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73|回复: 1

[转帖]80后,游戏的开始与结束(作者:啊松啊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22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0后,游戏的开始与结束
                  
                 ------啊松啊松
                          
   
                                             
                  
                     (一)踏入游戏
也许,在踏入这场游戏的开始之前,谁都没有认真思考过,他参与游戏的原因与目的是为了什么。
谈到80后这个词,固然离不开一大推具体的名字:老刀,熊盛荣,张进步,“三人行”,刘东灵,谷雨,春树,土豆,木桦,巫女琴丝,西毒何殇,阿斐,陈旧,但影,唐不遇等等,还有总体上比他们更为年轻一些的丁成、李原、张健、郭志龙、秦客、弥撒、十一郎、吴儇、马梦、伶俐、日久、狐仙、潇潇枫子、小原、枫非子、王子、刘小翔、舒乙寒、山上石、东升的歌、李进、八零、费城、费焱、牛依河、雷炎、啊松啊松等等(请注意:前者逗号隔开,后者则是顿号连在一起)。当然,后者的年轻排斥了仅仅局限于年龄意义上的年轻。就如2003年1月4日,弥撒于一场硝烟弥漫的80后非诗歌意义争论过后,在弧线论坛上所归纳:
“对于八零后诗歌,自从提出这个口号开始,伴随着沈韩之争最早就已经分裂成两派了:集中在春树下,秦论坛和诗江湖论坛的一些口语诗人,其中大部分倡导并且跟随下半身写作,由北京,沈阳,西安等地的诗人组成,构成了下半身的基础,代表诗人有春树,木桦,张4,张稀稀等;还有另外一部分,即活跃在门、原、诗选刊、诗歌月刊等论坛诗人,他们主要风格偏向于知识分子写作,其中有知识分子写作与他们、非非风格杂糅,亦有知识分子写作和乡土诗杂糅,大部分来自四川,重庆,江西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代表人物有刘东零,熊胜荣,张进步等,八零后口号由他们提出来,他们叫做老八零一代。
道不同不相与谋,最近一年来,提倡开放性与兼容性的一伙人又从老八零中分裂出了一派人,年龄比老八零们年轻约一两岁,主张口语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兼容。主要由江苏,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方的诗人构成,主要有丁成,啊松啊松,十一郎,弥撒、秦客等等!……”
诚如弥撒所言,现阶段的80后基本上已经分裂为三个区别明显存在的派别和群体,其覆盖面之广,几乎囊括了所有活跃于BBS诗歌论坛上的80后写作分子。同时,这些派别和群体的出现,也意味着80后群体的整体出场,虽然这种意味本身就带有浓厚的阶段性色彩,即处于劣势并易于被人捉住尾巴的短暂性出场。
姑且不论弥撒的归纳是否科学,是否准确到六西格码(一种管理学中近乎乌托邦性质的数字管理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程度,对与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已经存在的事实。游戏圈内的玩家中,处于这三个派别和群体中的游戏者,若想中途离开,除了友谊消解及感情分裂上的牺牲,另一条明智的路就是重新找回博而赫斯的后花园,从踏上那条充满分叉的小路的第一步开始,他或许又会找到了另外的一种新游戏,并且可以自由地被允许再次想方设法混入新的游戏群体当中,以以往已经积累的基础作为资本和根基,重新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
当然,在写作实际中所面临的复杂性面前,这些显然都已经不重要。
                                               
