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567|回复: 46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16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灵犀在 2005/01/29 04:30pm 第 1 次编辑]

1。关于纸刊的某些问题。
       艺术作品有两类,一是在某一些方面登峰造极,另一类是有新的创意。基本上,就这两类是易于一时盛传和千古存焉的。每个编者都期望遇上其间一类,虽然常常各有偏私,毕竟无可厚非。常常如此,标榜传统的刊物,宁愿优先取用熟悉面孔;先锋的刊物,又容易嫌你新意不够----新意岂能长有,果此,新意的价值也就不存了;而更长久之道,常常又是更多人行走,编辑们焉能不惧一世英明被乱流冲去(生计)。
     
      老实说,高明的诗人,往往不高明的作品也多,因为有些作品,可能一生也只能作出一部----以此作为定评,究竟是否公平:这是难以断言的,谁有时间精力去,谁又有价值去被具体分析?
      可以想开的,不妨想开点(从前的文名传播之难,恐怕是现在人无法想象的),而有能力改变的,也无妨实行之。
      真正重要的,或者是自己的人生,或者是自己的诗。----没有长远淡泊的心境或能力,有被其累的可能。(可能就是我没有改变的能力,才说这些话的;但这并非没有智慧的可能)
2.关于诗歌现况的某些看法
      http://www.zmcode.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9&topic=863&show=0这里有一些看法了。总之,问题是存在的,我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我期望出现旗手,也支持各人写各人的诗。
3.关于某种写诗方法的看法
      偶崇拜的唯一健在的中国诗人余光中,提出艺术经验的转化问题。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别的艺术化为自己的诗。这无疑是个好方法,尤其在需要写出诗的情况下。只是有两个问题:1.易沦为穿二手靴,虽可适足便走,终无新靴的乐趣与光荣。2.经常取诸,就容易影响生产了。至于手段不够高明,显得媚雅,可以暂且放过。
      余先生才力雄健,笔著甚丰,但也有被催魂之时,无法从容产子。往往以艺术为业的,最容易吃不得不“违背”艺术的苦头。
      究竟是用尽种种方法催产艺术,硕果累累的好,还是任由其与道遨游,生出“老子”的好,每个人都自有答案和无奈。(偶的答案与无奈...)
4.偶对论坛的一点看法。
      偶的诗与坛子里很多人不同...反正有容乃大,偶很少参与诗评和屏诗,一方面是无才让贤,另一方面还是无才,所以不敢在别人身上挑自己没能解决的毛病。本来也有不想妄言生枝的意思,但今日看了黄永玉谈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养就了自己的人品----这是我可以相信并予有戚戚焉的(每个人都写过出乎自己预料的作品吧),所以即有所感,就来此实践偶的心向往之。
ps:我在4个版面发了帖子,就这个我自己最不满意。原因很简单,我在这方面最弱,然而这要求的付出却似乎最多。为了勉励自己和观点与我相近但未看过某些文字的同好,我决定把一些资料也放进来。2005.1.29。
发表于 2004-4-2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木犀在 2004/06/07 08:28pm 第 1 次编辑]


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诗,你说出了我心里想的东西……
问好!
发表于 2004-4-2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学习了.
很多东西说得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4-5-4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http://www.zmcode.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9&topic=925&show=0
呵呵,看见了一些言论,偷偷到这里来发表下意见。
先论李敖的观点----至少我手上的几本余光中诗集里好象没有那首诗,也就是说,余光中自己,还有为他编辑诗集的人,都没有怎么看重那首诗。我所知道的是,余光中虽然在大学任教,也有各种津贴,还有版权费等等,但是也有各种应酬支出----在金钱、时间和精力上,甚至部分在身份地位上,都不容许他只出精品(--常被催魂)。以一个诗人不够好的诗来攻击他,实在是不太厚道。当然,同一时代的人觉得不公平(怎么他不怎么好的诗都可以惑众啊之类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只是想提醒一点,历史对于人们往往是只取其大要的特点(并常怀宽容的善意)。犯小罪的,反道德的,甚至有点叛国的(庞得T_T),莫不宽大处理,留下令名。----至于不忤逆当局如李敖,不清高气敖如李敖,是有点求全责备了。

