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09|回复: 5

[原创]人间正道是沧桑-------(看点之二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诗学大辩论回眸(上篇)
                    引  言
  近年,诗坛好像特热闹,尤其是网络诗歌论坛更是火爆异常,喧嚣频发,此起彼伏,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当今许多诗人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乐于清贫、安于写作,甚至惯常呆在“深闺”孤芳自赏,大抵是都不甘于寂寞了。我们姑且不提上世纪末剑拔弩张的“盘峰论剑”,也不谈之后不久召开的相对平静而理性的“龙脉诗会”,更不说去年10月发生在极光诗歌论坛上沸沸扬扬的那场关于当代诗歌写作及诗学大争论的比拼与厮杀,单看两个多月前在第三条道路和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出现的为期一周(实际上远不止七天)的“两坛双派诗学大辩论”就足以让人相信笔者上面的话绝非空穴来风。下面,就让我们再去聆听与感受一番这场引起上千人关注且影响、波及范围及领域已大大超出上述两诗歌论坛的“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诗学大辩论”吧。
一、缘起:相对融洽的诗学论辩开局
据笔者目前掌握的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03年春末夏初,垃圾派就与其他诗歌论坛(比如下半身诗歌论坛)“牛刀小试”。当然,或许那次争辩的话题已远离严肃的“诗学”两字,是非诗歌的“对喷”,只见星沫横飞,不见诗学理念之彰显,更确切地讲,那是诗坛上演的一出不折不扣的“闹剧”。因此,双方争辩结局的胜负已不足挂齿,为人所诟病亦在情理之中。然而,倘若诸君细“品”起来,恐怕多少还是能呷出几许“怪味”来的:
一是垃圾派不是你轻易说“荡涤”就能毫不费力地清除干净的,原因何在?
二是“下半身”自己原本就很不“干净”,岂能“正人”,“征服”二字那就更是奢谈。
三是垃圾人疯癫、粗鄙、甚或“邪恶”之背后应该还有“戏”,只是天下谁人能“识”垃圾?
四是如何正确、全面地解析垃圾派文化诗学?换言之,垃圾派与艺术究竟应该怎样考量?
五是当今诗人不知“垃圾”,何以言诗?
六是垃圾诗歌不相信“过期真理”,更不相信所谓的“名气”(那是最扯淡、最靠不住的),她是动态的,并且永远是“向下”开放着的诗坛奇葩,她只对探索情有独钟。
那么,一开始就让诸君品尝了那么多“怪”味,笔者自然觉得很过意不去。这当然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话不能扯得太远,更不可“怠慢”了本文的另一“主角”--------第三条道路文化诗学。我深知“批评即选择”的道理。同时,笔者也晓得诗歌流派需要诗人以及诗评家理性的引导和相对专业、公正的评判。
谈及“第三条道路文化诗学”这一称谓,想来大家一定不会太陌生。因为早在1999年12月,第三条道路诗歌写作的鼓动者、理论旗手之一谯达摩先生就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题为《我的诗学:1999年冬天的思想》,并同莫非、树才等诗人共同出了一部《九人诗选》(出版时间:1999年12月)。至此,第三条道路写作在中国诗坛“一炮走红”。之后,谯达摩、林童、庞清明等诗人又连续撰文,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第三条道路诗学主张,并放出狂言,称第三条道路写作乃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决定了当下中国新诗的发展趋势”。其口气之大,令人咋舌,俨然“占据”了中国当代汉语诗歌的主阵地。难怪第三条道路上那么多优秀的诗人、诗评家(当然也包括平庸之辈)趋之若骛。目前,就笔者观察,第三条道路可谓春风得意。
呵呵,笔者用了这么多笔墨写此次双方诗学论战的缘起到目前为止还仅仅只能算是个“铺垫”。当然,这种“铺垫”对于受众全面地了解辩论的“内幕”应该是不可或缺的。
