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02|回复: 2

清华86岁老教授诗歌引热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7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投资者 于 2022-6-17 08:03 编辑

“偌大的三教到六教/偌大的图书馆/自习的学生/将它们挤得满满当当/宽敞的学术报告厅/听讲者/座无虚席/有时甚至/人海人山”
“啊!清华园/工程师的摇篮/科学家的摇篮/艺术家的摇篮/专家学者的摇篮/学术大师的摇篮/中华民族的精英/不少出自这个地方”
……
近日,一组署名为清华大学教授蒋隆国创作的诗歌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诗歌杂志”上,迅速在网络引起热议。不少网友批评称,这组诗歌更像顺口溜和大白话,“完全颠覆了我对诗的认知”。但也有网友表示,老人家写诗算是业余爱好,不能要求太苛刻,他写诗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真实的抒发与歌颂”。
《蒋隆国诗歌》
公开信息显示,这组诗歌的创作者蒋隆国今年已经86岁高龄,是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翻译家。他在上世纪60年代本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就读研究生,师从著名英语专家许国璋攻读实践英语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首批正式招收的四个英语研究生(时称“英语四才子”)之一。研究生毕业后,由当时的高等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特批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在清华大学期间,蒋隆国除了教学,还主编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考研英语读物达三十余种。在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会员风采”栏目中,有一篇署名为蒋隆国的文章《我的退休生活》,他这样描述他的诗歌创作经历:翻译了汪国真的诗歌以后,不知为什么,突然,像年轻时那样,我又有了写诗的冲动。在领导和朋友们的鼓励下,2014年,我一口气写了100首诗。2015年,出版了《蒋隆国诗歌》,并在清华大学举办了蒋隆国诗歌朗诵会,规模之大,在清华还是首次。
蒋隆国自述退休生活
据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相关人士证实,蒋隆国确为该系教授,现已退休,平时爱好诗歌。今(16)日,红星新闻记者多方联系蒋隆国,但暂未获得回应。
蒋隆国引起争议的这组诗歌由知名诗歌微信公众号“诗歌杂志”发布,这组诗歌的编辑赵卫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蒋老师的诗歌,所以就收集了他的诗歌进行发布,“选录不代表赞成和肯定,也不是文章评论区有的人所认为的是有意的反讽。我们只是客观的、中性的呈现,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诗歌与诗人是什么,或可以是什么。”
蒋隆国的部分诗歌
对于这组诗歌的水平,作为诗人、诗评家的赵卫峰坦言,不用评说,见仁见智。“‘诗歌杂志’这个公众号一向是有些前沿性、独立性的,这包括对诗歌现象、诗歌作品的判断之类。蒋先生诗作推发出来,没有想到引起了强烈的关注,5个多小时(的阅读量)就10万加,目前已近50万,留言评论数千条。这大概是现在个人诗歌作品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关注度,估计余秀华达到过。如果当下各种文学与诗歌的关注度都能这样,那真是一种幸运。”赵卫峰认为,蒋先生的诗歌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关注度,可能和他的文化身份有关,比如清华、教授,这大概引起了某种阅读或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同时,他也关注到了网友们留言的诸多质疑,“我想这有几方面原因,比如反映了现在诗歌文化整体素质有提升。现在的诗歌读者、或读者在读诗时,已有了自己的审美判断,读者其实也参与了带着阅读期待的‘二度创作’”,那么他们对蒋先生诗作的不同意见也就可以理解了。”赵卫峰认为,诗歌文化进行到今天,各种观念诉求、文本形式、表达方式都与以往不同或有变化了,大家对蒋先生这种通俗性、口语方式的表达自然也就不认可了。但他也表示,这些质疑中,也不排除有某些抱着看热闹心态的网友,可能本身对诗歌没有兴趣,只是抱着凑热闹、踩一下、或逆反地唠几句的心态。
蒋隆国的部分诗歌
“明眼人一看都能看出来,就是写得不怎么好,”《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彭敏也关注到了蒋隆国的这组诗歌,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诗歌从水平来看,肯定是还没有入门,像是中学生那样在用一种特别自发和莽撞的方式在写诗。不过,彭敏也认为,蒋教授在老年生活中写诗自娱自乐,这个行为无可厚非,“写诗写得久了后,自己出个诗集,都是没问题的。只要是他没有动用社会资源去谋求发表、获奖之类的就可以。”
彭敏坦言,读到蒋隆国的诗时,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人无论多厉害、咖位多高,一旦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可能是极度无知极度幼稚的,而这也是他最担心的问题,“我们可以嘲笑这位老先生,但当我们在网上就一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情轻率地发表意见时,也许我们也不过是他人眼中的笑柄。”
彭敏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们文学史能够记住的作品通常有两类。第一类,是在传统的框架里把文本写到最好最极致;第二类,则是在语言、观念或者是题材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这样的开拓常常会蕴含舆论风险。近年来,各种诗歌“出圈”遭受热议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前有“炎黄子孙奔八亿,不争馒头争口气”的“啸天体”,后有“梨花体”“羊羔体”等等。这些现象,让现代诗歌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遭到了不少外界的批评。
对于现代诗和普通读者之间的隔阂,彭敏认为,这一方面是某些诗歌在探索的道路上确实走得太快太远,一点儿也没有考虑读者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诗歌教育的缺位。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人在评价现代诗的时候,要么没有标准,要么用的是几十年前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诗歌乱象的原因。
发表于 2022-6-17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推荐,按照版规转理论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2-6-17 09:44
谢谢你推荐,按照版规转理论区

太客气。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4-26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