然后是辛然的----显然,被我们知道的隐者或者要干事,或者是邀名。至于不被我们知道的隐者,当然可以说:“有吗?不存在哦”。
然后是晴天心情的----五四以后,汉语凡几变。我不是研究语言的,只能说说我的感觉。到现在为止,我见识的最好的汉语,是王小波的。王小波推荐和评说了些人和他们的语言,虽然不错,不如王小波之集大成。但是王小波的语言音乐性还可以提高----当然,先忽略散文和韵文的天性差别和人力的局限,单说理想性的----至少可以到多年以前的《雨巷》的地步。现在音乐性的语言,余光中大约也是一时的颠峰了。
    怎么说呢,语言从五四造,发展的主要倾向是越来越现代化,这个工作是个金字塔状的,有处于颠峰的旗手很重要。我说“余光中大约也是一时的颠峰了”,就是指他曾在某一时刻代表了进步的潮流。当时,余光中写了篇文章叫:“下五四的半旗”,就是要推动语言进步。无可否认,五四作家的影响余韵当时还是较严重的,余光中矫枉过正也许有之。----在语言上,我认为余光中还是比朱自清好些,毕竟时代处境不同嘛,至于艺术上,则我不知道了。
  
    至于说到《乡愁》,张叹风是这样评价的(节选):“最后一段将全篇升华,触目惊心……没有国魂、民族魂的人绝对做不出来,没有大才思,没有‘删繁就简’大手法的人绝对做不出来。”----我们都知道,评论家往往说一些作者甚至作品都没有的东西,但是我到现在为止,见过的先平淡后升华,并且到达较高境界的,就只有日本的一位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的《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当时我颇讶然,因为当时只知道余是“著名”诗人,他也是“著名”诗人,以为:这就是成为著名诗人的素质?----我后来还特地推算了二位诗人做这二首诗的年纪,都是三四十开外,才松了口气^^。
当然,我不免不怀着悲哀想到,由于过于典丽和年事已高,余光中在语言上也将渐渐在时代的后面,成为一时的里程碑了。只有在脱于语言桎梏的纯艺术上继续跋涉了。现在是他丰收的时候,却是我没看见导师的时候啊。王小波殁,余光中老,我却仍只有学习他们并难以达到,不亦悲乎。

 楼主| 发表于 2004-5-4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灵犀在 2005/01/29 04:09pm 第 1 次编辑]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九卷本《余光中》集。今天我去看了文论类的一卷,内有一篇《诗的三种读者》,我个人比较喜欢,想转过来以饷同好,不料至少以“余光中 诗的三种读者”这样的关键词搜索的结果不能算惬人:百度太少,6个结果,无全文;google,6000多项,估计有全文也难找出。故决定将其打出来。
                    《诗的三种读者》
                                 余光中
   不时有人会问我:“诗应该如何欣赏?”
   这问题实在难以回答。如果问者是一个陌生人,我就会说:“那要看你对诗有什么要求。如果你的目的只在追求‘诗意’,满足美感,那就不必太伤脑筋,只要兴之所至,随意讽诵吟哦,做一个诗迷就行了。如果你志在做一位学者,那么诗就变成了学问,不再是纯粹的乐趣了。诗迷读诗,可以完全主观,也就是说,一切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口味。学者读诗,却必须尽量客观,在提出自己的意见之前,往往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在进入一首诗的核心之前,更需要多认识那首诗的背景和环境。学者对一首诗的‘欣赏’,必须建基在‘了解’之上。如果你志在做一位诗人,那读法又不同了。学者对一首诗的责任,在于了解,不但自己了解,还要帮助别人了解。诗人面对一首诗,尤其是一首好诗,尤其是一首新的好诗,往往像一个学徒面对师傅,总想学点什么手艺,不但目前使用,更待他日翻新出奇,把师傅都比了下去。学者读诗,因为是做学问,所以必须耐下心来,读得彻底而又普遍,遇到不喜欢的作品,也不许绕道而过。诗人读诗,只要拣自己喜欢的作品就行,不喜欢的可以不理----这一点,诗人与一般读者不同,不同的是,一般读者读了自己喜欢的诗,就达到目的了,诗人却必须更进一步,不但读得高兴,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加利用。譬如食物,一般读者但求可口,诗人于可口之外,更须注意摄取营养。”
    当然,学者和诗人在本质上也都是读者,不过他们都是专业的读者,所以读法不同。非专业性的读者,可以称为“纯读者”,“纯读者”之中未必没有博学而高明的“解人”,只是他们不写文章,不以学者自命而已。
    一般的纯读者,往往在少年时代爱上了诗。那种爱好往往很强烈,但也十分主观,而品味的范围也十分狭窄。纯读者对诗浅尝便止,欣赏的天地往往只限于三五位诗人的三五十首作品。因为缺乏比较,也无力分析,这几十首诗便垄断了他的美感经验,似乎天下之美尽止于此。纯读者的兴趣往往始于选集,也就终于选集,很少发履及于专业,更不可能进入全集。且以《唐诗三百首》为例,因为未选李贺,所以纯读者往往不读李贺。至于杜牧,因为所选九首之中,七绝占了七首,所以在纯读者的印象之中,他似乎成了专用七绝写柔美小品的诗人了。纯读者的品味能力,缺乏锻炼,无由扩大,一过青年时代,往往也就不再发展了。
   
