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441|回复: 1

词之物象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5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之物象概述  


词注重人物心态的具体写照,情感色彩浓烈,所以相对而言,词之“移情”作用即较为明显。词人不是将审美思维倾心于外观景物的自在上,而是将自然景物作为“移情”。外在物象自身的意义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在能“适应情感的抒发”。
词与诗不同,词不是一句一境,也不是机械式的分割,而是通首构成完整的场面。物象形式作为画面的构成部分,本身并“不作过于详尽的描述”,只须起到局部的点缀作用。物象的组合以及与情感的交融,是让结构成为声情并茂,形神俱备的词境形式。 例如晏殊的《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感情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词中的“芙蓉”“金菊”“远村”“红树”“疏黄”“流水”“碧天”“鸿雁”等多处物象,有着近景与远景的整体勾勒。词作借助物象所描绘出的江村山水图,给人的感观,视觉听觉嗅觉,以一定的触动。再如张先的《浣溪沙》: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吹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茶时。
此词较侧重着客观景象的描绘,人物之情也含而不露。“水”“池塘”“花”“黄鹂”“东风”“帘帏”“燕”“柳烟”“玉窗”等众多物象,组合成视听极强的画面,景象显得极为幽雅。如俞陛云先生曾所论:“(日长)接得两句写着春景,辞妍而笔轻;(玉窗)句丽不伤雅,情味在含蓄中。”
对客体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古时词论家已有明确的识见。刘熙载云:“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词)有(我)在,物象与景观即不单是客观描写,而是内在于其中的(我)起着“主导作用”,这是肯定了主体性艺术创造的必要性。
沈祥龙也有相关论述:“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咏物和寓情是两不分离,而更为侧重的是“情”――主体意志的艺术化实现。故词的文本尽管表层结构是以写景咏物为主要对象,但是“隐然蕴于其内”的寄托意志,却要能构成作品的艺术生命。
词之物象多取自于生活中所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作家本身的生活实践。虽然作家创作是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但是,创作出的结果毕竟不是等同于客观自然的第二自然。人物心态的创造,乃为艺术区别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关键所在。因而,作家创作如能俱备“在(我)发挥”为主的思维意识,那幺即能自觉地投注自我生命于艺术本体当中,使物象皆着上(我)之色彩。
在词作中,物象结构的完好并不是艺术创造的终极旨趣,它只是作为“情感传达的中介”,是起着传递与再创造功用。黑格尔曾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着感性化而显现出来。”所以词中物象的色调变化,是不能与人物心灵的发展脉胳分离。
物象的结构形式,往往根据审美需要形成出不同的组合关系。一般而言,词体结构偏重心灵感知的艺术创造,物象出现的频率就较高。而情感表现突出,主体意识活动较为强烈时,物象在词体中就会呈疏放的结构形态。密集的物象,整体画面感较于强烈, 如李煜的《应长天》: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镜,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此词写着春夜愁绪。词中“初月”“妆镜”“蝉鬓”“凤钗”等处的描写,暗示出人物的慵懒无绪。“重帘”“层楼”“落花”,则以通过外物状况的刻划,衬托出人物孤苦冷寂的心境。
下片“柳堤”“芳草”“辘轳”“金井”,皆暗示出昔日与情人相游的一段往事。歇拍点明题意:“愁病交加,思恋甚痴极苦”。此词人物的“愁情”虽已沉积甚重,却并未采取激流奔放式的倾诉方式,而是借助于物象的调合功用,以外象的感知进而触动心灵,引发想象。此类的词体结构形式,笔法较实,词作的表情效果较为含蓄。
吴文英的词,谭献曾评“有五季遗响”。这即是说梦窗词承五代词创作风气,着力于外象形态的描绘。如《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痊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词中“风”“雨”“花”“柳”“莺”“西园”“林亭”“黄蜂”“秋”“双鸳”“幽阶”“苔”等物象形式,声色感极强。密集的物象,让人的审美意识始终不脱离感官形式。
此外,当笔触着力于人物心境,情感的流动构成艺术表现的主线时,物象往往就在局部发挥作用,而显示出较为疏放的词体结构形式。如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此词为悼亡之作。“词心”稳定在怀念亡妻这一情感层次。故在作品中,词人的思绪即处于不间断的流动状态,情调的转换较为明显。“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声响凄厉”,诚后人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词中“孤坟”“明月”“松冈”只是略着几笔,勾勒出场景的线条轮廓也较为粗略,给人的思维想象提供有限的空间。物象作为情感投射的对象形式,物象之表现力相对弱化。再如秦观的《江城子》:
