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77|回复: 12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3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鱼儿在 2004/01/13 05:10am 第 1 次编辑]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诗歌报网站记者“诗歌包打听”在上海现场报道,著名“九叶”诗派老诗人辛笛先生因病于2004年1月8日在中国上海去世,享年92岁。
  辛笛老人一向身体不错,但去年9月30日,相濡以沫63年的妻子徐文绮病逝后,他一直不能从悲痛的心情中缓解过来,健康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妻子去世后,辛笛老人写了一首七绝《悼亡》:“钻石姻缘梦里过,如胶似漆更如歌。梁空月落人安在,忘水伤心叹奈何。”自此直到去世,诗人辛笛再也没有创作过一首诗。
  辛笛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流派九叶派的代表诗人,自1928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35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赴英国从事英国文学研究。曾任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上海留英同学会名誉会长等,他是中国诗歌的一面旗帜。辛笛1981年因与9位诗友出版四十年代创作的诗歌选集《九叶集》,被称为“九叶诗派”。其代表作是《手掌集》。
    去年12月14日,也就是辛笛老人去世前3个礼拜,凤凰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梦馀随笔》送到了病榻上的老人手里,拿着这本书,老人很欣慰,喃喃说道,“真高兴,出来了。”《梦馀随笔》为辛笛历年发表文稿的选集,以晚年的作品为主,共分为4辑《夜读》、《杂忆》、《序跋》、《我与诗》。此时,辛笛老人觉得自己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显得十分高兴。
  “辛笛诗歌创作70年研讨会”曾于2003年11月1日在上海召开。牛汉、吴思敬、邵燕祥、黎焕颐、宫玺、屠岸、缪克构、孙玉石、王圣思等40余人出席了当天的研讨会,那是老诗人最后一次在公共的诗歌环境下露面,本站站长小鱼儿当天曾到现场采访该次研讨会,时隔2月,诗人已经远去,本站沉重哀悼辛笛先生。
    “我什么也不带走/我什么也不希罕/拿去/哪怕是人间的珠宝/留下我全部的爱/我只满怀着希望/去睡!”诗作依然在手,诗人辛笛却已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再一次念起辛笛的这首《墓和扫墓人》,这首辛笛自己也很喜欢的诗作,就当是对诗人最深的哀悼。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老先生的签名。
签名日期,2003年11月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2003年11月1日在上海“辛笛诗歌创作70年研讨会”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在研讨会上,辛笛的女儿王圣思女士在发言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先生早期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1940年,辛笛和徐文绮订婚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转:

留学爱丁堡——访诗人王辛笛
    陈海涛

问:您当初是怎么会想到赴海外留学的?
答:我今年88岁了,说起留学,那已经是50多年前的事了。1935年我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当时考虑刚毕业不要急着往外跑,而应先工作一段时间,多体验生活,了解国家需要什么再到外面去念书,这样可以带点国家需要的知识回来。于是,我先在一家中学教了一年书。不料,1936年日本入侵我东北三省,我觉得应该赶紧走,否则恐怕就走不了了。当时华北局势岌岌可危,我很想到西方学点文化,寻求救国之道。于是,1936年夏天我便去了英国。
问:您为什么会选择到爱丁堡去读英国文学呢?
答:这是受到我的老师朱光潜先生的影响,朱先生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授,原来在爱丁堡大学留学过。他向我介绍说,爱丁堡地方僻静,可以安心读书,自费的话又可以省点钱。在伦敦虽然接触面广,但来往人多且杂,怕耽误念书;剑桥、牛津好是很好,但自费去的话,开销太大。之所以选择英国文学,是因为我从中学开始就爱好文学,希望能够像鲁迅、郭沫若那样,以文学为武器来唤醒民众。再说,我的数学基础不好,只好攻读文学。
问:您从爱丁堡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中,得到哪些收获?
答:当时爱丁堡大学有不少有名的教授和年青的诗人,能够听他们讲课,和他们交往,我感到很高兴。特别是年青一代学者,诗写得好,且富有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常到工人中去朗诵,受到普遍欢迎。这使我意识到,文学创作要结合国家实际,要有社会主义思想。
当时,艾略特对我影响最大,他的《荒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奥登(W.H.Auden),史本德(Stephen Spender),刘易士(C.Day Lewis)等也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此外,我也很喜欢济慈(Keats)、惠特曼(Whitman)、朗费罗(Longfellow)、泰戈尔的作品。
1936年冬天,"西安事变"爆发,鲁迅先生逝世,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时中国正在进行抗日救亡,我觉得单单创作诗歌好象不解决问题,不是国家最需要的。我当时是爱丁堡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很多社团邀请我去讲演,宣传国内的抗战情况。中国的正义事业得到了华侨和英国老百姓的同情和理解,他们积极筹款,支持抗日战争。
问:当时留学英国方便吗?
答:方便。一要通过签证,二要外面接受。我自己申请,并得到朱光潜先生的介绍,所以并没有很大的困难。当时英国社会整体上较贫穷。我弟兄三人,哥哥从美国回来,为我留学准备了足够的英镑。
问:留学以来你的文学创作怎样?
答:1936-1937年,我曾写过一些诗寄给戴望舒先生。巴金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狗》,我很喜欢,便把它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我也用英文写过一些诗歌。抗战时期,我写的诗不多,抗战以后,我又出过几本书,编了一些诗刊。
新中国成立后,我沉默了好多年,一直到文革结束后才又继续写诗和散文。我以前真没想到,经过这么长时间,我还能不断写诗、出书,邓小平同志真了不起。
问:您觉得英国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英国虽然保守,甚至有排外的民族情绪,但在英国留学却能感受到基础雄厚、要求严格、训练扎实的特点。还有一个好处,在英国留学的中国人都懂得要自尊、自强一些,不像在美国留学的因那边的生活好就不愿回来了。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提供)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转:

