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99|回复: 14

拒绝新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诗的断想

五四以降,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在文坛上,新诗也取代了旧诗。这对诗来说,到底是福是祸,其实到现在还很难说。
我读大学之时,颇有几位同窗酷爱写诗,写的当然都是新诗。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开始写新诗。但写了两三年,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虽然大家常常交流诗作、常常互相鼓励或者说吹捧,但我没记住别人的一首诗哪怕是其中的一句,别人百分之百也不会记住我写过的一首诗或其中的一句。因为在一次三五人的高谈阔论中,我曾问他们:某某写过一首什么诗发校报上,发表后我们还讨论过,谁还记得具体内容是什么?大家茫然对视,竟一句也想不起来。
不用说我们自己写的新诗了,就是五四以来的大家们写的新诗,我们能全部背诵的也了了无几。我不禁想问:新诗,问题出在哪儿了?
何谓新诗?照我的理解,就是用大白话入诗。诗是一种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韵文,如果用大白话来写诗,这与分行的散文还有什么不同?诗还能叫诗吗?我对此大惑不解。
后来听到不写诗的同学讽刺说,如今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还有个笑话说:某地倒了一面墙,砸死了七个人,有六个是诗人,其中有五个是“桂冠诗人”。剩下的那个,还是个写散文诗的。
又听说,国内的诗歌杂志,订户少得可怜。我不禁有了疑问,用林彪的句式说,就是:新诗到底还能写多久?
毕业后,在报社编过两年的文学副刊,收到了不计其数的文学青年的诗作,也编发过不下百首新诗。但是,我没记住一首哪怕是一句。
为什么唐诗宋词的名篇流传千余年而不衰?为什么毛泽东、鲁迅等人的诗作都是以旧体诗闻名于世?为什么郭沫若等新诗的始作俑者到了后来反而专写旧体诗?为什么人们写文章都乐于引用古诗而不是新诗?
问题出在哪儿呢?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是匈牙利诗人斐多菲的诗作,经柔石翻译成以上五言诗的形式后,竟致家喻户晓。试问,外国诗人的哪首诗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答案可能就是这一首。外国名诗多得很,恐怕能让多数人背下来的,除了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之类断句之外,也许只有这一首了。
如果用白话文翻译,将是什么效果呢?
“生命是很宝贵的,
爱情的价值更高。
如果是为了自由的缘故,
这两个都可以不要。”
一变成白话文,便诗味全无了。如果当初柔石是用白话文翻译的,我想,这首名诗在中国的命运就很难说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为诗,如果失去了文采,是很难得以流传的。
而白话诗,恰恰冲淡了诗的文采。可以说,白话诗之取代旧诗,诗所讲究的音韵之美,变得可有可无了;诗所讲究的语言之美,变得味同嚼蜡了,诗所讲究的形式之美,变得杂乱无章了……总之,诗,这一高雅的艺术形式,经过新诗的“创造”,成了几句大白话。如此之诗,既使有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意境,但失去了语言和形式的双翼,能够广为流传吗?

在文学艺术形式中,诗,应该是最严谨、最高雅、最简炼、最优美、最有难度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想随心所欲地写,那最好采用别的文体,别糟踏了诗!
有人说,古人可以写古诗,今天我们都说大白话了,为什么要复古呢?
古人说的是什么话,或者说古人的口语都说了些什么,其实是不难弄清的问题。我们读古文,总是误以为古人说话也这样文诌诌的,其实不然。从古代的通俗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说话,与我们今天的口语,并无大的不同。说话是说话,写诗是写诗,二者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不能随口说出两句大白话,就说这是一首诗。
也就是说,诗,从形式到内容是有很多讲究的。写出的东西什么也不讲究,那不是诗;即使你将这种东西叫作“诗”,它也成不了诗。

可笑的是,有一段时间,国内的诗人们纷纷写“十四行诗”等国外的格律诗。
“十四行诗”是什么?十四行诗是起源于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是一种格律比较严谨的诗体,十六世纪传入英国,盛极一时。英国十四行诗有多种变体。莎士比亚体为五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共分三段,按a-b-a-b-c-d-c-d-e-f-e-f-g-g 押韵。最后两行往往带有警句性质,总结全诗。
中国人学写外国的格律诗,同英国人用英语写中国的七律一样令人莫名其妙。好在绝大多数中国的“十四行”诗人不懂人家的诗也是讲格律的,就如同有人只知道“七律”就是八行七字句一样,他们写“十四行”诗,只是知道这种诗体只能写十四行。无知者无畏,于是竟也有冯至等人大出了一阵风头。
这样的东西,能成为精品吗?经过读者和时间的检验已经给出了答案。

