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27|回复: 3

答华语现场文学网站诗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3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堤:
请见闻谈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体会。
○见闻:
写不了长的,只好改写短的,我是一个误入诗徒的寻梦人。其实最初的写作,只是想抒发内心无法对人言说的快乐或痛苦,但这么一写下来就是20年,反而越来越离不开诗歌这种表达形式了。
尽管诗歌本身对我,没有什么功利性的帮助,相反在为诗的道路上我付出了许多代价,我所出版或者主编的诗集都是自己掏的银子,总花费达数万元,而现在家中书柜中已经逐渐变了颜色供蟑螂或蛀虫栖息的几千本书籍,曾经也是我唯一的财富,多年的奔波生涯,棉被都不知道丢弃了多少床,惟独这些厚重的书,走到哪搬到哪,竟然没舍得丢弃一本。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或许有所不值,但对我而言却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最早写的作品体裁是小说,一写就写了三万字,那时自己才17岁,本不懂什么是爱情,却凭空写了爱情题材,所以最终也没有发表。而我第一次变为铅字的作品是诗歌,就认为发表诗歌容易些,实际上都不容易,我曾经收到过许多的退稿信,而很难得收到采用通知。我自1984年从事文学创作及发表作品以来,一直没有所谓的成名作或者代表作,这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是失败的。但我也没觉得太重要,毕竟我不是一个专职作家或者诗人,诗歌只是我不可或缺的一个爱好。我在1987年曾经有过一次焚稿的举动,就是把1987年以前没有发表的所有作品基本烧掉了(包括我上面提到的那篇爱情小说),以为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写出什么惊世之作。现在想来这个举动是幼稚的。其实写好写坏,作为自我欣赏或者一个比照还是可以的。
我对诗歌创作,历来主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而且由于我自己的外语水平极差,不可能阅读外国文学原著,由此使我也排斥阅读经过翻译了的外国文学。只是大量阅读了中国古典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作品,这样在一些西化的作者看来,属于跛子一般,但我觉得与其不懂装懂还不如直接就说不懂更来得痛快。
我是个反对诗人无故自杀的旗帜鲜明者,对某些人借自杀的诗人抬高自己的某些功利性行为也是不齿的。我的座右铭是:“不要把诗歌当成生命,但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诗歌”!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大学举办了“作家班”类的东西,便兴起一股读“作家班”的热潮,我当时对一些卖身或买血去读作家班的行为也是持异议的,我觉得不可为时即不为。
早年,我还曾与爱好者创办过文学社团,编辑过文学小报等,那时的热情现在想来,也觉得热血沸腾。或许年纪大了,稳重也成熟了,现在对一切都看得很淡了,我已经多年没有主动投过稿了,也不再为发表什么作品而狂喜了。
其实在1995年以后,尽管没有放弃手中的笔,我写的诗歌作品已经很少了,直到2000年上网看到还有那么多同好,才又扬起了热情,网络打开了人们的交流空间,但对我而言,生活也不仅仅只有诗歌!
□肖今:
对我而言,生活也不仅仅只有诗歌!
其实对大家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你是终于跳出圈圈再画无数个形状不一的圆啊,所以你不会计较更多、不会患得患失。
请问,你对目前网络诗歌有何感想?现在网络写作主要有三代人:六十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你能具体分析一下这三代人诗作的差异和共同点吗?
○见闻: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圆圈,不由个体的人来选择,我其实是不太会处理好生活的人,在别人眼里也是无趣乏味的之人,但我不觉得自己是在画圈,也不想画,因为觉得自己再伟大也伟大不过阿Q,所以对圆形本来就不敏感。
其实对网络诗歌而言,我的体会并不多,因为在我看来纸质诗歌也好,网络诗歌也好,只是载体或者介质的不同而已,但由此认为诗歌的春天来了,则属于盲目的乐观。
因为网络只是让诗歌的交流变得容易了些,打破了发表的桎梏,却根本上没有改变诗人的地位,包括生存环境和条件。而且这个虚拟的空间,越来越圈子化了,浮躁气横行,这其实是值得警惕的。试看当今网络诗歌山头遍地、旌旗无数,有的甚至一杆大旗下面只站着一个人在叫嚣的,虽则其勇气可嘉,但动作优美姿势不一定也好看。由网络诗歌的虚火过盛的现状也不难看出,诗人们的发表欲望还是很强烈的,因为平时一些不得志的诗人谈及诗歌在纸刊发表的艰难,都爱说“我才不在乎发表不发表”类似的话,其实骨子里是非常想发表的,所以网络诗歌使诗人的虚伪的一面也得到了提升。
