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阅读者47期】大抵如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禾刀这样评:这首诗写得很随意,读起来很轻松,不是把文字运用得很僵硬,文字浅显,却蕴味内藏,这是高手,差别在诗歌理念认识。

看似为文随意,实则精心剪裁。文字无可删减,作者没有去过多地描述,踢掉形容词、副词成分,把状物的功能交给读者,这样处理产生两个诗性特征:语言精简,读者参与。再一点,作者把事件叙述控制在诗歌叙事的范畴,这个过程要弄清楚诗歌叙事、散文叙述、日常聊天叙事的区别,诗歌叙事是断裂式叙述,非线性叙述,不追求过程化叙述。

诗歌叙事追求主观性叙述的意义完结。作者只是把片刻的想象说出来,梦中的虎附于膝下,这种观察和联想,倒出自己的心迹。在现实与心境中,所惧怕的,或相伴的,在片刻的领悟中,作者只说大抵如此,这是诗歌意义深层所在。

在古代文学里,也有这一类高级的作者,把情感的东西隐藏在文字后面,在诗语体系中,构筑了大家易懂的语言表意体系和文字背后的语言表意体系,这样形成具有蕴藉的双频语言,这属于高级语言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1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3-4-11 13:16
为什么修饰在源于内在

深度修饰病是灵魂的,即使文本不用修饰词,诗体的确立已经来源于盲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换句话说,是对真相的扭曲,或者如你所说,是对本质常态的诗意发现的缺乏,滥用一些艺术成分或夸张或扭曲的弥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容我继续年轻 发表于 2023-4-11 13:59
禾刀这样评:这首诗写得很随意,读起来很轻松,不是把文字运用得很僵硬,文字浅显,却蕴味内藏,这是高手, ...

2个重点,一是叙事,二是无修饰,这两个做好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3-4-11 15:57
深度修饰病是灵魂的,即使文本不用修饰词,诗体的确立已经来源于盲目。

深度修饰可能就是臆造了,已经超过修饰的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3-4-11 15:59
或者换句话说,是对真相的扭曲,或者如你所说,是对本质常态的诗意发现的缺乏,滥用一些艺术成分或夸张或扭 ...

这与世界观的扭曲有一定的原因,有些诗人有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得舒服
所以、又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5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3-4-10 17:26
一种生活从平淡中获得的感觉,抓住,放大。这是好的,出新。问题是仍然属于对现象的修饰,诗的底片可能很平 ...

轮子一语中的。这首诗作创作和表达上还算是比较好的,它的修饰痕迹不是太直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5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下公众号上的点评:

[color=rgba(0, 0, 0, 0.9)]张国强诗题《大抵如此》,感觉作者是在揭示某种规律。什么规律呢?从文本时间来看,是处暑,秋之将临,已到一年之中矣;而午后,也是一日之中。若比拟人生,恰是人到中年。从意象来看,枝叶间泄下的光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虎皮的斑纹。何也?形似也。在下文中,作者果然点出了“虎”这一意象,然而这“虎”却是“梦中那只”。梦,代表过去、曾经。而且这虎“俯在我的膝前”,为什么“俯”?一方面,是自然的光斑投在地上,是为现实的意象。另一方面,或隐喻少年时的冲动、桀骜已被降伏,人生已“不惑”“知天命”矣,这不正是一个人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规律吗?大抵如此!王国维论诗词,讲究“隔”与“不隔”,而此诗之象与意浑融自然,或可称“不隔”。

[color=rgba(0, 0, 0, 0.9)]赵法龙:俗话说,秋后加一暑,是为处暑。此时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刻,天气依然高温闷热,“午后的光/依旧白灼刺眼”。这时候,在一棵老树下乘凉,小憩一会儿,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面上的光斑,斑驳陆离,迷迷糊糊中,仿佛看到了一只斑斓猛虎俯卧膝前。这样,现实与梦境,就在这样的特定场景下相融。

[color=rgba(0, 0, 0, 0.9)]党秀梅:这首诗的亮点是将自己别样的情思托付给淡淡的文字。午后树下乘凉,谁都有这样的经历,但诗人在枝叶泄露的斑驳里发现了梦中的物象。源于本心、又回归自然,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自我的认知过程通过诗的语言呈现出来,并且不露丁点雕琢的痕迹。特别是结尾巧妙地创设了特定意境,给读者留下不尽的遐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5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禾刀:这首诗写得很随意,读起来很轻松,不是把文字运用得很僵硬,文字浅显,却蕴味内藏,这是高手,差别在诗歌理念认识。