接下来,让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2005年5月16日18:09:30,河南诗人、《河南工人日报》副总编辑李霞先生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了忘却的纪念》(注:给庞清明第三条道路大事记补充点)。作者在文中较详实、全面、客观地罗列了从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这段时间里,垃圾派与第三条道路两派诗人(事实上还包括其他诗坛某些诗友)之间的“口舌之争”(结果当然是不欢而散)。继而,5月20日8:50一位署名“关于垃圾与三条”的“神秘人物”又将李霞的这篇文章在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全文转载,短短数日,“北评”诗坛此文的点击数迅速飙升至近50次。号称网络文化战士的李磊先生随即跟贴严肃地批评第三条道路是“先写历史后做事情”,是“先封好了头衔,神化好了自己,做好了棺材,掘好了坟墓,然后把他们的文字放进去……”,是“脱离社会现实的坐井观天与故弄玄虚”,是“利用诗歌投机历史的阴谋诡计”,是“文化教条贩子们的欺世盗名”,是“歪门邪道”,是个“伪命题”。此间,庞清明先生(第三条道路主要干将之一、雅号“庞三条”)跟贴给予理性且比较温和地回击。值得留意的是,皮旦、管党生、小月亮等垃圾派主力队员以及派外的李磊等对李霞的“纪念”一文的评价持基本肯定态度,认为该文所列内容“基本详实,有历史价值”。
如果有人将李霞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比喻成此次双方诗学论战的导火索,那么,笔者顶多只能同意三分之一。窃以为,李霞的这篇短文充其量也仅仅是双方论辩的“序曲”,真正的引擎应该是2005年5月26日21:52:49另一位署名“无聊人无聊事”的“神秘使者”在北京评论诗歌论坛转贴著名诗歌评论家牧野先生的一篇诗歌随笔——《标准的假设》。毋庸质疑,这篇看上去很平常的随笔之所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因为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当今诗坛一个“重量级”的诗人--------树才先生。至于牧野先生在文中援引了树才先生的哪句特刺眼的“名言”以及披露了第三条道路什么“惊人内幕”,笔者在此不想多言。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基本事实,那便是:牧野先生撰写的《标准的假设》一文是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双方诗学“对垒”的“前奏”。
不得不提及的是林童先生(第三条道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号称第三条道路理论旗手之一、四川诗人)在2005年5月25日12:21:13,将安琪撰写的一篇关于林童本人的访谈文章--------《中间代诗人访谈系列之林童篇》转贴于北京评论诗歌论坛。此举,本无可厚非。有趣的是,林童或许真是“一个天生幽默的人”(谯达摩语。见文章:《林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你贴就贴了呗,干嘛还意犹未尽有意鼓动、唆使“东北猛虎”李磊来“舔食”。这可就真是捅了“蚂蜂窝”了。果不其然,是日晚20:19:47,李磊接招并出言不逊:“你的狗皮膏药,堵不住我的嘴,也堵不住你的嘴,个干个的!”走笔至此,请诸君注意管党生的一个发言:“个干个的!!!说得好!!!”管氏的这句话,虽寥寥几字,却颇有“嚼头”,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出双方此次诗学论辩的某种可以想象的到的结局。这也恰恰解释了管氏何以对此次论战看得很“淡”的真正缘由。当然,尽管如此,管党生终究还是没有抵挡得住论战硝烟的诱惑,自始至终关注着这场严肃的诗学大论争,并在2005年5月30日和6月4日分别在北京评论诗坛发了两个重要的贴子,其中一篇措辞犀利的文章题为“中国文化”是彻底反人性的文化(作者:东丽)系转贴;另一个则是正宗的“灌水小品文”,约六百字,题为:“第三条道路”是一群失望者的最后一搏。文章认为,第三条道路诗人是一群“乌合之众”,其言下之意是说,“三道”之人,成不了大气候。或许管氏也觉得此话不雅,极易刺激第三条道路上本已患了神经衰弱症的某些人,于是,他亮出了“我没有否定他们中(指第三条道路诗群)有优秀的甚至杰出的诗人”这样类似于抚慰人心的文字。
