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957|回复: 6

论诗性生活的美学意义——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少云
内容提要:诗歌是什么,诗意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状况?有一位哲人说过,人们应该栖居在诗意的大地上。是的,我们的生活真的已经非常地世俗,甚至世俗到繁杂。那些烦琐的应该和必须,说不清的因为与所以,如此等等。好在我们还有诗歌可以成为慰藉灵魂的最后救药。我们通过感受诗性的生活、以及诗性生活的美学意义,并且通过美学的层面来诠释生活的诗性含义。
关键词:诗歌 美学 生活意义
美是什么?诗歌又是什么?诗歌表达了怎么样的美?美又从诗歌里发现了什么秘籍?诗歌与美两者存在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从而使诗性的生活赋有了美学的意义。
美是什么?尽管《辞海》里有细致的条文描述,但诗人们、文学工作者却有着诸多的理解与表达。然而,美也是可以通过诗性的语言来表达的。
美是自然,美是蔚蓝色的心动,比海洋透明,比天空深邃。也许她只是小小一点,像一条小鱼自由地游弋在山间溪水中,不必担心,不必忧虑,只享受舒畅,享受暇逸;美是本真,本真是美是白色,纯洁得像婴儿的眼神,雪后的屋顶,还有那清晨第一滴露珠,颤颤地落下,滋润尘封太久的心灵。所以说,美就是那心底里一丝最温柔的感动和苏醒,她让太多的欲念逃之夭夭,使世俗的灵魂为之纯净;美是热情,是奔放如火般的赤红。当口含玫瑰的吉普赛女郎跳起狂放不羁的舞步,在那翻飞的裙裾中,美再也没有了理由,没有了界限,只想将你击中、包裹,然后将你熔化;美如岩浆奔涌,永不冷却;美是神秘,那么美当然是紫色的。像扇古老的木门,没有人会忍住不去推开它,也许门后正是一位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诱惑你去探寻她那完美的断臂;美还是绿色的,黄色的,粉色的……你没有见过美的颜色吗?不,你一定见过。她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是初初成熟的红豆,是心灵碰撞的瞬间,是恋人嘴角永远迷人的微笑;美是灵动,美是感受,美是性情。性情中人不会忽视美的存在,因为,万事万物,惟美才是永恒!
这样的美,你能够真正感受到了吗?这些对美的描述,已经让我们领略到了美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传达。
这样说来,诗歌就比较容易看出它的味道。诗歌是思想的火花、是精神的云霞,听吧,那如歌的吟唱,那是诗人心魂的清灵之舞,也是诗人奔放无拘的呐喊与宣泻。诚然,美不尽是歌吟,它应该也有如泣之声。看吧,那如意的情板,就是穿行在生活的夹缝之间,人们的内心深处,呻吟着诸多的不甘和昼夜不安的喧啸。我们真的有着诸多的苦难,但我们仍然必须坚忍不拔地活着,为了爱、为了梦、为了曾经的信念和许诺,我们必须毫无怨言地忍受着,我们必须奋力地前行,诗歌就成为我们心灵的号角。
是啊,诗歌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流不尽的波浪起伏,流不尽的美仑美奂;
诗歌是一杯甘苦自品的“下午茶”,在生活的意境里,各自体会美妙的滋味;
感谢诗歌,让我们作为普通人的诸多不平凡、不普通地生活着、思绪着……
一、现实生活的美离不开诗意如歌如泣的淋漓表达
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敬畏和存心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原名就叫做《抒情时代》。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抒情诗具有最古老的起源,它已经存在了许多世纪,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G•B•维柯便把人类原初状态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称为“诗性智慧”,在这个意义上儿言,每个人都是诗人。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产生,出现了专司诗歌的“诗人”。诗人与非诗人的分裂便产生了。诗、诗人不仅是美和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而且同时总是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的,那种神秘力量用一般的言词无法说清楚,只能以美来诠释。诗人被认为是由神灵所选中并赐予灵感的特殊而神秘的人物。曾几何时,诗与诗人成为一种神圣的价值体系的象征,屹立在宝座上,享受众人崇敬的注目和向往。
