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04|回复: 1

[原创]当代诗歌的生存状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0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诗人是高尚的,因为追求着理想的完美和对世间的一切充满着美好的愿望。我们的文化主流一直是视觉和听觉上的。以诗情画意,如诗如画为最高的表达形式自古流传至今。诗歌曾经作为听觉的代表形式存在得异常繁盛,许多年来经久不衰,然而随着历史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过分强调物质为主,精神为辅的社会背景历史时期。当代种种异军突起的文化形式在经济的作用下显得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诗歌文化被挤压得边缘化了。较比唐诗宋词,当代诗歌客观上在一步步走向衰弱。于是我们就要责问,我们的诗人都在做什么?他们在谋生,在遭受着种种欲望的诱惑。
    我不知道有多少年没听过诗人这个称呼了,倒是大款,老板,嫖客,暗娼听得烂熟于耳,于是偶然间对能写诗歌的人肃然起敬,以为是千百年才出一个的大智者,所谓的大智是洞彻的大智,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大智,是一开口就可以令世界振憾,感动和愉快的大智.但事实上,并不如所想,诗人的期待在以物质为社会主体的当代,显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落入逐步衰败,诗人正面临着生存的问题,和许许多多平凡人一样遭受着种种欲望的冲击。视金钱如粪土的大智已经走到了难以维持自身基本生存需要的尴尬境地,于是穷困潦倒导致了精神的衰败,精神的衰败又导致身体的衰弱,没有力气再呼喊了。身体的衰弱又导致精神的递进式衰弱,恍惚且彷徨。在物质面前,虚弱地强顶着,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力量和勇气,苟颜残喘,苟且偷生。
    我在回看历史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文化体系是由文和武组成的,在社会主体进行架构的过程中,文治武功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文可传承、武可立业,所以皇朝更迭,历久持新.诗人即是文人,也可以是闲人,因为追求着完美,自然高傲,我们有悠久的诗歌文化历史,所以我们必然惯性地继承和发扬,文人的思维特征是清高,不羁。诗人从来都是依靠精神力量来维持躯体的生存的。认为大智尚早,文以载道。于是甘于清苦,不染污秽,不粘尘埃。追求着纯净的诗歌文化所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如果精神真的可以战胜。怎奈何诗人也只是会写诗歌的人,要面对生存的问题,精神的强大并不能抵御物质洪流的阵阵冲击,诗人在渴望被认可和肯定的同时,又不屑于世俗的评判,于是渐渐陷入极端的泥淖,无力自拨,亦不让人施救.诗人是心存美好的,可物质社会从来都是险恶的。
    诗歌从来都不缺乏生存空间,可我们会发现当代诗歌的处境和所面临的问题,诗歌缺乏长效机制的推动。这个时候诗歌遭遇了网络,这一电子技术革新速率极其快速,总令人感到是在强调速度的数字信息交换平台。
    我并不了解网络文学的起源,但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有好事者的善良利用链接钜断了文学的高大门槛,拉开了网络文学的大幕,一批紧接一批的文学青年的进驻,造就了网络与文学相互结合这一新鲜事物极速发展的历史事实.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的一个分枝在大数量写手的推动作用下,以惊人的生命力成长和壮大着,像是一个气球,短时间内获得膨胀,但是质量没有相对应的提高和增加,这就造成了一个又一个幻化似的泡泡,在光线处色彩艳丽,使人热切地陶醉,忘记了泡泡的性质和膨胀带来的后果。
    网络诗人这一始终没办法确认其性质的称谓,借用网络速度的优势,前仆后继地开疆阔土,他们不屑语言的力量,只在乎表达,不屑诗人的忧郁,而放纵地吵嚷。自封派系,东争西讨,美其名曰新生代,像是古时的起义军,喊着口号,扛着大旗,一路袭来。
    诗歌在大众的嘴里传诵,伴随着世俗的不完整和不严谨而和谐统一着。
    当网络诗歌落入派系就注定了惨遭贱踏的下场,诗歌变得卑贱且吵杂,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也无法避免的后果。
    我们都知道提高速度会给我们带来价值的成倍增长,这在物质社会是极其具有诱惑力的。同样速度可以解释生命和解释时间解释不了的问题,使我们拼命提高速度,而忘记和情愿忽略速度带来的危险。我们的认识和感知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接受和反复验证,网络能否创造全新的变异思考模式?一切平实普通的都在速度的作用下产生了平滑的效果。于是我们就有理由忽略,然而网络只提高了信息交换效率,并没有使人的感知模式产生跨越性的变化,我们还是需要时间慢慢体味,慢慢消化吸收。
    我总以为年青人要吃些苦,才能体味幸福。诗人要在朴素里感动。
    诗歌遭遇网络之后,短时间内的快速普及,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泛滥,表现为诗歌整体创作水平的下滑,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当代网络诗人的异军突起,是源于网络的传播速度。我们都知道,高速度的问题是操控性差,且伴随着高危险。我们一直希望诗歌在某种机遇下充分地发展和普及,于是网络做好了一处平台。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诗歌开始变得愈加吵杂不甚的现实,在繁荣景色的背后透露着无耐和暗淡的落魄。太多人开始玩诗,把诗歌当作手掌里的玩物,一则连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想表达什么的段落,冠以先锋的名义,我们是期待先锋的作品,但不希望只注重先锋不注重作品的情况出现。