     我在少年时代读诗,自命可恃直觉与顿悟,对于诗末的注解,没有耐心详阅。这种“不求甚解”的天才读法,对付“床前明月光”和“桂魄初生秋露微”类的作品,也许可以,而遇到典故复杂、背景特殊的一类,就所得无几了。学者读诗,没有一个能不看注解的,要充分了解一首诗,不能不熟悉作者的生平与时代,也不能不分析诸如格律、意象、结构等等技巧。中国的传统研究往往太强调前者,西方的现代批评又往往太注重后者,如能两者相济,当较为平衡可行。诗的讲授、评论、注解、辑选、翻译等等,都是学者的工作。
    诗人又是另一种特别的读者。苏轼读诗,和朱熹读诗是不一样的。诗人读诗,固然也求了解别的诗人,但更想触发自己创作的灵感。所以苏轼读了陶诗,便写了许多和陶之作。苏轼集中,和韵次韵之作,竟占了五分之一以上,那首有名的“人生到处知何似”也是为和子由而写的,但子由的原作却无人读了。杜甫之名句“转益多师是汝师”,正说明了要做诗人就要放开眼界,多读各家作品,才能找到自己要走的大道。低下的诗人只能抄袭字句,高明的诗人却能脱胎换骨,伟大的诗人则能点铁成金,起死回生,无论所读的作品是好是坏,都能转变为自己的灵感。
    读者读诗,有如初恋;学者读诗,有如选美;诗人读诗,有如择妻。
    读者赏花。学者摘花。诗人采蜜。
      
                                          1979年夏
打出来了,其中有些舛脱,待异日订正。
 楼主| 发表于 2004-5-4 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灵犀在 2005/01/30 12:09pm 第 1 次编辑]

偶摘录的印象比较深的古诗话。
1。王昌龄 《诗格》:“用事不如用字,用字不如用形,用形不如用气,用气不如用势,用势不如用神。”
     这种评比是我比较喜欢的。类似的还有一条,然语义已模糊,又忘出处,待异日完补。
2。刘熙载 《艺概·诗概》:“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陶渊明自庚子距丙辰十七年间,作诗九首,其诗之真,更须问耶!彼无岁无诗,乃至无日无诗者,意欲何明?”
    这个只有想望古人(和类于古人的那种人)了。一、文艺的进化(或者曰:异化)是不可逆的。诗人(比如:瓦雷里)追求纯粹的“诗性”,画家追求纯粹的“画性”①是各种元素分化的大势所趋,也毋用以前融合的杰作来质疑:万物咸出于大海,乃各自发展为鸟飞马驰,并不为违本性。二、文艺于商品经济的结合也是不可逆的②。
3。刘熙载 《艺概·诗概》:“东坡、放翁两家诗,皆有豪有旷。但放翁是有意要做诗人,东坡虽为诗而仍有夷然不屑之意,所以尤高。”
    也只有想望古人而已。或者相信仍有如此诗人罢。
①张延风著《法国现代美术》P47:西方艺术发展到20世纪初,一个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绘画不是表达某种观点和思想的工具,也不是历史、文学、宗教的图解。越来越多的画家追求纯粹的画性,争取绘画的完全独立。
②张延风著《法国现代美术》P99:科学技术给艺术的构思、创作、展览、流动、交易、收藏、普及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发表于 2004-5-5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想法比较零碎
 楼主| 发表于 2004-5-22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灵犀在 2004/05/22 11:28am 第 1 次编辑]