所以说,我们的诗歌就是现实生活间接意象的描述与表达,因为它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它是神秘文字分行的一种符合组合。比如:笔者曾经写过一个作品,叫《天蓝得很高》:
天蓝得很高
直到心头发慌
你走了,风一样地
消亡。眼泪溅落了一地
长出那些嫩绿的苗芽
我,说不清它们的名字与模样
让情绪站在三月的麦地
眺望,西去无言的月光
应该说,它是生活场景的某种意象化的写照,具有意识流的风格,是学习当今新潮诗歌的有次尝试,但可以说其中的文字是心灵意象的美好而神秘的表达,它就是诗歌,它就是不一般的文字记录。
有人曾经是那样地评论我的这一首诗歌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样的一个午后读到“天,蓝得很高/直到/心头发慌”这样让我心头发慌的诗句,而且也不知道在初春午后的晴空下读这样的诗句与在秋高气爽的午后读这样的诗句有什么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那一刻小小的心灵的震动。英国诗人威•休•奥登在《论读书》中说:“书是否具有文学界价值,其标志是读者能否以若干不同的方式来读它。”不难看出,在这简简单单的几行诗里,作者赋予诗句的内质(人生的体验)已是炉火纯青了。试想,无论是躺在广阔的草原上还是崔嵬的高山之巅,静静地仰望湛蓝的苍穹,“直到/心头发慌”,这种真切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一种美的情愫,一种美的思考!如果再深入下去,那“发慌”的意味又是一个生活的“五味瓶”,它蕴含的又是怎样的人生体验?面对蓝天,你发慌了吗?面对蓝天,你的灵魂还能保持一丝的平静吗?如果再深入下去,我会想,那云呢?那些像绵絮一样闪着光亮的云到哪里去了呢?要是有一片云在蓝天上飘动,你的心头还会发慌吗?
擅长写诗歌的人,当然十分懂得诗歌与生活"嫁接"的艺术,这就是诗歌的美学意义。台湾诗人谢新福写的《种花》就十分地美妙:老师拍一下我的肩膀,/叫我陪他种花.//我把泥土捧到花盆里,/想起---/早自修吵闹,/清洁时间荡秋千,/下课时拉女生的头发------/现在,/统统把它埋在盆底下。 (选自《有翅膀的歌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在这里,“泥土”显然是具体的实物,而“早自修吵闹”,"“清洁时间荡秋千”,“下课时拉女生的头发”,指的是一些男孩子身上的缺点.这两者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有想象做为焊条,把它们巧妙地“焊接”在一起,让这些大大小小的缺点,也变成泥土,化为肥料,一块儿埋到花盆里去罢了;男孩子们会在老师的熏陶下,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终于成长为一颗颗芬芳美丽的“花草”。 如此说来,“想象”在诗歌的苑林里,倒是一个善于嫁接巧于嫁接的能手,运用通感的手法,经过“想象”的嫁接开放出来的诗“花”,是新奇而独特的。
由此可见,诗意的生活真的是需要诗性地表达的,而诗性的表达才能够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准确。让我们再来看看著名诗人、诗评论家沈泽宜先生年轻时的激情奔放的诗作,又是如何准确但又诗意地表达当时的生活环境的(诗人也因此而受到几乎大半辈子不公正的对待)。他的诗歌作品名叫《是时候了》其中的一段:

年轻人
放开嗓子唱!
把我们的痛苦
和爱情
一齐都泻到纸上!
不要背地里不平,
背地里愤慨,
背地里忧伤。
心中的甜、酸、苦、辣
都抖出来
见一见天光
……
就是这直接述心胸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诗人最后还写道:是时候了。/向着我们的今天/我发言!/昨天,我还不敢/弹响沉重的琴弦。/我只可用柔和的调子/歌唱和风和花瓣!/今天,我要鸣起心里的歌,/作为一支巨鞭,/鞭笞死阳光中一切的黑暗!/为什么,有人说,团体里没有温暖?/为什么,有人说,墙壁隔在我们中间/为什么,你和我不敢坦率地交谈?/为什么……?/我含着愤怒的泪,/向我辈呼唤:歌唱真理的弟兄们/快将火炬举起/为葬阳光下的一切黑暗!!!