    我们越来越关注现象。这是因为现象是速度里尖锐的部分,而本质则隐在后面,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寻找和体味,因为速度太快了。
    当大量的诗歌作品在高速度的环境里被积压和淘汰的时候,网络诗人开始醒悟了,迅速地进入,又迅速地退出,如同一场没有结果和没有要求的游戏,像是你伸手要抓住一束河水,除了一种强大力的冲击,你是什么也抓不到的,要么随波逐流,要么一无所获。没有太多人关注网络诗歌,因为大家都在为生存的问题奔忙。写手们在冷遇的尴尬境地下坚持得虚弱无力,文学作品并不是用来自误的。得不到交流和共鸣,在于作者是悲哀的,在于作品同样是悲哀的,相同于歌声的价值在于人们的传唱,诗歌的价值是在于有情绪的时候自然想起。
    诗歌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因为每一代人都心驰神往,努力追求。
    网络的速度取代了传统的书写形式,无纸化时代来了,我们不再需要笔的痕迹,轻敲键盘就可以记述。于是在跳出传统习惯和传统断开链接之后,也就无法再体味纸张和笔迹带给我们的感染力,这种几千年形成的习惯,被突然间夭斩在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信息革命浪潮之中,我们还无法适应,像是失足落水,不管你会不会游泳,都是希望立即上岸的。已经习惯了在陆地上生存,脚踩在地面上才感觉安全。我们一定要问是谁开始淡忘?又在淡忘中背叛?
    在网络诗歌文化空前繁荣的现象里,诗歌仿佛找到了归宿,但我们总是认为网络是虚幻的,是可以不认真的,自然而然地造成了这种归宿感的不真实感。网络似乎带来了诗歌文化的春天,而事实诗歌依然被冰封在寒冷里,在物质社会的规则下,诗歌无法直接创造经济利益的事实,是诗歌被挤压和遭受冷遇的根本原因之一,诗歌和利益往往无法相得益彰------视金钱如粪土吗。
    精神和行为不同,精神不产生和直接接触利益,但精神的层次是高于利益的,然而在物质社会,这是不被允许和不符合客观规则的。
    我们的诗人都去谋生了,剩下坚持的都倒在街边行乞。
    网络能否对诗歌给予承载,我们还无法判定,在这个交换信息的平台上,我们只看到了信息,还没有看到诗歌。网络诗歌的普及作为一种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泛滥。当然这是符合客观理论的,因为不单纯是诗歌,任何一种形式上的普及都会转入另一种泛滥的形式。但我们说诗歌是精神,精神的泛滥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不知道,更无法想象。
    我常想诗歌无法和小说相比,小说可以操控和驾驭,可以放慢速度叙述。可以利用文学的数量调节,而诗歌在依靠文字数量表达上天生就存在劣势,这一点就要求诗歌必须以最简短的文字做到表达能力上的最大化,表现文字的最大张力,在文字上提高速度,期待达到尖锐的效果,这种速度上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感知过度或无法感知的后果。小说却可以朴素地叙述。这种稳定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小说的主流性质,我们还无法确定,诗歌就是先锋的,于是诗歌就有可能被边缘化,无法跳出,也没办法进入。
    在诗歌缺乏方向感的时候,我们呼唤着当代诗歌领域的领跑人的出现,就象是一场长跑竞赛,领跑人的作用可以提高成绩和激发潜能,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当一大批写手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做着杂乱无章的行为的时候。在一种近乎视觉消失的状态下,方向也随之不存在了,我们的思想仿佛进入到了夜里,在没有参照物,没有边际的暗色系里感到恐惧和迷惘,在努力让自己镇静的同时,静的无声无觉,又令我们失去了感知,我们是害怕失去感知的,在这样的区域里,不知道自己还要走多远?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走的是直线还是曲线?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激情浪费时间?是走近还是走远?或者某一个方向触手可及就可以获得一个希望,我们却无法辨认方向。只是胡乱地冲撞或停留在原地想象着那令人无法想象的未知,茫然却无力解决。
    或者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我们总会强调我们的人生该怎么走?是直线还是曲线?然而任何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我们从一个点出发寻找另外一个点的时候,必然是曲线,原因是我们还不知道另外一个点在哪。
    当我们被置在无法感知的境地,我们还会强调什么呢?只希望有个方向,从这里走出去罢了,这种无法感知也许就会在你关闭眼帘的时候出现,可是我们眨眼睛的速度太快了,感觉还没办法产生怀疑,在速度的作用下忽略着我们自认为可以忽略的部分。
