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23|回复: 13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目前的诗歌现状忧心忡忡,诗歌只有极少数的爱好者参与,无法扩大范围和读者群。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我这里抛砖引玉了)
   一、目前的诗歌大多数都是朦胧诗歌的继续,词句晦涩,用意迷茫,无法让读者尽快抓住诗歌的灵魂。也就是说:一场大雾,遮住了庐山面目。再好的诗也只能是“空谷幽兰”。
   二、有的诗歌脱离生活,主题杂乱。如果只是为了写诗而写诗的话,没有激情的痕迹,也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点象“无病呻吟”。我就犯这个毛病。
   三、现在的诗歌和散文界限混乱,散文是诗歌的组装、诗歌是散文的肢解。拉开了是诗歌,合起来成散文。而且韵律不正,读起来不能朗朗上口。
   我们应当推崇朗诵诗,他的结构和韵味都适合大众化,便于流传。
   
   以上的观点是我一时的激动,不一定适合这里的氛围。请多指教!
发表于 2004-11-20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也可能因为诗写得越来越不好
离人群远了,独行者不是英雄
:)
发表于 2004-11-20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很同意你的观点。
关于朦陇诗,它和现代没有什么人读的诗不同,当年很有市场。他被人称为“朦陇”,其实他以后的,“第三代”,“先锋派”,及再后的后现代旗帜下的诸多流派才是真“朦陇”,天书一样。2002年有一本书,叫《在北大课堂读诗》,纪录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十五节对新诗的讨论课,参加的都是教授、博士、硕士,没有一个白丁,他们对同一首诗也是各持己见,说了半天还是莫衷一是。这样是诗怎么会有市场。
去“诗歌大厅”看了两首你的诗作,看出你还很年轻。你走入诗歌大门的路子走对了,这很重要。许多人还没有体会到什么是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就写诗,好像写字,没有一笔一划写好楷书就先学草书,始终不成气候,成了习惯再回头就迟了。诗歌也是一样,一定要从基本功入手。
祝你成功。
发表于 2004-11-2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对诗歌有忧虑的人,应该都是同道。我在楼上的基础上再说一些自已的看法(我不完全赞同楼上的观点)一、在最高学府也说不清诗。除了楼上表达的意见外,楼主还要注意到,诗歌本身就是说不清楚的,不要说北大,即便但丁李白来,也只能谈自己的看法,而不能为诗神代言。二、韵律和节奏。诗的韵律和节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流派,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至于在诗歌中,要提倡什么,我想不必了。说到底,谁比诗神更懂诗?诗人也是凡夫俗子,只不过比一般人离诗神近点。
发表于 2004-11-22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俺的感受是:
那三条基本上说找得是对的.
现在诗歌读者少,主要是先锋新诗\媒体诗.刊物诗.
古诗到处卖,到处用,幼儿启蒙教育有文化的人都用古诗与民歌.
王国真到处卖,还有舒婷\徐志摩,近一年老诗人也有几人的,个体书店都有.
省级大书店以下的书店\个体小店,先锋诗断根.
现在让全国多数人来气的是,先锋诗霸媒体,这就形成了媒体没有和少有中国多数人喜闻乐见的诗歌现象.
好像是近一\二年多有所好转,不知是不是这样子的.
发表于 2004-11-2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一 二  的观点 很能引起鹰的共鸣~  现在很多诗者  忘掉了诗歌美的本质~  给文字套上了层层的厚衣~  搞得诗意透不出气来~  还谈什么 灵秀 美丽~~  我们这些爱诗的人都没兴趣去读  还有谁去读~  对于好诗~  现在的一部分写手走进了晦涩的黑林~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谢谢大家参与本题目的讨论,我和大家一样特别喜欢诗歌,关注诗歌。
有人说:诗歌是阳春白雪,不是下里巴人。
还有的人提倡大众诗歌,出现一种说诗,屏弃阳春白雪。
其实,我个人观点,诗歌可以是多种形式表现。应当叫:风花雪月才是。
发表于 2004-11-23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诗歌不大景气的现象  从汪国真那个时代就早已经存在了 不独现在专有 而他当初投稿100多首才能发出去几首而已  当然后来还是崛起和成功了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想想这是为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简洁明快的短诗还是有市场的。晦涩饶口的文章是难行其道的。我们推崇“诗言志”,我们热爱诗一样的生活。
发表于 2004-11-2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谈论诗歌的时候,要把他和诗分开一些。
这个观点您们能接受吗?如果可以,我再发表我的一些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诗友们的忧虑和透彻的分析,使我想起了远古的唐朝。为什么那个时代会出现一个诗的王国呢?
