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影电视剧追求娱乐性,很难找到感人至深的。1月2日,无意中在“家庭影院”看到这部电影。电影原著、小说《铁道员》当年在日本就畅销。优秀电影会留给观众长久、深入的思考,一定是小心把握好了整体、各镜头、各人物的平衡,同时把细节、情节以及衔接、呼应做到极致。优秀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每1秒钟都非常宝贵。厘清作者心思是一次美妙的思索,虽然我观影时流了泪。 一、工作和家庭。主人公乙松为了工作没陪同女儿去治病,女儿早夭;为了工作没去医院见妻子最后一面。所有事都为平凡的铁道员的工作让路,这样的情节展现了一个人工作做到极致的态度,同时、立刻用家庭的牺牲和没落作为平衡。是啊,哪有工作和家庭兼顾而工作做到极致的人呢?平凡的、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像乙松一样把工作做到极致,都会兼顾家庭,所以,所谓奖状、荣誉,每个人都受之有愧,已经得到的都名不副实,都是恩赐。电影开始,乙松的朋友仙次儿孙满堂、繁华都市工作居住、退休后充实的生活和乙松孤苦一人、偏僻小站生活、极致工作养成的性格导致退休无事能做形成强烈对比,更突出乙松平凡中的不平凡。一生从事一项工作、一生在一个地点工作,经历同事罢工、朋友离开、工作前景衰败、撤销,一点点展开叙事,一点点将故事写到极致。 二、生与死。乙松听说铁路公司不会为了他将幌舞线保留至退休,而他将做别的工作,于是用倒在站台上、倒在工作岗位上、倒在漫天风雪中的死来证明自己生的价值。死原来是证明生的价值的一种方式,这样极致的情节不能不令人唏嘘。乙松的女儿早死,但她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一直活在乙松的心里和梦中。死并不是生的终结,怀念你的人活着,死的人也就还活着。 三、个人和人类。乙松一家先后死去,但是他们帮助过的人活了下来,有孤儿,有仙次的儿子,还有安全来往于铁道线上的乘客;或者说为了其他人类活下来,乙松一家先后死去,这样平衡的安排虽然不像烈士舍身那样轰轰烈烈,但意义同样非凡。 四、幸福和痛苦。乙松一家是幸福的。女儿为父亲而自豪,妻子爱这样的丈夫。最后离世的乙松死的时候友情还在,活着的朋友才失去了一生的友情;乙松在挚爱一生的铁道线“死”之前死去也是幸福的,工作的平静、内心的坦然、周围人们的赞誉也是乙松幸福。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平等不仅仅在法律上,在任何时候都是平等的。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诸多烦恼,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幸福瞬间。我们不能看全别人的人生,但一定应该平等的看别人的人生。 五、 梦幻和现实。每个人,都会在很多时刻,躯壳身处现实,灵魂坠入梦幻。梦是现实的一部分,而“人生如梦”。乙松遇见小女孩、少女、成年女子,最后虽然告诉观众这是乙松的幻觉,但由于先前过于现实,反而让观众怀疑这不是三次梦觉,这样的情节设计确实叫绝。乙松见到自己早夭的女儿长大,虽然是在梦幻中,也是幸福的;早夭的女儿像未死的儿女一样,其实是来为将死的父亲送行,告诉父亲女儿不怨父亲为了工作没能陪伴她,依然爱父亲,现实和梦幻纠缠不清,让观众遐思联翩,心情难以平静。 六、广阔世界和闭塞小镇。电影镜头绝大部分拍摄于北半球一个被冰雪与世几乎隔绝的小镇,而孜孜描写的是平凡的,也是世上绝大多数人的内心和生活,而且通过铁道线几十年的变迁情景,让历史使地域变得宽阔,时间和空间在物理学中艰难的统一在文学艺术中轻易地得以统一。 七、旖旎风光和激荡之心。潺潺雪融水、辽阔的茵茵平原、一笔横画的铁道线、朱红色的披着雪衣的单节列车、贴近的巍峨的北海道雪山,童话世界般的冰雪小镇,这样的静谧的风景和各个人物之间深情浓密的内心活动交织比衬。日本北海道的冬季也许是日本最美的地方,在内心受到震撼之外双眼饱览如画风景,让这部电影殊为宝贵。 活着就是生命平衡的结果,总会有人追求极致,就像液体蒸腾和固体升华,总会有一些不甘平庸的分子挣脱“分子键”的束缚,飘舞在空中自由飞扬,可是,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另一件极致的事必定悄悄孕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