                   (二)游戏规则
在游戏开始之前,必须先明确一下游戏的规则,这是惯例,也是游戏得以开始进行的前提。80后游戏的规则,一部分如啊松啊松所归纳:80后内部之间的争论及写作价值取向、美学主张的分歧和矛盾冲突;一部分则如老刀在《无效的重复与复辟 》一文中所斥责:“……他们更象是一群诗歌活动家。办刊、开会、骂人、出书,除了读书和写作他们无所不为。那些高叫着"我们为所欲为的时候到了"的诗人们,总给人以误会,以为他们写出了怎样优秀的文本呢。……”当然,老刀这些话直接针对的是"70后"写作群体,然而我们还是无法避免地从年轻的80后身上看到了雷同而重复的阴影:小团体,出集子,排斥异己,以及更多的非诗歌意义的行为,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借以反叛以往的传统。
从老刀(以前叫病语)的《冬至》、《缺席》到熊盛荣、田荞把持的《八十年代》;从广西“三人行”(方为、唐纳、莫蓝)的《一滴水晶》到老刀后来的《独立---E时代77 —83年出生诗人作品选》;从刘东灵、汤成伟的《诗与思》到张健的《空间》;从丁成、李原、啊松啊松等五人的《蓝星—80后文论卷》到春树的《八十年代后诗选》;从刘小翔、枫非子的《弧线》到土豆、鬼鬼等人的《秦》,以及一些零散刊登80后作品的报纸(比如广西河池的《南楼丹霞》),还有80后诗人集中的BBS诗歌论坛(富有代表性且人气旺盛的论坛有弧线、瀑布、门、原诗歌、秦、解放、春树下等),凭借这些不大不小、但足以令年轻的80后们在短暂时间内热血沸腾的资本,他们以上一代同样无法避开的老路子,介入了这场喧嚣的游戏当中——仅仅存在一些微妙差别的是:80后们所花费在无意义内部争论上的时间和精力,要比他们用来排斥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
               
