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829|回复: 22

[原创]我读李清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7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女文学家却是凤毛麟角。但是,北宋的李清照(1084年—1151年?)却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古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越的、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艺术家,也是近一千年以来最受欢迎的这个以男性为主体的千古文坛中卓尔不群的著名女词人。
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系山东济南章丘人氏。她的父亲李格非为著名学者,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的赏识。母亲王氏亦工词翰,善文章。由于她出身仕宦之家,自小生活优越,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而且生性聪颖,勤奋好学。所以善长于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她的父母亲都认为如果她是男儿身,考取功名犹如探囊取物。

李清照的诗词和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主要的成就是词。她的创作生活,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表现少女、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所产生的淡淡哀愁,多属于闺中生活和相思及咏物之作,其作品不乏风韵优美。南渡后,因与百姓为伍,辗转于兵火间,经历了社会的大变乱,国破家亡,许多痛苦涌上心头,风格变为低回宛转、凄惨苦闷、忧伤深情,写了一些反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的思念的具有时代面貌的作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李清照在词的成就上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她善于用朴素清新的语言表现她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理。她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而且有时还采用口语入词,所以常常写得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具有清新流利、明净自然的风格。
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的作品均表达了她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如她在《点绛唇》其中的一词中这样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描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代表作。
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少女刚荡完秋千后的娇慵精神状态。因荡秋千极度疲劳,两手有些麻木,也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当她看见花草上的晶莹的露珠,忽然感觉到身上几分凉意,这才发现自己已出了一身薄汗。短短数语,就塑造出了一个天真烂漫而又美丽的少女的形象。

下阕是描写少女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初见陌生人感到惊诧,衣装未整,急忙回避。来不及穿鞋,仅穿着袜子走,头上的金钗也掉在地上,含着羞走了。“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公开的微妙心理活动。

这首词的风格明快,节奏轻松,通过“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把青梅嗅”这一系列动作,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又娇羞又多情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形态刻画得生动传神,恰似一幅怀春少女嗅梅图。

这首词中的“却把青梅嗅”,语出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在这里,李清照则借以表现其少女时期渴望获得青梅竹马般甜美的爱情生活。
又如,“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纱》);“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纱》);“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频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过尽征鸿,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于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娇•春情》);……等,都表达出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青春活力以及透露出妙龄少女的淡淡闺怨。
以上这些词均是李清照早年描写少女爱春惜春情怀的作品,这些作品全部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春日春景和人物情态的描写,并以抓住富有生活特征的细小事物,努力刻画出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使之更为传情,更富有意境。
另外,在李清照这个时代的作品,还有一些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山水的作品,如她在《如梦令》其中的一词中这样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回忆自己曾经游览溪亭时的情景。
上面射首词短短三十三个字,便给读者勾绘了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晚霞的余晖映照溪边的亭阁,尽情欢乐的少男少女,一个个醉意沉沉。待到兴尽归来之时,小舟误入藕花深处,迷路难归。桨声、嗔笑声一片,惊起一群鸥鹭。面对这迷人的自然美景,少女心里充满着欢快,表现了作者开朗乐观、奔放热情的性格特征。
我们还可以从李清照另外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读出作者少女时代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来。这首词主要通过李清照与侍女寥寥数语的对话,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她惜春怜花的心情。
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上,李清照化用了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意,但是李清照表现得比孟浩然更为曲折、活泼,富于变化,特别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两句,既简洁凝练,又形象生动。
清朝的词人黄了翁在他的《蓼园词选》中指出:“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从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她对自由幸福的追求,但在那个婚姻不能自主的时代,像这样一位才情俱佳的女子要能通过自己的父母亲之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实非易事。也许是上天的怜悯,竟然为李清照安排了一段美满的婚姻。
李清照的如意郎君就是吏部侍郎赵挺的公子赵明诚。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就与赵明诚结为夫妇。结婚后,两人情趣相投、恩爱有加。赵明诚酷爱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刻意研究金石学。当时赵明诚还是在校的学生,每月溯、望之时才能请假回家。因此李清照一方面帮助丈夫整理、考证、鉴别金石,一方面在闺中等待丈夫半月一次的相聚。这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美满的时期。
李清照这个时期的作品都极其艳丽和温存。如她在《一剪梅》其中的一词中这样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关于上面这首词,据元代伊世珍《琅缳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当然,这只是传说,于事实、于词情均不甚相符。据说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时,家居东京。赵明诚那时正为太学生,虽然有离别(上面已经讲到每月回家两次,没半个月一次),但无负笈远游事。再者,从上面这首词的内容来看,并不像是当时送别的情调。上面这首词可能是作于赵明诚出仕后的一次远游,词中所抒发的是与丈夫别后的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
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李清照与丈夫别后,于清秋时节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见大雁飞过又引起遐想,盼望大雁能从赵明诚那里给她捎一封锦书来。但李清照的希望落空了,她的心情更加苦闷。