从笔者下载的论辩原始资料中可以看到,对林童先生“访谈录”作出积极反应的远不止李、管两人,管上、皮旦、郭杰、庞清明、小月亮、上校、道琼斯指数、李浔等多位诗人也都跟贴发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垃圾派文化诗学的创立者皮旦先生的回帖,还有郭杰、庞清明及林童本人的发言。皮旦发贴的具体时间是2005年5月26日10:46(请诸位牢记),其内容非常简单,就两句话,语调亦很随和,他“建议垃圾派与第三条道路举行〈两坛双派诗观大辩论〉,并同时建议“如同意,可先讨论具体议程”。由此可以看出,皮旦先生在双方论战之初其心态是非常平和的,但并不乏自信。对皮旦的建议作出积极回应的是郭杰(系第三条道路诗人,强调“独立写作”,本文作者)。作为双方诗学论战的主要当事人之一,笔者清楚地记得本人2005年5月26日11:22:30在北京评论诗坛上说的那几句话,现抄写如下:
皮旦兄的建议很好!------
郭某说两句:
(1)论辩双方应本着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提高为基本原则展开诗学对话与交流。
(2)建议双方事先拟定出几个诗学议题,并且在论坛双方进行公示以后再展开论辩。
(3)为便于操作、管理及控制,请双方论坛的领袖人物各派一位“诗学论辩主持人”参与对话和交流。
(4)诗学论辩的时限应合理安排,比如一周内结束,或者分阶段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失控或无味的抬杠。
(5)诗学论辩结束之后,双方应及时安排专人将所有发言进行必要地归纳与整理,以备查考。
(6)双方主持人均有删贴权。
对于笔者这个帖子,本人在此也不想多言,我只说一句:当时,作为每天都关注第三条道路和北京评论诗歌论坛的笔者(实际情况是,我当时身兼两职:半天在第三条道路“站岗”,半天在北京评论“巡逻”。)内心里是非常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促成两坛诗友的团结与互动,促成此次纯属诗学意义上的〈两坛双派诗学大辩论〉,结束长期的对抗,变“对垒”为“对话”,变“俱伤”为“双赢”。当晚及翌日上午,林童、皮旦分别跟贴表示支持这场双派诗观大论辩。无疑,这给我(临时“诗协委”副秘书长)以莫大的鼓舞。稍后,庞清明跟帖表示“积极参与”,并声称“第三条道路正在潮头上……”。此刻,倘若用一句最形象的话来表述,那就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二、两坛双派诗观大辩论十大看点透视
2005年5月27日9:32:59,一位署名第三条道路新闻发言人的朋友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发布题为“垃圾派掌门人昨日叫板第三条道路”这一重要讯息,其具体内容如下:
2005年5月26日上午,垃圾派著名诗人皮旦(老头子)先生在垃圾派大本营建议近期举办《垃圾派与第三条道路两坛双派诗观大辩论》。目前,双方的领衔人物正就论辩的有关议程等事宜进行前期磋商。箭已在弦,大战在即,究竟鹿死谁手,现在仍是个谜,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条道路新闻发言人前方报道
此敏感讯息一经贴出,随即便被署名中国垃圾派时报转贴至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心细的朋友会发现,当日,该贴的点击数超过50次。一时间,两诗歌论坛哗然,群情亢奋。庞清明、林童、李霞、孙家勋(三味真火)、东方神剑、隔岸观火、上校、揭老底、看看吧等诸位诗人纷纷跟贴,言辞不乏挑逗,譬如,庞清明先生2005年5月27日11:43:59在北京评论发言,声称:“第三条道路论坛各大员严阵以待,请出题目吧,……云云”。再比如,孙家勋先生(即三味真火)2005年5月27日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大本营扬言:“来吧,早就想说话了。———枪已擦好,刀已磨亮!”诚然,在一片喧哗之中亦有相对比较理性的声音出现,譬如李霞先生2005年5月27日14:52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上不无谨慎地说:“但愿这是汉诗网上理性争鸣之破冰。”言语之中既充满着些许期待,又暗含几多担忧与无奈。其个中意蕴,谁人能说得清呵!