              (三)游戏参与与参与游戏
是游戏参与还是参与游戏——前者是自然的介入或者说被包容,后者是主观(包括主动与积极)地投入与参与,作为一个80后在场意义的冷眼旁观者,我到现在还无法弄清其中的纠缠。
2002年6月份以前,应该说一切风平浪静,80后历史上并没有有违游戏规则的事情发生。以老刀、熊盛荣、刘东灵、张进步等为代表的老80后们,以一副高蹈的姿态,照旧写诗出书,发表一些张扬但节制的言论。总体来说,他们对第三代以来的写作群体(包括70后、下半身,也包括其他影响深远的流派:如非非、他们、莽汉)保持一种谦卑但在批判立场上处于跃跃欲试的态度。
2002年6月份以后,情况开始有所不同:80后内部开始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分歧。是起义或者哗变,自有后来的闲人给予定论,而在此、在现阶段时间内,谁都没有资格对其进行粗暴蛮横的正面的或者负面的讨论和指责。江苏诗人丁成的出现,代表了一种80后新游戏格局的开始,而《蓝星—80后文论卷》的面世,则把这种 处于萌芽状态的新游戏格局强行推到了确立的地步。丁成棒喝80后,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对于80后来说极富建设意义且煽动性极强的言论,一系列激情洋溢、精力充沛的文字。也就是这一时期,一些杰出的80后作品诞生(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丁成,也不仅仅专指某个诗人、某个小群体,而是指整个80后当中,所有自身的优越天分和写作才华已经剥离和显露出来的优秀诗人)。
新游戏格局的调整与确立,势必会引发一些新的骚乱。80后内部之间的三大群体(事情的确如后来弥撒在弧线论坛所归纳并发布的那样)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具体的变化,这些变化随着丁成、秦客、弥撒、十一郎、啊松啊松等人所倡导开放性写作一派的成形开始,日渐变得激烈和尖锐。影响重大、家喻户晓、在80后中间扩散开来的典型事件主要有“门论坛会议”和“三大论战”。
一、门论坛会议:
时间:2002年10月3日晚7点钟
地点:原定在新石器论坛聊天室,后与会人员自动转移至门论坛聊天室
人物:与会者全部由80后组成,主要人员为熊盛荣、田荞、张进步、吴默、刘东灵、枫非子、十一郎、丁成、啊松啊松等约十六、十七人,原定在邀请行列的老刀缺席,丁成由于私事中途退出会议;会议主要由熊盛荣、张进步、吴默组织;
会议目的:旨在创办一份“最牛逼的刊物(丁成语)”,即《八十年代》纸刊
结果:会议时间持续大约一个半小时。在熊盛荣、张进步、吴默主持下,号召与会人员到原论坛留帖,通过民主投票选举,评选出该刊物的六名定稿编委。与会人员相续到原论坛留帖,进行投票选举,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完成了部分组稿工作。(而后,2002年10月10日,《八十年代》第一期编委兼同人名单共十八人在原论坛公布,分别是:熊盛荣、老刀、谷雨、冯昭、田荞、吴默、刘东灵、王兆阳、马嘶、张进步、非心、汤成苇、曾欣、上官灿亮、余西、费城、王子、萧十一郎;同人名单后有几点附加声明:“第一,本名单具有倾向性,不全面,试图突现同一写作方向和态度的兄弟,没有收入口语写作者,但并不代表不承认口语写作,事实上这也不可能做到;第二,因为这是改版第一期,为减少麻烦,所以本名单中所选之人大多相熟,但从第二期起将有所改变;第三,本名单所列之人必须自愿,并愿承担相应的费用(150--200元,视情况而定);第四,刊物出后,每人可得到25本。每人大体上可占15个页码,但并不定死,主要看诗歌质量;第五,若不同意以上条款者,可提出放弃。本名单未最后确定;第六,本名单只是本期同人名单,没有选入的兄弟可能会在下一期出现。”)
二、三大论战:
1、丁成VS春树
时间:2002年9月26日开始,余波历时五六天          地点:春树下,蔓延至其他论坛如扬子鳄、瀑布等  
人物:几乎囊括所有活跃于各个诗歌论坛的80后
