人的叹气举动时,常见的词语是仰望天空。不信请看《三国演义》中的例子:(周瑜)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老孙博学多识,不会不知道仰天长叹这个成语。我实在搞不明白他在长联中为什么这样写。有人会说:“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叹气,不仅做的动作不相同,而且十有八九不会去仰望天空。孙髯翁把酒凌虚而叹无可厚非。”虽然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但是我认为老孙还是不应该这样写。因为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按照约定俗成的写法来写,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
    毛病十二,对仗不工整。大观楼长联不算标点符号长达 180个字。这么长的对联,要求每个词都对仗工整,显然太为难孙老先生了。但是既然在作对联,对仗工整这个对联的起码要求,还是必须要做到的。因为做不到这一点,作品就不能够叫对联。令人遗憾的是,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不仅存在大量对仗不工整的词语,而且竟然存在完全对不起来的词语。不信请看:“空阔无边”与“英雄谁在”,“选胜登临”与“移山心力”。以上两组词语,不仅词性不同,而且结构不同,咋看都形不成对仗关系。如果孙髯翁重生,我一定当面问他一句:“你这玩意儿能称对联吗?”大观楼长联真是盛名之下其实不符。我敢说孙髯翁写好对联以后,一定没有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过。
    写到这里,我被我的发现吓了一大跳。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誉满全球的大观楼长联,真的有这么多毛病吗?会不会是我弄错了?”
    发现大观楼长联存在这么多毛病,对我来说是一件重大事情,对我的生活有巨大影响。因为这个发现让巍然屹立在我心中长达数十年时间的孙髯翁老先生的光辉形象轰地一声倒塌了。从此以后,在我的心中,他既不再是一个大作家,也不再是一个云南人民的优秀儿子,更不再是一个我时刻引以为荣的老乡。
    要知道,仅仅在几个月以前,我评价自己对联水平的时候,还只敢谦虚地自称“孙髯翁第二”呢。但在此时,我不仅觉得自封“赛髯翁”绰绰有余,而且感觉这样做不是我沾他的光,而是他沾我的光。
    熟悉大观楼长联的朋友都知道,在历史上有不止一人指出该联存在不足之处并进行过修改,甚至一度用新作替换了大观楼门口的孙联。为什么那些人不仅最后没有动摇孙联在对联世界中的霸主地位,反而留下笑柄呢?因为他们的文学水平比孙髯翁低得太多。他们挑孙髯翁的刺,犹如小学生挑老师的刺。但是我这次挑孙髯翁的刺就不同了。因为我是云南历史上万年一出的文学天才,不仅有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看问题眼光独到,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给孙髯翁挑刺,是大学中文系教授批改小学生作文。
    孙老先生的长联至今已经在大观楼门口挂了几百年。我感觉我指出他对联中的毛病以后,他的对联还想继续挂在那里已经不大可能了。因为他的对联错误连篇,挂在每天游人如织的大观楼上只会丢家乡人的脸,让人觉得云南无人。
    孙髯翁和他徒有虚名的“天下第一长联”跌下神坛,是云南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为了弥补这个重大损失,让大观楼门口仍然有配得上其盛名的对联可挂,我决定动用我的平生所学,帮助孙老先生改正他对联中存在的上述错误,让他的对联成为一付经得起时间和读者检验,货真价实的天下第一长联。夏超润色版的大观楼长联写好以后马上贴出,在此期间敬请家乡父老耐心等待。


    附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2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