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65|回复: 0

[原创]诗坛正道是沧桑-----林童与皮旦篇(未完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童的文字,涉及到流派、诗学理念、诗人的主体独立性、艺术精神、悟性、审美差异性、诗歌文本创作方法、文学史情结等等诸多刚性问题。由于篇幅所限,在此,笔者仅援引林童先生文章中的若干个相对主要的诗学观点,供方家以及诗歌爱好者评审。
(一)我们完全可以将流派拆开来理解,即,将“流”理解为“流动”;将“派”解读为“派生”,而不应死板板地仅从传统意义上将其解释为帮派或派别。
(二)无论是美学主张,还是审美追求,即使是创作风格,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毫无疑问,正是诗人创作的差异,让相异性成为了第三条道路最重要的特征,它构成了第三条道路的根本和“标志性建筑”。
(三)作为灵魂探险者的诗人,既要注重事物的共性,也要尊重事物的个性。在艺术创作领域,后者尤为重要。
(四)第三条道路的“第”指向每一个具体的诗人,所强调的是诗人的主题意识,即每个主体的独立性。“三”应理解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代表不定数,即多元化。从多元化来讲,一二三具有最初的生成意义,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万物,代表着多元化的真正形成。“道路”即为通向诗歌之路。如果局限在诗歌领域还比较狭窄的话,那就是“通向辽阔的艺术世界”。如果这样说还比较虚的话,那就干脆用一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五)第三条道路,不论视为流派,还是视为诗群,或者别的什么,它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全凭自己的造化了。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真理——对其他流派也具有同样意义。
(六)作为承载第三条道路理念的载体,无论是纸质的报纸、书刊的《第三条道路》,还是网络的“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第三条道路网站”,只是沉淀与交流的平台及形象建设的窗口,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它们并不能代替我们的写作。如果写作没有质量可言,再熙熙攘攘也会成为过眼烟云。
(七)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和“第三条道路写作”,以及三者的派生,都是在所谓现代诗的旗帜下的探索。三者之间的分歧,是诗学观念的分歧。如果以国家意志作为参照物,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只是安身立命之所,尽管可能因职业的原因,占有的文化资源和话语权不一样,可以帮助他们扬名立万,但就其写作姿态和写作本身而言,并不与国家意志构成互动关系,更不是国家意志的奴仆。
文学艺术的边缘化决定了诗人身份的边缘化。
(八)艺术与她的时代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能对自己所在的时代发言,充其量不过是书写者的精神自慰罢了。就时代性而言,文学艺术从来就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本身,她必然要成为每个时代的良知,并代表该时代的文化,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荷马史诗如此,文艺复兴如此,浪漫主义如此,批判现实主义如此,现代主义如此,后现代主义也如此。诗三百如此,楚辞如此,唐诗宋词元曲如此,明清小说如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如此,朦胧诗如此,第三代如此,中间代如此,70后亦如此。但是,对时代发言,并不是要充当时代的代言人,更不是充当国家意志的传声筒。
(九)政治不是禁区,真正的禁区仍然是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敢正视自己心灵自由的人,才会将政治视为强大的假想敌。心灵自由才是写作的第一要素。
(十)做事情是可以妥协的,但艺术无妥协可言。第三条道路即使是个再大的筐,也不可能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在装东西的时候,应该考虑是提升还是下沉。
(十一)第三条道路的策略是——整合。这就是那些既不愿站在“知识分子写作”立场,也不愿意站在“民间写作”立场,只愿意站在自己立场的优秀者,不断认同第三条道路的原因。第三条道路尊重主体,对好诗保持着足够的敬意。不论是谁写的,只要是好诗。
这也是为什么走在第三条道路上的诗人,诗学观念可以不同,审美意识可以不同,创作风格可以不同,却可以平等地异口异声的原因。第三条道路讲求的就是——求异存同。
(十二)诗歌抒写的是诗人在他的时代的心灵史。
(十三)“第三条道路写作”的独立性,它将努力排除外来的各种干扰因素,也指“第三条道路写作”诗人的独立性。这点特别重要。既然没有统一的行动纲领,每个人都有适合于自己的写作方式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佳写作途径,这才是最重要的。
(十四)第三条道路的确为中国新诗提供了比较异质的新鲜血液,打破了诗坛格局,能否形成文艺思潮,这取决于它所站的高度,与时代共脉搏的把握能力,众多优秀分子的参与,还取决于历史的选择。
(十五)第三条道路强调相异性,强调“求同存异”。
(十六)第三条道路是个未完成的文本。第三条道路的未来不在别处,而在于行动之中。
细细品读林童此篇宏论,我们会发现,这位林诸葛似乎有意识地为正在第三条道路上行走着的诗人和关心“三道”建设的人们精心描绘出了一张“第三条道路罗马路线图”。那么,至于这张“线路图”能否替日益勃兴的第三条道路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指南,以及能否为“三道人”尽快抵达罗马城都提供潜移默化或者立竿见影的实质性帮助,眼下好像还看不出来什么“大名堂”。然而,毋庸质疑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澄清了前不久成都诗会上许多诗人、诗评家对“三道”理论的模糊认识,进一步拓展了第三条道路文化诗学理论,大大地改善了“三道”的软环境,有力地弘扬了“三道精神”,其诗学文化意义以及作用不可小觑。
此外,林氏这篇堪称第三条道路的“罗马路线图”引发的极强的“冲击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垃圾派中关注第三条道路的诗人较以往明显增多,对“三道”的“敌意”亦日渐“淡化”,譬如:皮旦先生就明确地指出,“三条”不是“敌占区”,“三道人”与“垃圾人”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殊途同归的诗友。
第二,一直对“三道”理论嗤之以鼻、并宣称“三道”有“大问题”的皮旦先生,近期表示:要仔细研究研究第三条道路文化诗学理论。不仅如此,皮旦还在林童发表《流派,独立精神,相异性,网络及其他-----我所理解的第三条道路》这篇宏论的当晚,连贴三篇文章(即:《垃圾派纪要》[第三版],《垃圾派宣言》,《关于垃圾派的若干重大问题》)以示回应和重视。接下来,就让我们再去重温一篇皮旦先生
的那篇同样过万言的文章------关于垃圾派的若干重大问题。
   无巧不成书。皮旦先生的这篇诗学随笔与林诸葛的那篇《我所理解的第三条道路》一样,该文也列出了十二个“扎眼”的小标题,两者的区别只有一个,那就是:关注点或称关注对象迥然不同,即,后者是重在系统阐述第三条道路的优劣;前者是重在深刻解析垃圾文化诗学的得失。
为了让诸君对皮旦本人及垃圾派文化诗学再增加些许新的记忆,笔者在此不妨将皮旦此文中十二个“要点”悉数列出:
(一) 关于与下半身的斗争;
(二) 关于第三代诗歌的启示;
(三) 关于垃圾派的创作;
(四) 关于(中国垃圾派诗歌代表作十首);
(五) 关于对管党生的认识;
(六) 关于“诗江湖”;
(七) 关于《北京评论》、《垃圾派民刊》和《垃圾派网刊》;
(八) 关于垃圾派的理论建设;
(九) 关于对小月亮的认识;
(十) 关于退派,关于垃圾派成员的发展;
(十一)            关于垃圾派运动这个概念;
(十二)            关于“黑”以及黑客。
归纳起来,皮旦先生此文至少给读者六点思考:
思考一:“下半身”没有资格与垃圾派展开诗学意义上的“对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