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57|回复: 5

读丁乂的《彳亍的野风》(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30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丁乂的《彳亍的野风》(评论)
                       
                    水草之岸

    前些日子,诗人丁乂将他于02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彳亍的野风》赠予我。让我觉得:野风吹得正是时候,尤其在蓉城的夏天。在阅读过程中,无意间萌生出了一种读之不能罢、罢之不能停、停之不能不说的冲动。“彳亍”乃慢步走或走走停停之意。有潘岳《射雉赋》:“彳亍中辍”;李贽《观潮》:“踟蹰横渡口,彳亍上滩舟”。“野风”从字面上看,大体有旷野之风、野性之风无拘无绊的意味。“彳亍”与“野风”两个词素组合的集子之名,有一种古典与现代的偏正与嫁接。正是这种偏正与嫁接的存在,不难让人觉察出诗人的为诗之道,诗作所传递出的清静与激荡、迟滞与张扬、游离与整合,一切寓于情理。
    一个接一个的单元读下来,使诗人兼摄影家的丁乂,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高扬的生命意识,给人留下了心路历程中深远而多彩感人的影像。其诗超越了繁杂意象垒砌后的粗糙、下意识写作的虚饰,而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语言简约、放逐与自我,阅之可谓感人尤深。
大凡做评论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诗人置于流派的括号,但从丁乂的诗歌“人本”到诗作文本,其作品标记或诗路标识上,无法准确地将之括入哪个恰切的流派。引用他自已在《与高原有关的诗歌记忆》(兼创作谈)中的一句话说:“我与流派无关,我只用我自己的语言写诗、说话”。读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言证或诠释。正是这种“不入流”的存在,才是“诸流合一或抵达诸流”的大成。读他的作品,很自然让人想起非洲一个游牧部落,凡成熟的男子均好佩饰动物的犄角,以视剽悍和富足。而凶烈的野牛、迅疾的羚羊,其角得之何所易;为诗者,在组合语言又高于语言,在精炼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建构中,且不说拥有其犄角,就是触及,又岂为易事。但在丁乂的这个集子中,确有许多上等的“犄角”存在,这是诗人在近二十年的诗路历程上,积累再残碎、思索再过滤、尝试再跟进,与诗神一次次深刻接触、进入,甚至是心灵与之的再三碰撞,沉落下来的珠玑。
    “我独自一人,常常行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彳亍的野风另类说明》)。彳亍的野风、走走停停的丁乂,兼具野性之风的多指向和灵性之风的多容量,为自己开掘了深厚而宽敞的创作空间,凝汇并延展了野性而浪漫、迂回而纤柔的诗歌道路,形成了干净而混沌、纯粹而丰杂的语言风格。
    ——情绪暴涨后的极度沉淀,提升了诗歌文本的艺术感染力。如果单靠诗人对情绪的收驰或把玩来完成诗歌创作,显然是肤浅的。读《太阳在视野中上升》、《想起泥土》、《在你的屋檐下我久久站立》等诗作,你就会发现诗人在极力收敛乍起即溢的初始情绪,将之置于体内搅和、冷却、发酵、升腾之后,再回归情绪的原性。“跨过城堡/就如跨过历史/我知道/有一种东西正向我靠近”(《石子》)。其诗句读来让人在清淡的词素中获取生命意义的弥香、从铺陈有致的意象建构中获取心灵深处的远达、平实而起伏的快慰和震荡;想束之于内心,却又奔流无牵。难怪有:“历史和社会/无情监视着/一流浪画家/在很热的下午/光着身子/滑了进去”(《关于画家》)。
