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23|回复: 4

坚守词语写作的图式--周瑟瑟诗歌导读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05-8-22 16:20 |阅读模式
坚守词语写作的图式
——周瑟瑟诗歌导读

       李建春

最初听到周瑟瑟的名字是在1989或1990年,从我的同学邱华栋口中,那时的我正沉浸于孤独的小世界中,而华栋已在文坛广交朋友了。他逢人这样介绍我:“李建春,一个忧郁的诗人。”我讷然,其实我默默地抵触他们写诗的路子。青春期发表作品的狂喜,我可从没经历过,连武大的浪淘石文学社也没加入。瑟瑟虽然不与我们同校,大概也是那个狂热的圈子中的一员,因为那份抵触,我们错过了深入了解的机会。后来才知道,在大学期间,瑟瑟根本就没注意我。这种最初的本能的倾向或选择会影响人的一生,付出代价和获取利润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我一直就不成功,为生活和写诗挣扎,邱华栋却一路顺风,成了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周瑟瑟也为他早年的狂热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像一头掉进陷阱的兽,他的生活道路是被激情引诱、异化的。后来被广泛认知的青春写作的弊病在1980年代过来的那拨人身上最明显,按年龄说,周瑟瑟其实不够格,但是,天哪,从1985年开始,他就已经写得很多,发得也不少了。“道德”和“责任”,要到1990年代中期以后才成为诗学常用词,从1985到1989,作为诗坛跟从者的瑟瑟还太年轻,不可能有这样理性的思考,实际上到了1990年代以后,周瑟瑟对诗坛热门的叙述潮流始终是有抵触情绪的,他坚守了词语写作的图式,我这里要谈的也是这种坚守的意义和代价。
我是在生活中结识诗人周瑟瑟的。直到1997年我从广州回武汉后才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与他的交往。瑟瑟靠他手中的一支笔,写稿子,做策划,做各种文字杂活,看了他近来的小说的读者可不要上当了,他固然有放荡不羁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他的核心的小秘密却是责任和爱!
甚至这本书的出版也是当代悖谬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那些网络小说使他成名,周瑟瑟或许没有机会(至少目前)出版他这部《17年》诗选。他的“文名”为我澄清这位诗人的价值增加了额外的困难,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告诉因为他的小说而好奇地附带购入诗集的读者呢?难道应该说:嗨,周瑟瑟在畅销小说中摆出的那副面孔是假的,只有在本诗集中才是真的?致命的忧悒,江湖气、玩世和生活的激情,这些自相矛盾的特点怎么会并存在同一个人身上!这样的复杂性与其说构成了文学上的优点不如说是时代病征的体现。不要误以为瑟瑟是一位折中的人,所以才平衡得那么好,不是的!瑟瑟其实在所有对立的方面都很极端:混过几个城市,职业无数,写了上千首诗和几百万字的小说,恐怕只有亡命徒的激情、颓废天才的灵感、农民的体质、实际和坚韧加起来才能办到。

      我闯荡江湖,咽下苦水
      目送朋友死去
      花草开遍天涯
      我的双眼更加清澈
      真情敌过形式
          ——《江湖》,1991年

请看这位“江湖玩家”的喜剧性格:

      人民中的一分子
      从眼里滚落的是泪珠
      从大脑渗出的是思想
      从手心跳下的是豆子
      一个叫丁当
      一个叫陈东东
      好听的声音
      豆子遇见豆子的声音
      喝洒又跳舞
      诗歌混入豆子
      好客又热闹
      亲爱的读者
      亲爱的人民
      诗人什么也不保留
      吃完豆子
      就只有感觉
          ——《豆子》,1990年