事件:争论的起因因为丁成的一篇文章《光阴下的80后》。丁成在《光》一文中针对80后写作现状给予一个总体的梳理,然后以批判的眼光对熊盛荣、春树、鬼鬼、土豆、果酱的写作,及丁成自己的诗歌、啊松啊松的言论进行简要分析,以及初步探讨了80后群体存在的各种可能与事实。文章贴到春树下论坛之后,变成为80后内部首次剧烈论争的导火索,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透过那些远远超过高烧温度、情绪偏激的回复帖情况来看,论战人员基本自动组合,分成丁成一派和春树一派两大对立阵营,而丁成这篇尖锐、不乏偏激之处的文章,也变成了80后新游戏格局分界线的起点。
2、扬子鳄论争
时间:2002年10月4日开始,余波历时三——四天   
地点:扬子鳄论坛,争论蔓延至其他80后论坛如弧线、门、原诗歌等   
人物: 众多人物参与,包括丁成、李原、啊松啊松、秦客、西毒何殇、闵云霄、方为、梁亮及诗人刘春、阿翔、冰马等
事件:仍然可以断言,此次争论乃是“丁成VS春树”事件的延续,不同的是争论的焦点已经转移至80后命名是否成立的问题。参与者众说纷纭,争论激烈,几近白热化程度。焦点争论在于80后命名的合理与非法所在。主要发言人丁成认为并非单纯为命名而命名,而是为了命名下的负载。诗人刘春基本上认可80后,但认为命名往往会附带上“文学史情结”,显得过于急功近利;阿翔发言认为80后主要是缺乏群体的出场;啊松啊松则针对阿翔发言给予分析,认为“缺乏群体出场”这一说法根本不成立,80后已成规模,群体的存在和出场已经无可质疑,只是相对隐蔽,主要的缺陷就是缺乏从理论、作品和成就上普遍而系统地给予论证。本事件直接导致了几篇著名80后文论的产生和出场,而后由丁成、李原、啊松啊松、郭志龙、费焱编辑整理,结集印刷一本资料性、文献性的纯粹理论文本:《蓝星—80后文论卷》,该卷的付梓面世,意味着80后游戏格局中出现了新的分水岭。
3、“刘不事件”
时间:2003年12月 下旬     
地点:扬子鳄论坛      
主要人物:广西80后;“秦”成员;其他一些活跃80后诗人
事件:由“秦”的叶冠和一匿名者就刘春介绍广西新人刘不的帖子挑起事端,同时无理取闹,恶意攻击刘春。签于叶冠等人两度闯进扬子鳄论坛闹事,且每次都连带影射其他无关人士,影响恶劣,十一郎和啊松啊松迎击,遂引发一场规模巨大的口水战。事件准备平息时横空插进一张张进步对丁成、啊松啊松“看不惯”的骂帖(后与该帖子相关的漫骂游戏转移至门论坛)。本次事件纯属非诗歌意义争论,也正因为此事件,扬子鳄论坛被一匿名者“阎罗王”指责为“天下第一骂坛”。
除了门论坛会议和三大论战以外,其中还穿插无数次诗歌意义和非诗歌意义的小纷争以及恶意的人身攻击,这些小纷争当中有意义有代表性的一次,是阿斐在扬子鳄上贴的一篇帖子《80后,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本来阿斐只不过是顺带说一声,表明一个简单的个人立场,却有一大帮人物莫名其妙地跟着叫好。好在哪里?的确找不出来,于是陕西的秦客不合时宜地发出了异质的声音——不是针对阿斐本人,而是针对80后“关于未来”的真实存在问题,啊松啊松紧跟秦客的立场发言:“一语道破!”
数天之后,秦客继续撰文,针对阿斐的发言分别在扬子鳄和弧线论坛上贴出了《聚焦80后诗群》一文,就当前80后的一些成就做了一次小总结。帖子就名为“给阿斐:80后诗人,没什么好骄傲?是真的吗?”。很遗憾,也很可惜,在我们还没来得及目睹这场精彩的诗歌建设意义的争论继续延续,或者就此终止时,乐趣园BBS论坛管理维护中心就发出了封坛整顿的公告。
从2002年7月开始,到2003年1月这一段时间,80后写作者内部之间,无论是写作价值取向、美学主张还是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显得极为激烈和不可调和,硝烟弥漫。所以,说来说去,签于80后这种游戏意义的冲突,笔者还只是坚持那一条简单明了的定义:80后是80后写作者内部之间美学主张及其写作价值取向矛盾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他本人也希望这条定义能够为一个个已经被某些别有用意的人物训练成斗鸡式凶悍样的80后们,提供一个参照物,或者提供一面置于面前足以让人冷暖自知的水银镜子。
               
