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561|回复: 2

是创造还是覆盖--浅谈诗歌阅读(诗歌《握手》的阅读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25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蓝色马蹄莲在 2003/04/25 12:04pm 第 4 次编辑]

  谈到诗歌的阅读,阅读者作为为诗歌美学向度衡量的主体,通常被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无论是纵观近代诗歌发展历程还是当下一批又一批新生代诗歌创作者在举步为艰的追寻探索过程中所发出的呐喊,都没有一个界定的或者说是更高视野的“何为诗”的范畴,甚至某些诗歌批判者更是语出惊人:现代的诗歌只是停留新旧交替时期出现的“小老苗”,直指现代诗歌在近一百年的发展中并没有很好的嫁接传统转化。
  从而对于阅读者的阅读难度来说,只能依靠自身的感受力和思悟力来完成一首诗歌的再创作,或者所是赋予这首诗歌当下的存在意义,因而过度张扬个体阅读向度的多元化而使得创作主体对诗歌的创作、支配作用受到扼制从而扼制了诗歌的本体意志,最终使诗人们的创作向度浮离于诗歌自身的呼吸和展延之外(所谓诗性)。如此往复,正是这个非良性的循环使得诗歌创作者与诗歌阅读者处于同等的一个尴尬位置,(这是否也正是一个制约诗歌发展的因素呢)?
  所以,关于诗歌的先锋性,现在看起来似乎又是无意义的,对于诗歌的形式语法问题早在口语诗革命并大行其道之时做了最好的解释。我们的诗人,我们勇敢的探索者从来都没有放弃挑战,从来都没有放弃对自觉自省的要求!特别是网络盛行的今天,诗歌创作已不必再受到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从而变得更纯粹更具体更有时代感和人性化特征。
   从这一个层面上来说,那些暂时还没有得到“肯定”的,没有获得更大的创作领地的诗作还是非常值得探询和推崇的。但那是否就代表传统意义上的诗歌诗性就没有当下的价值了呢?这是否就表示:创造就是一种颠覆一种覆盖一种反传统的毁灭。对于个体支配能力的过度强调会不会覆盖了原有的诗本位呢?
   从月铭兄的此首《握手》来看:
第一节:必须合成一个人,那是老的还是小的?
       兄弟。恨也恨不死的兄弟。恨不得
       握手。
  握手这个动词已经被单刀直入,必须,那是,还是,延伸为一个诗人主观带动上的议论,,而恨也恨不死的兄弟与合成一个人被诗人用对话式的语言强行粘贴在一起,成为重叠的握手的意像,在这里也起到了较好的反讽意味,有很强的抒情效果,握手被引申为一个复杂的情感取向。这时,疑问已经提出,但是还没有答案。那是老的还是小的?这句其实最大的作用是在那个问号上面,让下面的抒情回答有直接转入的对话式效果,但是用老和小这两个时间差的形容词来拉大时间距离似乎太过于生硬。
第二节:握手,土地坚硬
       握手,地方狭窄。
       握手的地方断裂
       在那里等待花开
      一朵、两朵、三朵
      等到天黑。。。。。。
  这是一个叙述式的回答,是对第一节提出疑问的再次回答,又可以看作是对第一节的议论,在这里,握手是上述意象的伸展,被直接当做动词使用,坚硬、狭窄、断裂,这些形容词被强行搭配在一起,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有摩擦力,具有一定的震撼效果,但是由于其本身的递进因果关系而中和了其本身带给读者的联想,而稍有硬感。但是,这似乎又是作者刻意的,一种直入事物底部的粗糙感。
第三节:平原消失
       彼此就转身,不能看到对方。
       回归。原来的角落更暗,盘算,
       和自己争吵,。。。。
  这是一个转折点,而平原是对上述土地、地方的延伸,消失又是对断裂的再度臆指,递进效果很自然的叙述出来。彼此、不能看到,回归,这里似乎又回到第一节中的疑问当中,有一种加重的反复挣扎自我矛盾的效果,盘算、争吵也是纠缠在爱恨交织当中。此节又可以看作是与握手的对持。
第四节:小得不能再小的那个角落是
       一只眼睛。
      凝视。长时间,变潮湿,看上去变白。
      看上去无法还原。兄或弟,   
  这里又再一次提到角落,而凝视、变、看上去,这些词语是一种变化,一种对角落的视角转换,而这些变化又及具自我意识的,透过变化来表达对于没有变化前的一种渴望和思念,看上去无法复原,这里又直指握手这个意像,对于前面的变化极具戏剧性效果,感情色彩强烈,但是语言力度似乎又偏弱。
最后一节:单独的一个人睡在眼睛里,
          赤裸裸的硬劲,
         现在,躺在独身的河床像
         肥大的卵石。
         伸不出手去
   作者对于逻辑因果手法的使用似乎相当纯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情感纠葛里面,作者的主流思想又再次出现:单独、赤裸裸、一个人,独身又强行进入(似乎在试图找到事物根源),这里独身的河床又是上节中一个人的眼睛的伸展。而肥大的卵石似乎又是一个结局,因为潮湿、变白、长时间,所以石头被磨砺成肥大的卵石,锋芒系数褪尽,但是石头还是石头,其本质没有变,只是存在的时间空间发生了变化,从洪潮的上游到了下游,改变的只是外在的存在形态,其根本还是原封不动的保留在一个人的眼睛(心灵)里。
   由此,握手的整体意像显现出来,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淳朴大自然的向往,人性真挚感情的歌颂,从而升华了整体的诗意。而“手”这个意像正式从握手这个动态意像里抽离出来表现出巨大的张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古诗里涵盖的时间空间的概念才再次显现到第一节就想一瞬推进的时间概念里。
   总体来说,这首是以作者本身的感受力、思悟力,同时又想摆脱单纯的叙述、传统意义上的言情言道的诗作,“我”这个主体隐在其中,意图以真实的抵达又从人本位里杀出一条血路,但是由于操作技巧的不成熟及个人支配的过度,使得诗性的部分受到覆盖,从而使诗作的整体亲和力受到破坏,抵达的距离被人为的拉长!单纯的使用反讽、对立、相持效果使得诗作整体效果呈放射状的两元平行状态。从而又削弱了及物与非及物之间的技术运用而产生的三维立体效果,缺乏融会贯通的主体思想。但是单从形式语法和创新维度来说是值得推崇,是不落俗套的,同时又留给同样的诗歌爱好者深深的思考,就是怎样做到诗性和人性相辅相成,两位一体,融会贯通,灵肉合一呢?
   而对于诗歌阅读者来说,阅读是诗歌存在意义的再创造,是对诗歌写作者存在的一种覆盖,诗歌阅读者又要如何去避免因个人审美的向度问题而造成的诗作本身创造力和存在意义的失调呢?
   以上是笔者对于自身接触诗歌八个月以来的浅薄总结,因为时较短,浅薄及未能详尽之处还请各位前辈多多理解。
感谢诗歌报、石破天老师、及各位诗友指点及帮助。
2003-4-25  凌晨4:12
发表于 2003-4-2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创造还是覆盖--浅谈诗歌阅读(诗歌《握手》的阅读过程)

哈哈哈哈后!!!!我都看懵了~~~不错不错,喜欢了。
发表于 2003-4-30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创造还是覆盖--浅谈诗歌阅读(诗歌《握手》的阅读过程)

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1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