我个人看法:政治导向是最主要的,社会的需求是基础的。现在的思想迷茫、人心杂浮、文化委琐。连真正读书的人都少的可怜,诗歌这个“文学的胡同”就日见闭塞了。不少人奔走疾呼,振兴诗歌,拯救文风。可是这在铅华横流的经济风暴中的微弱呼喊,不也是徒劳的吗?
我想,我们还是静下心来,不理睬风云变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诗的事业,大家都这样作了,产生了影响,就会唤起更多的同仁和我们一起为之而努力。无数个弱小的力量,逐渐会形成一股奔腾汹涌的潮流,去迎接诗歌的春天。
发表于 2004-11-28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下面引用由无哲2004/11/19 09:38pm 发表的内容:
也可能因为诗写得越来越不好
离人群远了,独行者不是英雄
:)
总斑能说这话,也许是诗歌报之幸!
我们期待着……
(基本同意楼主的观点,望多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诗歌的现状是江河日下,可能是在转轨时期必然经历的一场阵痛吧。
我们期待着!
期待着冰雪消融以后的明媚的春天!
期待着划破黑暗以后的璀璨的黎明!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0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喜欢诗歌的人越来越少?

这里引进一个帖子:



为长河落日反案——评《网络诗歌,中国诗歌的最后挣扎和死亡》
(师父指导,梅子成文)

评长河落日《网络诗歌,中国诗歌的最后挣扎和死亡》
这篇文章看的人不少,评的人也不少;几乎全是反对;尽是笼统反,具体深评的少。文章中处处是精华,却被人们忽视了。俺不平,再装一次大瓣蒜,为此文翻案。长河落日不说他这是论文吗?此评也可算着对你的瞎参谋吧。
一、中国新诗是干么来的?有什么问题?
(一)向外国学习,改变中国。
1、八十前(这里是指八十年代以前)。
第一,成绩很大:诗歌促进了社会变革;也诗出来一个新诗歌品种;优秀作品也不少;应该肯定出了不少好诗好诗人。对此,落日的结论确有点偏。
第二,问题也不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完全否定中国的本土文化,丢失自我显得多了些;媒体不应该长期近于禁绝古体诗。
2、八十后。
第一,成绩也不少:新诗类的风格艺术类型,几乎都来到了中国。使中国诗的基因更多了。也有一些好诗。
第二,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先锋诗崇洋媚外,媚奴作尽,脊梁骨没了;西诗垃圾也当宝,加以大力宣扬;政治思想上脱离实际地想完全否定中国现实。媒体近于被先锋诗潮控制,拒绝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新诗。
3、概括讲一个世纪新诗:学到了不少的新科学,也弄来一些非科学;清除了一些自己的不科学,又扔了一些自己的科学。
反掉了一些不自由,也弄了一些新的有害的(广义的)不自由。诗歌的自由搞得过度了,成了自由主义,反过来又害诗歌。
(二)让诗歌走出文人,走向人民大众。
1、八十前:那时群众几近没有文化,古诗只是文人的东西;倡白话诗是为自由,更是为了让诗歌掌握人民群众。理论掌握了群众,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这一步总的讲走得比较好,或者说少有点过。
