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15|回复: 1

[转帖]《耳朵里的天堂(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0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耳朵里的天堂(评论)》
                    ----阿卓务林的诗漫议
                       李永天

    在小凉山上,诗人阿卓务林是一位热情的歌者。他放声歌唱自己出生的村庄,耐寒的洋芋,背水的姑娘,毕摩阿普,万格梁子……他在寻觅,沿着母语到达西朵拉达——彝语标准音的诞生地;沿着夜色,寻找自己肤色的依据。他的诗有他独特的发现,他说彝族女人手臂上的梅花纹是“天堂的粮票”,说哑吧有“耳朵里的天堂”。他的诗有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自豪,他写道:“老人说诺苏是圣雪之子/ 我们像雪一样高贵”。他的诗也有这片土地的悲伤,二姐的出嫁让诗人心痛,他告诉人们迷路的猎狗正在死去……诗人笔下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诗人笔下的生活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活,诗人笔下的情感也是细腻而又热烈的情感。当我们对时下的生活不耐烦时,当我们对生命的存在麻木不仁时,读阿卓务林的诗,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来。
    阿卓务林,男,彝族,是党委部门的公务员。学生时代开始发表诗作,先后在《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丽江日报》、《凉山文学》发表几十首诗作。2005年开始,在《中国新诗刊》、《西部文学》、《汉诗评论》等数家报刊发表诗作。在网络中,“彝族人网站”曾为其开设主页,许多诗歌作品获广泛关注及好评。他还被中国新诗研究所网站评为“中国网络诗人二十家”之一,是“丽江市首届文学艺术创作奖”获得者。在小凉山的彝族人中,拉玛广漠在长篇小说、电视电影文学剧本中遥遥领先,阿克·雾宁石根在理论论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电视专题片中独领风骚。在他们之后,阿卓务林是新星,是一位较有实力的新生代诗人。
    小凉山是一片诗性的大地。天空蓝得没有杂念,泸沽湖的湖水像是由蓝天融化而来的,用笔蘸一下就可以画出纯净的蓝。山岗上,峡谷中,有清风奏出的音乐。放羊的孩子,背水的女孩,割荞麦的汉子,野腔野调地唱着曲子。这里的山歌特别发达,口头文学特别丰富。诗人阿卓务林从小聆听古歌,听本民族的历史故事,学说彝族谚语、格言。这些谚语格言,讲究比兴,注重押韵,哲理深刻,是他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些山歌和口头文学,与文学样式中的诗歌最接近。这种诗性的熏陶构成了诗人深深的文化底蕴。走出大山在省城读书后,诗人花了大量时间,系统地研究诗歌艺术。诗人自身的诗性熏陶加上汉文化的诗歌艺术陶冶,让诗人的诗视野开阔,又具有本土特色;追思和抒情,意境与哲理,又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奇异的美。
    诗人阿卓务林在诗作《我的父亲》中写道: 猎人父亲,“他不猎人∕不猎虎…据说乌鸦是人类走进天堂的向导…他知道很多不朽的谚语和格言…爸爸是部字典。”这首诗抒情的着力点多,想象丰富,是诗人的父亲,又是众多彝人的父亲。这首诗也展示了阿卓务林诗歌作品的特色之一:抒情性强,极力铺陈,很能感染读者。这种风格受民间叙事诗的影响,又在旧形式下推陈出新,汲取了民间叙事诗的精华。这种风格在诗人的许多诗作中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诗读来朗朗上口,比兴衔接自然,情感抒发全面,读后有浑厚之感。
    “故乡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习惯了苦和痛∕无论穷到何等可怜的境地∕照样谈笑风生/你很难从他们的身上∕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故乡》)。西部人生活的大多数地方,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存条件极其艰苦,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被生活所压倒,反而却乐观地对待生活。这些存在在诗里显现,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良心。这是诗人深刻的发现,也是打开山民生活的钥匙,让诗句有了更广阔的含义。这也是阿卓务林的风格之一:从关注自己到关注别人,从关注自己的精神到关注别人的生存,使诗人的视野更显广阔。也正是这种广阔,使诗人显得更加成熟。