看似为文随意,实则精心剪裁。文字无可删减,作者没有去过多地描述,踢掉形容词、副词成分,把状物的功能交给读者,这样处理产生两个诗性特征:语言精简,读者参与。再一点,作者把事件叙述控制在诗歌叙事的范畴,这个过程要弄清楚诗歌叙事、散文叙述、日常聊天叙事的区别,诗歌叙事是断裂式叙述,非线性叙述,不追求过程化叙述。

诗歌叙事追求主观性叙述的意义完结。作者只是把片刻的想象说出来,梦中的虎附于膝下,这种观察和联想,倒出自己的心迹。在现实与心境中,所惧怕的,或相伴的,在片刻的领悟中,作者只说大抵如此,这是诗歌意义深层所在。

在古代文学里,也有这一类高级的作者,把情感的东西隐藏在文字后面,在诗语体系中,构筑了大家易懂的语言表意体系和文字背后的语言表意体系,这样形成具有蕴藉的双频语言,这属于高级语言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5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兵:此诗叙述一个场景,普普通通的一个场景,就是午后阳光撒在地面上(光影),或者说树影,风送上动感,让人想象(或者误以为)是老虎,诗者好像没有说什么,诗者好像说了什么,这是高超的诗者让意象说话,意象注重细节描写,这首诗细致、细微、细腻,还是诗歌的真正架构,虽说不是经典可称上乘之作,意象的一个俯字更别有洞天。

李晓萍:梦中的猛虎与泄露的光斑相对,一种隐喻的转换,恰似回到梦中年少轻狂时的模样,旧日时光永存。

王军:一首诗的名字真的很关键,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题目。读一遍是一遍的感受。那只老虎风云变幻,好久没有在内心咆哮了吧?简单,从容,淡定,甚至是挥挥手,在闲适的时候,突然一队伏兵杀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5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兵:此诗叙述一个场景,普普通通的一个场景,就是午后阳光撒在地面上(光影),或者说树影,风送上动感,让人想象(或者误以为)是老虎,诗者好像没有说什么,诗者好像说了什么,这是高超的诗者让意象说话,意象注重细节描写,这首诗细致、细微、细腻,还是诗歌的真正架构,虽说不是经典可称上乘之作,意象的一个俯字更别有洞天。

李晓萍:梦中的猛虎与泄露的光斑相对,一种隐喻的转换,恰似回到梦中年少轻狂时的模样,旧日时光永存。

王军:一首诗的名字真的很关键,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题目。读一遍是一遍的感受。那只老虎风云变幻,好久没有在内心咆哮了吧?简单,从容,淡定,甚至是挥挥手,在闲适的时候,突然一队伏兵杀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5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风:好诗有个特点,即一定给你很少的信息,而不是填满,什么都告知读者。这只言片语类似于失语症者的语言,非逻辑的语言,需要读者填充其中空白。这首诗的空白有,梦中为什么出现猛虎,什么样的猛虎,这猛虎与作者何意,幻觉中猛虎为什么会俯在膝前,这是何意?这些空白是文学价值的。

按照禾老师的修复主义诗派理论来看,这首还可以在诗歌外在形式上进行调整,以便更为集中体现诗歌特征。如:



处暑,午后的光

依旧白灼刺眼



在一棵老树下乘凉

从枝叶间

泄漏下光斑

组成斑驳的花纹



有那么片刻

让我误以为

是梦中那只猛虎

走了出来

俯在我的膝前



把不分段的诗文进行分节处理,诗歌的节奏和结构跳跃性就呈现出来了,诗歌韵律也有。这样内核的东西和形式美的都具备了,呈现为诗歌的综合美。

邓天宝:这首诗文字精妙在字里行间。午后阳光,白灼刺眼。从枝叶间泄漏下光斑,组成斑驳的花纹。语言表达简洁、真实,读起来,如身临其境。梦中猛虎俯在膝前,入情自然,使人加深了对场景的印象和想像。

刘树仁:写了初夏树下乘凉的幻觉。漏下的斑驳树影,如同一只虎,蹲伏于膝前。这首诗的特点,是想象奇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自然的引导和产生一种美好的童话般的境界,这是这首诗的特质,也是技巧所在,所谓无痕写作的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3-4-15 08:18
很自然的引导和产生一种美好的童话般的境界,这是这首诗的特质,也是技巧所在,所谓无痕写作的楷模

赞同。个人觉得作者在处理上借助了意象本身的力,自然入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