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30|回复: 1

先锋诗歌和精英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8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李霞兄论先锋诗歌一文,有同感,我正在写《诗歌的振兴与诗人、诗刊经营者的市场意识》,这是其中一节。
我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坚持先锋精神,不必争先锋称号。

先锋诗歌和精英诗歌

诗人被称为“思想者”,希腊文中诗歌和创造是同一词。真正的诗人是思想者探索者为时代探路是时代的先锋。先锋是探路者,能探出路来的能开路的才是称职的先锋,不愧先锋的称号。
对于有抱负的诗作者都应该坚持先锋精神,对当代的思想和艺术上的课题,特别是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进行探索。
那么,中国诗歌当代的课题是什么呢/?首先,每一个时代都有个“写什么?”特别是什么是时代的诗歌精神?怎样诠释时代精神的问题。从内容上讲,新诗之所以诞生,首先是因为旧体诗的形式束缚了诗歌表现人的思想情感,表现人的生活,特别是表现时代精神。新诗的诞生就是为了表现民主科学、变革图强的爱国救国的新文化思想,五四新诗作者首先是新时代精神的探索者宣扬新思想文化的斗士。在艺术上,要突破旧体诗对新思想新语言的束缚,是用现代生活用语代替陈腐的的僵化的旧官方文言文来写诗,五四时期的中国诗歌艺木上最突出问题是语言问题,是以白话文为基础的现代汉语的应用不广泛、不规范和不成熟的问题,因此新诗运动又是白话诗运动。推广白话,发展和成熟现代汉语,五四新文化战士堪称中国诗歌先锋,他们开辟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精神和现代化意识的建设之路,在语言上也奠定了现代汉语的主导地位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对于五四诗歌狂飚动没有解决的新诗散文化问题,从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中,中国新诗的先行者们曾对新诗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了探索并取得成果,新诗迅速成长起来,虽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影响了中国诗歌艺术的探索,但到四十年代后期以艾青冯至何其芳和西南联大诗群九叶派诗人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诗在艺术上已取得长足进步接近新诗成熟。中国新诗就是在不断探索中才不断进步不断前进的。后来被纳入僵化的教条的框框中诗歌发展出现了一大片空白。
新时期开始,中国诗歌重新崛起,新一代诗人在茫茫旷野里探索新的时代精神,朦胧诗群,朦胧地表达了对僵化教条的不满和人民变革图强的心声,充当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锋,为中国新诗写下精采的一章。
当改革意识己经形成,中国变革进入的渐进的具体深化的阶段,激进的新启蒙运动失败后,在九十年代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中国诗界迷失了方向,诗歌该表现仕么呢?中国新一代诗人在思考在探索中。
九十年代中国诗界曾出现一种向内转的智性写作的理论,但向内转,脱离现实生话,失去现实生活的土壤感悟生命是空谈,探索不出什么生命的真理生活的真理来,他们把目光转向西方,特别是对西方中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理论感兴趣,大量引进,这种超现实主义不是积极的代表崛起的新生力量的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充满美丽的梦和对生活的热望。也不是艺术上的唯美主义,唯美主义崇拜自然美,对现实社会失望转入歌唱自然,仍不失生活热情,象中国的陶渊明王维的诗很美,因为他们心情很旷达。而当代的超现实主义是冷冰冰的厌世主义,这种先锋艺术是西方文学艺术衰弱的产物,抛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反抒情;抛弃了对真理的追求,不求理;也不表现现实生活现象,不记叙;只剩下表现诗人的感觉一条,由于厌世主义的艺术观导致了艺术视野非常窄,缺少内容价值,就企图借用艺术手法和语言艺术把有限的感觉表现得精采些。
中国新诗从诞生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红色革命,抗日救亡,解放战争,长期的思想改造运动。文化大革命,新时期的新思想解放运动,诗歌长期内担负宣扬时代思潮的重坦,对诗歌语言艺术的探索也正缺课。因此中国诗歌就想绕过“表现什么”“写什么”这座山,直接探索“怎样表现”“写什么”直接进入诗歌的后花园。九十年代中国诗歌在大面积沉默中进行语言试验,中国诗坛上有许多流派标签的先锋诗歌进行语言试验。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不可否让九十年代的中国先锋诗歌在诗歌语言艺术试验和探索对中国新诗语言艺术进步所作的贡献。
但也应该指出这种缺乏全面完整艺术理论指导的艺术试验存在问题和带来的严重后果。
中国九十年代从西方引进并流行起来的先锋艺术,主要是超现实主义的语言试验,艺术理论来源一个很主要的部分是企图移植造形艺术的抽象派理论,进行诗歌抽象主义的语言试验,这种先锋艺术它追求的不是清晰动人的艺术效果而是一种似懂非懂的抽象美。很难说清楚这种理论。(从客观上说,这种理论还没有成功的范本。能否成熟是个问号。)正好见到选自《文学自由谈》1993年第1期的叫《诗与诗学的对话》(作者赵毅衡   虹影)这里顺便引两节:
创新
诗就是换个花样说话,就是创造新的语言方式。听到诗评家说:“这不是诗,哪有这样的诗?”