对网络诗歌我的意见是由于其间良莠不齐,必须进行及时的梳理和引导,而不要把网络当场战场,可以争论但不要争吵,诗人必须培养良好的心态携手并进共度难关才可以使诗歌达到真正的繁荣。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有时代性的,一个时代的好作品就有一个时代很深的烙印,所以新一代的人读过往时代的作品,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而不要动不动就一句“大师,狗屁”来了结。网络诗歌也是一样的,至于目前网络写作主要有六十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这三代人,我没有做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不过一开始网络诗人多是新人,可能以七十年代为多,然后是八十年代的,因为我多不认识,后来六十代的也逐渐上网了,而且喜欢用原来纸刊发表作品的名字,所以让我发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感到很亲切,毕竟我也算六十代的吧。其实诗歌有时代性,但也无须刻意去划代,因为上述三代相差年份并不大,非得弄出什么代沟我觉得大可不必,一般而言,六十代的人生活经历还有些复杂,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几乎在同等起跑线上了,没必要争个高低上下、谁比谁更牛,诗歌的好坏是萝卜青菜,只要自己吃着有味道,观者不反感就足够了,不一定非得嚼着舌头弄出多大的声响和动静出来!
□雨做的云:  
你觉得网络诗歌的出路在哪里?很多前辈都和我说过网络诗歌不是终极,网络上留不下什么,要想被承认,还是要在刊物上发表作品才行,最好出诗集。呵呵,像你们一样——可是你觉得出诗集对你是最大的安慰吗?  
○见闻:
网络诗歌的出路在哪里,这个命题是很宽泛的,因为不好说,也说不准,前面已经说过,我对网络诗歌的发展前景是不乐观的,最起码照目前这个状态发展下去,看不出对诗歌地位或者诗人地位有多高的提升,而对不断升级的混乱状况,我感到的是沉重,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希望网络真能造就诗歌的繁荣与昌盛!
我是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的,记得早在1995年,出版界曾有一种言论,纸质品最终将被无纸化的电子图书(即e-book)所取代,而且乐观地估计,时间不过三、五载,似乎那个时候,每个人手上都是握着一个掌上电子书就可以了,谁知至今快10年了,在出版市场图书的销售量依然是第一位的,而多少试图开发电子图书的出版社,不但没有捞到钱,而且连项目都下了马。这个对网络诗歌而言也有借鉴意义,所以我的观点是网络与纸质品必须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由于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稳定性,经过梳理后的东西还是要以纸体为载体存起来,让其变得久远。最起码对目前而言,这还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传播途径。
关于作品是不是发表了,才会得到重视和肯定,我觉得这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其实一个普通的诗人,即便在《诗刊》这样的刊物上一年发表一首诗,也不等于就被承认了,而且即便这样发一首也不容易,目前这类刊物的关系稿、人情稿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了,你的一首自由来稿,基本属于沧海一粟,泛不起任何的波浪,所以不要过于在意。换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诗歌刊物,多数印数很低,万把册的有,几千册的有,真的发表了,传播范围也不是很大的。
关于自费出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主张也是看经济条件而定,而不是为了出本集子,弄得自己要勒紧裤腰带。我出诗集是为了一种对诗歌创作阶段性的纪念,也没有感觉什么安慰不安慰,实际上出来了,到处送,是个累赘。所以我出版的书基本上是送各地图书馆,尽量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留下百来本备用就够了,省得放在床底下,自己看着都心堵。做这些事关键还是心态要好,如果总想自己出的诗集要换成银子,变成人手一册的畅销书,那就会很失望,现在的出版社很少不要钱给你出版诗集的,因为出版毕竟是有一定成本的。享受到免费出书待遇的,在诗人圈子里似乎只有汪国真等极少数诗人享受到过,但对上述这位诗人,许多“天才”类诗人是嗤之以鼻的,所以那样的话想出版一本又不要钱又要给稿费的诗集就更难上加难了。
□辽:
在我看来,网络诗歌到诗歌报论坛达到鼎盛(至少从参与人数和诗歌数量来看),现在似乎有退潮的迹象?请问对华语现场这一类正在艰苦创业的论坛的发展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呵呵,我的问题是不是有点跑题了?)  