好一个“诗人什么也不保留”!莫非他成了一粒炒不爆、煮不烂、磕不破、响当当的铜豌豆!一位当代的关汉卿!卖文为生,同情下层,把大字眼当小玩意儿,却深知生活有妙不可言之乐:“真是妙不可言/我在春天之外还如此快乐/把干净的水端在手上/喊着自己的名字”请看看《窦娥冤》——的当代版:“我们这群良家女子/在月色里飘荡/我们微小如风/从温暖的村庄上空掠过/——也不看破红尘/也不看破逝水流年/只有他们才深知/我们娇好的身子是清白的——”对这种过分的严肃,读者想必要忍俊了。这是乱世之爱、迷惘之爱,赤裸裸的民间形式,与后来上升到话语层次的民间是有区别的。这个人无论怎样混乱总有一丝朴素的、不绝如缕的爱在庇护着他:“神啊/珍贵的魂灵(他是这样认识神的,有意思,也不全错)/您让我死去/我即死去,身上盖满诗篇(他未必真有这种听命至死的深刻的皈依感、至福感,却明白无误地嘱咐要以诗篇做殓布,诗呆子!)/我死去的那天/会受到赞美”。
这些上世纪末的诗在我们今天的读者看来,完全是脱离实际的大话,诗坛早准备了一个近乎万能的命名:“青春写作”。优秀的青春写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炼金术的、词语的写作,没有现实感和生活感,因为生活还没有强大到成为诗的形式。青春写作可以依恃的唯有幻想和激情,而脱离了责任的激情是有毒的、异端的,这种异端在诗学上表现为词语炼金术的观念,以为不必依从题材和生活,以及获得许可的情感(情感是文明的形式),仅仅靠词语感觉拼贴、敷衍成诗,而词语拼贴就是观念的错位,词语拼贴在文明内部持续不倦地进行小小的出位和反抗。炼金术,顾名思义,就是打乱元素的秩序,以非法的智能和技巧获取一己利益,破坏社会整体的价值体系。如果既存的社会秩序是合法的,那么炼金术写作就是非法的;如果既存的社会秩序是非法的,那么炼金术写作就是合法的。炼金术写作就是依靠这一对成问题的矛盾为个人化的自由争取话语权。自由,在炼金术者的实际活动中,就是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际,孤独的人在书桌上祭起违禁的火。炼金术写作位于月光普照、幽灵出没的地界。这种写作也是酒神式的、浪漫的、毁容的,一次次地,从生活中储存的能量到写作中耗尽。写作对生活不断地腐蚀和无界限地渴求,诱惑诗人冒着家庭破裂、社会纽带崩断的危险过边缘人的生活。词语炼金术在道德上的含义尽于此。

在一首短诗《苍白》中,周瑟瑟出色地记述了炼金术——词语写作的个人发生机制和代价:

      把爱情的力量推到极点
      长发从天边拖向墓地

      传统的情怀难以持续,这沉寂的乡村已经走遍
      叫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如今从你的脸上看到

      穿着粗糙的亚麻布衣,仿佛一只黑鸟
      从屋荫下走过

      这短暂的乡村阳光,被河水清洗的衣衫
      变得让人感伤,此刻,苍白的人还没回到大路上
          ——《苍白》 ,1996年

所谓“把爱情的力量推到极点”,就是推到脱离生活的大地——生命之重,成文明祭坛上空飘浮的氤氲之气,献给语言的偶像,而拜偶像的结局是死亡:“长发从天边拖向墓地”。在这种飘离的极点的状态中,“传统的情怀难以持续”,由于他人的生活相对于沉溺于自我的诗人已不存在,乡村是沉寂的。他体会到了米兰·昆德拉式的悖论:“叫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仿佛一只黑鸟/从屋荫下走过”,幸运的是,这位实际的诗人从未放弃对生活的渴念:“这短暂的乡村阳光,被河水清洗过的衣衫/变得让人感伤”——“此刻,苍白的人还没回到大路上”。由于脱离了“大路”,生活于破碎的词语——文明的大气层上空,诗人的灵魂是苍白的。
周瑟瑟的诗或许从一个侧面反证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那场著名的诗学转向的必要性。青春——词语——启蒙式的诗歌事实上发端于1980年代早期的朦胧诗,所谓朦胧,不过是基于传统的宏大叙事背景的误读,作为宏大叙事的反抗者,朦胧诗人采取了使语言的指事特征模糊化的策略,着眼于意象,探索使词语发生歧义的技巧。第三代诗歌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的一支延续了朦胧诗的“词语”特征,并且综合了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和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的技巧,特别是法国诗人瓦莱里的“纯诗”理论,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启蒙激情,开创了一种新的诗路:在姿态上持一种先知般的口吻,智性上追求语言的纯粹——―所谓纯粹,就是尽量使用前工业化时代的名词,使之脱离语境,成为抽象的符号,随意地拼贴、使用。北京的海子、上海的陈东东和四川的柏桦等大体上可以构成这个方向的轴心,正如1990年代标志性的叙述——中型诗写作以上海的肖开愚、哈尔滨的张曙光和成都的孙文波为轴心一样。周瑟瑟在年龄上属于后来者,加之偏居文化生态极差的孤独的武汉,个人气质的倾向、资讯的相对落后和交往的局限使他在走向成熟的九十年代没有机会参与由后者发起的诗歌写作转向叙述体的潮流。事实上周瑟瑟在1990年代写的大部分作品在本诗集中还是第一次发表,无论从个人影响还是诗坛气候,在连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主导诗潮也渐成历史陈迹的今天看来,这些诗的阅读口味无疑已有些陈旧了。世纪初的诗坛在网上风吹草动,今天的作者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让自己的最新作品让众多诗友看到,即写即发的网上写作让纸质传媒时代诗人独坐案头手执钢笔咬文嚼字的情景和为了交流自己掏钱编民刊的酸苦的地下活动整体上成为经典的记忆。而周瑟瑟的大部分作品在笔记本里放了十年、二十年之久才面世,这些诗以早熟的青春特征和抒情品质、风格化的个人气质和启蒙诗歌在外省的另类图式奉献给世纪初的写作均质化的诗坛。奉献,是的,我在此用了一个英雄的字眼,是比较了网络诗歌的浮躁和诗人周瑟瑟在这十多年中付出的巨大代价,特别是在诗人们洁身自好、观念正确、犬儒主义盛行的今日,这种过时的坚守比较地具有了难得一见的批判性的精神品质。
在最初的青春期的模仿持续五年(1985-1989)之后,诗人预言了他将进入的另一个时代:

      去年的风进来留下好风
      惊慌地翻动书页
      乱弄白袍
      好像我此时的呼吸

      我正脱离1989年
      向另一个时代过渡
      左手悬在空中颤动
      右手抓着内心是一种语言
          ——《忏悔之夜》,1989年

诗人在那个标志性的“忏悔之夜”呼吸着八十年代惊慌的“好风”,但“左”的激进已被悬置了,右手代替左手,抓着仅剩的内心——一种语言——这是进入另一个时代的口令。如我们所知,另一个时代的风是不一样的,那是一个会让曾在八十年代呼吸过的人痛苦和绝望的时代:

      我们的痛苦和孤独多么空洞
      我们的叫声还能传得多远

      一切批判都从诗中来去
      我们是往昔的神
      又是现实中一种沙哑的鸭子
——《诗人的叫声》,1991年

而“结局,我们梦想的结局/比一声尖叫更细小”。这个背负着往昔重负的“神”在底层生活的现实中异化了,此后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诗以一种奇特的先知般的口吻描述了在悬空状态下颇具滑稽色彩的精神历险,因为与现实处于致命的疏离状态,诗人从未实现题材的客观化,强烈的抒情气质限制了时代召唤的另一种才能——叙述的发挥,这种才能只有在中型诗中才得到恰当的展示。与已获得广泛认可的气质类似的几位诗人如海子、柏桦、孟浪等相对照,我们会发现周瑟瑟的精英性是弱化的。他不得不长期住在孤独而空虚的中部,外省的、民间生活的情景无论怎样抗拒——可惜,他的这种写法就是抗拒的——还是以片断的变形的方式折射进来,这恰恰构成了周瑟瑟最具独创性的部分:

      与世俗无关的是被传抄的理想
      大师的境地通过更深的亮色看到
      一天的全部恩典,一天的眺望 
      在一瞬间被一张红桃k取消
           ——《一天》,1996年

或者更具生活质感的:

      我在书中幸福地流下悔恨的泪水
      我打开妻的包裹,一股香气使我醒悟
      那妖艳的樱唇,我终生的守望
      跪下又飘落的是火焰,是我的身体
           ——《祖国之书》,1998年

在写于2000年的一首饱满激越的诗作《蝙蝠》中,诗人为自身在现时代生活中的形象找到了一个奇特的隐喻:“盗盐者”:“古老的叙述,在漆黑的岩洞里秘密地盘旋/这就是蝙蝠,出色的盗盐者/把半夜的梦呓带到厨房,它冷静地推敲盐罐/像渴望回家的游子/蝙蝠倒悬在白昼之外,习惯了夜色的乡村-——”理想主义精神在痛苦、漫长的十年之后终于褪化,甚至变质成了诱惑者,仿佛来自死亡的地域,不合时宜地:

      它们以独特的风格悬挂,并且重叠
      像一洞神秘的经典
      一架拆散的乌黑的死亡机器

这位曾经的精英主义诗人惊恐地意识到,如果写作不能与生活建立“正当的”关系,如果美的诱惑超出了道德律令的许可,词语在为自身的崇拜中会暴露出嗜血的恶魔的品质,写作异化了,成了戴着人的面具窃取生命的盗盐者。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果不是共生的就是消耗性的,后者对前者的不断刺激使写作者克服了形而上的恐惧。

      蝙蝠带着人的面具探访了墓穴
      它不是鬼魂,它不是乞丐
      它觉醒又沉睡,一群纯粹的白昼逃亡者

这是彻底的自我否定的预兆。但是在写于2001年的另一首优美的诗《长跑》中,逃跑者的身体却“被清风缠绕”,他的情感受到了林语堂——快乐的散文精神的导引:

      长跑为何在早晨的尽头停息
      我的喘气,我的逃跑的微笑

      为何我被清风缠绕
      把锻炼看成了激情,把春天看成了林语堂

      我热爱先生的散文
但您却把书房当作操场,把我当作早晨遗忘

      现在我的脚踩响了露水
      甜蜜、烦躁,还有一声长长的尖叫

长跑这种有益健康的活动出现在诗人进入中年之际,似乎意味着重塑自我形象的开始。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诗人一路长跑的成果——愿他越跑越壮,越跑越好。

                                    

周瑟瑟:13910172881
个人网址:www.zhousese.com
zss@snsoft.com.cn
zss1968@sohu.com
MSN:zhousese@hotmail.com
QQ;453476608
























发表于 2005-8-22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守词语写作的图式--周瑟瑟诗歌导读

先顶再看。细细领略:)
匿名  发表于 2005-8-23 16:46

坚守词语写作的图式--周瑟瑟诗歌导读

铃子兄,
你像只敬业的蜜蜂,
而我只是一只胡乱飞窜的苍蝇,
我热爱的是蜜蜂的爱,
当然我也想与论坛里的鲜花们为伍,
但我的耐性是有限的,
如果你们都把我打入欧阳峰、梅超风之列,
那我就上山了。
其实我还会唱颂歌,
我歌唱过牛粪,
我骂过偷牛的人,
我骂过把诗写得极左的家伙,
不过我不是右派,
当然我也不是中间派,
我无门无派,
诗歌囚徒,
小说走狗,
我行我素。
匿名  发表于 2005-8-28 15:39

坚守词语写作的图式--周瑟瑟诗歌导读

“有声小说”时代来临
《暧昧大街》呈现声音之美
本报讯:流火八月,被誉为“中国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长篇小说《暧昧大街》再发新声,由北京新华金典音像公司精心策划推出“声音版”的《暧昧大街》。
《暧昧大街》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年初出版的一部诗意化的长篇小说,其有意戏仿米兰•昆德拉名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风格而备受争议,但得到了张颐武、白烨、程光炜、唐晓渡等著名评论家较高的评价,几度居于畅销书榜。而“声音版”的《暧昧大街》又会给小说界带来什么呢?
近日《暧昧大街》的作者周瑟瑟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我没有想到《暧昧大街》会以声音的形式呈现,对于一个几十年来埋头苦写,在小说与诗歌中好像失声了的作者而言,‘有声’的小说无疑是一件新鲜事,我乐意做这样的尝试。我认为,那种躺在纸上的小说文本通过声音重新激活了,呈现出声音之美,让沉默的小说家与听众(或者是读者)对话,对作家与受众来说绝对是具有诱惑力的行为。”
周瑟瑟还说:“网络无限延伸了纸质阅读,而‘有声读物’则把声音这种最本质的方式重新还给了读者,读者的角色变成了听者,所以,‘有声读物网’倡导的‘听书’体验方式理应得到更多作家的支持。如果有更多作家加入到‘有声’之列,不论是对保留作家原声档案历史,还是文学声音化后的多渠道传播,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想一个有趣的‘有声小说’时代正俏然来临。”
据北京新华金典音像公司负责人介绍,新华金典是新华书店总店与金典雅风文化发展公司共同组建的专业有声读物运营机构,是目前国内有声读物的积极倡导者与先行者,致力于有声读物的快速发展,树立国内有声读物概念,培育有声读物市场,制作精良的有声读物产品,丰富有声读物产品种类。朗诵艺术家陈铎、瞿弦和、张筠英等的声音作品均在其旗下的“有声读物网”上倍受青睐,国内外知名作家作品,如鲁迅、郁达夫、徐志摩、萧红、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安徒生等的有声作品,也在“有声读物网”上呈现出火爆之势。
“有声读物网”编辑林榕小姐对《暧昧大街》的选题策划充满信心。她说:“周瑟瑟早不是文学新人了,他是近年网络小说中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我们推他的《暧昧大街》主要是看中了这部小说的诗意节奏,以及周瑟瑟浓郁的抒情品质,他在小说中对爱情、婚姻、男女关系、生活情趣等生活元素的把握非常精彩,特别适合制作成‘有声小说’。”
《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著名青年作家邱华栋先生幽默地说:“《暧昧大街》的‘暧昧’声音一定是美好动听的,我期待听到周瑟瑟本人的‘暧昧’之声。”他还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文学有望通过‘有声读物’进入第二代网络发展时期。” (袁 园)
发表于 2005-9-4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守词语写作的图式--周瑟瑟诗歌导读

周瑟瑟真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