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571|回复: 24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6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尹子在 2005/01/25 07:48pm 第 4 次编辑]

诗歌和音乐的渊源,缘于《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风》.《雅》.《颂》三大部分。
孔子在论语里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此,我们可以得知《雅》.《颂》之名原本不是诗体的名称,而是音乐的名称。
到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就重新指出《风》.《雅》.《颂》的音乐性质。他说:“诗各有体,体各有声,大师听声得情,知其本义……”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音乐与《诗经》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在《风》.《雅》.《颂》的乐调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诗歌语言的形式方面。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不同的乐调,才会有诗歌语言形式上形成了巨大差别。
这里,我们将着重探讨现代诗歌的音乐性。
首先我们把音乐元素和诗歌元素大致的进行一下比较:
1.乐曲名称=诗歌标题
2.乐曲调式=诗歌主题   
乐曲调式——指音乐作品里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音,这个主音就是其调式,而其他不同音高的音节以一定的规律紧紧围绕着主音周围,对主音进行修饰渲染而完成音程,且大多数情况以这个音做结尾。
诗歌主题——运用多种技法,衬托,烘染,突出主题,最后必然回应主题。
3.乐曲节奏=诗歌节奏
乐曲节奏——乐曲在时间上的组织,乐曲以小节计算,小节里分拍数。
诗歌节奏——诗歌在时间上的组织,诗歌以行句计算,行句里分字数。
4.乐曲旋律=诗歌语言
乐曲旋律——一连串的乐音有组织地进行,旋律的思想和效果取决于其调式.节奏和布局等。
诗歌语言——一连串的词语有组织地进行,语言的思想和效果取决于其主题.节奏和布局等。
现代诗人郭小川说:“我以为音乐性是诗的形式的主要特征。……诗是文学样式中最有音乐性的一种样。”
诗歌是富具意象,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而音乐则是抽象的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情感恰恰是诗歌和音乐的第一要素,对于诗人和音乐家来说,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在情感的驱使下,去寻觅、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并在有效的组合中体现美。
发表于 2005-1-26 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 张林杰
    诗歌在文类谱系中的边缘化,并非只是耸人听闻的说法,而诗歌读者群体的萎缩也是耳闻目睹的事实,特别是在一个把获得看得见的好处,作为追求的目标的时代,在一个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日趋控制闲暇生活的时代,人们常常会问,我们还需要诗歌吗?但即使在今天这样连文学本身的命运都变得让人难以捉摸的时代,在我们的身边,仍然有许多不愿意仅仅为日用品奔忙的人,还有许多愿意让生命活得更有韵致的“真性灵”,还有更多尚未被功利社会所腐蚀的童心。正是他们,让诗歌这样一种古老的体式的存在有着充足的理由和价值。
    然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对于诗歌而言也是如此。人的艺术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和熏陶出来的,诗歌的读者也是培养和熏陶出来的,得不到培养和熏陶,再敏锐的感觉,也会变得迟钝,没有熏陶和培养,诗歌的潜在读者也无法成为现实的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培养和熏陶的工作,也是一个文学研究者的职分。而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高教出版社04年7月版)一书,就体现了这种承担。
    图书市场上并不乏诗歌理论方面的著作,但那些抽象的概念、过于专业化的术语、纠缠不清的思辨,往往足以吓退许多读者;图书市场上也不乏诗歌作品欣赏的文字,但它们又把主要的焦点集中于一首首具体作品的解剖和分析,而缺乏一种理论上的统观,让人在了解了这一首之后又对下一首不知所措,能够把具体欣赏的经验提炼上升为一种对于诗歌阅读的理性思考,从不同层次上去分析具体的作品,又将不同的作品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这在我所见到的有关中国现代诗歌的赏析中,算是第一本。
