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阅读者023期】瓦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2-4-27 17:02
基本是这样,这三节唯一的联系是人性的走向。所以无论它怎么变异都不足为奇。

快快超版偷懒、讲课不够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2-4-27 18:52
这首是作者自己乌托邦的筹划,他在写他认为的样子,然后通过虚构手法以写实还原出来。所以仍然是描写自我的 ...

这个点评到创作的深处 ,刻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2-4-27 18:52
这首是作者自己乌托邦的筹划,他在写他认为的样子,然后通过虚构手法以写实还原出来。所以仍然是描写自我的 ...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容我继续年轻 发表于 2022-4-27 19:06
快快超版偷懒、讲课不够详细!

最近累的,要工作,要生活。日子就这样,必须舍弃我些,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以此类推,诗歌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清还没来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9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里,我遇见一个手提鸽笼的人,
到处打听去笼中的路径。
“不远。你翻过两座山,找到一只绿鸽子,
和它交换身体就行了。”



----------------第一节是有点搞的,表达的是一种错乱的意识状态,当然它是在影射现实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0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如果达到脱离文本,要以作者的内心线索来解释,而文本自然联系乏弱,就是不太成功的。这首意象主要是作者的观念穿织,虽有零星共鸣,但文本联系需要加强。诗最终还是靠文本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0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2-4-30 16:06
诗如果达到脱离文本,要以作者的内心线索来解释,而文本自然联系乏弱,就是不太成功的。这首意象主要是作者 ...

在祖母的墓前,
我看到她捂着耳朵喊疼。
“你没有看过那么锋利的月牙儿。
我只不过指了它一下,
它就割伤了我。”


通过这一节的文本。让我想起小时候,用手指月亮,村子里的老人都说不要用手指,月亮会割耳朵的。月亮也不是真的会割耳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读这诗这种表达蛮有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2-4-30 16:06
诗如果达到脱离文本,要以作者的内心线索来解释,而文本自然联系乏弱,就是不太成功的。这首意象主要是作者 ...

是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是经不起文本分析的,这一关很难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2-4-30 16:24
在祖母的墓前,
我看到她捂着耳朵喊疼。
“你没有看过那么锋利的月牙儿。

这种发散带动了多个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连作者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呀?

(我又乱说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人说过:诗歌是可以误读的,所以我经常误读,待别人解读后才知道:啊!原来不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里,我遇见一个手提鸽笼的人,
到处打听去笼中的路径。
“不远。你翻过两座山,找到一只绿鸽子,
和它交换身体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容我继续年轻 发表于 2022-5-1 19:42
会不会连作者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呀?

(我又乱说话了)

很有可能作者都不知道写什么,因为人的意识状态会出现迷糊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容我继续年轻 发表于 2022-5-1 19:49
我听人说过:诗歌是可以误读的,所以我经常误读,待别人解读后才知道:啊!原来不是这样!

其实那个也不是误读,读者总是正确的,只能是作者误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8 2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