这判语自我矛盾。
红蜘蛛悬在那儿几小时不动弹
我站在墙旁,考虑
你我之间的那人,他复活后的去向
一种必然在手心蠕动
它爬出来,残忍地看我
           ——《北京郊外》
诗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不断地被人打骂追赶,永无栖身亡地,只有这样,它对任何人,对任何狗
才永远是新的
有时这只野狗真的厌倦奔波不定的生活,尤其见到那些被食得肥肥的家狗时。这时需要踢它一脚,
狠狠地踢,踢在要害上。那重新狂奔时的惨叫,就是新的诗歌宣言。
感性与理性
诗贵深刻,贵超越;诗应滞留于表象,满足于经验之无邪;两种要求都是朝诗外求诗。不能把诗比诸哲学求其深刻,比诸美术求其质感。诗既不服从哲理的逻辑,也不服从于感性的直觉,历来感性派理性派之争 ,实是一元论的比拟失误/。
诗放弃感性理性之区别,打乱表面深层之分割,用感觉论诗,是用温度计测心中爽快;用理性论诗,
是窗缝中看到原野上奔驰骑者。心外无佛,诗外无诗。
选择一种花
比如百合
残存的恐惧后依然有淡淡的香味
可是我叙述的每一件事
显得失去了意义
从你放上来的手
我明白
天依然很黑
            ——《之后》
理论好象很有道理,诗呢?每一句都读得懂而者也很美,节奏感也好,但整体说什么呢?就难懂了。这是语言试验品中杰作,选自余秋雨总主编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的语文课外读本初三下上的。还不算很难懂。象天书似的,一点也看不懂的诗还很多。
对于先锋诗歌的探索精神我们应该承认,要鼓励,对不足和失败应包容。但对实践效果证明并不成功或还未成功的理论和作品不应该过分宣扬。文学作品也是产品,试验品不能当合格产品宣扬上市,只能在艺术论坛栏目里讨论演练,这对作者和读者都有好处。不切实际过分宣扬先锋诗歌是我国评论界的一个失误,本来可以改进的得不到改进,为赶时髦,跟风者打着先锋旗号大量涌入,造成脱离生活艰涩难懂的诗风泛滥成灾,诗歌读者大量流失。
看到那种脱离生活的经院写作危害,另一种主张日常记叙表现平民生活的以口语写作的先锋诗歌迅速兴起,要推倒了经院写作的言语炼丹炉,这是一种历史反拨,但这种先锋诗歌的理论源流也是西方的解构主义,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无法向深拓展,而否定写作难度的极端主张又导致诗歌平庸化,甚至低俗化如口水诗脏诗的出现。
我们从历史角度辩证地看待中国的先锋诗歌,有先锋精神并认真进行诗歌探索的诗歌流派和作者,他们都从不同侧面对中国新诗发展作出贡献。即使没有贡献积极的成果,也有反面经验的贡献,为新一代探索者起路标作用,先锋精神探索精神是永远值得肯定,永远应该坚特的。
坚持先锋精神不容易,有先锋业绩的更难,谁是先锋不是自己说了算,评论家说了算,唯一正确的是尊重实践,拿出业绩让时间来裁判。但是九十年代那种滥用滥封“先锋诗歌”的做法的后果是引起了门派纷争,上个世纪未中国诗坛的“知写群体”和“民写群体”为争中国先锋诗歌封号而争得势如仇敌,以后诗坛又爆发“下半身派”与“垃圾派”谁是当代诗歌先锋的大战。诗坛上那种以先锋名义炒作自己,那种盲目跟风者接过旗大喊大嚷,那种晚上做个梦白天就扯块尿布当旗帜的先锋。诗坛上充满了种种自大狂,表现欲极强但对诗歌没什么研究的伪先锋,把先锋诗歌搞得象狗尿一样臭。现在人们对先锋诗歌退避三舍,连先锋精神也没人提了。
自封先锋没人相信是无效的,自诩先锋多是伪先锋这个命题的出现,是中国诗歌走向成熟的表现,也就铲除了为争先锋称号的门派纷争的士壤。
实际上坚特先锋精神是很不容易的,那种敢于对时代难题挑战,不怕失败执着坚持,认真探索的人根本很少。他们也默默地进行探索,真诚地渴望交流,谦逊地对待自已,而对他人的探索表示尊重,对他人的探索成果表示敬佩并引为借鉴加以吸收和应用。这是坚持从事诗歌文学创作的诗人应具的人品。
应该在诗歌理论中确立“文学创作”和“日常写作”这两个概念。
“日常写作”是运用诗歌这种艺术文体表现自已的生活和自已的思想情感起日记作用,另外是运用诗歌与别人交流诗歌是交际的工具。日常写作的诗作占诗作的大部分,这是个人写作,写作水平和效果是个人的事,老人小孩都可以用诗表达心灵表现自已。我国新诗运动是诗歌解放运动,是诗歌大众化运动,为诗歌普及铺平道路。
诗歌还有一种是文学创作,诗歌作品以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发表,这要对大众读者负责的,
从事文学创作的诗人是从事思想文化事业和艺术事业的劳动者,探索思想文化探索艺术是诗人的使命和责任。
