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22|回复: 0

[随笔] 既见槟郎,云胡不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3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6.768px]既见槟郎,云胡不喜
[size=16.768px]        18汉师   陈珂欣
[size=16.768px]        初次见诗人槟郎,便是在旅游文学的第一次课上。他戴着一副眼镜,穿着朴素,个子中等,乍一看与普通百姓无异,但那双明亮而又神气的眼睛,却又无意中透露出他的不凡智慧。初次上课,他便给我们播放了一首由他作词、高见作曲的南京赞歌《欢迎来南京》,言语神情之中满是自豪。他自成一套的教学体系也充满个人特色:他常在上课前或课间休息时,在教学多媒体上给我们播放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上课后,首先是抽点名,而后介绍一个个旅游景点,看视频,看照片,然后赏析与这些景点有关的旅游文学作品,中间穿插着自己的诗文,自己大声诵读,声音中气十足且活力无限;最后讲解旅游文学理论知识。整个过程有序紧凑,让我们感受到了旅游文学和槟郎的魅力。
[size=16.768px]        槟郎是综合的,儒家仁义道德,道家天人合一,释家清净向善,皆在他身上得到统一。
[size=16.768px]        “金陵胜景,我在木末亭凭栏,无心赏雨花台春绿,却有扬子江和秦淮河的激情澎湃。天下烈士种子沁我心脾,延续着人类境界的一脉血气,便有贫贱的布衣书生,甘愿与一切专制的寒光为敌。”在《木末亭怀古》中,槟郎由怀念三位以死殉道的先烈——方孝孺,杨邦义,文天祥,而发出“因此不能放松对威权的质疑”的感慨,他一介布衣书生,却有“与一切专制的寒光为敌”的勇气,这恰为是儒家君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size=16.768px]        槟郎他似乎又对道教充满着一种向往和敬仰,他为初逢太上老君的巨大铜像而内心激动。于是在《初游茅山》中写道:“以后每年的8月1日,一年一次的免费开放日,我都要到茅山朝觐。离我最近的道教圣地,可以当天回的路程,是我的麦加或耶路撒冷。”他最爱的是三国时期的著名道士葛玄,学校附近方山洞玄观的开创者。在《方山洞玄观遗址怀古》《洞玄观的菊花》等诗中写到,他的前生正是洞玄观的小道士。槟郎在《居士情怀》中写到:“功利在身边翻滚,情欲在身上坠落。色相即空,随缘任运,他傲然地扭过头去”。正是因为他对“道”的研究和敬仰,才使得他的诗人骨子里具有一种悠闲自在,不为世俗所纷扰的精神。不在仕途中迷茫,去找寻自己真正的归属感,以诗为志,与诗为友,生活亦诗,山水亦诗。
[size=16.768px]        在《祖堂山怀念法融》中,槟郎和法融“隔着千年对视”,在宏觉寺品尝“物质和精神的食粮”,最后感慨:“道遍无情皆有佛性,逍遥自在,随缘任运,沟通了庄和禅,我和你。法融禅师啊,东夏之达摩,为真善美开辟新的境界,祖堂山得名于地灵与人杰?”他用平淡豁达的况意,悠悠道出与人无争的温厚,以及无所不爱的旷达和温柔。博大如槟郎,儒释道的文化大概已经溶于骨血,流于谈吐了吧。
[size=16.768px]        槟郎是极难得的,我从未见过如他这般幻想死亡,凝视死亡,并又超克死亡的诗人。
[size=16.768px]        在《诗人槟郎之墓》中,“墓碑上千疮百孔字迹锈蚀/诗人槟郎之墓,这是/在巢湖岸边的青山坡上/还是在江宁大学城的方山呢?”一个中年人,写起自己的墓来,没有惧意,冷静又理智,悲怆而淡然,自知又憧憬。“枯瘦的荆棘向黄叶诉苦/它的根一直深扎到黄泉/却噬取不了墓主人的血肉/被引向听那条扬子江的潮声/诗人早已火化成灰烬飘散/流布了安徽江苏两省的江面/滋润着两岸绿油油的花草”。读了槟郎,我才明白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向死而生,死亡是生命的可能和必然,人在死亡面前遭遇了最大的虚无。如何面对死亡,我于槟郎诗中看到顺其自然的豁达与从容。
[size=16.768px]        又如《躺在方山上》:“近处火山口的岩浆包,总有一天突然打破沉默,坐上面的我便腾飞入云,从此消失凡世的孤踪。我已厌倦不再流浪,随遇而安老死在方山旁。一身布衣洗涤滚滚红尘,归海之流汇入滔滔的扬子江。”真是浪漫的死法啊!真是瑰丽的想象啊!槟郎坐于火山顶在岩浆迸发时腾飞入云,隐于天际,归于江中。以超越生死的目光和往返冲析的思虑,把荒谬与怪诞的现实想象转化为心灵的一片严肃,严肃地思考往返一切,思考自我,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