纵观中国文学史,许多文体历来都有传承关系。如宋词脱胎于唐诗、元曲脱胎于宋词、明清小说脱胎于唐宋传奇……
而到了新诗这里,情况就不同了。新诗并没有脱胎于旧诗,旧诗与新诗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新诗脱胎于什么?脱胎于大白话。中国最早出版的白话诗集,当推胡适的《尝试集》。试看其诗:
“这株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
 把树根也掘去,
 哈哈!好了!”
这还有韵脚呢!后来者写的那些无韵新诗,那才真是脱胎于大白话、复归于大白话呢!
常有新诗作者叫嚷写诗难、发表难、出集子难。其实这些都不难,难的是有读者。
诗人们啊,你们将“诗”这个中华文明的瑰宝糟贱得无人问津了,还好意思再写下去?

有意思的是,鲁迅和毛泽东都不主张年轻人写格律诗,但他们却大写格律诗,不写新诗。
陈毅爱写诗,早年新过新诗,后来改弦易辙,学写旧体诗。他写过的新诗,人们一句也没记住,他写的旧体诗,倒是让人们背过了几首,如《咏青松》、《梅岭三章》等。
毛泽东给陈毅写信论诗,说“新诗数十年来迄无成功”,为什么新诗创作没能成功呢,他没分析原因。看来这个问题值得文学研究者、诗歌爱好者们好好研究。
发表于 2003-6-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这个贴子最后由以梵在 2003/06/08 04:03pm 第 1 次编辑]

我偏不拒绝!!!!!!!!!!!!!
发表于 2003-6-9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标题很武断啊,虽然偏激,也有道理,我们可以反思我们的文字,但是我决不拒绝!!
转移到理论吧
发表于 2003-6-9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0>诗歌报诗歌大厅</a>转移过来的!
发表于 2003-6-9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大浪淘沙,总有好的新诗留下来,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还是有人能背两句的,新诗历史在中国只有九十年的历史,现在即使经典的在五百年以后留下的恐怕也只有几首,你这种纵向比较犯了历史时间的概念,至于主席和陈毅元帅的,他们是特定的历史人物也就注定他们的诗必然代表特定的历史,而时间赋予这些诗歌的使命就是见证历史,只是我们的“诗人”不能把自己看的太高,古诗绵延了五千年在中国大地有其深厚的土壤,她毕竟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见证,可五千年也只是流传下来千首诗歌,有些东西有待于历史的检验,况且新诗的走向和发展还有许多改进的余地,我们还是有一批真正的诗人在摸索使诗歌贴进大众,贴进自己的民族文化,兄弟的心情可以理解,语言有点偏激,你看我解释的有无道理,凡事可以说理,如果说的不对,可继续讨论,意见不妥见谅。此致。
发表于 2003-6-9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你拒绝去吧,俺不反对。请你也别反对大家不拒绝。嘿嘿。这叫公平。
发表于 2003-6-9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你嚷个啥?不懂不下结论。你又不懂新诗,何必呢?
想复古?事物没发展和变化最合你心,年纪轻轻,咋就这样呢?不可理喻。
 楼主| 发表于 2003-6-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我觉得,新诗与中华文明是脱节的,是不和谐的。
譬如书法作品,有几件是以新诗为书写内容的?如果一幅很好的书法,写的却是一首新诗,会让人感到滑稽的,怎么看怎么不谐调。
题画,题上两句古诗词,会增加画的文人气;而题上两句新诗,便显得没文化。
同样,名人题诗,只能写古体诗,才显得有水平;写新诗,本身就是笑话。就是江--写诗,写的也是旧诗。如果他的《黄山》诗是新诗,便显得更没水平、特没文化。
奇怪,怎么说着说着,归结到一写新诗便显得没文化了?
发表于 2003-6-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各国有自己的国情,比如说歌德和拜伦的墓碑上也镌刻着诗人生前的名句,其实这也是一种西方的文化气息,在欧洲许多教堂也有许多类似中国的题壁诗,当然从书法象形的审美的角度来讲拉丁文不具备这种功能,要说现代诗被刻在石头上的好象只有贺之章的《桂林山水》,至于名人题诗题画也许他们需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民族情结,当然从受众角度出发如果是一首晦涩的现代诗,我想百分之八十的读者都读不懂,在东西方在审美思维上有很大的差异,用一幅山水画自然不能同抽象画相比,我们很可能用某一幅画的拍卖价值来估价另一幅画的价值,这种做法实际是一种短视行为。新诗在中国的现状实际是反映了文化的冲突,实际从读者和受众来看,并不是所有人都排斥新诗,实际上他们渴望在新诗中还有自己民族性的东西,但是我们的诗人搞创作的多,做学问理论的少,脱离大众化的东西多,文化涵养远不够融西通中,这是诗歌界的通病,你也大可不必悲观,我相信总有后来人能走出一条洋为中用,东西结合新诗的道路来。
发表于 2003-6-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下面引用由一家村主2003/06/09 08:27am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新诗与中华文明是脱节的,是不和谐的。
譬如书法作品,有几件是以新诗为书写内容的?如果一幅很好的书法,写的却是一首新诗,会让人感到滑稽的,怎么看怎么不谐调。
题画,题上两句古诗词,会增加画的文 ...