笔者以为,诗性的表达有两层意思:一是“诗意”,二是诗的“趣味”。诗意即是诗中表达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的趣味即是诗中使人感到有意思、有魅力、有吸引力、有新奇性的东西,两者相合就是诗的意趣。诗是一种能集中地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抒发复杂的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是诗人用浸透感情的、有内在节律的、形象而富于质感的语言,而它的趣味则要通过比喻、夸张、拟人、化物、象征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奇恩妙想将心中独特的感受抒发出来,并寄寓自己的主观思想与浓厚感情,在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彰显理性。这样,诗就有诱人意象、意境与意趣。
亚里多士多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创造。”也就是说,诗的哲学韵味不是靠“说理”、“论证”来体现的,而是通过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相生的,所有的刻意其实也是必然的情绪。
现实生活给了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上无限的可能空间。我们不再期望诗人们能够为社会解决什么具体的社会问题,但我们却能够与诗人一起共鸣、一起飞翔。诗人们关注诗要以意趣的思想内涵去召唤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意旨,往往切口小,意蕴深,气度大,包容大量的社会历史信息,他在审美形式的探求上,往往运用比拟、夸张和新奇、大胆的想象,传递诗人内心世界的直觉、幻觉,达到了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让人对于诗的理解得于心、会于意,体会一种追求诗意的快乐感。诗人都以其独有的诗美气度、神韵、与奇异的意趣所构建的审美感知的视角,把我们诱入诗歌精神家园的风景线。这种以意趣审美创作的诗歌形式无疑是会引起诗坛的关注的。
因为,现实生活的美的多方面的,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悲情的凄美,它是需要泣泪之心来表达的,当然同样也是可以赋之诗性意义的,所以,诗意如歌如泣的淋漓表达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可以恒久的咀嚼与回味。
二、世俗平凡的生活需要诗情和美意来滋润
一般的评家都认为,所谓的80年代、90年代那些以“代”标名的诗派,其实都是为了表示其不同于以前面所有的流派,都是为了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先锋写作。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彻底结束了破坏权力话语阶段而转入了新的语言文本建设阶段的今天,在这光怪陆离、急聚变迁而不平凡的年代中,诗界形成了以意象象征为表现手段、以生命体验玄思为指归的“知识分子写作”和以事件之象隐喻为表现手段、以日常生活经验为落脚点的“民间写作”,这两大诗学维度交叉互动,相斥争锋,构成了跨过新世纪后诗界的亮点。
有人把诗歌的作用夸大到非常的境地,那当然是不符合情况的,但我们的确也不能够低估了诗歌的力量。有人把诗歌比喻成人类心灵的永恒的宗教和人类思绪无法摆脱的鸦片,细思量起来,也不无道理。
也许,现实和世俗的生活太杂乱无章而又聊无头绪,以至于我们太需要诗歌的那种清灵般神丹秘药的抚慰,需要诗意半那种奇特语言的滋润,才使我们的心渐而平静下来,重新回味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内在本质。
所以,有人把诗歌看作是人的一种自我内心的叩问,心灵的回望和虚幻的假设,这也不无理由。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敬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原名就叫做《抒情时代》。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抒情诗具有最古老的起源,它已经存在了许多世纪,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是的,我们都明白无误地看到了那样的事实,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这是我们已经无法挣脱的事实。尽管有人欢呼,也有人惊叫,但诗歌也因此为众多的平凡诗人提供了麻醉的药丸。从此,我们的世俗生活有了虚幻而美妙无比的空间。说“网络诗歌是一次突然的艺术机缘,是一场诗歌世界的革命暴动”怎么也不过分。因为网络,让诗歌实际上已经分为两大阵地:纸质与网络。尽管有人批评那些整天奔波于两者之间,只要有自己的影响便兴高采烈的人的行为,但我们诗意般的生活真的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现在不在于用什么形式或者在什么地方表达,问题的核心是,我们是否诗意地表达了我们人类的情感或者情绪?网络以及网络诗歌仅仅只是为这一切提供了所有的土壤与条件,它只是外在的器与物。