尽管此次双派诗观大辩论伊始就已出现了令人不无担心的“火药味”,但,它还是给受众头脑留下了诸多鲜明的记忆,与两年前的那场“纯粹的谩骂”已不可同日而语。它至少让善良、脆弱、敏感甚或已被边缘化了的诗人们相信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诗学理念大相径庭的诗人以及诗学流派之间是完全而且应该可以友好地、兄弟般地围坐在同一张圆桌旁“把臂谈艺”的。
双派诗观大辩论看点之一:“公开信”投石问路   两诗坛反响强烈
2005年5月28日7:18:40,郭杰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发贴,题为“童年给垃圾派、第三条道路诗人的一封公开信”。几乎是同时,郭杰又将此“公开信”转贴在北京评论诗歌论坛。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诗人负责、对上述两大诗学流派高度负责的基本原则,这里,笔者将该“公开信”一字不漏再次全文抄录出来,以飨读者。
童年给垃圾派、第三条道路诗人的一封公开信
诸位尊敬的诗友:
      大家好!鉴于目前垃圾派与第三条道路双方诗学论战一触即发的这一态势,为切实提高本次诗学论战的质量和水平,营造良好地诗学研究氛围,确保双方辩友始终沿着理性、正确、健康、务实、互补的诗学方向发展,本着“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提高”的基本原则以及“公开、公平、公正、客观、平等、宽容、坦诚、探求、友谊、团结”的基本方针,作为此次诗学辩论的组织策划者之一,郭某受尊敬的皮旦、林童二位诗兄的委托,在此向两坛所有参与诗学对话与交流的诗友们说几句:
      关于诗学论辩的命名。建议将此次2005年5月末两诗学流派举办的学术辩论称为:
  五月,一个有关汉语新诗发展走向的话题----------垃圾派、第三条道路诗人圆桌对话与交流
关于迅速成立“派际诗学论辩观察团”的问题。窃以为,最好是采取聘请的办法较妥,其人数不宜过滥,关键是必须具有代表性,特别要注重老、中、青三结合,以不超过20人为宜。
      关于论辩的参考选题。建议两坛的领袖人物从即日(24小时内)起各自先拟定出三个诗学议题,并于第一时间内贴在两大论坛进行公示。
     关于参与论辩双方的人员问题。原则上讲,对于此次论辩的诗人、诗评家不做硬性限制。换句话说,凡是诗歌爱好者均可直接参与诗学辩论。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体现双方举办此次诗学对话与交流的诚意,又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的文朋诗友参与论辩,达到以诗会友、以论服友、以才聚友的良好效果。
    关于诗学论辩的时限问题。为便于归纳和整理,防止人为地“跑题”,同时,亦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双方出现论辩失控、无味地抬杠、谩骂等负面情况,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认为,论辩的时限应控制在七天为宜。
   关于论辩双方主持人、新闻发言人、宣传部、论辩接待处、保安部、诗学论辩协调工作
常务委员会等若干问题(上述人员待定)。
     (1)论辩双方各选派一位主持人,其基本条件是:有良好的人品、诗品及人脉;有较丰富的诗学理论修养和诗歌创作实践经验;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风趣、幽默、大度,善于处理各类复杂的矛盾和纠纷;有较高的敬诗精神。
     (2)论辩双方均应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应定期对外客观地发布最新的论辩信息,并有权举办记者会。
     (3)论辩双方均应成立宣传部,指定专人负责撰写论辩相关新闻稿及上传诗人照片(经本人许可)。
      (4)论辩双方均应设立诗学论辩接待处,公布其电子邮件信箱。
     (5)诗学论辩协调工作常务委员会(简称:诗协委)是本次“五月诗学大辩论”的最高组织机构,其成员有:
                    执行常委:皮   旦     林    童常   委:管党生    庞清明     李   磊     摩达摩   管  上    李  霞     特邀嘉宾一人(待定)
        诗协委下设中央秘书处
           处   长:虚云子
           副处长:老     象      郭    杰
           关于删贴权问题。对于那些经警告、严重警告、黄牌处罚的有辱人格、诗格的脏贴、骂贴、烂贴,双方的主持人均有资格无条件予以删除,并封其IP一周。借此机会,郭某在此恳请诸位诗兄诗姐一定要自尊、自重、自爱、自警。
                         谢谢诸位!