○见闻:
我总觉得,诗歌网站也好论坛也好,不一定单方面追求某种人气效果,网络只是诗人之间人或作品交流的平台,只要交流正常存在着就够了。而任何事物发展都有高潮和低谷,这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一个人在网络生活久了,都会产生疲倦的心理,不过只要平台存在一天就会不断有人来来往往,这就足够了。至于华语现场,我钦佩创站者的勇气和精神,我会努力为其鼓与呼,希望能发展成为一个较为优秀的文学网站。其实我们都有本职工作,都要为生活奔波,我觉得心系网站,不等于整个人就要完全挂在网上,客观条件也不允许。我也一再劝站长不要弄得自己太累,身心疲惫是不可取的,一切来日方长!
□迷:
问的都好深懊哦
偶来问个轻松的,你家公子现在几岁了?听说你每天还要去接送上学捏。
家庭与诗歌分量对你哪个更重些?

○见闻:
我的儿子马上满4岁了,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他非常哪个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对养育孩子的观点是自由成长,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我之理想境界。
孩子现在上幼儿园,我负责每天下班接孩子回家,我觉得是为人之父的责任所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其实人生就是生人,但生不是主要的,谁都会生,关键是育,抚养成人才最重要,当然,孩子长大了都是祖国的花朵,并不是私有财产,所以我从不对孩子说那些要他回报养育之恩的话。
家庭与诗歌是两回事,不可相提并论,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抽象的,一个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是形而上的(属于精神领域),不过家庭的幸福与否会影响创作情绪,这个倒是个不争的事实。只是在我没有家庭的时候,我可以把除了自己吃饭的钱都用于购买书籍、出版诗集上,但有了家庭,必须在满足一切家庭开支后,才可以用于诗歌方面了,这一点也是真实的。而且我一直主张要吃饱饭再写诗,所以我不感觉是很矛盾的!
□丸九郎:
我问个最多余的问题。
请问怎么样在网络诗歌中提高自己呢?您是怎么做的呢?
○见闻:
我的天,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不知道你指的是网络诗歌中提高自己知名度还是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前者,我由于从来没有想过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所以基本上采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态度的,因为我写诗20多年了,在纸质品上也发表过不少东西,但知名度与我还是很遥远的吧,最起码我初上诗歌网站时,报上名号,没几个人知道“丫是谁”的。而我自己在网络上也不喜欢到处乱窜或者到处贴作品,只长期几个自己较喜欢的诗歌网站驻扎或者走动,但也很少发言,我的性格也不是特别会与人交流,不属于“见面熟”的那种人,所以知名度是谈不上了。我觉得一些网络诗人为了提高知名度,采取机关枪扫射式,跟诗沾边的论坛就登陆,一有新作就分别上贴,一贴就贴一排,似乎久了也能混个脸熟,不知这样算不算有了知名度呢?
对于后者,由于网络交流的便捷,而且风格体裁各异,比纸刊要丰富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多读多看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写作水平的,像我这样一个懒惰的人,由于在网络上呆久了,看见别人写得那样快捷和顺手,不免手痒,也刺激了我的写作欲,但是否有所提高,倒不好说,因为我写的东西本来就很一般。而且由于脑筋死板,想突破过去都很难,有越写越差之感。不过我觉得如果对初学者,如果肯不断地坚持写,在某个阶段,水平的提高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借助网络交流的便利,可以与一些写得比较好的人建立联系,多比照学习,或者进步更快。当然,在交流过程中,每个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采取拍砖头方式,有的喜欢采取送温暖的方式,我是属于后者的。我觉得激励式的评论比贬低式的评论更能使作者树立自信心。

