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44|回复: 0

[推荐] 诗歌创作与欣赏之八:灵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6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灵感的藏身之所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慵懒地从床上爬起来,坐在窗前,怔怔在望着窗外。鲁迅文学院的围墙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苍青的爬山虎遮严了,屋内的灼热告诉我:又一个夏天已经无法拒绝的来临,我突然想起了分别多年的一位朋友,于是这样一首诗泉水一样从我的笔尖下流了出来:
没有人见证日子的生死,
该黑的时候它就黑了,
该白的时候它就白了,喧嚣和寂静
不过转瞬你就衰老得
我认不出了,所有的美丽
和荣耀都不如一棵草持久
活着也许比藏在衣服下的针芒
更渺小,却让我疼
让我为那些黑黑白白的日子
撕碎了衣服......
诗开始于冷静的表白,却结束于激情的忧伤。写完搁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身心获得了一种解脱,却又无法轻松起来。
也许这个例子并不能说明灵感的问题,至少带有某种局限性。灵感并不总是这种触景生情。应该说,这只是属于那种浅层次的灵感,不过,很多人都有这种对“灵感”的体验,从这个角度理解比较容易一些,事实上,作为一种创作状态的灵感,要复杂得多。
俄国大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于1830年秋天到乡下接受其父分给他的产业,其时他31岁,正是精力旺盛的年华。本来,他只要去几天办完事就可以了而且他当的五月才订的婚。他的未婚妻冈察洛娃并未随他前往。可是他去后却因瘟疫滞留波罗金诺。这三个月的滞留期间,他竟灵感大发,写在了全部《别尔金小说集》、。四个诗悲剧《诗客》、《吝啬骑士》、《莫扎特和沙雷里》、《瘟疫流行的宴会》。还有长诗《柯洛姆拉的小屋》及其代表作《叶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还有约30首抒情短诗。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写出如此丰富的高质量杰作,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罕见现象,以至后人称之为波罗金诺的秋天。这恐怕更要用灵感来解释这一现象了。世间往往就是这样,许多现象 说不清楚,但人们又不能不承认它的存在。灵感恐怕就是这样一种略带神秘感的艺术现象。人们常说写诗要有灵感,没有灵感写什么诗!,灵感究竟代表什么?为什么产生?又为什么消失?为什么在这个人身上产生?为什么在同一个人身上只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产生?它藏在什么地方?能不能像捕到鸽子一样把它藏在笼子里,并让它为你下蛋,或者一放出去就又原样飞回来呢?
在和一些同学谈诗时,他们有时非常希望老师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告诉他灵感的秘密,然后很快成长为一名有影响的优秀诗人。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灵感活生生存在着,为什么不可以走捷径呢?但遗憾的是,艺术永远是“十年磨一剑”的寂寞劳作的枝头才能开出的花朵。与其追求灵感,还不如苦行修炼。因为灵感不是能解答歌德巴赫猜想的公式,而只是一种艺术的契机和巅峰状态。
所以,不是要到诗本身中去。诗永远是生命,是人在世界上对生活、自然和心灵的体验。不管你在喧嚣的都市、恬静的乡村,还是人迹罕到的荒野沙原,莽莽无际的雪原林海,你都会经常感觉到种种对生命的体验,当然也包括对人本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万物的互动,和时间、空间的感觉,这种观察、感觉、情绪、思索、储备是创作的前提。与其在寻找灵感秘诀上花时间,何如变得僵硬,再现时就死亡了。
这里,我们无力从科学上或者生理心理学角度去考察这一问题,但是如果不作为一种创作源泉而只作为一种创作状态和契机,使自己相对来说处于有利于灵感情势下,还是可以做某些调度的。
人们写诗的动机往往有这么几种:其一是被动式的,比如学校中的命题作文,过去一度存在某些师长的布置,或配合某种需要的应景,这种情况下作者是被动的,与主观无关,几乎谈不上什么激动,当然更难有灵感产生。二是一时冲动,比如说外界社会和自然的诱发,或者坠落情网、失恋、亲友的生离死别,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引爆灵感,但正如上面所说,层次一般比较浅,特殊情况下当然也可能产生好作品,像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抵就是这样的急中生智(灵感)吧。三是长期郁结,骨哽在喉,久久不能自已,就像储满了的河水,一旦灵感的闸门打开,便一发不可抑制,这时灵感的维系时间就会漫长而有力。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后处于伤感之中,一草一木,一窗一梁都能诱发其创作灵感,所以他才能写尽人生浮沉的哀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更生”这些诗句之所以别人不可替代,也是因为这是他对生命的独特体验,然后在灵感爆发时诞生的。
显然,一个诗人的创作如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强迫灵感出现,或者像挤牙膏似的去挤压当时还不能自然出现的灵感,久而久之,对自己的灵感是有所损伤的,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不想写不要硬写”吧!