首先,传统文化只是文化的一部份,你别混淆喽。其次什么是文化?你可去查辞海等工具书,大概有几百种说法,我不知你是哪种?书法本来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你把新诗上不了书法归为“没水平、特没文化”。这种偏狭、浅薄和武断已说明你“没水平、特没文化”。
你读过多少优秀的新诗?你懂多少诗歌或文艺理论?我告诉你,古体除了韵律、平仄等特定规则外,许多作品的内核很同新诗相近,因古人同现代人一样要男欢女爱,一样生老病死,一样想实现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人性与存在的本质就这么回事!
从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传播来看,文化永远不可能一刀切,它是念念相续的。许多写新诗的大师其传统文化的造诣、学养你永远难望其相背!象你们这样非此即彼的来思考问题很弱智。以你这可笑的逻辑,天下写新诗的人都“没水平、特没文化”?不写新诗的全“有水平、特有文化”。如此,古人就比现代人“有水平、特有文化”?
按文化学的说法,文明是对文化的一种总结。呜呼!以你的谬论,社会岂不必追求什么发展了?文化若无发育和变化,你还不如守着原始社会的那一套呢。这是个常识——文化永远会发展变化,它有它本有的脚步。与你这些机械论,到退论无关!
真可笑!
发表于 2003-6-9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是啊,我们应尽量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一些事物,别玩一刀切。昨天是今天的历史和传统,同理今天也是明天的历史和传统----所以今天的我们不必急于为眼下的一切妄下定论。
著名的人类学家马克思·违伯说过,文化是人类的为自身编织的意义之网。在漫长的历史传承的长廊中,一切文化的消失与产生都很正常。传统与现代并无绝对和清晰的分水岭。
发表于 2003-6-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百花齐放。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发表于 2003-6-10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我写我要写的。完了 。
 楼主| 发表于 2003-6-10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各位别动怒。
我没说写新诗的都“没文化”,我是说一幅书法作品,如果写的是一首新诗,会“显得”没文化。这是给我的感觉。
我发此贴的意思是,新诗再这样搞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来一场新诗革命。语言虽然偏激,可能促使埋头写诗的朋友们冷静地思考一下新诗的出路和诗人的出路。
如果此贴刺伤了写新诗的朋友们的感情,我在这里向这些朋友们道歉。喜欢新诗的当然可以继续喜欢,想写的当然可以这么继续写下去。
发表于 2003-6-10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新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兄弟不可斗气。目光不要放在中国,建议你看看《泰戈尔散文诗选》和《纪伯仑散文诗选》这些都是名家所译,也属于东方新诗的范畴,可能散文化一些,但这些诗中的确闪烁着东方文化的精髓,而且是得到了世界的承认。意见不妥见谅,可继续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9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