□风舞娃娃:  
总觉得写诗的人会把一些东西想的过于浪漫化了与现实的落差太大,在现实中永远也找不到那种唯美的画面。不免心底会有一种失落感,有时会情绪低落,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的呢?如果有的话,想知道是如何调节的?
○见闻:
人本来就是情感的动物,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使然,诗人的浪漫有的浮于表,有的沉于内。我是个情感内蕴的人,不会轻易去表达,所以也就很少受到外来情感的伤害,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伤害,也多是自己折磨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对生活和爱也有过高的不现实的期望,总觉得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但经过磨砺和挫折后,终于明白,个体的人是渺小的,要想活得更好必须适应社会现实,我不是一个张狂的人而且生活得很低调,所以这种调适对我而言,很容易达到。我出生在北大荒,属于黑五类子女,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而且我的性格比较坚忍,只要所遇到的困难或者痛苦,还不至于彻底把精神摧毁,我都可以坚持下去。记得10多年前,我作为业务员去外省讨债,最后兜里只剩下15元,我竟坚持了15天,每天我饿着肚子,但面对他人时,可以表现出若无其事可以长期抗战到底的样子,终于把欠款讨到手里。但是那段日子是非常难熬的,我除了靠写诗发泄内心的郁闷外,就是半夜三更了还跑到大街上溜达,听那些鬼哭狼嚎的露天卡拉OK表演,以掩饰内心的空虚和害怕。我没有吸烟喝酒的嗜好,所有连抽闷烟喝闷酒,借酒消愁都不会的。
其实人的失落感是无处不在的,情绪的变化也显而易见,这些最好靠自我化解,即便是找别人诉说,前提必须是别人愿意倾听。如果说“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道德的,反之“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也不值得推崇的。毕竟生活需要的是更多的笑脸,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幸福了,自己还有什么不幸可言呢。其实曾经伤过痛过,没有什么不可以承受的了!
现在我有自己的孩子了,无论生活或者工作中受到了什么委屈,见到了孩子,我就不由自主地开怀了。
□空灵部落:
“爱就爱了,做就做了。写就写了,贴就贴了。”每见你的贴子,总有这样的几句话,也总在心里挥之不去!这是一种随缘的心态,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在这平静之中,见闻有其不见张扬的自信力,敢爱敢恨、敢为敢当;也有其诗观的定力,诗者是其诗作的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者,世界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漂亮的姑娘也没有一付同样的脸面,对于诗评,“喜欢采取送温暖的方式”,但也对不同的评语泰然处之,坚信自己,坚信自己的选择和道路!你是诗界的圈内人,也是以出版为生,深得其中的奥秘!的确,生活之中不仅仅是诗!这已经超越了诗的境界。
可以说诗是诗人的情人!这样的情人会相伴你一生。现在只是约会的时候要选择好山头,不然那些在窄巷中欲想通往罗马的人会觉得你挡了他们的道,这种以其重技巧而拉帮结党的行为在网上极不鲜见,请问:对此有何评价?有人明确将技巧放在第一,良知放在最后或者根本不涉及,这是诗吗?

○见闻:
首先感谢你对我内心世界的解读,不过有些评语让我汗颜,有些境界我还没有达到,还需要努力去做。
对于我而言,诗歌不是情人关系,但却是唯一值得信赖的朋友。因为情人是有性别差异的,是异性间的爱恋,就容易导致“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结局,但朋友关系的维系如果是互相的信赖,就不会产生因爱成恨的结果。
关于那些持“诗是诗人的情人”言论的,我觉得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约会地点,可以相约在静静的顿河边,也可以相约在歪脖子树下,或者就在公共汽车上表达爱意,我们都无权干涉的。但是非得指定以何种方式限定人家的约会方式,我认为就是干涉别人的自由了。诗人的拉帮结派、好恶斗狠的习性是由来已久的了,不是这两年才有的新生事物,早在五四新文学时期就存在的了。至于到底哪条道路可以抵达罗马或者诗歌殿堂,并不是靠网罗的旗手或者吹鼓手多就可以的,一切都必须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
我总认为诗歌要源于生活或者是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感悟成诗,诗要有技巧,但这种技巧有如汤中放的味精,适可而止,过之就难以下口。而且我觉得诗歌审美意识要比审丑意识更重要,毕竟诗本身的表现形式是惟美的。哪怕对于下半身而言,可以抒写的地方也很多,为什么偏偏要针对一片树叶就可以遮盖的地方不厌其烦地描述呢?我是个主张“人品高于文品”的人,所以对那些“技巧第一”其余统统狗屁的诗歌,我也认为是狗屁的!这类东西或者看上去很美,或者看上去就很丑的东西,终究会被时代唾弃的,这一点我坚信。
孔子曰“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但言而无信,文而无良,我同样相信是走不了多久也走不远的,靠这类东西到达罗马,等于摩托车靠骡子来拉了!
发表于 2004-4-30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华语现场文学网站诗友

不错不错,非常真诚~
发表于 2004-4-3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华语现场文学网站诗友

呵呵,见闻兄在开记者招待会呀,准备好了, 有空妹妹也去采访你:0
发表于 2004-5-1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华语现场文学网站诗友

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4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