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22|回复: 1

[原创]论诗歌及其阅读之五大要素的层状构造:语言(之四、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9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诗歌及其阅读之五大要素的层状构造:语言(之四)

任何文体都离不开语言,但人们只把诗歌说成是语言的艺术,这说明了语言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在诗歌及其阅读的层状构造的模式中,语言处于中间的位置,分别通过感觉与读者、意象与素材相连接,这种作为信息和诗意的载体、读者和素材之间的纽带的功能,是十分清楚的。在诗歌里面,语言不光传达了某种知识和信息,它还肩负了构筑意象、承载诗意的作用。语言,说白了,就是笔杆子所讲的话。既然是讲话,就带有阶层的烙印,有高雅和低俗之分,这已被从前的诗歌二分法(两个分子写作)所印证。其实,中国诗坛,由于对语言认识的差异,已经细分得无以复加。但有一个特点十分明显,这些纷乱的诗歌派别或写作实践:不是崇上,就是崇下。但所有人都能同意:诗歌的语言承载着诗意,一定是诗化的语言;而理性和非理性语言的巧妙运用,是诗歌有别于其它文体的一大标志。
似乎,无论如何强调语言在诗歌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我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却是这样的一个观点:不能把文字等同于语言;过分地沉溺于文字的游戏,是当下诗歌写作中,出现的一个不良现象。文字只是语言的外衣。布料要经过裁缝的量体裁衣,精心裁剪和缝制,在制成合体的外衣之后,穿到身上,才能让人容光焕发。华丽的皇帝新装,能维护其尊贵;而虚假的,则只能落为笑柄。文字也一样,要根据素材和语境,遵照一定的语言规则,构造出一种特别的意象,才能把美妙的感觉传达给读者。你也许会说,贾岛为了推敲一个字,把自己弄得疯疯颠颠的,但他这么做,是为了寻找一种语境中最恰当的字,是为了让文字更合诗歌之体。这和当下诗人们,一味违反已有语言规则的文字解构,显然是不同的。他们也许会强辩道:这是从西方诗歌学来的。这一段时间,我化了不少精力,仔细研读了英文和法文诗歌,并做了一些翻译工作,有了一个不是发现的“发现”:这两种语言的诗歌,文字的排列,是严格遵循语法规则的;其中出现的语序倒置等异常情况,只有少数的几种,而它们的出现,也是缘于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强化诗意的需要。
我并非反对诗歌语言的先锋性实践。但应该指出,我们许多所谓的先锋性,已经被前人试过了;我的意思是说,诗歌艺术本身,是没有国界的,你不能因为再试了一下别(国)人的一个格式,就觉得自己在摆弄或发明了一种新玩艺。虽然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艺术,适当地超前,是可以理解的。但物极必反。从根本上说,文字只是符号。我反对把文字堆放到无人能懂的地步。诗歌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但文字只能是文字,它本身并没有特别的诗意。我说语言到语言为止,意思是,从窄义上看,语言也只是诗歌及其阅读的层状构造中的一大要素,并非是诗歌的全部。在写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调动所有的才智, 对词语作出最恰当的挑选,以营造出最新奇、优美、震撼的意境,这才是文字的目的所在。我们不仅仅要对读者负责,也要对自己国家的语言负责。这是作为诗人的义务。
我们都知道,中文字虽多,真正常用的,为数并不太多。在我看来,写诗歌,应尽量挑选最平易最贴切的文字;而反感那种卖弄、矫情、粉饰、深奥、怪僻、含混的用词倾向。诗歌之深刻和美感,并非由文字的摆弄带来的。而是在对事物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体验和观察,在沉淀了厚重的素材之后,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认知,从而上升到精湛的哲理和美妙的意象。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以美,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动、深思和受益。
可以这么说,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更好地表达诗歌及其阅读的层状构造中的下一个要素(意象),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如何给予读者以最大的感觉和享受,是诗歌的真正目的。
2005-08-28

论诗歌及其阅读之五大要素的层状构造:意象(之五)

这里的意象,是从广义上讲的。在诗歌及其阅读的层状构造中,意象是五大要素里面最重要的一类。具体可以下这么一个定义:意象是指所有在素材之上,经由想象力提升的,意境上的东西。它包括了传统的意象,隐喻、比喻,或是用其它任何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意境、哲思或诗化的事件。它和现实素材有某种映照的关系,但其谜语般的结构和客观世界对应面的延展,是经由诗人大脑的思考而产生的。
这好比是将原材料,放入大脑这台机器,经过抽象、变形、美化、雕琢等手法的加工处理,而创造出的高层次的精神产物,再用精确的文字来包装,就可投放到诗歌市场,进入读者的消费阶段。华丽的包装,固然能吸引读者一时的眼球,但其实质内容,能给读者以感觉上的享受,自然更加重要。这里说的内容,并非指素材,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加工而成的意象。这就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素材,诗人能写出巧妙而富有张力的诗歌,而一般人写出来的,不是直白呆板,就是夸张过度,让人看了反胃。这和烹饪的道理,应该是相通的。
想象力,是人的大脑在诗歌创作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应该说,人和人的大脑相比,是有区别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存储的信息量的差别上,更主要的,是连接各个独立信息区的能力。这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过程。其间所迸发出来的火花,就是诗人们所谓的灵感了。具体来说,就是发现了某种奇特的意象,并用特别的文字表达出来。这种处理素材的实践,可归纳为不同的类别,并对应于诗歌的各种表现技巧。当然,写诗的思维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是一种情感的自然迸发,是极其真诚、忠实和自信的。写诗的人,能意会这种活动,并用暗喻等名词,交流写作经验。诗歌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的结果,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真切感受和哲学思考,是赤诚、寂寞、孤独、痛苦的求索,是热血沸腾、激情的燃烧、灵与欲的冲突,是个性的张扬、灵感和情感的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精练简洁的书面产物,是思想的天然延伸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醒悟和感知,能引发读者心灵上的共鸣。诗歌这种精神产品,自然是精神的最好粮食。
诗歌之情感的真实可信,不光是指素材本身,更加主要的,是意象及其形成过程的真实可靠性。最后的文字,只是这个过程结出的果子。素材本身可能是枯燥乏味的, 只有想象力才更加优美。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充满了某种魔幻的力量, 在里面, 体现了一种智慧的东西。当然,好的素材,更能激发你的想象力。好比美女,能让你想入非非;优美的花鸟山水,使你写出意境悠远的诗歌;人类苦难的场景,促使你发出慷慨激昂、关注生活、弱者、人性的呐喊。诗歌的主流,应该是正面、健康、积极、崇上、安慰、仁爱的。写诗不应该是无病呻吟、病态、故弄玄虚的,不应该故意扭曲、不合理的放大、过分的消极、颓废、垃圾化。那些装神弄鬼、闭门造车的人,自以为高深莫测,胡编乱造出晦涩难懂或滥竽充数的分行文字,一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2005-08-28
发表于 2005-9-1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诗歌及其阅读之五大要素的层状构造:语言(之四、五)

想完整下了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