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21|回复: 7

梁小斌:一幅壁画的守望者——陈忠村诗歌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3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幅 壁 画 的 守 望 者 ——陈忠村诗歌印象
                                梁小斌
  陈忠村的诗以我看发源于乡村,却又暂时离开了乡村,陈忠村是在黄河故道边和梨树一起成长的乡村青年,他开始步入诗坛时正是梨花纷飞的时期。
  在我的记忆里淮北大平原的自然景观,除了沙尘飞扬的黄河故道和混沌流淌的淮河之外,几乎没有其它景致。忠村在这块土地上踩下了自己的脚印,忽然有一天他发现《一条河在壁画中流淌》,读完忠村的诗歌,我在想:他所说的河流怎么变成墙上的壁画了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淮北的自然景观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秀美,从忠村的家乡淌过的河流,它唯一的主题就是干涸,或许有一条河曾经清澈地流淌过,但它的确又不在大地上,它究竟在哪里闪亮,因此如同忠村所说——在壁画上。
  陈忠村酷爱绘画,绘画的要意在于形象和色彩,他童年的乡村从没有奉献出它俊美的形象和灿烂的色彩,以喂养诗人。但忠村的作品中有强烈的绘画精神,“一棵老槐树把半个月牙挂在凌晨/你走后 这条河的水面越来越窄/满河的月光越来越薄/像你 像你那瘦弱的身体”(《凌晨 我走在月光中》)清晰表达着一个意象,绘画者实际上无物可画,而诗人却有诗要写。
  中国诗坛上风格各异的诗歌形象,实际上是中国诗人漫无边际的乡土情结的再现,我们有时忘却了这种关系,但忠村没有忘记,如同他在《母亲的六亩八分地》和《父亲是一位六十年工龄的瓜农》诗中描述:这种清晰的记忆、真实的记录,说明作者没有忘记土地。据诗中所写:全部的土地中各有他和妹妹的一亩七,令人警醒的是,做子女已经不在这土地上劳作,农活全部由年迈的母亲代劳:“母亲在信里讲:‘站在你的一亩七分地上/就可以看见你上班去的身影’//母亲在妹妹的一亩七分地里种棉花/收了棉花在北方打工的妹妹就不会寒冷” (《母亲的六亩八分地》)。又因为儿女们不思农事,忠村用从书本上学到的种瓜知识与年迈的父亲聊天,用这种方式给父亲送一份幸福,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至于书本上种瓜的知识是否得当?忠村一点也吃不准,在貌似深沉的对话中,生发出作者对父亲晚年生活的祝愿,这里的父子情深远远超过诗的句子。忠村从此作为远离乡土的游子,开始他的生活跋涉和诗歌历程,干旱光临着我们的夏季,沙尘在几座城市外徘徊,不难想象出作为诗人的忠村心里是什么样的滋味,因此也就有了《一条河在壁画中流淌》:“晒干河流的太阳/为什么不晒干我潮湿的眼睛/天气预报的沙尘还隔几座城市/坐辆的士去广场聆听//路上,成千上万人的眼睛/像浅水中成群的蝌蚪/河水窄的像三百年前的地图/请别再阅读了  水草/要不然一些暴露的生命/害羞时拿什么遮掩//一个上午的光阴  我/静坐在一幅河的壁画前/身体幻想在里面沐浴/河边的一棵松树油脂滴了下来/把我裹了进去  还有那条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头脑稍有想法的农村青年,我认为基本与农活无涉,他们向往外界的生活,中国乡土的农村、农舍及遍地开放的梨花在忠村看来都是一些幻影,忠村的诗歌清晰表达了对这些幻影的怀念,他的好多诗句都是从幻影上一掠而过,因此再沉重的父辈生活,都不需要子女来继续承担,苦难的大地上反倒培育出心灵敏感的诗歌娇子陈忠村。还是那句老话,诗歌离不开生活,有时候我们把日趋枯竭的心灵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来读,稍有一些美好的日子,我们都当成回忆,以为早已不存在,一睁开眼睛看到都是满目疮痍。孤单、徘徊、失落的感觉成为许多诗人写作的诗歌主题,这样我就发现了,忠村的诗与当下时尚诗歌内容有明显不同,他是放在平面的角度,而不是深入的描述,在平面上使艺术和生活自然吻合,我认为七十年代的诗人们的确承担着诗歌形象再创造的历史使命。
  与健康的诗歌美学相反,诗歌发展到当代的确也存在病态美学。一颗干瘪的种子,要想写好它比饱满的种子难写得多,因为干涸比湿润有着更深的内涵,所以要让干涸的心灵栩栩如生,比写单纯的湿润要难得多,诗歌是情绪的产物,诗歌是个人情绪的飞扬。如同忠村所说:“月夜  河水把故乡复印在石头上/我是一条鱼  却怎么也游不进去/……/月夜  河边我久久伫立/故乡又远走一条河流” (《月夜  河水把故乡复印在石头上》)。我不知作者有没有想过,这是一条困惑的鱼,它的意义非常典型,在这条鱼的眼里,故乡的水和陌生的水有着明显的区别。有一种人四海为家,不论走到哪里都如鱼得水,从来没有感觉水的味道不对,社会也的确需要这种人,但忠村不是,忠村可贵地保持着这么一种诗歌的精神,和许多诗人一样,他对世界有着普遍的陌生情怀,陌生感用来生存的确是要去掉的毛病,反过来陌生又是培植诗人的摇篮。忠村觉得他所到过的地方、所接触的事物处处都和家乡不一样,异样感容易引起悲伤,忠村的诗在悲伤阶段有了良好的开端。比如他写:“雨中的树比人真诚”,这句诗说的很怪,其实很有道理,树是一种并不逃避风雨的植物,而人却在风雨中打伞,人和树好像都裸露在大自然面前,而大自然稍有不佳,人就东奔西跑而树却不是这样,表现出真诚的面对风雨的好品质,忠村能发现这点难能可贵,他有一种微弱的呼唤。但愿忠村不要舍弃风雨中的树,为风雨中的树撑起一把伞。
发表于 2005-3-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小斌:一幅壁画的守望者——陈忠村诗歌印象

诗人陈忠村的诗乡土气息浓郁,值得一看。
发表于 2005-3-5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小斌:一幅壁画的守望者——陈忠村诗歌印象

质朴而真诚。
发表于 2005-3-12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小斌:一幅壁画的守望者——陈忠村诗歌印象

祝贺忠村兄弟!常出好作品,为自己的诗歌而喜悦!·
发表于 2005-5-24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小斌:一幅壁画的守望者——陈忠村诗歌印象

\呵呵
发表于 2005-5-25 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小斌:一幅壁画的守望者——陈忠村诗歌印象

祝贺!
发表于 2005-5-26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小斌:一幅壁画的守望者——陈忠村诗歌印象

我非常钦佩梁小斌先生,总在课堂上讲他的作品.但是,他的出生时间却总弄不准确,有的资料说是1956年,有的资料说是1958年.请教陈忠村先生和诗歌报的各位斑竹.
发表于 2005-5-3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小斌:一幅壁画的守望者——陈忠村诗歌印象

陈忠村诗歌还有印象,梁小斌同志可能实在是吃饱饭没事干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8 09: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