下阕描写了李清照相思愁苦之情无法排除。先写了眼前的景物,用自然现象暗喻愁情的深重和无由排解。接着描写了夫妻分居两地,但相思之情、离别之情却都是一样。“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三句,则进一步表明了李清照相思的愁苦之情无法排除。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则是从范仲淹的《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一文中脱胎而来。

在《一剪梅》这首词中,表现了李清照善于描写人物的神情和心理状态,同时又善于用浅近清新的语言表达真挚感情的艺术功底。

又如,李清照在《醉花阴》其中的一词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关于上面这首词,同样元代伊世珍《琅缳记》中有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赏叹,自愧勿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些我们一样可以不必去相信,但是它却说明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确实是高人一筹,独树一帜。
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阴沉沉的天气使人感到愁闷难捱,独自坐在室内身感百般无赖。而今重阳节又来了,丈夫又不在身边,真是玉枕孤眠,纱厨独寝啊!怎么不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在这里,表现了李清照白天忧愁烦闷和夜间独居孤处的冷清情绪。

下阕描写了重阳佳节饮酒赏菊,面对良辰美景,想到夫妻不能团聚,更增添了心中的惆怅。

这首词李清照主要运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赋予薄雾浓云以人的感情,赋予黄花以人的特性,以此来反衬她思念丈夫的愁苦。
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李清照加进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融和交织,比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用黄花比照人瘦,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闺中少妇的鲜明形象,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李清照这段时期极其艳丽和温存的作品还表现在:“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区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花木兰》);“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凤。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草际鸣蛰,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七夕》);“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雨晚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滞东君。//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庆清朝慢》);……等,这些词都生动地表白了李清照的真情实感。
但是,好景不长,不幸的是,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得罪权臣蔡京而被罢官。后来不久,赵挺便死于政治斗争中,赵家开始败落,赵明诚和李清照也只得离开汴京,回到赵家的故乡青州。
为了支持丈夫研究金石书画,李清照节衣缩食。尽管生活过得很清苦,但是他们夫妇每得一罕见之物便共同校勘、鉴赏,其乐融融也。
然而,就在他们结婚二十九年后,赵明诚死于健康太守任上。赵明诚的死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以后国破家亡,满目惨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凉。于是,李清照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等物流徙于各地,最后才落脚于杭州。经过数年的努力,李清照将丈夫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认真校正誉录,并作了一些增补,集成了《金石录(三十卷)》。
李清照这个时期的作品大都是怀念故土和故人之作。如她在《渔家傲》其中的一词中写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上面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所作,题作“记梦”。也是李清照豪放词的代表作,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词写梦境,其实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李清照南渡之后,曾在海上航行,历尽了风涛之险。词中所反映的内容,与她所经历的真实生活的感受有着一定的联系。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梦中晓雾弥天、星河移转、千帆飞舞的奇异壮阔的景象,接着写李清照进入梦境,身临天宫并与天帝对语的情景。
下阕描写了李清照向天帝诉说自己的艰难处境和远大理想。李清照向天帝发出“路长日暮”和“谩有惊人句”的嗟叹,表现了她要求摆脱现实苦难以及生逢离乱之世徙有才学而报国无门的苦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句描写了李清照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乘长风高飞远举,直向仙山蓬岛,在理想的国度中求得精神上的慰籍。
在我国词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被称为婉约之宗。李清照的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极富于抒情性。而上面这首《渔家傲》却气势磅礴,音调豪迈,若与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相比也毫不逊色。清朝的词人黄了翁在他的《蓼园词选》中写道:“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然大雅,无一毫脂粉气,自是北宋风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词的艺术风格上具有多样性的特色。
在我国词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被称为婉约之宗。李清照的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极富于抒情性。而上面这首《渔家傲》却气势磅礴,音调豪迈,若与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相比也毫不逊色。清朝的词人黄了翁在他的《蓼园词选》中写道:“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然大雅,无一毫脂粉气,自是北宋风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词的艺术风格上具有多样性的特色。
又如,李清照在《武陵春》其中的一首词中这样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据俞正燮的《癸已类稿•易安居士事辑》定为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避难金华以后所作,并指出此词“流寓有故乡之思”。李清照到金华是绍兴四年秋,而词中所写的是暮春景色,故此词应该是写于次年。
由于李清照避难金华,丈夫既死,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甚多,孤身一人,漂泊流寓,屡经战乱,时值暮春,故有此作。所以词中均表现了李清照对国破家亡,漂泊转徙,夫死孀居的凄苦生活的感叹。有论者曰:“易安《武陵春》其作于祭湖州以后屿?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李清照因见残春景色而引起的悲戚情怀。她深深感到风物依旧,人事皆非,心情沉重,懒于梳洗,万千心事,百结愁肠,付之于泪中。
下阕描写了李清照在痛苦中不断挣扎,在悲哀中努力寻求解脱。她想到双溪去游玩一下,希望能在那里寻找着几分春意,使自己的愁情得到一点点慰籍。但又恐自己的忧愁太重,小舟都难以承载。
这首词立意新颖,思路不凡。李清照善于将抽象的愁情具体化,变为有重量的实体,显得生动形象,奇警感人。因此,一直是为世人所传诵的佳作。特别是舟小愁多难以装载的比喻,更是有口皆碑,影响深远。
另外,李清照在她的晚年写了一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也使她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最高峰。如她在她的名作《声声慢》一词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面这首次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杰作。李清照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她晚年时期国破家亡、丈夫病逝,饱经忧患离乱的愁苦生活和凄惨心情。
这首词的上阕着重表现了李清照心情的悲伤和她孤独无依靠的孀居寻求寄托和安慰而大失所望时的极端痛苦的心情。接着又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极其平常事物的描写,淡酒不敌意,雁过更觉伤心,一步紧逼一步,一层深入一层,倾吐胸中的满腔愁苦。
