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潇的诗
丨异乡人
他时常咳嗽,
在夜里
走动;偶尔打电话、哼歌。
四年了,我们从不说话。
一个异乡人,远道而来,
和我成为邻居。
几乎是奇迹。他的女人,
会在电话里爱他;他的酒瓶,无数次
掉到地上。现在,他搬走了,
我的酒瓶,还在发出声音。
丨坏孩子哀歌
一首诗毁掉了
你的生活。
另一首,试图将你
拖回道德之中,
以致你变得多疑,敏感得像个
上过当的小姑娘。
现在,你写下第三首——
柔和地,诚实地告诉自己:
听话的人有甜点,
而坏孩子,只有监狱和诗。
丨迎春旅馆
电视闪出红光(一种
腐朽的红),破坏你。
房间之外也是深渊。一只,
两只……飞蛾旋转,
它们怜悯你,但不关心
你是谁。走廊上,一个女人
伫立着,缥缈而白。她确认了
自身的存在,尽管走廊
永无尽头,像一条犯错的路。
梦开始倒退。倒退,退入蚁穴,
领受密集之甜。而你下沉。
翻开的书页被合上,消失的月亮
重又高悬。
丨晚归
聚会结束了。
又一次,
话很少(还能与谁说)。
我逐渐损坏了
说话的功能,
像一只鹦鹉
咬掉自己的舌头。在出租车的
后座上,我睡着了——
梦见大海,以及海面上
被控制的船只(海盗
在上面宣示了主权)。
它将被驶向何处?谁也
不知道,风暴
怎样来临?当我回到家,
房间冰冷。我在祖国的黑夜,
再度遭遇难题。
丨虚无主义
黄昏,她为你捣碎姜蒜,
用银耳熬粥……
厨房透出雪白的光线,她那
瘦小的身影晃动、扭曲。
一个称职的妻子,理应
获得幸福。说到幸福,
你呼吸急促,任国家的寒流
浸入鼻腔——
当她背过身去,你所承受的犬儒之苦
开始教导你:发生的都是
真实的,谁也不能幸免。
丨一扇门被打开
你没有坐在椅子上,
怀疑梧桐。
没有诅咒
无休止的日子。你把烟头
摁灭在手心。
一扇门被打开,就会有
第二扇。你很清楚:
一杯自闭者的苦酒,一段耻辱,
一个破败的世界,
既构成你,也毁灭你。
丨证词
(突然碎掉的镜子,
变向的光线,
某个移动的夜晚。)
睡眠终于抛下你。只好去落实
一次短暂的性爱。
将一块生铁含入口中。
如何重来?
这些年,你从盐里提取水分,
看顽石被压扁……
这一切如何重来?
你枯坐着,无法告诉自己
窗外的寂静是什么。
丨遗言酒馆
1
阴郁的同性恋者,
是吸食大麻的鱼,
是出卖大海的鱼,
是携带星光的鱼。
2
我的恶。我的春天。
你都得到了。
3
再喝一杯那个女人
就会向你
乞求权力。
(可怜的权力。
可怜的你。)
4
暗绿色的舌苔。
真相的碎片。
避世的人。
我们存活于一只深不见底的
上帝之耳。
歌唱吧。
5
过期报纸上
死掉的人
复活了。他豢养鹰犬。
他说他爱我,
为了让我伤心。
6
两个相反的人
一起做爱,
为了一个相反的梦
杀死对方。
而生活依旧清白。
7
他哼着乡村歌谣,
为灰鸽子
编织毛衣。“灰鸽子,”
他说,“你要好好活着。”
月光落在地板上。
一片银白。灰鸽子没有回答。
灰鸽子已经
死去了很久。
8
雪花在飘。炉火
忽明忽暗——
在遥远的法兰克福,她困在
噩梦里。痛苦的人啊,
即便如此,她也不愿回到
我们的贵阳。
9
一面镜子,在他身后
闪着光。他决定沉默。
镜子中有一条河,他听见流水的声音。
河面上飘着一个溺水的女人。
他听见她肿胀的身体发出一种
安详的音乐。他决定原谅自己。
10
我宁可猎杀大象,
用我的
心。我宁可和大象和解,用我的
心。至于你,尊敬的国王,
没有你我的生活
照样继续。
11
没有人见过火车。
火车不存在。
我是说,在这间地下室,
只有我和你,如此懦弱,
却又贪婪。我们的灯
很快就会熄灭。制造火车吧,
让它载着我们,
只要它载着我们
去赎罪。
12
我知道,只要
我还活着,
就不会有人
爱惜这些
悲哀的诗句。
丨顾潇,1986年生,贵州水城人。作品发表于《诗选刊》《山花》《民族文学》《诗歌月刊》《中国诗歌》《诗建设》《汉诗》《青春》等刊;有作品入选《2013年诗歌选粹》《21世纪两岸诗歌鉴藏》等选本;文学民刊《走火》发起人之一。顾潇的诗有一种美妙的平衡感,他在事实与虚构、感性与理性间找到了一个真正属于诗的平衡点。他往往从“事实”出发,不至让诗堕入虚妄,但又在神秘和隐匿的方向上延伸,让诗有一次深呼吸;他是抒情的诗人,但感伤的气质里又有理性的刀斧,既不会滥情,也不至被理性窒息。
——朵渔(诗人、学者、随笔作者)
