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64|回复: 1

夏天的夏 细雨的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天的夏 细雨的雨
——与诗人夏雨的非正式对话
无论春夏秋冬的夏,还是夏天的夏都是燥热、烦闷、压抑的夏。这个时候最容易头疼脑热,如果一不小心感染上风寒,短时间是无法痊愈的。在我的印象里夏天没有细雨,夏天的雨要么大雨滂沱,要么中雨不断,即使有小雨,也丝毫没有春雨那种温柔和缠绵。不过我还是喜欢细雨,不过是喜欢在雨中漫步的感觉,喜欢细雨在天空轻柔飘荡的雨线,喜欢那细雨打在脸上的感觉。说这些或许与《夏之书》无关,却与夏雨姐姐有关。
夏雨在我的眼里诗歌老实厚道,不善言辞的人。在去长春的路上,和夏雨姐姐并没有说多少话。或许先入为主,当夏雨从开原上车的时候,我和山里弟哥哥正在喝酒,张后去站台迎接。等夏雨上来张后付了座位的钱,因为不熟悉我没有再掏钱。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继续喝酒,或者东一句西一句的胡扯。到四平夏雨因为孙慧峰的同伴有女士,就过去做伴。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我在餐车上就开始记录一些历史镜头。夏雨不是很合作,老是低头。或许她害怕我的照相机,是魔法相机吧,能够摄取别人的魂魄。呵呵。其实大家都明白,能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留下特定的足迹,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存在并且留下痕迹,应该是大多数参与任何活动的人的普遍心态。并且这次能够带着单位用来提取资料的相机,还是有些目的。
在长春期间,尽量为大家多拍些照片。给夏雨拍了N次,都是因为角度不好,光线不好,表情不自然无可奈何的删除了,唯一一张在宾馆门口的图片是夏雨主动要求拍摄出来效果很好。后来夏雨回来的文字里还曾经提及这些事情。"黎阳,早就在论坛上熟悉这个名字。二年前最早上论坛时,读过一篇小说《何处是归程》,那作者就叫黎阳,是个女孩子。后来常在诗歌论坛见到这名字时,总是在问自己,此黎阳是否为彼黎阳?但没有人回答我。因为我从来不曾问出口。今天没有理由再疑惑,因为眼前坐着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男孩子。年轻且阳光。他大杯的喝酒,大声地谈笑。后来在长春的出租车上,善解人意的帮我提包。都让我对这个被大家归到哈尔滨那疙瘩的小男生心生好感。尤其是在后来的酒宴上,他敢怒敢言的为诗态度,与极优美的歌喉与舞姿,简直让人目瞪口呆。我的手掌那个晚上一直拍呀拍,一直在响,一直在疼,我要找黎阳算帐。干嘛把歌唱得那么激昂?但有一点,很让我对他产生畏惧,他十一岁就开始发表作品。这些年发表和帖到网络上的作品不下千篇,这还了得?另外,他总是想拍下我的形象,无奈本老太婆打出娘胎起,就不爱照相,所以,我先是躲,后是逃,最后实逃不掉了,才被他拍了二张,可气的是,竟有一张流窜到网上。我奈他何?尤其值得浓墨重彩写上一笔的是,整个会议行程,只有黎阳带了相机。这样,我们要感谢黎阳为这次东三省诗歌联展会议留下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和数据。 "(<长春行——东三省首届诗歌联展人物侧记>作者夏雨)无论说她是老太婆也好,还是说她为了鼓掌找人算帐也好,都是很坦率的体现出夏雨的双重个性。夏雨很年轻,也很漂亮,绝对不是什么老太婆!她更多注重自身内在的修为。这一点我做不到,不过能够做到就是不刻意伪装自己,想唱就唱,想说就说。别看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绝对不比我说的少。人吗!干吗这样伪装自己。
诗歌能写到随意不随便很不简单,不仅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具备足够的气感。一颗平常欣,最是难得。平实中见真性,大抵可以概括出夏雨目前的状态。这也是《夏之书》与众不同之处。没有名家题名写序,自己像模象样的写个后记。虽然前有孙慧峰的序言后有格式、白地、王征珂的评论,都是推心置腹的交流丝毫没有扯虎皮拉大旗的招摇。而且从正本诗集来看,没有象其他诗集那样明确的分成若干部分小辑,也没有强加上任何的情绪分类。诗集完全按照写作的时间排列。这样很有效的为读者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写作脉络,将来那位研究夏雨诗歌,可以一目了然了。
夏雨是个比较安静的诗人。诗歌更是擅长一种比较冷静的叙述,不过在叙述中隐含着一种颤抖。正是这种委婉的颤抖成就了夏雨的诗歌魅力。一连串舒缓的语言中有责备,有怨恨、有希望、有跳跃、有笑容,也有不禁的泪水。
“幸福是什么?
答:幸福就是在绝望中 为自己爱的人
送上最衷心的祝福”

“我依然是清高的女子/
。。
喜欢在河边游玩
却是有雨水的味道。”
关于诗歌和一些经典的句子,最好由读者直接体会,很多个人的解读都带有个人的色彩,也可以说一家之言,不足以信.<夏之书>,这本集子,不能看作作者的一次总结,生活在继续诗歌在继续.我们还在路上行走.
顺便说说我惧怕夏季,我惧怕炎热和汗水。清楚的记得为了爱情三十二个小时穿越中国的经历,2003年羊城的春天,弑虐的非典与我为伴。已经远去的苏格兰风笛,还有整天离不开的伞,无论阳光还是阴雨连绵。伞几乎成为我心灵唯一的保护。如今“伞留在那里”(拙作《穿过雨季》),我逃避着阳光,包括爱情以外的一切故事。在阅读《夏之书》的过程中,我属于水,属于雪,我不会靠近海因为海的苦涩是我拒绝的一切。
发表于 2006-1-11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的夏 细雨的雨

这回,总算知道,诗歌报黑龙江的哈、齐、牡、佳的都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7 0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