情况也真的如有人批评的那样,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当中,在这个获取商业流通证明的全部印刷制品和全部声像制品当中,诗歌,在大多数时间里,一直严格地遵守着所谓的规范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它年复一年地花费着国家固定的活动经费,每年都按时书写着自己的年鉴,似乎极其认真地评选出各种不同的诗歌奖项,召开若干次关于诗歌的专门研讨会,在新观念的冲击下,也搞起所谓的全国性联锁活动,举办看似规模巨大的诗歌讲习班,如此等等。但是,这些被清楚地印刷、录制成现代铅字或声像的诗歌,则一直缺乏基本的艺术水准和足够的变化、演进。他们整体地呈现着对生命、生存、文化的一系列重大忽略。他们也曾微小地波动,小心翼翼地试探,并努力排遣着可怜的想象力。他们除了吸收部分新的表层词语和感觉外,他们的主体哲学和美学内涵,仍然沿袭着过去的文化普及。那样的诗歌,实际上早已背离了生活的原来,要么是为了某些现实存在的需要,要么只是那些曾经出名者的重复呻吟,因为他们真的不甘心寂寞。现实的生活不需要那样的东西,并且,那些只能称之为分行文字的东西,也不是生活原生态的诗意记录。一句话,那样的诗歌不是生活活生生的记忆与诠释,它从根本意义上没有创造生活,也没有给生命以新的希望,它只是极少数人手头的文字游戏,它是象牙塔尖的神圣饰品。
显而容见,网络诗歌对当下中国诗歌无论是形态上还是观念上,都是全方位的,也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一种先进的媒介,使诗歌有了非常广阔的传播途径和空间,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大量民间诗歌报刊、诗歌文学社团纷纷揭竿而起,各类或大或小的诗歌网站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中国一些传统诗歌杂志如《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潮》、《绿风》等,也才紧追慢赶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但可以那样地认为,那些已经象模象样存在了若干年的“正规”纸质刊物,绝大多数是不会看重网络以及网络诗歌作品的,他们仍然坚守着原来熟悉的阵地。然而,世界的格局并不是能够为一般的人可以随便左右的。有了网络,诗歌世界就比较原来大不一样了。这样诗歌作品就可以随意在网上发表,而不必再通过传统纸刊编辑们的层层编审,由此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和诗歌作者逐渐浮出水面,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潮流的引领者和先驱者。多年来传统诗歌刊物在诗坛的垄断与霸主地位已经被打破并日渐动摇,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万象更新的局面。
而令人惊奇的现实是网络诗歌正一天天地与上述文化行为并存、比较和对抗,正是网络诗歌,给予了人类另一种不仅仅是生活层面上的而是灵魂上的、深刻的意义。网络诗歌的产生,一批新的诗人和新的写手升上了中国艺术的视野。乘着新的时代氛围和更加年轻的内心,他们依照先天的性格,无声地撤出了殉道者的战壕,进入了更加广阔的诗歌地带。也就是说,网络让不少的人真正地完全处于一种如痴如醉的诗性生活状态,他们可以把即时的感觉、情感甚至是情绪完全以诗性的形态自由地表达出来。他们不再是围观者,或者是被拒于高墙外的失意可歌可诗者。
尽管,有人认为,“网络诗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他们属于非主流的力量,在享受着抵抗者自豪的同时,它必须正视周身遭受到的苦涩之感和生存上的窘迫。并且,网络诗歌的命运,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它,并不是一个好玩的婴儿。它青紫色的胎记,甚至对于每一个渴望正常生存的人类,都带来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尽管网络诗歌的诞生已经把诗歌不愉快的命运给抛弃。但大批大批的如围城者,都乐此不疲。
应该看到的是,我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同样,我们的诗歌也是不完美的,我们是不可能全部地把生活表达殆尽,所以,这些就给诗歌创作、诗意表达留下了无限的可能与空间。所以,我们的诗歌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弥补我们生活、情绪、精神诸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满足,平稳和谐的境地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们有诗歌来拯救日趋堕落的灵魂。