[size=16.768px]        槟郎是率真的,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size=16.768px]        他的诗歌主题是如此多样,不仅有对生命的深沉思考,更多的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正如《如琴湖的怀念》中写到:“偶尔的外省游,名山匆匆地去回,仿佛是一场梦,却值得无穷地回味。五十岁徒步首游庐山,先将如琴湖怀念。”诗人槟郎那年匆匆,便对庐山的如琴湖念念不忘。首先介绍了如琴湖名字的由来,登高眺望,湖型如小提琴,水声也如奏响的小提琴;其次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再显槟郎奇妙想象力:曾流连在此的白居易、天桥救起的朱元璋、仙人洞里的吕洞宾、骑白鹿升仙的周癫。最后诗人槟郎表达了想要逃离现实、隐居在此而不得,只好怀念美丽风光的失落之感,“逃离人世的灼痛,多想在如琴湖边隐居。美丽的如琴湖,高山柔水,清幽仙境,到此息心忘返,如今徒做远方的怀念”。真是天然去雕饰,浓情出淡语啊,琐屑平凡中见率真纯情。“他只是平淡地写去,自然就有一种美”,让人仿佛躺在温热的水中,浸润着灵魂,心湖里的水就这样一点点澄澈,一点点荡漾开来。
[size=16.768px]        槟郎是痴情的,于他的爱情诗中,我窥见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正意蕴。
[size=16.768px]        南京啊,也许是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吧,桃叶渡王献之和爱妾桃叶的爱情故事经久传唱,于是“桃叶渡的传奇,我们的恋爱作续篇”,槟郎也在金陵城遇到了他的一生所爱,在这里他与妻子相识、相识、相爱、相伴,他们的爱情一步步成长开花结果。他在《执手桃叶渡》里这样写道:“不觉间又来到这里,夫子庙一角的二人桃园。桃叶渡口的美少女啊,执子之手已十六年”。真是浪漫哪!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人用文字将他俩的美好记忆保存了下来供日后细细回味这甜,这背后的女子该有多幸福。让我不禁痴了,真是纯洁的令人羡慕的爱情啊!
[size=16.768px]        如他的诗歌《那年元宵节夜》中,“熙熙攘攘的观光人群/最美的是我身边的贴心人”,而《秦淮河边的女郎》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穿过涌动的观光人潮/我只紧随在她的身边徜徉”。人潮涌动目光所及,尽显的是槟郎浓浓的爱意,满眼都是身边人。再看《总统府之恋》:“那时对于我/她就是最好的风景/夫子庙,总统府也好/全都是次要的背景/她慢悠悠地逛着商店/我迷恋并拍照她的身影。”是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她在身旁,她便是他最美的风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几句:“只关风月/无关权贵/仍是我和她/相隔二十年/从相识变成老妻/仿佛总统府里只有/那排商店/夕佳楼和金鱼”。只关风月,那就“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吧!
[size=16.768px]       槟郎是高产的,多年来坚持出行必有诗,不几日必有一诗的习惯,实属是难得。坚持写诗30年,默默写诗超过2000首,这是怎样的坚持啊!
[size=16.768px]        生活不止于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槟郎拥有真正的诗和远方,他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了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随心而行,即行而诗,记生活日常于诗,游记山水于诗,于细微处见真情,于小事中长道理,于琐碎里寻真理,于旅途中观生活。他踏过许多山水,便用手中一支笔,心中一缕情,把他去过的风景,他眼中的风景,他脑中的风景采集,再与我们分享。同时槟郎对于身边的事物观察也是细致入微的。在他的朋友圈和微博中,不光有我们没有去过的景点,也会有我们熟悉的地方,如“文学院”“地铁站”“校园风景”“方山”等等,在他的眼里每一处都是不同的景色,不一样的风景,万般滋味皆是生活,描绘的日常烟火,细腻人情,满满的都是他珍贵的回忆。“在他笔下,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私认为,槟郎的诗率真有趣,朴讷明亮,细细品味,回甘悠长。
[size=16.768px]       槟郎从安徽巢湖走来,跨越俗世波澜,坚守澄澈内心,几十年风雨历程,数十载笔耕不辍。山光水色,人生百态,历史风华和人文情怀,都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思考与体悟,自然流转,念至亲、怀先人、观宇宙、阅儿童、品百态,真情悠长,落于笔尖,汇成诗篇。平淡中见深味,疏放中见机景,隽永疏明语淡意深,于是他清欢有味,体悟人间温情,而后随喜平生。
[size=16.768px]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槟郎,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槟郎,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槟郎,云胡不喜?
[size=16.768px]       2019-6-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4-27 1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