    人们往往认为,欣赏关乎个人的趣味,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因此是无法传授的,即使讲授诗歌的欣赏,也似乎主要是要解决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它说了些什么,它是如何说的,它的艺术手法,语言形式的特征如何等等。似乎讲授诗歌欣赏,仅仅需要把有韵律文体,以散文的方式诠释出来,再加上几条抽象的概括,就算完成了使命。但《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一书却不同,它并不仅仅是一座把具体的作品韵味传达给读者的桥梁,而且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借助具体的作品赏析来阐释诗学理论的尝试,作者在把具体的诗歌阅读体验提炼和升华为阅读诗歌的理论的过程中,也试图去探讨和解答着那些时常困挠我们的现代诗学问题,例如,什么是诗?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诗?是什么构成了诗的内涵?诗与情感,诗与知性,意象与意境,抒情与叙事的关系如何?如何看待现代诗的晦涩?这林林总总的问题,不仅构成了这本书所涉及的具体鉴赏问题的基础,而且它们自身的内涵也通过与具体鉴赏问题的关联而得到了更加透彻和深入的讨论,正是这样的诗学阐释,使本书具有一种理论上的透彻性。同时,作为一本有关现代诗歌欣赏的书,穿插其间的近百首形态各具的现当代经典诗歌也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鉴赏对象,使他们不至于迷失于抽象的诗歌术语中而丧失了阅读的依凭,而围绕这些具体作品展开的生动流畅的阐释文字,又以鲜活而真切的个人鉴赏经验,亲切而又娓娓道来的从容,把读者带入诗歌构筑的不同情境,在读者与诗歌的沟壑间架起一座平坦的桥梁。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诗歌鉴赏的导论,而且也可以作为现代诗歌研究的一种理论入门书籍。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既不是因为诗歌可以“兴、观、群、怨”,也不是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而是因为诗歌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丰厚,更充实,更富有韵致。这种对于诗歌的观察视角,也贯穿于作者对具体作品的解读之中,本书所选取的诗歌作品差不多涵盖了整个新诗发展的九十年,在分析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的时候,作者都试图将它们纳入现代人复杂丰富的情感与意志的张力中,从不同层面加以考察,例如,在诗歌意象中去探究诗人的生命态度,在诗歌情绪和理性中去体悟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在口语诗中去感受诗人对抗雅言的叛逆性,在诗歌的韵律中去把握生命的节律。这些分析,对于培养读者从根本之处去理解诗歌,起到一种重要的引导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所谓“经典”的诗歌尺度和通常的诗歌标准,因此,不仅那些颇具探索性的实验诗歌进入了其阅读视野,而且连现代的歌词文学,也被纳入了其考察范围,这是别有眼光的。因为,从历史上看,那些已经进入了经典文学谱系的诗歌中,从诗经,楚辞到后来的词曲,有相当一部分都可以说曾经是“歌词文学”,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许多歌词,也可以说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虽然我们现在无法据此断言,是否现代诗歌进入了又一轮的音乐化时代,但如果把这些歌词文学纳入现代诗歌的考察范围,也许,现代诗歌的所谓“边缘化”就成了一个伪问题。
有思考总是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好!哈哈!握握手!
发表于 2005-1-26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诗歌繁荣并不取决于韵律
所属栏目  >   观点第六期   
作者:彭斯远、赵俊霞  发布时间:2004-9-27 12:14:35 点击数:137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彭斯远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对已经病人膏肓的新诗而言,单从倡导韵律入手,决不能达到拯衰除弊的目的。和谐悦耳的韵律,固然可以使诗的主题传达得更加有力,但韵律感的局部丧失,或许不至于影响到优秀诗作的艺术生命。唐诗虽把用韵规律完善到了极致,但唐诗中就有不少大胆突破诗歌韵律规范的地方。真正优秀的好诗,完全可以为抒发诗人内心情愫而挣破韵律规范,韵律决不能取代诗的特定审美内涵而成为决定诗歌创作质量的前提条件。诗不但主情,而且只能由情而生,决定诗歌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并不取决于艺术手段之一的韵律,而在于诗人的创作态度:是否愿意和怎样抒写与民生疾苦息息相关的人文情怀。鼓吹借助音韵来复苏诗歌创作的构想,是与文体的演变规律和文学发展潮流极不吻合的。新诗发展到80年代以后,渐渐产生了包括朦胧诗在内的更具散文化特色的新诗,不少具有现代派特色的朦胧诗,反对“文革”以来假、大、空的“押韵说谎”而走向了反韵律的散文化诗体。这类诗作以及由此发展而衍生出的大量散文诗,尤其蔑视昔日文坛关于音韵节律的强调,更注重自由表达及充分展示散文语言的张力,也更具有现代特色。
     赵俊霞也在同一期刊中撰文指出,在新诗中,没有韵律的诗占据着巨大的份额,如果根据没有韵律就不是诗的标准,那就意味着把绝大多数诗排除在诗的范畴之外,这恐怕更是为诗坛所不能认可。既然没有韵律的诗不是诗,张中宇的言外之意就是要提倡格律诗,而现代汉语能否给韵律或格律的形成提供合适的条件呢?“诗歌格律赖以存在的单音单字结构,已转变为普遍多音节组成的现代口语现代书面语。这在根本上断绝了‘格律’的再生能力”,“经历现代汉语体系包括现代口语现代逻辑冲击,现代格律的基础已变得相当薄弱,单靠某些大致整齐的顿和韵,实难挽回现代诗大规模弃置外在音乐性的趋势,这种外在音乐性在现代诗整个审美要求中已变得不重要了。”既然现代汉语语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给韵律的存在提供合适的土壤,那古代经验的借鉴凭什么能保证当代奇迹的发生?