今天我们的生活真的已是丰富多彩,甚至到了眼花缭乱的程度。那么,我们怎么可以要求诗人们千篇一律地去表达呢?网络给了人们充分的话语权。一直以来,诗歌写作各种写法之间的互相排斥、抵触甚至攻击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一种写法都有其存在合理性这个道理,知识分子写法的人不知道“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这句古语的深意。这些年来,生活的聚变也呈现于诗歌的表达文字之间。如“口语诗” “非非主义”、“下半身”、“垃圾主义”、“荒诞派”……我们好象又回到了世俗的现实,又感到目不暇接。尤其有意思的是当今天活跃于中国网络诗坛的“XX派”,把原来人们崇尚的伪崇高来一个大颠覆,该诗派主张三原则:第一原则:崇低、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由此,XX派确立了垃圾写作的核心理念:崇低、向下。

三、构建唯美生活期望着我们去做出百倍的努力
诗人是时代最敏锐的感应器,诗歌是社会文化气候的睛雨表。构建唯美生活期望着我们去做出百倍的努力。
我们知道,在一切文学艺术门类中,诗歌都是居于最尖端的位置,素有“艺术王冠上的明珠”之称”,这是由于诗歌本身所拥有品质的纯粹性决定的。而在一切文学文艺的运动中,诗歌又总是走在最前头。如上世纪初的“五四”文学革命,“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文学的新诗潮,如“朦胧”诗潮。在此之前还有天安门诗歌与“文革”中的食指等人的写作,更是远远走在其他文学方式的前头。所以说,诗歌是最先锋最前卫的。我们观察大的文学动向,首先要注意诗歌。
当然,在许多的时间里,许多的场合中,诗歌只是一种现实行为失败的补偿。诗人从诗与现实分裂的隙缝之中滑落下来,成为蜕败者的象征。生活产生了离析,日常领域是单调乏味的空虚,“尽管诗歌记忆的天空被想象成另一个世界,到处是灯火辉煌的路标,时间分割为一道灿烂的光谱。但我们仍然只能生活在凡间。我们有着诸多的苦难需要叙述,我们甚至没有时间的允许。也有许多的背景,诗人所作的一切努力,终究化为乌有。诗人是苦难的代言人!
有人会那样说,我们来了,我们不是“迟来者”,我们是新时代的新人,我们已在而且正在民间,在我们自己拥有的生活世界之中,但我们已不是凡夫俗子。我们早已脱去了成为上个世纪记忆的“知识分子写作”的阴影,也不可能把口语精神、日常语言言说的倡导者推到至尊的地位——这是因为诗歌的新民间精神,反对诗歌界“诗坛”化,鄙夷那些把“诗坛”当成工具的人。我们所崇尚的诗歌言论和文本的创新、民主、自由。我们以此为活动原则,展开各具个性的写作、言说、行吟,在母语的向度上完成各自人生的诗性存在。故而,我们没有上一时代文化道德的沉重负荷,我们不偿还任何诗学债务,我们不需要重建什么和整合什么,我们只需要在大地上做一点有所创新的事就足矣。时代民主洪流和主体觉醒的火焰已将他人意图将我们遏制、愚弄、导向谬误的“规矩”、“教条”粉碎!我们就此——我们在世的存在——出发,沐浴新世纪的霞光,完成诗意的生活和生存。只有一句话,我们是在用诗歌构造我们全新的生活,我们也能够用唯美的语言来制造一切。
诗的本质属性就是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我们知道情感和思想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无法回避的表现范畴,因此换句通俗简单的话说,诗的本质属性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抒情达意。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可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也必有它自己的语言或艺术的表现行为。诗歌是渴望情感、感受和想象,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黑格尔《美学》第三卷)诗是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它的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感;笔者认为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超越于作品的物质形式,在主体的审美经验中生成的整体性美感,就是唯美所要追求的境界;意境是与客观世界(尤其是大自然)有密切的联系的,诗人不观照外物,不在外在的世界中得到一种心灵的触动感发,是没有办法构成审美意象,从而写出蕴含着优美的、深远的、丰富的意境的篇什。但“意境”不是客观外物的机械的拍照,而是经过创作主体高度选择、简化的审美“完形”。主题的审美意志在意境创造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意境”的创造带有很强的主体色彩,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超越,因此它显得更加虚灵化!所谓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思维对存在、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结果,是主观之“意”(意识)对客观之“境”(存在)的辨证统一;从美学角度来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的统一。一首好的诗歌,不论长短。只要作者情真意挚,遵循形象思维这一艺术规律,都能描绘出形美意足的境界来。比如诗人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 是一种令人震撼的人生意境之表达。
