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84|回复: 4

[平仄乱弹]竖立与消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4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竖立与消解——也读史蒂文斯的《坛子的逸事》
2002年第五期《诗选刊》是我目前所见的最“新”的诗刊,上有龙彼德先生的短文《赋予世界的秩序》,实际是谈华莱士-史蒂文斯的《坛子的逸事》,诗是赵毅衡的译笔,咱先把这首诗抄在这里:
我把一只坛子放在田纳西
它是圆的,置在山巅。
它使凌乱的荒野
围着山峰排列。
于是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再不荒莽
坛子圆园地置在地上
高高屹立,巍峨庄严。
它君临着四面八方。
坛是灰色的,未施妆彩。
它无法产生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再看龙先生的分析,他说:
“史蒂文斯的最大特点,是喜欢在混乱中寻找玄妙,从现实中撞击出想象,赋予世界以秩序。”
“顾名思义,坛子与荒野并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荒野是凌乱的,具有鸟和树丛那样的现实事物。如果不是诗中的我来到这个地方,根本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然而史蒂文斯的高明之处也就在这里:-----他把坛子放在人烟稀少、地域辽阔的田纳西州,这就使普通的坛子获得了某种玄妙,获得异乎寻常的重要了。由于它置在山巅,又使荒野具有了一个制高点,并突出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这样一来,坛子与荒野就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坛子‘使凌乱的荒野围着山峰排列。于是荒野向坛子涌起,匍匐在四周。再不荒莽。坛子圆园地置在地上高高屹立,巍峨庄严’。”
“诗人的魔法使田纳西的荒野跃动起来,如百笏朝天。荒野不仅去掉了凌乱,还去掉了荒莽。荒野与坛子的互动,使坛子巍然高耸,气象博大,风采非凡!坛子-----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它君临着四面八方。坛是灰色的,未施妆彩。它无法产生鸟或树丛/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从现实撞击出的想象力,又观照并改变了现实,使坛子威风八面。它是艺术,来自大自然又反过来给大自然以灵性;它是意志,代表了人们的理想而对大自然予以重组和改造;尽管它不能产生鸟或树丛那样的具体事物,却充满了一种支配感和权威感,是人力的表现,也是生命的象征。”
“全诗的成功,就得力于‘赋予世界以秩序’的技巧。从凌乱到整齐从无序到有序,其间还牵涉到具象与抽象的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小与大的关系等等,给人的启发与震撼是相当大的。”
“其实,诗的创作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创造秩序。这是艺术的秩序,它来自生活中的无序,又高于生活中的有序------”
以上基本龙先生的全文。
现在我们顺着龙先生的思路来读,也还有得补充。
我们按照句子出现的时间顺序来读。在田纳西,这坛子是外来的,是“我”把它放在这里的;我把它放在山巅。本来,这里有山,有荒野,这些事物相安无事,各有本分,各守其“位”。但是,坛子虽是我放上的,它还有自己的想法,它(欲)“使凌乱的荒野围着山峰排列”——它的目的达到了吗?(以上第一段)
达到了,这证明坛子与凌乱荒莽——混乱的荒野之间的互动关系,近似于默契。然而它只是“圆圆地置在地上”——它不是自己放置自己于此,而是被置,还是在“地”上而已。这个糟糕的问题是,如果不是荒野的匍匐膜拜,它能够获得“巍峨庄严”的宏大气象吗?
第三段,更确切地说“它君临着四面八方”,就是说它获得了足够的势(就是韩非子所谓的“势”)。一付得意洋洋的样子。一付功成名就的样子。
实际上,上面的读已经可以见到一些问题了。坛子是借了我的手来到这里,又借了山的高(就自以为高了吧),更是借了荒野的匍匐,才得以君临天下的。
给世界以秩序的不是我,而是这个坛子。这问题简直糟透了:这个坛子到底是件什么东西?
“它无法产生鸟或树丛”,不能忽略这一句;“别的事物”却能创造别的东西,咱先不管这别的事物是什么。实际上,这句是对耶和华的反讽式的戏仿,或是戏仿式的反讽;耶和华是要鸟就有鸟要树就有树的。拿他来借用一下,自然让人想到这个世界是如何获得秩序又如何失掉秩序的。
诗的基础是混乱的荒野(包括与之相安无事的山),那是什么时代的境象呢?文明史前?基督前?(荒野一词,很容易让人想到艾略特的荒原,那是世界大战后整个时代的总体象征)。要治疗这种混乱,就放一个坛子在那儿,顺从它迎合它膜拜它,于是坛子成为最高的权威,于是世界有了秩序了。可笑吗?但你笑不出来,因为作者在严肃地说事,也可能是假装严肃(戏仿)。到了这里,就有些悲情出来了。