    人们习惯了客观事实,于是这种没有方向感的区域很难用客观理论套用,那我就再打个比方,如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向导和路标的情况下是很难进入和走出的,迷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们很难说诗歌是不是适应物质社会规则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文学形式在客观事实地繁荣发展着,唯独诗歌的表现令人担忧,在边缘徘徊,求索.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媒介当中很难找到诗歌的位置。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希望通过办民刊的方式来解救诗歌文化于水火,却举步为艰,走在溃败的边缘。我们的热爱注定了我们的身上将背负的责任和所要承受的种种苦难。
    诗歌从始至终都不缺乏生命力,千百年来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从我们获得简单的思考辩证和对完美的追求开始,到我们复杂的思考辩证和对完美的追求结束,诗歌的原动力是情感和情绪,诗歌正是情感和情绪表达的需要,但我们发现当代人情感的麻木和对情绪艰涩的隐藏,把诗歌推上了主观和形而上的窘困境地,在利益面前,诗歌成了毫无价值的角色,不能被客观地感知和认识,诗歌在另一种巨大的力的作用下开始和其他文学形式分层,无法世俗,无法高雅地悬在半空,痛苦地思辩着。
    讨论诗歌的不平等遭遇和能否进入主流媒介进行交流的问题,就要解决传统媒介在对诗歌给予承载过程中的自身生存上的问题,民刊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能够起到领跑的作用,把大批处在迷惘状态的写手从暗色系的混乱中引领出来,这是一个生机亢然的群体,是诗歌文化的有生力量,将给诗歌文化以强劲的推动,当代民刊在努力寻找出路的过程中,实实在在为诗歌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怎样看待网络对诗歌的承载,在不否认网络给予诗歌文化的巨大推动的同时。也不能回避速度造成的泛滥,一批批新崛起的诗人,在网络速度的优势条件下,乘兴而起,流露着夺夺逼人的才情。另一方面网络的巨大包容性,象一场混浊且势力凶猛的洪水,我们可以等待沉淀后的清澈,可以憧憬波光鳞鳞,凉爽怡人的舒适,但我们却活在当代,活在这种混浊势力冲击的现实当中,我们是不是到了必须接受考验的时刻?象改朝换代一样要改变原有的架构,这是一种严峻的危机,甚至是极具破坏性的捣毁。或者诗歌的历史必然要经历这种劫难,一个个偶然造成的最终必然,我们只能接受,安慰自己说,洪荒之后必然会沉积和创造新的肥沃。灾难过后是新的势力,新的生命的天下,于是我即盼望又感到恐惧,盼望着新的生机的快速到来,恐惧正面临着的可摧毁一切的无法控制的力量。新势力的诞生一定伴随着旧势力的衰亡同步进行,我已经不年青了,于是提起行囊像是逃荒一样地躲避着这场不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但在我看来一定是场灾难的凶猛冲击,我没时间收拾太多东西,更没有力量抵挡,于是在这场仿佛狂风暴雨的袭击过后,我就成了一个灾民,或者是心态上的灾民,如果这真是一场灾难,一定是网络带给诗歌的,也一定是诗歌带给我的。
    诗歌被淹没在速度里,又在繁杂的种种社会形态中倍受挤压。
    我们开始怀疑诗歌原本就是边缘的,思想的无形状和无形态,造成的诗歌的游离。
    诗歌是否处于极端?极端放大和极端缩小?诗歌在用简短的文字进行着冲脱,文字的受限和思想的受限,我们应该感谢诗歌给我们思想带来的开创。是我们成全了诗歌?还是诗歌成全了我们?我们也无从考问了。
    这是一个注重物质的时代,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什么都可以发生,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关注美女作家和少年作家,美女作家在大肆地使用身体写作,用女性的生理优势叫卖,少年作家则词穷语尽地转向抄袭他人的作品,我们在关注女性作家时,并不关注作品,而是在研究是不是美女,是不是在用身体写作,一群窥阴狂在批判的同时也获得了快感。在关注少年作家的时候,也不关注作品,却在关注是不是少年,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都分得了相应的利益,像是一群野兽在争抢撕咬倒在身下猎物的尸体,一种形式的死亡,维持着其他形式的存在,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如同道德被践踏得残不忍睹,但很多人活得很愉快,于是就吵嚷,道德他XX的见鬼去吧,道德就见鬼去了。我们的确没办法抵挡美女和过早成名的巨大诱惑,于是诗歌也浮躁了,太多人期待着要以一段诗歌获得成功,这种不切实际的状态不能不让人忧心重重。
    诗歌的真正归宿在哪?
    我是一个诗歌文化的倡导者,主张如水的女人和如诗的生活,女性的善良可以洗涤灵魂的丑恶,生活的如诗可以开创健康的思维。

      --2004.6.5盘锦
[/watermark]
发表于 2004-8-2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当代诗歌的生存状态


有时候真的弄不懂诗歌是什么?诗歌真的那么神圣?真的那么高雅?真的就是诗人责任和使命?呵呵,真的糊涂了。我以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劳动,植根于民众,哪里来的这般深奥,这般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
感谢网络让所有的人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感谢网络不仅让诗歌,而且是所有的艺术返朴归真,重新成为每个生命的本能,让一切越来越简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2 2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