这样,作为一种创作状态去考察灵感,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个诗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有着特殊活力的原因。这点也和竞技体育里的专业运动员类似,在特定的时间内,会爆发产生出特殊的好成绩。因此,一个诗人一旦意识到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他必须要去写,千万不要抱着“再等一下”的态度。
进一步从微观上去考察,每个人还可能有他每天创作的最佳空间和时间,或黎明、或正午、或深夜,他在这个时间段内比较易于出现灵感,那么他就可以按自己的创作心理规律去自由发展和挥洒。
灵感和人的个性、性格与气质并无更多的关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获取灵感的方式,一个性格孤独的人面对荒原、或者沉静的湖水、渺远的星空,可能更感到自然与心灵的呼应与和谐,神秘的灵感也可能更容易诱发。而性情粗犷的人面对狂暴的大海、电闪和雷鸣,往往会情不自禁的雀跃欢呼。这时他的灵感之神也许正在催生呢!
如果说灵感有藏身之所的话,那它该在你我的辛勤劳作里吧。我写诗一般情况下,是灵感的一闪念出现才挥笔铺纸,当然这是一个漂亮的开始;但有时铺开稿纸并没有灵感大面积降临,一旦动起笔来,灵感却如涌泉奔泻而出,有时自己甚至就不知道写下些什么东西,但在这种状态下写出的东西却又往往会既让自己满意又使读者感动。
但是,我还是以为不要单纯地迷信和依靠灵感。还是那句老话:与其追求灵感,不如面向生活。灵感是好东西,但灵感本身并不具备价值,价值仍在灵感之外,在于“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的生活和生命的贮备和积累,当然还在于娴熟的写作技巧。一个从严没有拿过笔的人怎么会产生作画的欲望?一个从严没有拉过琴弓的人又怎么会拿起琴弦就能在弦上奏出灵感的美好琴音呢?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下列动人的诗篇:
愁煞人的季节!却又让人一见倾心!
你那最后的告别多么使我动情——
我爱大自然那富丽堂皇的凋谢
落叶林披上火红,绣满黄金
爱那绿荫下的风声,清新的呼吸
爱那碧空下起伏的轻雾
还有偶尔露面的阳光
最初的寒潮,和那
灰白冬天前的幽远的肃穆。
              ——(俄)普希金《秋》
这片平静的屋顶上白色的鸽群在游荡
在松林和荒冢之间瑟缩闪光
公正的中午将大海变成一片烈火
大海总是从这里扬起长滔短浪
放眼眺望这神圣的宁静
该是对你沉思后多美的报偿!
             ——(法)瓦雷里《海滨墓园》
看,沿着白银般的杨柳树
金色的孩子怎样攀上蓝天
他们望着天空向上攀登
映在蓝天上的眼睛,像纯洁的梦
看,沿着白银般的杨柳树
金色的孩子怎样攀上蓝天
美丽、蓝色的眼睛
和蓝天相碰......水乳交融!
            ——(西)希门尼斯《新芽》
这种一往情深的对秋天,对大海、对春天的爱恋产生了不同诗人创作生涯里的“波罗金诺的秋天”的奇特现象。灵感的藏身之所在哪儿,对诗人来说,也许它就藏在秋天、大海和春天,藏在凋零树林的白雾中,烈火一样燃烧的海水里,孩子一样向蓝天攀登的亲芽内吧。
但我们仍然无法寻找,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内心的白雾、海水和新芽。我们不可能摸到或抓住灵感,但我们可以体验到灵感到来的快乐。这种享受也是人生不可多得啊,可是懒惰的我们总巴望着这种天赐。而俄罗斯伟大的小说家契诃夫正在这样斜视着我们,用他那惯常的温顺而幽默的口气说:
“可是直到现在,先生您一直在等灵感,觉得自己是艺术的仆人。丢开这种期待吧。我们要走的是另一条路:每个人都应当感到自己是一个勤恳的工人才对!那样一来,一切又都会纷至沓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8 0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