2、八十后:中国人大部分有了文化,先锋诗还向无文化化方面走。这一走走得泛诗、非诗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先锋诗者,反而丢失了广大有文化的群众。这应该叫真理超过一步就是谬误吧。
(三)为了艺术创新。
1、八十前:总的来讲主流还是纯西诗较少;新古融合的多,占主体;偏古诗,也创造出许多群众喜欢的类型,如民歌、歌词、演唱等;总体讲诗歌还有一些中国的土壤,人民大众还是接受的。
2、八十后:先锋诗几近完全否定中国土壤,先锋思潮控制新诗歌媒体。多数中国人不买账。新诗只在少数人中。
说句臭人的话:现代新诗媒体让那些社会心理歪斜了;几乎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诗歌)一窍不通;几乎不怎么了解中国人;又极度瞧不起中国一切的人控制了。
他们不代表当下的主流中国人。这才是诗歌冷的本质。
3、从大诗歌角度看诗歌,八十后诗歌冷了一些,不是全面冷。不信吗?汪国真的诗到处卖,徐志摩的诗也不少,毛泽东的诗更多,民歌民谣不胫而走,古诗比以前不知兴了几倍,电视歌曲从来也没有这样热闹过,老的传统新诗在民间应用,儿童启蒙教育广用唐诗等等。
所谓冷,主要是媒体新诗冷。
表面看网络新诗热闹,人们真细算一下,所有网络加在一起,一共才有多少人在热闹?一个人串十几个、几十个网站。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诗歌创新只是诗歌的一个方面。创新也是为了用,或者大削弱了用的功能,创新也是没有市场的。
再从创新来讲。创新不是完全否定原来 ;创新不是只追求新名堂。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风格、形式写出新思想、新事物、新感情等是更需要、更适用的创新。
4、所以说,我们主要应该担心和批判新诗伴生的那种思潮,不必大批判某一个小诗物或诗歌的一处缺失。
二、诗歌语言问题:
落日说现代汉语不适合诗歌。这有一定对的成分。可惜的是:完全被多数批判者忽略了。
应该这样说:
(一)像现在很多诗者用现代汉语写诗的那种办法,不适合于诗歌。
1、诗歌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精练、生动、形象等。离开了这些特点,什么语言也不行。
过于强调白话、口语等,把诗歌语言的根本特点扔了,这才是本质。
2、古汉语好在哪里呢?在精练上。古诗也不是照样用古汉语,也是把古汉语诗歌化了的。
3、现代汉语写诗,也必须把现代汉语诗歌化。非诗歌化的现代汉语,太准确,太细、实;不精练,不生动,不形象,难夸张。所以不宜诗歌。
现代汉语也有一些人诗歌化得很好,反而不太受人重视。
4、主体先锋诗既否定了古诗歌化的语言,也否定了新诗八十年来积累而成的现代诗歌化语言;又看不见近来新生的诗歌化语言。
这才是先锋诗语言的症结所在。
5、各种语言都是砌诗歌大楼的砖,砖的种类越多越能盖出万千的好楼来。各种语言都能运用自如,那才是诗歌高手。
中国人普及了文化知识,读者享受诗歌语言的能力也宽阔了。
只强求用一种语言类型来写诗,就可能犯着无知蠢,再不为懒惰无能强辩,或者愚弄青年人。
6、中国语言具有:多义、不确定性,排列易整齐性,同音、同韵母字多等等特点。这些都比较有利于写古诗,韵诗。这也是八十年代以前,不韵诗兴不起来的重要原因。诗歌的普遍无韵化,既是对中国诗歌音乐美、抒情性的损毁,又是对自己语言长处无视的蠢行。
无韵诗可以写,但是一定要写得特别好,用其它方面的好把音乐美、抒情美的损失补上。否则,以自然、自由为名,全面无韵化,既是懒,又是蠢;都散文化了还叫诗干什么?