                                       顺颂:
祝祺、安泰!


(附注:guojie9021@sina.com)
          一位诗歌爱好者:郭    杰(笔名:童  年)
          2005年5月28日凌晨3:09于蚌埠闲云阁草就
   显然,笔者的这封“公开信”与其说是为双派诗观大辩论专门“量身定做”的一种“规范”,毋宁说是此次双方搏奕之“信号”。客观地讲,当时,无论垃圾派朋友,抑或第三条道路的同仁,大家都对“公开信”瞪大了双眸,其反响自然也就超乎寻常地强烈(据笔者当时统计,此“公开信”仅贴出三日,双方点击率扶摇直上,以此可窥见一斑),只是双方各怀心思而已。
人们注意到,林童先生当天中午12:08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的一个跟贴:“山雨欲来风满楼。该来的就让来吧!”不仅如此,林童还将自己为此次双方诗观大辩论精心思考的五个参考题目一并贴出,供双方的辩友“参考”。其具体内容如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该来的就让来吧!
    我相信通过论断,对第三条道路也是一次很好的梳理,无论是诗学问题,还是诗歌问题,将得到凸现.
让大家参与,既是呈现,也是相互学习.
愿意参加辩论的诗友,请想好各自的问题.
    我的参考题目:
1、第三条道路诗学理论有别人其他流派的独特性何在?
2、第三条道路的文本价值何在?你所认为的第三条道路优秀诗歌有哪些?如果放到中国诗界来考察,有何价值?
3、第三条道路成立的理由何在?它对中国诗歌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4、第三条道路仍在发展之中,其发展过程本身就是在抒写文本,它将拒绝成熟与完美。
5、坚决反对诗学的绝对真理和以绝对真理的姿态审判他者。
建议:要参加论辩的诗友,赶快了解第三条道路的发展史及相关文献,赶快了解垃圾派的情况,他们的优势和缺陷在哪里?才能避免信口开河和胡搅蛮缠,而然意气用事并人生攻击,凡无端人生攻击者,乃诗人公敌。
   
随后不久,林君便首先“杀”到北京评论诗歌论坛,亮出“林氏快拳”第一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比较》。此招其实并不怎么吓人,不过是罗列出了林童先生个人对两诗学流派基本理论的理解。其基本内容见下:
“三道”(简称)讲相异性,“垃圾”(简称)讲共同性;
“三道”讲诗学的相对真理,“垃圾”讲诗学的绝对真理;
“三道”将建设,“垃圾”讲破坏‘
“三道”讲包容,“垃圾”讲极端;
“三道”讲多元化,“垃圾”讲一元化;
“三道”讲整合,“垃圾”讲分裂;
“三道”强调诗人的主体性,“垃圾”讲流派的主体性;
“三道”讲流派的平台性,“垃圾”讲流派的目的性;
“三道”为自己的心灵在写作,“垃圾”大多为观念而写作;
“三道”最大的敌人是自身,“垃圾”有一个强大的假想敌;
“三道”与“垃圾”两派的交集处:都讲独立性。但,“三道”讲每个诗人(包括同道与非同道)的独立性,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对手;垃圾派只讲自己的独立性,有时连自己都不尊重,凡不属于垃圾派者,巴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
可以肯定地断言,林童君是位执着且很有文艺修养的知识分子,他的“比较”(包括之后的“补充”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倘若真要颁发诗学论战奖牌的话,林童君凭其过人的才智捧得一块金奖应该不成问题。平心而论,当时,笔者正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论辩双方的“战况”,根本无心去思考设置多少块奖章这类扯淡的事情,我更多的是担心此次双方诗观“大碰撞”会出现人为地“搁浅”,甚至“夭折”。
2005年5月28日12:15:17,谯达摩先生(笔者尊敬的诗友)冷冷地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上“丢”给笔者一句“请将我的名字从‘常委’去掉”应验了我的这种忧虑不是毫无道理的。谯达摩诗兄的话,无疑给此次即将开始的诗学论战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无独有偶。此前仅几个小时,即2005年5月28日上午9:01:37,原本对此次诗学意义上的论辩抱有极大兴致的庞清明先生不知何故突然出尔反尔,竟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大本营发贴,称:“我以为条件成熟后才进行,目的在于真正的交锋,而不是意气用事。第三条道路必须对当代文学史与读者负责,而不是靠哗众取宠来求得一时的口舌之快。希望第三条道路诗人(参与者)明鉴。”