    ——诗外的功夫,丰富并扩张了诗人潜藏的内力。“诗内诗外,丁乂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生机勃勃,眼含好奇的行者……这个人对摄影、绘画、音乐、诗歌都情有独钟且倾力以赴”(张新泉《一位行者的诗歌笔记》)。诗人喜欢在闲暇的日子,无论晴雨,总挎着相机,背着画板,一个人出走。上高原、过沼泽、猎沙漠,诗人不是简单的经过或留下,也不是纯粹的记录或摄取,而将“本我”至于大自然的怀抱,或许晾晒情性或洗涤理性,以收割诗歌的原生;或孤独地守望在城市的边缘,凝视街灯由亮变暗,放逐诗情,捕捉诗感,激发诗兴;或在情与爱的边缘,手捧哪怕已渐进风干的玫瑰,却欣然以往,直抵心之所向、缪斯之所在,使原本有过军旅生涯的生命底色,日积月累了更为丰富的诗歌创作油彩。一路走来,当风景进入相机、画板的时候,一首首富有情趣和思想、体验和感悟的诗作就如泉涌出,“让自己成为阳光涂抹过的风景”,诗外的功夫加上诗里的内敛,都丰富并扩张了诗人潜藏的内力。因此“我开始用我写诗的笔/胡乱地写一些人的名字/胡乱地画一些面孔/没上锁的门一直敞开着/我打开电视/收看另一座城市的天气预报/是否正在下雪”。
    ——语域的宽容和诗意的纵深,是诗人作品的内质体现。单独语词、语汇的存在是苍白的,只有通过诗人情感的、美学的、音乐的再三揉合,语域才能宽容、语境才能呈现、语意才能承载。丁乂实现了几者间的良好对接,也正是“诗到语言止”。读他的作品,让人感觉到即使羞涩也要坚持和捍卫自我的表达方式。因之有平淡而奇凸的导向感,轻落而纵深的内质感,好像是一种包蕴着男人力量和女性情愫的东西在跳跃:“整个下午/我在屋里紧张地折磨自己/等待一种声音/语言在时光中打结/钟摆咄咄逼人/体内有一种期待/投入死亡之谷(《整个下午》)。夸张被隐藏,浮华被撕去,诗歌语言变得干净而纯粹。诗歌内质变得迟钝而敏感,被个性物化的诸多情结得以呈现和标立。
    ——对意象的准确把持,活化了与读者交流的共鸣点。意象的准确把持和运用,是精神元素得以完全反应的量杯和容器。世通于此的技法是娴熟的。诸如阳光、泥土、雪、鸟等在恰切的语态下,让意象密贴地服务于某一诗句,甚至某一首诗歌的整体建筑,又高于意象所能承载的指令,使诗行在音乐的流动中,自由曲张,辗转迂回。如“阳光静静照耀/他的影子/在时间中上升”(《怀念诗人》)。阳光——影子——时间,三个在质感上相关联的意象,形成重叠和互动,让读者在简捷的意象捕捉到诗歌的潜质,然后剥裂、获取,最终把自我的对诗歌文本的“场”、“量”,得以更准确的释解和延拓。
    ——严谨的诗学观,成就和拓宽了丁乂诗风的立正。本集子大多是诗人1987至1997年十年间的作品,那余下的几年所营何业?答案是肯定的——创作、阅读或关注(将在他的第三本诗集里得到应验)。用他的话说:进入青春期的写作往往都是情绪的记录;进入经验期的写作又往往在重复;唯阅读和积攒是不能放弃和错过的,故而说他严谨。也因之形成了野性而浪漫、迂回而纤柔的诗歌风格,干净而混沌、纯粹而丰杂的语言技巧。在野性和浪漫汇集时:“当思念一滴滴飘落的时候/才会有你熟悉的脚步/走进我的城门/带来一片亚热带/丰沛的雨林”(《起伏的黄昏》);迂回而纤柔的诗情激越时:“我知道/再向前迈出半步,就走进了太阳”(《黎明》)。当干净而混沌的语言奔突时:“伤感的是水/是水中的太阳/又一次发出骚动的震响”(《岸边》)。
    当然,就整个集子而言,也有个别一般性的作品。一般性的存在,我认为是一个诗人真实的存在。当然,如果诗人在这部分作品的意象把握上,把视线放得更远些;在情感的张驰上,留给读者的空间更大些;那么,这本集子的水准将会更整体些。
    行文至此,欲收还续。尚存的困扰不得不说出,主要生怕因自己浅薄的评述反而淡化或疏漏了诗作之鳞玉;文中所涉丁乂诗风、诗学理念,仅仅是“概念化的萌芽”,更为准确的丈量或更有高度的涵括,未能完全言及或言之不凿,就请谅为盼了。
                    
                                            2004.7.25晚  赤膊于蓉。

发表于 2004-8-2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丁乂的《彳亍的野风》(评论)

也想欣赏,没有机会
发表于 2004-8-15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丁乂的《彳亍的野风》(评论)

谢谢水草之岸先生对我诗歌的解读!
在这个酷暑的日子,向你问好!
发表于 2004-8-1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丁乂的《彳亍的野风》(评论)

学习与欣赏
发表于 2004-10-2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丁乂的《彳亍的野风》(评论)

这篇评论解读得非常到位!向两位学习。
发表于 2004-10-2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丁乂的《彳亍的野风》(评论)

学习。欣赏这样的评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