顾潇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诗人,他的诗具有很强的当代意识,不仅是切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切入我们的精神旷野,给予简练而精确的描绘,他的笔触是冷峻的,但他对人的理解又是宽容的。
——江离(诗人)
顾潇的“祖国”,具有某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气质,然而又直指人的生存的精神困境,因此也凸显出,他始终聚焦微小事物和生活细节,坚持自我审视和追问,以敬畏的态度深刻指认日常生活的悲剧性,而又带着悲剧的余温生活,所以我们有理由“爱惜这些/悲哀的诗句”。
——罗霄山(诗人)
顾潇一度被称为“民谣诗人”,但我认为这个标签只在他诗中的某些瞬间是有效的,比如某些需要重音的用词,某些相对陡峭的概念和意象——大部分情况下,顾潇的诗并不偏重抒情,反而表现出一种隐忍和克制,冷静的语调常常伴随着轻微的反讽,以及可能出于风格考虑的“判断”。这种“判断”有时干脆,有时婉曲,有时辛辣,有时又意味深长。无论是对世相人心的谛视与呈现,还是对自我内心的审问与勘测,亦或是对一种变异性情境的素描与勾画,顾潇都能顺延着即时的情绪赋形为恰切的节奏,并做到言简意深,跌宕有致。
——赵学成(诗人、批评家)
顾潇的诗是词语的破坏力与迅速修复的现实之间的差额,它不以经验、箴言、沉思造句,而是直接与生活的无意义对峙、肉搏和角斗,赢得一种失败者的荣光。在大历史的尽头和角隅,顾潇的诗收集着散碎、冷酷的故事。他以野史的目光,以斜视的姿态,找寻最轻简的关系剧场。他的主人公常常是“你”,让这种先验的格局带上倾诉的距离和低吟的意味。作为一个创伤主体,“你”占据着某个被动性位置,是受困的主人;出于交流和慰藉的需要,由“你”派生出“我”和“他”,扮演镜像、使者或陌生人。但他们的交流似乎很困难,言语总是突然跌落、戛然而止(像一只鹦鹉咬掉自己的舌头),于是剩下了赤裸的骚动、荒芜的动作和故作深沉的呆视。“你”无力改变现实,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将一块生铁含入口中),以摆脱目下这种犬儒的、可怜的人生。忧伤到底?枯坐到死?总不是办法。除了勾勒出这尴尬的线条之外,顾潇的诗也留下一份证词:喑哑的“你”仍要歌唱,“我”和“他”将在分叉的生活里倾听,就这样,他们熬过了寒流和危机。
——张光昕(批评家、文学博士)
酒吧老板,客座吉他手,往来于水城和林城的旅人,昼伏夜出的精酿啤酒内需拉动者……我时常想,正是这些身份使他决心在而立已过、不惑渐近的时辰里辞去公职。毕竟,他的夜晚总因酒精和烟霞喧嚣间的音乐而延长,与老朋友或临时的同伙告别后的凌晨,往往才是睡眠的开端;白日梦与中学历史课的讲台如此格格不入,后者早就工于明确、正确,而顾潇贪恋混沌、颓废,这也构成了他诗歌的肌理。顾潇的诗总是篇幅不大,即便诸如《遗言酒馆》这样的组诗,内里亦是短诗的聚合。构建短章,确保文本的快速和集中,这或是诗人的心性、气息使然,但也不失为一种令实感保鲜的方式。就像他痴迷的精酿啤酒,若喝得慢,便不免温吞,缺失了最为惊艳的滋味。诗人的醉眼,难以凝视身外那些有形的实相,一如他在《迎春旅馆》中所言:“走廊上,一个女人/伫立着,缥缈而白。”可见的表象,犹在雾中,模糊的面孔和轮廓,令可见的表象变得疑影重重。不专注于外在的实相,与自我的实感纠缠,这是顾潇诗中的酒气和醉意:他写怅然若失,“现在,他搬走了,/我的酒瓶,还在发出声音”(《异乡人》);写孤独,“当我回到家,/房间冰冷。我在祖国的黑夜,/再度遭遇难题”(《晚归》);写空虚,“你枯坐着,无法告诉自己/窗外的寂静是什么”。顾潇确实爱描绘会饮之后与自我相对的时刻。但有时,不加语境地剖析自我,剖析得越多越深,独白者身处的现实会在厌世的情绪中失去焦点——究竟是什么令诗人深感缺憾、寂寞和无意义?答案终究不了了之。然而,顾潇也自有他的理由:他并非一味地厌世,而是厌弃“多数人”渴望融入的生活秩序及其无聊,并对权力与资本乐见的社会共识持疑。对此,他曾在《虚无主义》中写道:“一个称职的妻子,理应/获得幸福。说到幸福,/你呼吸急促,任国家的寒流/浸入鼻腔——/当她背过身去,你所承受的犬儒之苦/开始教导你:发生的都是/真实的,谁也不能幸免。”可见,除了在诗中记录杯酒中的生涯,顾潇正意识到走出一己封闭圈的重要。
——王辰龙(诗人、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