    “荞麦金黄  果实充满阳光∕耳熟的山歌飘自远山∕落进心田  有如天籁般酥和∕亲人的音信翻越火塘/抵达彼岸  不受污染地干净∕是哪一朵白云驮来的母语啊”(《西朵拉达》)。学会一种语言,也即学会一种文化,语言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少数民族诗人的语言优势,是他们拥有两门以上的语言,这种语言优势在诗中显示出特殊的韵味,让诗产生一种陌生的美。引用的这一节诗,用饱含深情的笔抒发了对母语的认同、欣赏和尊敬。这丰富了诗人的题材内容。从广度上拉开了视野,从深度上开掘出文化的深远意义。从文化寻根的意义上讲,诗人找到了根,这对诗人的成长是有意味的。现在很多地区正在着力建设民族文化,但建设中只注重一些民俗、服饰之类表层的东西,当然,这些文化对旅游是有一定意义的。但真正的民族文化,往深处挖掘,那才是“抵达彼岸”的出路。它包含哲学、音乐、医学、历史等等,是成体系的。它在今天仍然发挥作用,主宰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从文学角度开一个小口,深深寻找下去,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新世界,它的博大精深会让诗歌走向更加广阔的领域。阿卓务林是土生土长的小凉山彝人,拥有先天的条件。有了这个开端,努力下去,前景十分广阔。
     阿卓务林的诗,在继承民间传统的基础上,抒情意味浓,读后又有浑厚感;从“小我”天地中走出来关注他人的生存状态,使诗人和读者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文化的源头寻找诗意,让作品有了厚重感;除此之外,诗人注重语言的超越,力求进入一个奇异的意境领域,这也是诗人不可忽视的重要风格。
    诗歌的语言艺术应该是精华的。论及语言与诗,从西方哲学到时下的论段,著述颇丰,我们认为,维特根斯的话,对诗歌语言的见解,有其独到之处,他说:“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彝族诗人阿卓务林用浸透着深情与炽爱的笔触,在诗中完成从表层语言向深层文化和人的精神现实的超越,从而让词语更有张力,读后有一种奇异的意境美。诗人在《耳朵里的天堂》中这样写道:“那个孤独的哑吧/静静地坐在门前的古松下/一脸的庄重/好像有一道命令/比他的心更固执//他的嘴唇蠕动如蛙/如一只无声地鸣叫的青蛙/腮帮子一鼓一鼓的/似乎有一打话在他的脑门挣扎//但他始终不肯打开/话语的城门/似乎有一尊佛/让他宁肯背叛自己/也不敢泄露天机//他那左手握住右耳的姿势/让我怀疑  他是在用一只手/塞住一只耳朵里的人世/用另一只手/打开另一只耳朵里的天堂//”。这首诗没有读者期望的名言警句,没有超乎想象的意象,没有惊世骇俗的哲思。这首诗,有的是诗人新奇的角度,有的是整首诗完整的语言结构,有的是由意象构成的整体直击读者的心灵。诗作发表后,多次被转载,很多人说这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我们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诗之一。从诗人的状态看,诗人正在超越,我们期待诗人更美的佳作问世。能够把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写活,这显示了诗人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这首诗更重要的寓意,我们认为是诗人看到的――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不说话的事物,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这个象征意味使诗走向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让普通的诗句走向了不平凡。
     阿卓务林的一个亮点是在网络上很热闹,是较有实力的网络诗人。中国新诗研究所网站对“中国网络诗人二十家”之六----阿卓务林的推荐语是这样写的:“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厌倦时,阿卓务林说:‘跟我来吧。’他用他的诗歌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泸沽湖的纯净之路;当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身边发现诗意时,阿卓务林说:‘拯救自己。’他用他的行吟的歌声带来苏理玛酒的清香。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坚持着,并让爱的灵感与生俱在,诗人啊,问问自己怎样做到啊?!”这个推荐语用在诗人身上,是很准确的。当我们对纸质的评论熟视无睹时,看看网络上的评论,也许会更加养眼。“这里的比喻无疑是独到而且深邃的。”有人这样评论,也有人这么说:“你的诗歌与那片土地深深结合了,宿命一样地联系。”还有人这样评论:“大气、练达、悠沉、平缓,展现得淋漓尽致。”诗评是:“诗无达诂”。从这些评论语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另一面。诗人常说:“我常常有一种淡淡的忧伤,特别是面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时。”这种忧伤正是诗所需要的,也正是诗人真正的力量源泉。

作者:李永天
地址:宁蒗县大兴中学
邮编:674300
电话:13988820870
发表于 2005-12-30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耳朵里的天堂(评论)》

学习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2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