那么,这坛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人的头颅的象形与象征?地球也是个圆圆的坛子吗?还是个坛头山身的上帝?——这样想下去难免太过穿凿,也把坛子孤立了。咱得回到这首诗本身。
“我把一只坛子放在田纳西”,而在田纳西,只有山、荒野(没有活的东西,如鸟或树丛);这时,有了一件外来物,但它仍不能产生创造出生命。这里只有混沌,朴(中国式的)。这首诗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秩序。
首先引起注意的是,这大片的自然物与这一件人造物之间的差异。——这很容易陷入“人造上帝”的老套里去,却不易避开。
但是,我们还不至于愚蠢到拿一个坛子当作最高权威来膜拜吧——当我们发现这大地上的最高权威仅仅是一个坛子,而且是我们亲手把它放置在最高处的时候,那么,它所给予的秩序还有几分可靠、还有几分值得我们遵从呢?这个所谓的秩序还有吗,或者说,坛子(或说我们)建立的秩序还仍然是真实的吗?如果坛子仅仅是子虚乌有的,而我们长久以来的遵守秩序的行为,是不是纯粹的“自欺”和“欺人”呢?到了这里,已经糟得不能再糟了,我们该怎么办?如果狠狠心用自己的头颅撞向坛子,结果一定是二者一同归于消灭吧------
所以,我们开始考虑一些很“无聊”的问题,无序与有序,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人与物的对立与融合以及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原来,整个文明的成果都是值得重新加以考察的,前辈先哲教给我们的辉煌伟大的知识,到底有多少、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有效并能帮助我们认清这个世界和看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呢-------
如果说一件事物总有其发生成长与消灭(只有死亡是必然的),而一件事物总会在一定条件下向另一件事物转化(《易》的生生之易),那么,我们在这首诗中看到的是,竖立与消解可以有相同的起点,相同的发展过程,相同的终点;这个坛子的竖立与消解同时发生,处在同一个过程中,同时让我们看到了。
有人论妥斯托耶夫斯基,称他的小说为“复调小说”,看来诗歌之佳者大概都可以称为“复调诗歌”。
附记:对一首诗的任何一种阐释都只能“自己的”阐释,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任何一种阐释即使不算什么粗暴的武断,也必是对诗意的粗暴缩减。有人说诗歌的价值在于它能承载散文所不能传达的部分(尽管这不意味着诗歌有什么特殊的光荣),所以在绝对的意义上,诗歌不能进行跨语种的移译,也难于用散文申述其意义。但我们总是不能拒绝阐释的诱惑,而且一首诗终究是在不同的阐释中得以延续和生存的,舍此别无途径;所以,如果忍不住要解读一首诗,只能尽量不去封闭它的意义,而是使我们的解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6、14、草草
发表于 2005-6-14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乱弹]竖立与消解

应发在理论版。
发表于 2005-6-15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乱弹]竖立与消解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6>诗歌大厅</a>转移过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乱弹]竖立与消解

[这个贴子最后由平平仄仄在 2005/06/22 10:42am 第 4 次编辑]

补充:这首坛子,实际是在模拟演示“理性极权”产生和确立的过程,但在被成功确立的刹那它又突然崩解。就像建立巴别塔,在砌上最后一块砖的时候,整座塔彻底坍塌。然而,它的倒塌却不是从结尾开始的,而是在砌上第一块砖的时候就开始的。也就是说,必须重复指出,在这首诗中“理性极权”的确立过程同时也是它的被消解的过程;二过程同时发生同时结束。我们看到的是它逐渐竖立的过程,却没有看到它坍塌的过程;作者甚至没有给后一过程什么暗示。也就是后一个过程是“隐形”的,是缺席的在场。但是,毫无疑问,树立与消解在这些词语流动的同一个过程中一显一隐地同时进行着。
有意味的是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权力话语”,首先表明离开了最高的主宰我们没法活,人总得统治人或被人统治,而同时也给予最高权力以讽刺式的消解。当然诗意也不必把对世俗权力的思考排除在外,只一味绕向终极关怀。
发表于 2006-7-28 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仄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