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诗歌现象的几点看法
渔 郎
一、关于诗歌群体小众化趋势
什么是小众化?社会阶层内部的一些人群源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品性而聚合成一个小圈子的趋势。
诗人余光中提出"新诗"不求"大众化",但求"小众化",小众化存在的必要性应该是,有利于在某个方向的探索上能够心无旁骛,容易集中精力搞出成果。有利于有此同好的诗歌爱好者能够找到共同话题。
事实上,在当下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小众化,由于人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对诗歌的认识正在多向发展,小众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一种文学史上的潮流。我再次强调小众化只是一种诗歌现象。而这种现象诗歌是中性词,没有褒贬之意。有人说我不同意小众化、也不属于小众化。这不禁令人哑然,如今认同你观点的人越来越少、远离你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已经被迫的小众化了。在此再次说到坚果诗群,我们不追求小众化,但由于我们的主张未必是别人所追求的,也自然的被小众化了。
双百方针提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是一个艺术的春天该有的样子。万紫千红总是春嘛。
二、关于诗歌起源
诗歌起源于劳动,谁否定了?不过还有一条你大概忘记了——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 歌辞有八段 。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有 “玄鸟生商” 的说法,商民族奉 “玄鸟”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草木”、“五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诗歌”,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三、诗歌应该写什么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古人对诗歌的基本描述,其中的志主要是指思想、抱负、志向。
我认为这个志就是心志,除思想、抱负、志向之外,还包括所有与情感相关的心理活动。
生、死、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仅仅去写集体共同面对的客观现实,更包括无数个普普通通的生命个体的命运。
朦胧诗的崛起,唤醒了大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处于诗歌发展过程中的诗歌样式,我们要承认其历史“功绩”。它是历史事实,不能随意推翻重来。你说远古时期通讯落后,为什么不用手机?道理是一样的。当初北岛、舒婷、顾城等一批诗歌巨人站起来的时候,你只能望其项背顶礼膜拜。
我们是千千万万个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个体的独立性。怎么想怎么做,只要是法律没有限制,他就是自由的。
有句话叫作“穿衣戴帽各好一套”,艺术追求也是如此。你反对的不代表别人也反对,你主张的不代表别人也同意,不过不应妨碍他人提出自己的主张。假如你不是特朗普,请尊重一下他人的权利好吗?
四、诗歌评论的立场与态度
国际上我们受够了美帝的政治正确,这种立场与态度一旦使用在诗歌评论上,简直就是艺术灾难。
公正一些看,当下现代诗歌作品确实良莠不齐,不过好作品也随处可见。假如你就是嘴硬说各种不是,可以说明要么你是从来不看现代诗歌的主观先行的偏执者,要么你是诗歌的门外汉。
评论应该在理上,而不是搞嘴炮。满嘴的大便、射精、苍蝇等等,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简直细思极恐。中华文明几千年,怎么拣选几句现成的话就那么难吗?
回头再说话头,源于一个我发的链接《关于懂与不懂引发的思考》,回答了为什么有些诗作品让人看不懂。不敢说正确,不敢说归纳得很完整,但基本客观公正。但是可笑在某人竟借题发挥,完全无视这个懂与不懂的问题。拜托,论跑题了好吗。你跑丢了,我们可没有义务找你回家。
2020.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