文学界为克服萎迷不振的文学严重衰退现象,最近重提文学的先锋问题。我看到被重封当代新先锋小说家的陈希我的文章,他对新先锋封号很冷淡,他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不是先锋的作家,难道还能“后锋”吗。
是的,文学创作都应该坚持探索创新的先锋精神,并努力实践之争取达到理论创新和作品创新。当然,并不是有探索意图刨新设想都能成功,而是大部分不能成功。我比较关心经济问题,美国被人誉为创业天堂财富梦乡,但我看到一个数字:美国一种新事业的平均期望值是6年;20世纪前40年新事业的失败率达百分之八十五。同理,文学上,标新立异易,创新成功难。应该克服弥漫文学界的浮躁迷雾。我们不仅应该有探索勇气还要有探索的毅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贵在坚持。而失败主要原因是沉迷于幻想,异想天开一夜成名,而不重视结实的理论研究。不能把标新立异和先锋诗歌混为一谈。先锋是探索,探索目的是推动诗歌艺术发展写出优秀的诗歌作品来。因此作为诗歌理论不仅应有先锋诗歌的概念和提倡先锋精神,还应该有写优秀诗歌的精英诗歌的概念和精英诗歌的意识。
我们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界宣扬解构批判先锋精神是必要的,这也容易,而艰难和更重要的建构,发展,优秀,而我们却宣杨很不够,我们对理想和精英认识太模糊,精英的意识太薄弱了。
人们以为西方教育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而轻精神,其实不完全这样,优秀的西方教育理念中很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人格培养。认为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想和精英意识,知识是学分制选修还较自由。哈佛商学院被誉为“总经理的摇篮”“商界的梵蒂冈”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商界精英意识。剑桥大学之所以名人辈出,因为剑桥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台湾女作家桂文亚游英散文中,有一篇讲在剑桥著名的三一学院食堂吃一次“伟大的三一餐”:“怎么不伟大呢?这座精雕细琢、有着七彩花窗的大食堂,就架势上,已经具备了教堂的庄严气质”“而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食堂的左右两壁上,依序悬挂着许多三一名人的油画像,从大科学家牛顿到大哲学家罗素、怀海德;从大诗人拜伦、丁尼生到大传记家史特拉屈。你想想看,他们也都是当年进三一食堂用餐的人,吃的食物和我们现在吃的恐帕也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就能够对人类对历史对文化有这么大的影响和贡献呢?”(引自桂文亚《长着翅膀游英国》)
诗歌大众化普及化这是“大众诗歌”的概念,但“大众诗歌”需要“精英诗歌”作范本,由“精英诗歌”带动和推动“大众诗歌”的发展和艺术上的提高。同样,而“大众诗歌”发展了,会扩大民族的艺术氛围和对精英诗歌的需求量,就会促进“精英诗歌”的发展,不应该把“大众诗歌”和“精英诗歌”对立起来,这是诗歌事业互相推动的两个部分。中国诗歌市场现在需要有能满足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需要的诗歌精品。但我们的诗歌作者,诗刊经营者的诗歌精品的意识非常模糊和淡薄,这也是我国诗歌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诗歌市场化的年代,我们应该关注象“先锋诗歌”“大众诗歌”“精英诗歌”这样重要的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观念问题,对它的内涵和意识加以认真讨论。
李霞兄好,祝你新春快乐,有同感作《先锋诗歌和精英诗歌》我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坚持先锋精神,不必争先锋称号。
发表于 2005-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锋诗歌和精英诗歌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诗歌是走上市场是得到认同有许多工作要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