这首词的首句用十四个叠字开头,声情并茂,堪称创举。这十四个叠字共七组,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内心情感引起的外部动作;第二层意思既是环境气氛,也是心中之感受;第三层意思则是由轻转重、由浅入深的真切体验。这三层刻画将心理神态与环境感受融合在一起。有人认为古人诗中虽然有一句叠三字者,一句连三字者,两句连三字者,一句四叠字者,或两句互相叠字者,三联叠字以至七联叠字者,但是李清照却连下十四个叠字,故出奇制胜,匪夷所思。据说乔吉在写《天净沙》时全部用以叠字组成,共二十八个叠字,却曾遭到“丑态百出”之讥讽,可见叠字仅以量并不能取胜。
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主要表达了李清照的内心情感,继以乍暖还寒,难以将息,则更进一步,淡酒难敌晚风,即“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将十四个叠字之愁,酒浇不去之意,在此略略点出,似淡却浓。这三句的意思是说雁儿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信寄给谁,想起来只有“伤心”。再说这雁儿原来是替她带过信的“旧时相识”,因此更感到难受。因为她早期寄给丈夫赵明诚的《一剪梅》词中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主要表达了李清照的内心情感,继以乍暖还寒,难以将息,则更进一步,淡酒难敌晚风,即“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将十四个叠字之愁,酒浇不去之意,在此略略点出,似淡却浓。这三句的意思是说雁儿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信寄给谁,想起来只有“伤心”。再说这雁儿原来是替她带过信的“旧时相识”,因此更感到难受。因为她早期寄给丈夫赵明诚的《一剪梅》词中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也是最能表达李清照对爱情逝去的伤感,也是流传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句。
下阕继续描写了李清照的孤独与愁苦。先写菊花满地,不堪取摘。昔日与丈夫共同赏菊,而今无花可摘,无人相伴,便觉得度日如年,时光难捱,只好独自守着窗儿,熬到天黑。再加上夜雨落梧桐,点点滴滴没个完,便进一步增添了她心中的烦闷。“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句,更见其愁苦之多,忧患之深。
在这里无心簪菊,日子难捱,梧桐细雨,增人愁思,以上的种种,逼出了最终的“愁”字来,但“愁”可明言,内心的痛苦却难以明白尽道。
在这首词中,不仅开头的叠字用得称奇,而且“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且下阕的“点点滴滴”再次叠用,与前面的十四个叠字映照呼应。
这首词,虽然调子显得低沉,但却表现了李清照南渡之后国破家亡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这首词一直流传至今,一向为世人所赞赏。特别是在艺术手法上别具心裁,大胆创新。双声叠字的使用,生动地表现出了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人的感情,真可谓是珠圆玉润,令人击节叹赏。
与此同时,李清照又善于运用铺叙的手法,巧妙地将日常生活和常见事物与自己内在的情绪进行融和交织,展现了她细微而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极度愁苦的感情。这首词充分表现了李清照在词的写作艺术上精湛造诣。
又如,李清照在晚年流落杭州时在她的一首词作《永遇乐》中这样写道:“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据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记载,李清照“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词云:……”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热闹景象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当前节日悲凉境遇和寂寞心情相对比,显示出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流露出一种饱经忧患,今不如昔的感受以及对故国和故人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今日元宵佳节,虽然是天气融和,但李清照心情凄苦,多年以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破家亡的忧愁风雨,岂有陪伴朋友去观灯赏景的游兴呢?
下阕描写了回忆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的盛况。妇女们戴上镶着翡翠的帽儿,插着用金钱捻丝所制的迎春雪柳,精心打扮,结伴观灯,甚是热闹。最后又写现实:而今国事日非,自己已是垂暮之年,更无心梳洗打扮,懒得去灯前月下观赏游玩。
这首词通过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将李清照半世飘零、身老他乡的满腹辛酸,以及对故国沦亡的哀伤和沉痛悲戚的感情,表现得曲折婉转、回肠荡气。因此南宋末年的刘辰翁在《永遇乐》词序中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由此可见,此词的影响之大,感人之深矣。
李清照晚年这段时期怀念故土和故人之作还表现在:“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箪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回家时!”(《南歌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淫。点滴霖淫,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绥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鬓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浣溪沙》);……等,这些词都真实地表白了李清照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织的悲伤感情。
李清照不仅在词的创作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而且还在词的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比如她在自己著有的《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的说法,并以“协音律”而又典重高雅为当行本色。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章,其立论虽然有所偏颇,忽视词作的内容,但却颇有见地。
至于李清照逝于哪一年已经不可考究,不过她晚年的痛苦除了山河破碎之外,就是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发表于 2005-2-28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读了此篇,对易安一生可以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谢谢斑竹!
:)
有个问题,对我这类文章不知道怎么保护?很容易被人抄袭,如果是朋友客气一点就先给我发个信息征求我的意见,说想用一用,不客气的则招呼也不打就把俺的文章拿走了,可我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发表于 2005-2-28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网络是开放的,论坛贴子维权不容易。如果仅仅是用于不赢利目的,很难追究“拿走”人的责任,如果是用于赢利目的,你又能发现并取证,便有办法对付他:)
所以,高质量的文章,在张贴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发表于 2005-2-28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学文科的那去做论文,不是赢利目的。那叫“参考文献”,作者料也无奈。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下面引用由清风冀2005/02/27 05:32pm 发表的内容:
网络是开放的,论坛贴子维权不容易。如果仅仅是用于不赢利目的,很难追究“拿走”人的责任,如果是用于赢利目的,你又能发现并取证,便有办法对付他:)
所以,高质量的文章,在张贴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斑竹说得是!谢谢!
:)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下面引用由同河2005/02/27 06:33pm 发表的内容:
学文科的那去做论文,不是赢利目的。那叫“参考文献”,作者料也无奈。
呵呵,说的是!他们都是拿去做论文!
:)
谢谢你的文字!
发表于 2005-6-28 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至于李清照逝于哪一年已经不可考究,不过她晚年的痛苦除了山河破碎之外,就是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发表于 2005-7-22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偶才疏学浅~~~向各位大哥大姐学习中~~~
发表于 2006-1-2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支持李清照
发表于 2006-1-3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好东西啊
多看看好啊
发表于 2006-4-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李清照

