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02|回复: 0

[原创]在“预感”中直抵心灵——读张作梗新作《预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只是听说过张作梗。很多诗人对我们来说是这样,我们只听说过他的名字,而很少看到过他让我们记住的作品。因为听说过他的名字,一旦碰上他的作品出现,免不了要打开一读。读一读,有的我记住了,这就是真正的名符其实;有的我忘记了,这就是所谓的名不符实。
  张作梗就是一位让我记住的诗人。
  这是我在看了他的新作《预感》之后所下的断语。
  不妨来欣赏一下他的《预感》。
  请看开头第一段:
       抹平床单上的灯光,
       还有靠南那堵墙上的。
       房子猛地扩张了一下,
       像做了一个深呼吸。
   这几行表现力不仅有弹性,而且张力极强。一读,我的脑袋猛地臌胀一下。
   我不由得再次重读:
      抹平床单上的灯光,
      还有靠墙南那堵墙上的。
      房子猛地扩张了一下,
      像做了一次深呼吸
    文字的冲击力就怎么这么强呢?
    一首诗的成功就在这里!
    我禁不住还是要在这里细细品味一下。
    先分析前两句:
       抹平床单上的灯光
       还有靠墙南那堵墙上的
    这实质上是主人公一个孤独或等待焦灼的内心写照,是内心的某种期待化为动作的表现。
    接下来是:
        房子猛地扩张了一下
        像做了一个深呼吸
    这两句对主人公的内心起了一个烘托作用。是主人公内心激烈的另一表现。诗人在这里这样表现显得高明。
    诗的标题是“预感”,我们每个人都有“预感”的体验,这“预感”中所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成功,失败,灾难,约会……这首诗中的“预感”是什么呢?
   从诗的第一段,以及上面我们的分析,我们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我们也有了“预感”,这对主人公来说是神圣的,或者是严重的,在心中占据着较大位置。
   接下来看详情吧。
        送信的正在到来;
        房子里突然搁进一桶水,
        幽深地,放大着天花板上的
        脚步声。门外无风,
        不知道这送信人是谁;
        送的什么信?
    诗人在这里依然没有写主人公的心情,我们也依然对主人公的真内心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诗人描写主人公身边的场景,我们对主人公的内心就有了揣测的依据。在主人公的孤独无奈中,当时是这样一各情形:送信的人正走来,一桶水被人提到房里,而且是楼上(不是主人公的房里),因为提水的人脚步声很重,从天花板上听到。
    为了表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诗人首先在这里描绘了主人公身边的人,而且是通过感觉,是间接描写,非直接描写。这一层的目的达到了,然后诗人又开始写主人公身边的环境,“门外无风”,显然这里显得很寂静,然后又是揣测,不知这送信的人是谁,送的是什么信。
    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主人公在等待一封对他(她)来说是一封至关重要的信。而且送信人都让主人公很在乎,“不知这送信人是谁”,由此可以得出以前那个送信的一定给主人带来过好消息,或者说给常给主人公提醒。
    原来是在等信,等待的结果怎样呢?
    请看最后:
         白天很快过去了。
         黑夜到来,她又开始等待,
         但她不开灯,不说话,
         时间巨大而黑暗。
    白天过去了,黑夜也来了,主人公什么也没待到,“时间巨大而黑暗”,这就是等待的结果。
    诗人张作梗在《预感》这首诗中,为了表述中主人公内心焦灼的内心,诗人没有去直接切入主人公的内心,而是通过主人公的一个孤独动作,——用手抹床单,不说抹床单,而是说抹灯光,更是显得诗意盎然;通过听觉,楼上房间被搁进一桶水的声音,然后又是内心的期待,以此来达到切入读者内心的艺术效果。
    一首诗歌的成功,在于诗人把他的情绪传达给我们。
    在这首诗中,张作梗做到了。
    张作梗的这首诗无疑是成功的,而且是一首极为成功的刻画内心的作品。  
    细腻,动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