那么,细心的读者倘若稍许留意一下,便不难发现,庞君事实上已在众人面前出乖露丑了。我不清楚这样说,尊敬的庞清明诗兄能否接受,也不清楚他自己是否感到有些许委屈。明眼人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一向自信的庞清明先生(庞诗兄有句名言,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请大声喊出,你走的是第三条道路!)在前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会判若两人,其背后是否暗藏着某些个“猫腻”?笔者不敢遽下断言。但愿庞诗兄是“清白”的!或许郭某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倘如此,那是要郑重道歉的!诸如此类的疑团,姑且按下不表。接下去,让我们再一同将目光重新移向尊敬的谯达摩先生5月28日中午在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上那个语惊四座的跟贴:“‘垃圾派’不配和‘第三条道路’争论,因为‘垃圾派’彻底丧失了‘诗性’。甚至彻底丧失了‘人性’。”
事情原来如此!这似乎就是第三条道路某些个诗人堂而皇之对此次“两坛双派诗观大辩论”由热变冷、甚或不屑一顾的真正根源所在!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曾无数遍地扪心自问:难道这场关乎我国诗歌发展多元走向的严肃地诗观大辩论是缘于那些大小“垃圾”们吃饱了撑的不成?!良心告诉我一个字:ON!那么,难道是当今中国诗坛的主力军----第三条道路诗人们怕与“垃圾”们“交往过甚”会得“爱滋病”,或者会玷污了“三道”(简称)自己的好名声而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战术?难道是真的如同庞清明诗兄说的那样“三道”还远没有在组织上、思想上、理论上、作风上、情感上、心理上以及策略上等等诸多方面“准备妥当”?难道是………
论战的硝烟已散去两个多月了,然而,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有办法解开这个“秘笈”。
与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某些诗人忸怩、拿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垃圾派除管党生等极个别诗人 对“公开信”中实质内容觉得“什么意义也没有”之外,绝大多数诗人的跟贴都持相对积极的肯定态度。从这个层面上而言,垃圾派在论战的“气势”上已然大大超过了其兄弟诗歌流派-----第三条道路。
然而,历史的脚步似乎永远不会因个别人的言行而停滞不前。双方继之而来那精彩纷呈的实战,着实让我们领略到了当今众多优秀诗人不俗的表现。
双派诗观大辩论看点之二:孙家勋剥皮“垃圾” 皮旦挥出“组合拳”
   

文字[color=#DC143C]文字
发表于 2005-8-1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间正道是沧桑-------(看点之二待续)

这个,发在这里?
?
发表于 2005-8-1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间正道是沧桑-------(看点之二待续)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6>诗歌大厅</a>转移过来的!
发表于 2005-8-19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间正道是沧桑-------(看点之二待续)

我怎么越看越象是垃圾派的宣传帖,看起来似乎是立场公正,两不相帮,其实是皮里阳秋。不外乎老子的那句:欲取之,先予之。
 楼主| 发表于 2005-8-19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间正道是沧桑-------(看点之二待续)

请你再读。是的,多读几遍!看来,悟性对于受众(当然是针对文学而言)的确不可小觑。祝你进步。
发表于 2005-8-2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间正道是沧桑-------(看点之二待续)

再看,问好郭杰。回顾意味着总结,辛苦了。诗论和流派争执应该是被允许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08: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