    听辛笛谈诗

       韦泱
常有机会与辛笛老厮守相谈,聆听他对诗歌的一些想法。90高龄的老诗人,话语间时有新意,给人以惊喜。
辛笛在谈诗中强调最多的,是诗人对于时代的感受和把握。他说,诗人不能不接触社会,不能不将对社会和时代的印象、感受诉之于诗的创作。无论是动荡的、嬗变的、前行的时代,都是诗人主观感情的依附与载体。正如古人所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真情实感只能来源于时代。诗人感慨地说,我年岁已高,又足不出户,就写不出具有时代感受的新诗了。
早年辛笛迷恋现代派诗,沉湎在艾略特的《荒原》里。留学英国期间,在爱丁堡听艾略特讲课。他是国内唯一亲眼见过艾略特的诗人。然而,说起艾略特,辛笛引述的却是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的观点,强调诗必须向传统学习。我们要老老实实向先贤学习,唐诗宋词是经过时间考验,不会过时的,我们要深入进去,向优秀的古典诗歌的传统学习。他提醒说,艾略特作为一个现代诗歌的大师,倒是很注意向传统学习的。
我们知道,辛笛是我国“九叶派”诗人的宿老。四十年代他与杭约赫在上海创办《中国新诗》杂志,吸引了在大后方工作的陈敬容、唐祈、唐、以及在北平工作的穆旦、袁可嘉、郑敏、杜运燮。《中国新诗》以他们九人为核心,自然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的诗歌流派,即后人冠之以“九叶派”的现代文学团体。
读辛笛的诗,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现代主义的风格,《手掌集》中的“印象”、“秋思”、“巴黎旅意”等不少诗篇都意象独特,色彩艳丽,十分讲究意境,注重自我感受的抒发和现代意境的营造。但也不难看出,他对中国古典诗人和词人的创作手法的心追手摹。在辛笛的笔下,创作出了一种中西合璧、古今相继的现代诗歌。我们常常谈到中国诗歌现代化问题,对此,辛笛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和贡献者。
然而,作为在海内外公认的现代派诗人,辛笛在谈诗中,却很少单纯地谈现代派的诗。他多次肯定青年诗人的探索精神,相信经过一代代年轻诗人的创新实践,新诗终会走出困境,新诗的希望在于青年诗人。但他也坦率地表示,现在的一些青年人写诗过于超前和前卫,叫做后现代主义,这不利于中国诗歌的建设。去年底,《诗探索》杂志推出了“辛笛专辑”。最近,《文艺报》刊出专访,披露了辛笛关于诗歌创作必须使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主张。在诗歌界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辛笛说,心平气和地讨论总是好事,可以明辨一些理论问题,用来指导创作。诗歌不能再沉寂下去了。由于渐入耄耋之年,辛笛老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也常常思念卞之琳、赵端蕻等诗友,撰文写诗寄托缅怀的情谊。他掰掰手指说,昔日的“九叶”,而今已有一半凋零枯萎。可见他对“九叶派”的怀旧之情是多么深厚。他对诗,对诗人的感情是那么单纯、真挚。这常常令人肃然起敬。
《新民晚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弦梦
      作者:辛笛

  浓荫绽开着棋子的白花
  静的长街上
  繁促的三弦响
  一人踏着步来了
  又竟自去了
  而遗下一团绿的梦
  怅惜的梦
  他是个失了光明的人呢
  不怕光明就照在他风尘的颊鬓
  可照不亮他的眼睛
  往日徒然是青的烟
  给他往怅惜里缠
  他是去寻那失落了的边沿么
  不 弦语已尽够他温存着了
  怅惜原是他的本分
  ——1933年7月炎夏
发表于 2004-1-14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悼念!
发表于 2004-1-14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沉痛悼念!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老爷子的葬礼今天在上海举办~
发表于 2004-1-18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悼]九叶派老诗人辛笛在沪逝世!

默哀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6 2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