西城阳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此词物象类型,从表层来看也较多,有“阳柳”“朱桥”“碧野”“归舟”“飞絮”“落花”“春江”等。然而由于词作上下片人物情感的流露皆极为激切,外象遮上浓郁的主观色调,所以物象的构景并不强,很容易见出人物心态的发展轨迹。
物象的“疏”和“密”与词作情感的表现既有密切关系,故由此产生的审美效应也有一定差异。通常密集的物象,艺术效果较为含蓄;而疏放则给人以较为直接的感受。这主要是因为,物象形式在词体结构中也起着调节与强化功用。物象密集则外形化特征显为突出,情感的表现含而不露,时隐时现。如韦庄[《清平乐》 :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犹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词中“野花”“芳草”“山道”“柳丝”“罗带”“朱栏”“斜月”“小窗”“琴”等处物象,构成密集的物象群。而散见于其间的“惆怅”“悔”“思”“梦觉”等情感成分,具体所指并不十分明确。因而词作中的视听感觉大大强化,而情感的艺术力量只是随词境的深入渐为加强。再如周邦彦的《尉迟杯》: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衿,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栏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
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词中“隋堤日晚”“密霭深树”“淡月笼沙”“河桥深处”“无情画舸”“烟波翠舞”“渔村水驿”等处场景的描绘,景象气氛极为蒙胧凄迷,词中“离恨”似花丛暗流不经意地从写景状物中款款溢出。周济评曰:“南宋诸公所断不能到者,出之平实,故胜”。“出之平实”即指词境多着以实写之笔,通过寻常生活的写照,隐蕴了词人的人生感触。
物象疏放,词人主观意念与自身情感的艺术表现则相应充实,笔调随心态的运动而“起承转合”,词情的表露较为直接而强烈。如柳永的《忆帝京》:
薄衿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词起首“薄矜小枕凉天气”,写物实已包含了词人悲凉处境的感受。故次句“乍觉”笔触很自然地过渡到人物心灵的表现。“展转数更”“起了重睡”以动态化的行为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百端忧思。“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心理感受极为深切。
下片词情落到实处“也拟待回”“又争奈成行计”心情显得十分矛盾。“万种”“多方”的解脱方式,仍无法消除“寂寞”的痛苦。歇拍发一感慨,直接点明心声。此词基本上是人物心境的叙述,起首物象的交代,并不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情感色彩较浓,语言表现畅直明快。
物象密集,意旨含蓄,但也并不是就此表示词情感染力不强。物象与情感密不可分,物象勾画的场景,渲染出的气氛,也能增强情感力度。所以有时虽非直接言情,但情蕴含在其中。如周邦彦的《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画图中,旧识春风面。
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此词物象较密,“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写出了场景之深静清幽;“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衬映出昔时“相遇”的热烈气氛。下片笔调一转,俞陛云先生有云:“(雨润云温)何等旖旎;(秋虫空馆)何来荒寒,两相写照,情孰能堪!人与寒蛩,同声叹息矣”。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当中之“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处天阔”,“今宵酒醒何处,阳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们称道。此两句乃为场景之实写,然对整首词的情感表现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李攀龙云:“(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己骋”。刘熙载云:“词有点染,柳永(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以上两说,实道情与景相互作用真谛。同样说物象疏放,言情畅达,也不是说词情就一定是浅明平直。作家之情的表现,有时尽管可以不去藉物象衬托,但人之心灵本身也是极为复杂微妙。深沉的人生思考,强烈的忧患意识,也使词情内涵极为丰富。此点无须再详细分析。
总之物象在词体结构中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生发含义极丰富的意味。对词体物象形式的观照,将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词的美好特性。
发表于 2003-9-27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之物象概述  

揣摩再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04: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