评 芦花 的诗
第一类:《水上烟花》
我和你坐在水上
夕阳正落得妩媚
我和你坐进夕阳
晚风正虚无地吹
我和你坐在风里
远方正变得暧昧
我和你坐在远方
摘一朵夜色的玫瑰!
《回 家》
我在回家的路上
看见了一位少妇
我试图将她勾引
尾随她走进了房间
那个房间空空如也
我的欲望空空如也
少妇的身上空空如也
一只黑猫呼啸而过
那个少妇背对着我
那个少妇似乎在微笑
当她就要转过身来
我突然丧失了欲望
我的欲望干干净净
少妇的脸上干干净净
整个房间干干净净
我掉头离去走的干干净净
我回到家打开房门
我的妻子背对着我
我的妻子似乎在微笑
当她转过身来我突然目瞪口呆
我的欲望目瞪口呆
妻子的脸上目瞪口呆
整个房间目瞪口呆
一只黑猫跳到我怀里

7、
《找》
天使们把灯关掉
我偷偷溜进了食堂
食物们都在睡觉
我找不到我的筷子
天使们把灯关掉
我偷偷溜进了商场
商品们都在睡觉
我找不到我的钱包
天使们把灯关掉
我偷偷溜进了教堂
上帝们都在睡觉
我找不到我的信仰
天使们把灯关掉
我偷偷溜进了社会
工作们都在睡觉
我找不到我的位置
天使们把灯关掉
我偷偷溜进了爱情
情侣们都在睡觉
我找不到我的恋人
天使们把灯关掉
我偷偷溜回了房间
被褥们都在睡觉
我找不到我的身体
这类诗在重复中见灵动,非寻常手笔可到,颇见造诣。
《红与白》
天空寂静
云朵寂静
洁白的羊群走过寂静
阳光灿烂
桃花灿烂
鲜红的火焰吐出灿烂
我的爱人
坐在河边
《凉》

风吹过湖面
漆黑的夜空水波粼粼
风吹过夜晚
四周的山谷面容沉静
风吹过月亮
满天萤火虫睁开眼睛
风吹过风
无端想起你眼中的冰凉
《房 间》
我的裤子坐在我的椅子上
我的衣服躺在我的桌子上
我的鞋子睡在地上
我的衣服坐在我的椅子上
我的鞋子躺在我的桌子上
我的裤子睡在地上
我的鞋子坐在我的椅子上
我的裤子躺在我的桌子上
我的衣服睡在地上
这是同种方式但未为佳的作品。最后一首可能是实验习作。
 楼主| 发表于 2004-5-22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第二类:《对 立》
像石头一样坚硬
就会像石头一样脆弱
像死亡一样虚无
才会像死亡一样强大
《相对论》
眼前是一秒钟的漫长
身后是一生的短暂
身后是一座城市的拥挤
眼前是一个房间的空旷
《另一些》
一些水和水亲吻
一些风走在风中
一些纸被纸抱着
一些人转眼失踪
另一些水口渴而死
另一些风尘埃落定
另一些纸叠成火焰
另一些人留下叫喊
《距 离》
他的面前是一截香烟
他的背后是一个下午
他总能听见
有人在模仿他的咳嗽
他所有的夜晚深不可测
她是一条穿着睡衣的鱼
她在房间里游来游去
灯光是水 音乐是灰
她怀抱一面镜子
哭得像眼泪
他们住在隔壁
住在地球的两极
引的诗比较杂乱,恐不宜为论,姑妄言之:之前是同异周转,这些是相异并举。
结合第一类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辨欲望是很浓厚的。但是我以为,下面两首也是举异的诗可能更好:
《光》
一扇门
开着
不是大敞四开的开
而是开了一道缝的开
有一些光
从里面跑出来
不知道能跑多远
另一些光
在里面呆着
不知道能呆多久
《病》
你来的时候
有一朵花瓣
开在我的脸上
静静的开着
开得灿烂
你走了以后
有一颗眼泪
握在我的手中
紧紧的握着
握得生疼
 楼主| 发表于 2004-5-22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芦花 的诗太多,暂停。先勒下要点。
创造力很强,文字造诣很深,思辨力也不错。
其中两点给我印象很深,一是将64卦敷演或就题成诗。二是诗中的比喻很多。
前者说明作者有某种欲望,无论是创造方面的还是“野心”方面的,后者说明作者有某种能力,“比喻力是天才的标志---亚里士多德”这两者我都欠缺,尤其比喻,羡慕中。
呵呵,到这里,我还只看到第三章,至于长诗、诗剧(往往也是旺盛创造力的体现)还没看呢。
但是,充沛的创造力和才华,也容易搅起泡沫;泡沫出现了,思辨力就要下降:
42、
《冷静》
天冷了 就静下来了
43、
《风铃》
挂在风的脖子上

