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47|回复: 2

[转帖]不忍卒读的《海子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忍卒读的《海子传》

来源:新京报   www.thebeijingnews.com    日期:2004年4月30日0:46  转载请注明出处

   
书友酷评
《海子传》/余徐刚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
□郝岩冰
  如果没人写这本书,或者不是这个人写了这本书,或者这个人写了这本书但是我没有读———我都觉得是一种幸福,我可以让我的想象如同一张白纸一样干净而且安详———但是我非常不幸地读到了余徐刚同学的大作《海子传》。
  该同学“以其是海子同乡的地利优势条件,在海子家乡作了大量实地调查,获取了诗人生平的丰富又宝贵的第一手新鲜资料(包括大量图片),这些甚至是以前从来不曾公开的”。余同学惟一真实的资本大概也就是这个难得的“同乡”名义。这些所谓“新鲜”的东西,以及对于安徽省安庆怀宁县高河查湾镇查河村的地理、气候、风貌的一些虽然粗浅但还不失真实的描写———构成该书可以入目的部分。除此而外,这位出生于1980年的同学,“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近年致力于诗歌以及海子的研究”的同学,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一堆不忍卒读的五号汉字。在数百页纸上,余同学展示了他急功近利而且浅薄苍白的叙述语言,飘忽不定而又刚愎自用的叙述视角。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作为一个“传记作者”的余同学有怎样的阅读视野、思想深度以及对于文字的最起码的操作能力。
  在余同学看来,他所为之作传的这位“同乡”堪为一切褒义形容词的主人。该同学的语气溺爱得近乎阿谀,穷其本事将一个诗人的传记弄成一部讲述英雄的革命电影,而且这个英雄注定了是上帝派往人间的救世主,余同学甚至将这个英雄安排为上帝本人。海子是“上天赐给他们全家的福音”,是“天才的小神童”,他的出生是因为“上天似乎也有一定的灵性”。这或许是因为作者对海子的喜欢,但如果是真爱的话,就不要用自己粗糙的文字和肤浅的想象去为一个死者立言———这是一个传记作者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如果连这个底线都保证不了的话,立丰碑的美好愿望只能变成糊面具的滑稽。我为这个我曾经无比热爱的诗人叹息。甚至愤怒。
  在该书封面和封底处,余同学不厌其烦地给海子加冕,又是“诗歌英雄”,又是“诗歌皇帝”。我不得不再次惊悸于我上述的联想———余同学不会刻碑文,只会糊面具。这种充满了任意性和情绪化的“爱戴”,实际上只是在某种崇拜心理之下的一厢情愿而已。英雄何谓?皇帝何谓?是海子的美学追求?是海子的诗歌理想?余同学没有回答。但愿他能理解这些问题本身。该书的序言是由出版该书的责任编辑所撰写———这并不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位编辑的阅读眼光显然比我等要高出许多。作为一名职业编辑,他的视野显然要更为宽广,眼光更尖锐。在该书的三页序言中,他只字未提为之序的“著作”———《海子传》,也只字未提作者余同学。个中原因不得而知,但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余同学在下笔之时已经显露出了底气不足的架势———“安庆,安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类似于“安徽文化”这一类随意的概念界定随处可见。紧接着作者便拉出一大堆的安徽的历史名人,其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只不过是想说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类的话,以证明海子是钟灵毓秀罢了。这种幼稚的企图随即就得到了证明———“西川老家是江苏徐州,和安徽搭界。”我开始连笑一声都觉得丢人了。
  余同学在该书中任意评价,随意判断。对于历史背景的无知和抛弃,对于人际情感的模糊揣测构成了余同学大作的一大特色。在讲述海子母亲的时候,作者所道如下———“因着这个信念,坚强的操采菊(海子母亲的名字)付出了一个中国乡村母亲最多的酸辛,这酸辛里充满了泪水、汗水与爱,那是一种何等壮丽博大的爱啊!这坚忍(原字就是这样)不拔的爱主要由繁衍的生生不息与淳朴纯洁的母性精神构建而成。”这种貌似高深的叙述停顿之后的倾诉,实际上只不过是作者矫情肤浅的思考而已。
  据余同学介绍,海子生前有一个外号叫“冬子”,这个外号在海子死后给余同学留下了莫大的立功机会,但是余同学的表现却让人失望。余同学显然把握不住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称呼。用查海生?“这个名字被注册在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工作后的各种名目的证件上,这是他的正式姓名。”还是用冬子?“‘冬子’便成了查海生的昵称,查海生也接受了这个好听、乖巧的称呼。”于是在后来的叙述中,余同学便一会儿用查海生,一会儿用冬子,甚至在一页之内也要手忙脚乱地来回换。可怕地是这样的问题一再地出现在余同学面前。余同学说海子以前读苏联东欧文学,“不久后,也就是在一年级写学期的后半学期,查海生对西方能够哲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而海子回家过了一个暑假之后,余同学说“……自从爱上文学之后,查海生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哲学一转眼就是文学了?这种胸怀和气势到是该同学让我佩服的地方。这就是作为叙述者的余同学用俯拾即是的漏洞所展示的叙事本领。
  要求余同学把海子的故事说清楚,说完整,说得不至于让人掩卷代之羞愧已属苛刻,如果还要求余同学在这部“传记作品”中去客观冷静地把握对象,正确合理地选取词汇,以及在不太荒谬的理解之后引用古诗词———都是不近人情的。
  余同学是位在读的高材生,该同学“就读的安庆师范学院是海子家乡惟一的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本科院校”。作为该同学大作的一名读者,我想建议该同学下课后留在教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阅读训练。


发表于 2004-5-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不忍卒读的《海子传》

还没读过原文,据说新浪读书频道有。
这个余同学在网上倒是偶尔看见过,算略知一二。
我有另外一个意见:为什么没有一二个真正的懂诗歌或文学的人来写一部《海子传》呢?
发表于 2004-5-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不忍卒读的《海子传》

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
我不懂诗    我喜欢海子
我希望去学习诗歌了解诗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2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