你那现代诗还不如散文,人们就去读散文了,现实正是这样,许多诗歌读者被逼到散文那里去了。眼下散文很热,一部分是诗歌帮的忙。
三、诗歌与政治。
中国新诗在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无疑落日看到其害。
1、诗歌与政治的关系。
诗不能离开政治。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大方面,诗歌也是人类心声和历史的记录,怎么离得开政治啊。
诗歌又不能只反映政治,只反映政治一定是极端片面的诗歌。
2、中国现代新诗与政治的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诗歌要参于政治,却不能只限于政治甚至越政治越好。
第一,历史上诗歌的政治作用大张扬了。从政治来说功能也是强大的,诗歌为政治变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一种说法,说诗歌是革命文化的轻骑兵,当不为过。
诗歌的极度政治化,对诗歌的多样性有损抑;对诗歌的艺术性有所消减。
诗歌要人民大众化,也不是大众化到大众的谷底。沉到底是低于人民大众,也是脱离大众。
特别是极度政治化,加上极度的大众化。诗歌就只剩下极度大众化的政治诗了。别的不就不多了吗?
第二,诗歌的为政治服务别走进为官员服务。
诗歌为政治服务,总的说是可以。为利国利民的政治服务,不应该过多的责难。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的提法是,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后来,演变成了为政治服务。
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民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再后来,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就不提为什么服务了。
今天,单从诗歌来讲,好像是,谁掌握诗歌就为谁服务,有点为诗人服务的味道。
中国的革命是依靠工农兵,又是为工农兵的;目标是要建立工农兵为主体的政权。从人民大众的立场看问题,我以为,革命文艺为工农兵和工农兵的政权服务的提法,比为政治、为政权更准确更好一些。政治是个极短时间、可变的概念;工农兵是个长期一些固定的概念。
做为工农兵人民大众,他们一般不敢太奢望了,他们不求为他们服务,只求有他们的诗歌足了。竟然弄到没有他们没有诗歌的地步。
所以,他们也反对:
诗歌极度地为政治服务。
极度地为政权服务。
反对极度地为官员服务。
为为国为民的政治、政权、官权服务也说得过去。
特别应该反对的是为害党害国的官权服务。这个问题,文化大革命达到顶点。
第三,落日点出了无政治更是政治,尽管点得不明,却点得妙。俺看捅明白一点也无妨,似乎搞这些东西的人也不怕捅明白。俺就大着胆子,试试能不能捅明白一点吧。
祖国再好的事、对人民再有利的事也不歌颂,不是政治吗?是什么政治?不能不让人猜想。
真意的诗到政治为止,不一定让人赞同,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为了诗人的自安,还是能让人理解的。
变性了诗到政治为止,反而政治色彩更浓烈。
诗到政治为止,在有的人那里有点像变成了不屑他们圈定的政治。
诗到政治为止,在另一些人那里又有点像诗直指于政治止。
真是这样的话,这也是诗政治化的极端。
第四,如果戴着极端的政治眼镜,就会有多少好事,好情,好思想,好哲、好理等等不能诗歌啊!又会有多少东西被诗歌得扭曲了啊。
第五,政治有极强的人群性。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看问题,诗人民大众就是他们的政治,任何不利于人民大众利益的诗政治,他们都反对。
四、再说朦胧诗。
(一)朦胧诗的功,不在朦胧诗本身。
在于:
1、朦胧诗者抢先说出了多数中国人要高声大喊的话。这些话朦胧诗不喊,别的诗也是会喊的。郭小川的《团北洼的秋天》喊得还不响吗?