44、
《自画像》
天黑了
不怕
一个人
不哭

45、
《状态》
干完活
睡觉
吃饱饭
望天
发表于 2004-5-23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好!!!诗歌!!!!!!
发表于 2004-5-25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我有次在搜狐看到一位老者对诗的评述和理解,偶感觉老者应该属于高人!以后再那再没看到关于他写的文章后,偶也玩消失了~~~~~
发表于 2004-5-27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灵犀兄,小弟的写诗的观点就是。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自己的诗。
而对什么是诗,,诗的规范,,都是围绕着表达而言。
正如人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可能我是结巴,,但同样有表达的权利~!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下面引用由傲笔狂书2004/05/27 06:26am 发表的内容:
灵犀兄,小弟的写诗的观点就是。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自己的诗。
而对什么是诗,,诗的规范,,都是围绕着表达而言。
正如人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可能我是结巴,,但同样有表达的权利~!
如果我损害了你表达的权利,我表示道歉;但是请指出来,好让我改过和不再犯。
至于表达----表达很重要,对于大多数本质而言,表达关系着本质的实现。
关于你自己写诗的观点----很好,我支持你。

但是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自己的诗。”----这个观点更可能是对于一类人,他们倾向于保持、表现尽可能纯净的自己。他们好在这里,不会写违心的诗,不会成为文痞(甚至文佞);但是他们的缺点也在这里,不会吸收充实,不会成为文豪。因为自己的文字可能不是足够好的文字,自己的意思可能不是足够好的意思;不过如果文字和意思都很好,那也不会是不好的诗。----他们更看重原汁独创的快感,甚于追求可能异己的艺术的完满。
     
“什么是诗,诗的规范,都是围绕着表达而言。”----这个就有点对“自己的意思”非常自信的味道了,但是我不能说它是错的。老舍曾说:“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那是希望美能够达到极点。反过来也成立,子曰:“尽美矣,未尽善也。”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感兴趣事物的个人看法

最近在看一本理论入门的书,看得很马虎,但是有些知识点还是很有趣的,摘录下来:
“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的精神有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分别由科学、艺术、哲学来满足之。但就个体而言,人却没有这个可能或者自由,特别在分工精细的现代社会,人的精神生活实际上常常处于偏枯状态。
文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审美的总前提下,必然要竭力满足人类对它提出来的知、情、意的精神需要。于是便造成三种审美类型: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表意性形象。也是人类三种审美理想的的全面展开。
这样有三种至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艺术至境结构,并被长期研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偏向:华夏偏于『意境』这种抒情至境,西方偏于『典型』这种写实至境,至于『象征』这种表意至境,早已被中国两汉前的古人所发现,并进行了一些研究,后来艺术中心转向抒情,就把这一范畴冷落和遗忘了,直到20世纪现代派艺术的普遍的哲理化倾向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才使人们重新发现了这一至境。
至于为什么只有三种,一方面是只梳理和归纳的只有三种;一方面还可能与事物的发生学有关系:万事万物的最高归类一般只有三种。”
呵呵,不错吧。只不过偏向不是上面说得那样简单,不过大体应该没问题。
还有就是臻于至一估计是没可能了,但就因此偏至,恐怕反落下乘----那就不必有融合的努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6: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