     

转载本站文章请自觉注明:“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新诗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
所属栏目  >   观点第六期   
作者:郑敏  发布时间:2004-9-27 12:19:16 点击数:149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郑敏在与张大为的访谈中【《诗刊》2003年第1期(上半月刊)】指出,我们今天的新诗问题,就像一个孩子长大了,但还是半诗盲。因此,新诗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传统。其实,任何创新,都只能在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中进行。我们首先应当找回我们的语言与文化的传统,这实际涉及到的就不再是新诗的问题,而是国民素质和教育的问题。
     郑敏在与吴思敬就新诗传统的对话中(《粤海风》2001年第1期)也谈到这一观点,她认为,从诗歌艺术的角度讲,新诗还没有什么定型。所谓传统,要能把它提高到一种理论上来看,不能说谁写了一首诗,它客观存在了,就成了一种传统。作为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必然有一种历史的贯穿性。传统是能够从艺术、或者思维、或者哲学等角度把它提出来说,应该体现出它自己的特点。音乐性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另外,诗歌跟语言的结合特别密切,诗还是有一种比较强烈的对形式的要求,而且不能脱离汉语的语言传统。民族性的传统跟语言结合得非常密切。近日我们的诗坛又一次兴起关于中国新诗是否已有自己的传统的讨论,要加深对于中国新诗现状的认识,将讨论引向具体和深入,可以从思考以下问题入手:汉语新诗与散文、小说的本质性的区别问题;新诗的分行在语言、内容、表述、形象与音乐性上的基本规则问题;新诗诗行内关于内韵、节奏、声音的和谐与反和谐的理论规定问题;新诗的内在结构要求问题;新诗自身的文学语言问题;新诗与当代音乐及古典音乐的结合的问题;新诗与书画结合的问题;新诗的语言向古典诗词的语言的继承借鉴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并无范本答案,有的可以有多种阐释,有的还需要更长的历史考验才能得到结论。但是每一个问题都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有关,就是今天的汉语新诗是否已经有一个能够从诗学哲学层面上概括我们将近百年诗歌写作与理论方面的诉求的系统说法,这也就是我们汉语新诗可以向世界介绍和向新诗习作者讲授的汉语新诗的当代传统。
     

转载本站文章请自觉注明:“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所属栏目  >   观点第六期   
作者:陈仲义  发布时间:2004-9-27 12:22:13 点击数:137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陈仲义在《南方文坛》2003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吕进先生一文对50年新诗研究做了一次看似详备的“总结”,但却省却了新诗研究中的另外一大部分人,即从事20年先锋诗歌研究的中青年队伍。尽管他们难免表现出某些激进、偏颇、片面,但与先锋小说研究者一样,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重要的一翼。
     如果吕进先生不承认观念偏守和对情况“失察”,坚持认为这批人的前沿研究因太切近对象,无法进入成果评价,那么可以说,这种观点与心态十足代表学界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偏见与曲解。实际上,正是这批人大量前沿性钻探,才提供了较清晰的新诗前沿地质纹理,甚而触引出部分“原油”,为后来的诗歌流派史、流变史、文体史,打下雄厚铺垫。倘若把这些颇具艰苦冒险的作业视为“非学术”、“靠不住”,不能纳入成果与学科范围,岂不再次暴露学界裹足不前、欠缺进取胆气?倘若学界坚持而不反省自己的评价机制,肯定会再次成为当代文学研究前沿——尤其是先锋诗歌研究的人为障碍。
     许多研究者对当下现象不屑一顾,其实现象具有无限丰富性。排除现象的丰富,实则是自我削弱研究前沿的地基。杨义看得比一般人清楚,“现象总是远远大于理论,这就给理论创新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有了当下的参与,才有前沿研究的刺激(包括激情、思想、领悟),有了突显的前沿研究,才会更多激活后续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现了像今天这样整体缺省、整体被遮蔽的“事件”,是极为罕见的。它是诗歌界重大矛盾分歧在新形势下的大暴露,有必要引起争鸣,通过争论争鸣,推动新诗研究走上广阔而不是偏狭的道路。不应该在貌似公允客观的话语权力下,公然抹掉另一方有影响的存在。诗歌领域无论是实践或理论研究,最具变革因素与生机力量都在其前沿地段。新诗的现代转型,是新诗最困难的前沿课题。先锋诗歌研究处于新诗研究的前端,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它被垢病的不断“追新”“求新”,刺激了整个新诗研究。
     

转载本站文章请自觉注明:“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现代诗歌的确不需要韵律的束缚.
发表于 2005-1-26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挂挂吧——在《诗歌报》这些文章的阅读率会高一些。以后可以办个《理论文摘》。
发表于 2005-1-26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很有参考价值,我们应从各个方面吸收与提高诗艺相关的养份。
发表于 2005-1-2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下面引用由fanmask2005/01/25 08:14pm 发表的内容:
挂挂吧——在《诗歌报》这些文章的阅读率会高一些。以后可以办个《理论文摘》。
.
支持:))
发表于 2005-1-2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很有收益,知道诗歌的发展过程中,韵律的地位下降了。但有了他是不是更好一些那?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这里所指的音乐性不是指韵律,以后会详细说明.呵呵!
发表于 2005-1-28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严重支持!!!      
       汉字本身就俱有音乐性!当年  赵元任先生就根据汉字的这个特点 谱了很多动听的歌曲  像流传很广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代表  这首歌成为很多歌唱家的保留曲目!!!
发表于 2005-1-28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是不是该开辟一个坛子,专门的诗歌理论讨论,这样,我们学习时就可以直奔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这里有个诗歌理论区。你细心的找一下。
发表于 2005-1-28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现代诗歌需要内在的音乐美,没有这个东东,节奏就无从提起:)
 楼主| 发表于 2005-1-29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的音乐性(一)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0>诗歌大厅</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