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个贴子最后由负伤的麦子在 2003/11/23 10:29am 第 2 次编辑] 
 
 可以说对诗歌中标点符号的应用的注意是最近几天的事情.
 在诗歌报活动大厅看到八月江南的一首诗,引起我的注意.  我注意的倒不是他的诗歌 本身,而是他每一句都用标点.看上去,就像是短小美文的分行.
 我回复他"个人比较喜欢,也许是八月对于诗歌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一首实验诗歌。
 诗歌中的标点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如这样全用的话,就是美文的分行了,但既然是作者的实验品,就让作者自己去体会吧! "
 没想到,很快看到他的回复"谢谢麦子 !对,也算是尝试,现在觉得标点也可以用来给读者制造效果~ "
 后面跟着是咳嗽的跟帖"关于标点,我也喜欢每句都用,这大概和美文没关系吧~ "
 我回复说"我觉得那样不好 ,过犹不及"
 很快看到咳嗽的回复" 这大概与我们诗风不同有关系,我更倾向于散文化的语言,而你追求的是跳跃的语感。 "
 至此,标点符号引起了我的重视.
 关于诗歌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最早见于<<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每一句都用.这样看来,诗歌不用标点,倒是后人的发明了。
 标点符号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我不知道是一开始就有,还是后来的引进.我这里想谈的是常见的几种标点形式和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就最近时间的研究,发现这样几种标点形式:
 一,每句都用,笔者上面提到的八月的诗歌即是.
 二,每句都用,但每行最后的标点省去.最典型的是海子的第一首诗歌<<亚洲铜>>.
 三,只在每一节的最后一句用,这种形式海子常用,虽然他使用标点符号的诗歌并不是很多.
 如<<泪水>>,用了两个句号.<<跳伞塔>>用了三个标点,两个是句号:
 我在北方寂寞的上午
 一个北方的上午
 思念着一个人.
 我是一些诗歌草稿
 你是一首诗.
 四,根据需要,有选择的使用: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海子<<日记>>
 这首诗歌共五节,三节用了标点.我觉得上面这节可以称得上是标点使用的一个典范.
 五,标点符号和断句转行的混合使用:
 一只失群的
 钥匙下的绿鹅
 一样的名字.盖着
 我的杯子
 你的野花
 的名字.
 就象蓝色冰块上
 淡蓝色水清的溢出(海子<<给萨福>>)
 笔者也在<<星星>>上看到这样一首诗歌,可以称得上是标点和断句转行的一个典型例子:
 远去的雨不再返回,晴朗的询息
 快速淹没过来.行道树
 献出干净的身子,
 在开阔的日光里,
 清脆,满足,流露出惊人的美.
 城墙之上,白发的云
 泪水流尽.雄距的古炮
 披挂一身雨水,如同一只淋湿的
 时光之鸟,收拢了
 翅膀,身下一片洇洇的伤渍.
 ......
 灵魂沉潜的地方,历史已如尘土
 滑落.即使
 在某个时辰,突然翻涌起来,
 也仅仅是因为漫无边际的
 怀想.比如
 此刻.(叶如眉<<雨后漫步:古炮台>>
 回来说说海子的诗歌,海子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一开始就比较重视,虽然他后来的诗作中使用标点的并不是很多,但也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几乎每一首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都会产生惊人的美感或意想不到的效果.海子对标点的运用不具一格,非常灵活,有时候一首诗歌中只用到一个标点,如<<不幸>>,只在最后一句用了一个句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海子用的最多的是句号,仿佛他对这个完美的符号有所偏爱似的,事实上句号的确很美.而海子对它的运用则达到了完美.有时候他把箝入一节中的一个句子,有时候是一行的中间.有时候他的句号起到诗意的一种转折作用.如<<尼采,你使我想起悲伤的热带>>中三个句号的第二个.
 标点符号象是箝入诗歌里的钉子,使诗歌具备了张力.象是散在草原的野花,使诗歌具备的美感.
 对标点符号感兴趣的朋友们不访下来自己研究一下,麦子只是把它给提出来,并没有做什么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