                    (  四)游戏的结束
要不是2003年1月15日乐趣园封坛整顿,禁止发帖,这些尖锐的矛盾冲突还会一如既往地继续演绎。
2003年1月15日,大概在下午三点钟,在各类BBS诗歌论坛发表新帖子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收到这样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乐趣园正在整顿当中,论坛停止发帖,有不便之处敬请各位网友原谅等云云。
现在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这是美女作家陆离一部小说集的名称,当然,用来称呼这场游戏,正确与否,难以定论。的确,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一个老游戏结束了,另一个新的游戏又开始。这个时代的玩家英雄辈出,名将满于朝野,每个人的确都没有任何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五)游戏以外
1、回到开头,我们不难看出,在乐趣园封坛整顿的短时间内,有些80后已经一脚踏上了博而赫斯的后花园,重新寻找新的游戏合作伙伴,寻求实力更为强大、合作前景更为广阔的游戏队伍、游戏群和游戏伙伴。与新鲜的游戏合作伙伴互相配合制约,痛快与否,当中的冷暖只有游戏者自知。
2、沈浩波在《回答壹周刊的六个问题》当中,有一句话精彩绝伦:“从个人出发,回到一个人。”对于沈浩波来说,也许有一半的原因出于目前的写作心态,一半出于于2003年已经推出的沈浩波个人网站。从某个方面来说,沈浩波也许还没有忘记,从最初的一本本同仁刊物《朋友们》到“下半身”的成立,沈浩波南人朵渔伊丽川盛兴李红旗们的群体出场,究竟应该算在哪一门类的游戏当中?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搓麻将式?还是上下家配合式的玩桥牌?到了今天,相信这个问题就算问到了沈浩波头上,所得到的任何一种方式的回答再肯定、再果断,都已经显得毫无意义了。因为,游戏明显已趋于尾声,而新的游戏也在充满期待地等待新玩家的加入、新玩法的发明与介入。
3、读伊沙的《有话要说》(载于网刊《原创性写作》创刊号),当中有一句:“一个不敢相信自己生命感觉而只相信文化观念的人是最不诚实的人。诗人圈中多这样的人。”话说得极是!一轮又一轮新的诗歌及诗歌话语游戏规则在已经确立之时,还有许多人(在这里就不仅仅专指80后)并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我本人并非在蛮横地度量他们天生就比别人多一些迟钝和愚蠢),而是倔强地委屈自己,宁可相信一种早已远离当代写作第一现场、早已失去了往日在场意义的文化观念!游戏需要玩家全身心地投入,需要一种游戏的心态一种游戏直觉,小心翼翼或畏首畏尾的人永远成不了大赢家。
而试图钻到游戏当中另有企图的游戏者,往往最终一无所获。游戏需要的是直觉,过多的理性会降低甚至丧失游戏的快感。
4、作为前卫艺术家身份的高氏兄弟在《艺术可以乱搞吗?—〈中国前卫艺术状况〉序言 》一文中对前卫美术中的游戏规则与游戏方式见解独到:“……既然艺术可以"乱搞",批评当然也是可以乱搞的。所以,艺术家只要了解点批评的行情和操作的招数,不愁自己的东西没有说法。有了批评家的广告,乱搞也就变成了有意义的实验。……”的确,艺术和批评都可以乱搞,所谓的章法和规则已经变成一种游戏的附庸物、暴力垄断话语的牺牲品,淹没在滚滚洪流的游戏当中。而后:“……在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乱搞"的"群雄逐鹿"、众语喧哗的艺术情态下,批评家正在丧失命名的快感,对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越来越难以做出唯一性的总结判断,某个批评家、策划人一言九鼎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是否有理由认为不同年龄、阅历与知识背景的批评家、策划人的不同见解、不同方略各显其能,正在构成一种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也相互消溶、缠绕的多元共生的话语平台?”由此前提,引出了一大推如老栗、吕澎、黄专等著名当代美术批评家针对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现状所做的一些代表性发言,之后,高氏兄弟如是说:“透过这些异质的声音,人们是否能够大概感受到前卫艺术这只"大象"的形态面貌?……”把这些话语定位为“异质”,以多元共生、"乱搞"式的"群雄逐鹿"为前提,高氏还能够提出“异质”两字,也许,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到如老栗所说的“语境”的高深莫测的境界,游戏越玩越高级了。
5、当然,游戏玩多了不要紧,最好一天玩出一个新花样,今儿个龙腾四海,明儿个虎跃南山。就怕那些反反复复老玩一个旧花样、没有新意、没有情趣、兜售所谓“文化观念”的不高明游戏者——当然,最怕的,还是那些颠来倒去地讲一大堆谁也听不懂的理论招数、高高在上的老佛爷们,因为小佛爷们稚嫩,听不懂了还不敢问,游戏就没法继续下去,不好玩。
作为一个各种游戏的狂热参与者,以及冷眼旁观者,我完全可以有理由悠闲地退守到一旁,羽扇纶巾、胜似闲庭信步地观察这场游戏。至于游戏当中有谁谁违了规犯了纪,谁赢了谁谁输给谁,那完全与我无关。当然,只要我高兴,并且游戏节目不算赖,我随时还可以投身进去,玩它一个痛快淋漓。游戏本来就是游戏,最怕的就是把游戏当真来玩,要是那样的话当真会有玩不起的时候。废话说多了,到此打住。
                                      2003年2月9日
                                             止笔于广西玉林人民公社


 楼主| 发表于 2003-7-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80后,游戏的开始与结束(作者:啊松啊松)

提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8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