事实不是已经证明了吗?不是喊中国人要喊的话,光是喊自己要喊的极端政治话,有多少人叫好啊。
2、在于诗者们借朦胧诗的讨论,挣脱了诗人自身还脱不掉不必要的框。
3、当然,也有一些好的朦胧诗。
(二)朦胧诗的过也不少。
1、把朦胧诗推向牛角尖。朦胧诗过于张扬诗歌的朦胧性,把本来是诗艺的一小点点特性当法宝,最后扩展成晦涩。
2、中后期,诗者们心理失去正常,社会刮起了一股害多利小的朦胧风。
3、朦胧诗开始把诗歌推向小数人。
4、朦胧诗冲击破坏了诗歌全面、整体、正常的发展。
在俺看来,多数赞朦胧诗的评说言过其是,好像有的人是把朦胧诗当成了他们的一面旗帜;他们表面看好似悟透了朦胧诗的误,对诗歌来说,本质认识得仍不够。
五、激情的消散,理性的死亡,诗意时代的陨没。
这一方面点得也好。
(一)说先锋诗理性死亡。
1、分几种情况:
一种是,有些人的诗理性基本死亡,只要他们需要的一点点政治,其它理性都不太要。
二种情况是,有些人的诗中国理性(包括诗与非诗)死亡,只要西方的理性。
三种情况,有些人的诗,只要他心灵的想(包括胡思乱想)别的理性大大的死亡。等等。
人为强迫死亡的东西太多了,诗歌存在的价值少了,在中国存在的价值就更少了。尽搞那些对多数中国人来说无意义、无价值的东西,命运会如何?还用问吗?
2、毫无疑问:只要诗歌的一项、一点,甚至把这一项一点搞到极端;诗歌的其它都大消减,甚至除消;这是对诗歌的强奸和遭踏。
不管搞什么极端,不管谁搞极端,都是扼杀诗歌。
(二)激情的消散。说得多好啊!
很多现代新诗:朦胧、空灵、肤皮潦草,缺少深情、激情;诗无病呻吟,不感动人,不鼓舞人,不振奋人;不解渴,不解痛,不解恨。诗人如神、如仙、如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
中国不是美国等富裕国家,这些诗在生活得还比较艰难、需要强剌激的多数中国人面前,很多诗当催眠曲好。睡觉时催眠还行,发射火箭时也催眠不害人吗?
(三)犯着上述两大条,诗意的时代性怎么能不陨落啊。怎么能不脱离中国的现实呢。
六、网络与诗歌。
(一)网络是什么?
同样是一种诗歌的阵地。本质上说网络诗与别的诗没有什么大区别。目前中国网络新诗(除古诗),主要是被先锋诗者霸占。
(二)网站是一个或几个人霸占的一个阵地,加上同类的扎堆。不是他们的同类,几乎在任何网站都不会互恋的,经常是受到排挤。
(三)网络的功过。
快、自由、随意、学习、互动、互批、互捧、不太严谨等是网络的特点。
网络成了学习、交流诗歌的重要阵地,功不可没。
网络有些好诗常常被埋没在非诗和垃圾中。
网络是先锋诗歌迷的天地。不迷不跟踪,很难在网络上快速找到新的好诗。
(四)网络诗歌的地位。
中国诗歌阵地有四大块:
纸质刊物诗。
网络诗。
非现时式的书籍诗。
社会应用诗及其它媒体诗等。
据我从不太大的地域推算,真按诗歌读者人数来讲,人数由少到多,顺序也如上。
不要把网络看得势力过大。如果要说目前网络诗的优势,只能说网络青年人多,有朝气,有一批坚定的诗者。正因为青年人多,也常犯偏激、极端的毛病。
有人自傲,网络诗者不屑社会诗者。
也应该看到,同样存在社会诗者不屑网络诗者的问题。只是社会诗者惰性太大,没有人去抢占网络阵地。
七、最后结论:
网络不是把诗歌推向死亡,长河落日文章的题目最好改一下。就改着《网络,执意要把诗歌推向少数人吗?》吧。
网络开辟了新诗诗歌迷的天地。
网络看似很热闹,仍然是小数人派。
网络把诗歌推向小数人派,不是网络的错误,是把持媒体那些人的错误;是崇西洋,贬中国之风的罪过;是抛弃人民大众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纸刊也类似。
如果不调整指导思想的话,中国今后新诗肯定同此前西方一样,新诗钻进小数人的胡同。
最后结尾也改一下,再去掉那些过偏激的东西,这篇文章的案就能翻过来。
(如果伤了无辜的的人心也难安,所以进行了数次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