诗歌精练先锋的语言,象一颗晶莹的宝石,有一种凝练的美;诵读起来有如行云流水,给人舒展自如的美感。诗的世界,是一个富于感情色彩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音响效果  的世界,是一个在洁净明亮的白玉盘上,滚动着大珠小珠的美的世界。
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分裂是现代人无法逃脱的厄运。在昆德拉看来,诗人似乎成了这种厄运的象征和化身。人类的生存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形而上学问题。人的存在本身就是问题的回答形式。昆德拉所做的是这个问题形式的展开。
网络,是诗人们新的意境梦幻之地。诗人们新的生命之门,再生之魂。不信者请看吧:从网络兴盛的2000年开始以来,诗歌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诗歌界涌现出了“荒诞派”、“俗世在此主义”、“不解”、“XX派”等各种流派纷纷露面上场。这些其实就是当下中国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诗意的表达,尽管角度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先锋性,一种与众不同的全新的样式。
不论怎么说现代汉语诗歌这两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一百多家网络诗歌论坛,上千家民间诗歌报刊,十几家官方诗歌刊物,每年二十多家年编诗选,再加上一些综合性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都为诗歌的发展尽了力。真正好的诗歌越来越多了。我为此而高兴。好的诗歌是人性的,本真的,有奇妙的好味道的,有汉语言的原初之美,有伸展自如的表现能力,给你无限想象的空间和翅膀。真的,它还不会粗暴地批评和呵斥你,它提示你,或者叫醒你,如果你在约定俗成的现实面前已经感觉乏味和迟钝的话,它帮你找到平俗事物里所蕴涵的诗性。
因此,我们该怎样反思我们的文学、我们的美学、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人性?米兰•昆德拉诉诸我们的是,在一切神圣价值的后面潜藏着的往往是危险。这让我重新想起希腊那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人能够认清自己吗?几千年的文明史,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人啊,认识你自己!”是恨铁不成钢的神谕,还是悲天悯人的天启?多么神秘的语言,人类的命运尽在于此了。幸福是人类对命运的自我许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未来在静默中等待。文学,这从人类生存的根基深处生长出的花朵,在时间之中依次开放;浇灌它们的是人的血和泪,诗因此而美丽妖娆。文学的热带丛林一步步掩盖着人类历史艰苦跋涉的足迹,足迹之下是掩埋祖先骸骨的土地,这唯一实在的东西。
努力吧,当今中国华语诗坛的所有创作者,谁也不可能拯救我们的心灵,谁也无力帮助我们构建唯美的境界,只有我们自己。我们众生的全部心血终究会有
愿望的果子。
作者简介
任少云,男,浙江省海宁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海宁市文联副主席。
近年来有诗歌作品在《诗刊》、《诗歌月刊》、《绿风》、《星星》等刊物上发表,有诗歌作品入选《2004新诗代年度选》和《2004年度中国网络诗歌选》等,在一些诗歌网站驻坛或担任版主。出版有诗集《灵魂的背影》,另外出版有长篇小说《情感风筝》和散文集《感恩生命》。
通讯联系:浙江省海宁市行政学校(314400)       E-mail:hnrsy@163.com  
发表于 2006-5-13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诗性生活的美学意义——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杂谈

你写得好好
发表于 2006-5-3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二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三遍!不好意思,楼主打扰了!我要赚些银子发短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9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的真义,诗的内涵是在诗歌个之上建立诗歌的的意象体系,物象群,以文化的高度鸟瞰世界,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