思项羽
   日落西山天下暗,
   项羽魂啸鬼神寒,
   残月是斧祭神洲,
   是问天上谁英雄?
   
   张成东
   湖北当阳
   @181811258
   2005

  
      忆清照
   清照诗流千年泪,
   冼尽乱世无颜色,
   恨天南北不人生,
   烧甲卦个千年愿
   撕毁耻宋兴盛世,
   福与清照旺晚情。
   张成东
   湖北当阳
   @181811258
   2004
发表于 2010-2-2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篇看来,确乎就是李清照一生创作谈,极尽详细之能事。按个人浅见,既然是“我读李清照”则需是突出是“我”在读,实在是应该有某种新见解新意思的。不然,称不上是“我”读。写鉴赏类文章其实最忌全面铺开,点面俱到,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作为读者要想了解李词全貌,市面上的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又何必费这劲专门来这里看(当然,我并不排除本文确就是作者之内在体会)。这是第一点。第二,若不论第一点的看法,要对李词进行全面铺开论述,其间的一根穿起来的线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该以什么为主线来进行论述,突出李词的语言或者是风格或者是其它,也就是作者的切入点的问题。但我看不出这个切入点的独特之处。
    如果作者胸襟足够宽广,以交流长见识为务,定不会见怪我这门外汉的一家之言。主要是我也喜欢探讨学写这类文章,表示了一点点看法,如此而已。如果见怪,则一笑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很系统!我喜欢李清照!喜欢易安!谢谢楼主能给我这个深度了解她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