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16|回复: 15

色即是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23-7-20 19:45 编辑

《至道之极》
老庄的核心思想只有两点,道与德。道与德相同,本为一,德是人的善行,道是天的善行,天只有一种行为,就是道。
道与德是同一种东西,老庄为什么要一分为二呢?因为道不可言,很难论证,而德则需要一个参照,不然如何证明德是德呢?就像君子必须和小人对比,孔子才能说清楚怎么样是君子,怎么样是小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包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庄看肯定不属于玄理,道是可以解释的,道也有来处和去处。道生一,一般人认为是道能生出一个东西来,我认为正好相反,应该是道生于一。道就是一,比如天道,只有一种,没有与之相反的行为。在老庄看来,一切不合乎天道的行为举措都是不好的。所以他们总是很专注的观察事物。他们总是试图弄清楚万事万物之形态变化,以及其中所隐含的道理。
今天解释世界最好的方式是科学,科学能走多远?能最终解释道吗?目前科学能告诉我们地不是方的,天青色是光在大气层折射的结果,科学家还猜想到宇宙那个原点,这个原点很像道生一那个一。科学可以解释山海宇宙,但无法解释道德,比如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崔瞿问老子,你不去治理天下,让人心都向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科学可以帮助人看到至大无外那个外,也可以帮助人看到至小无内那个内,但科学只是一种工具,科学本身既无法解释何为道德,更不能使人向善。
老子回答崔瞿似乎有点答非所问,他说,不要去扰乱人心就可以。人心浮动本是常态,用法令,用囚杀来稳定人心,不可取,就像现在的美国,俄乌本来紧张,还要不断拱火,中美关系已很冷淡了,美国人还要不断雪上加霜。尧舜为了国家,累的自己腿毛都长不出来又怎么样呢?他们呕心沥血传播仁义制度法制,结果又怎么样呢?
人心浮动是常态,大治和大乱交替出现,这也是常态,无论海内还是海外,过去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的。要想实现天下大治,庄子认为必须绝圣弃知。一个人懂得越多,越不肯安于现状,内心越浮动,圣人作为知的传播者,首当其冲应该杜绝。庄子的观点有些反智,却是反思的必然结果,庄子的思想总在两极来回折返奔跑。
对庄子思想影响最大的不是天下观,而是生死观。《在宥》庄子借老子崔瞿谈论政治,借黄帝与广成子谈论生死。生死才是左右庄子思想的根源。
广成子,上古时期的道人,在崆峒山修炼,黄帝知道后去拜访广成子。黄帝的愿望是希望借助至道精华以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至道,与至人是一个意思。至人,就是臻于至善的人。也可以叫天人。黄帝求道,实际上是求物质物资,广成子对黄帝说,自从你管理天下以来,雨下的违背常态,树叶不黄也掉下来,人心都变坏了,和你讲至道有什么用呢?黄帝挨了广成子批评回去退了帝位,筑了一间屋子,在茅草席上躺了三个月,又去找广成子,这次黄帝向广成子请教的是长生诀。
广成子对于政治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与黄帝谈至道之精,但却对生死有浓厚的兴趣。广成子听了黄帝的生死之问,猛地从卧榻上坐起来,对黄帝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说真的,我们很难判断庄子究竟有没有打通生死关,因为科学无法证明人死之后的世界,人死之后是否还有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庄子。但庄子像神一样肯定人之肉身能气聚而成,他又是如此笃信人可以获得长生,依广成子的要求,人要做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想,这是基本要求,至道之精是窈窈冥冥的,至道之极是昏昏默默的,如此解释,至人与傻子有何区别?活着与死亡有和不同?


《柳下跖》
盗跖是什么人呢?他是柳下惠的弟弟,原名柳下跖,柳展雄。柳下惠还有一个弟弟叫柳展喜。孔子誉柳下惠为被遗落的贤人,盗跖比孔子早生170年左右。
盗跖的是个绰号,柳下惠是贤人,盗跖却是个强盗头子。按庄子说,盗跖率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六亲不认。《庄子·盗跖》写的是孔子看不惯盗跖所作所为,要去教育盗跖,可是没想到被盗跖一顿反呛,弄得很没面子。
按孔子的思想,子不教乃父之过,弟弟当强盗,做哥哥的也有责任。柳下惠反问孔子,做父亲的就一定能教育好儿子?做哥哥的就一定能教育好弟弟?孔子说要去见盗跖,替柳下惠教育弟弟,柳下惠说,那你就去吧。
庄子借柳下惠的口,给了盗跖两个非常漂亮的词心如泉涌,意如飘风形容盗跖这个人,言下之意是,盗跖的风格岂是你孔丘能领略的,就像以前孔子说老子是天上游龙难以驾驭一样。
孔子带着颜回和子贡去见盗跖,庄子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盗自有盗的样子,该怎么写便怎么写,这时候盗跖刚领着喽啰们打劫回来,正烩肝餔肉呢,盗跖翘腿坐在虎帐上,孔子那么大的人物也得按规矩来通报一声,盗跖听说孔子来了,立即大怒,你一个靠嘴混饭吃的人来我这里干什么呢!盗跖发怒,庄子又用了两个华丽的词形容,目如明星,发上指冠,盗跖在孔子眼里是强盗,孔子在盗跖眼里是什么人?这里庄子用了一个词骂孔丘是巧伪人,巧,投机取巧,伪,虚伪。接下来还有一串词说孔子,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孔子在盗跖眼里就是个每日摇唇鼓舌,擅生是非的寄生虫。盗跖这些话并没有亲自对孔子说,而是让喽啰把这些话转告给孔子,孔子还没见到盗跖,就挨了一顿狠批。
喽啰要出去传话,盗跖又补了一句,让罪大恶极的孔子赶紧滚蛋,不然就挖他的心,吃他的肝。
孔子见不着盗跖,只好搬出柳下惠,让喽啰再次传话进去,说我是你们寨主哥哥的好朋友,这样才见着盗跖。孔子见盗跖,中间隔着一张吃饭的桌子,大概桌上有肉,孔子绕席而走,盗跖一见又怒了。这时候庄子又用了两个词形容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盗跖岔开腿,用很无礼的坐姿对着眼前的孔子,说,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不顺吾意则死。
孔子闻言过去开始教育盗跖,讲人有三德,大德中德小德,孔子一边说德一边夸盗跖,说人有一德已经很了不起了,而盗跖将军同时兼具三德,孔子拍完马屁话锋一转,你是一个有大德的人,怎么能让别人称呼自己为盗跖呢?接着孔子想招安,说如果盗跖同意,他可以去跟鲁国越国宋国卫国说,划一块封地给盗跖,让匪徒们回去做良民,盗跖听了又大发雷霆。
盗跖对孔子说,什么长大之美德我需要你来教育吗,这些我父母从小就和我讲过了。盗跖接着又说孔子为人,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意思是,一个喜欢当面夸别人的人,也会在背后诋毁别人。
盗跖接着反驳孔子招安,给我封地,无非是要我顺从,然后顺从你们的仁义道德和制度安排,可是为什么夏商周以来那么多朝代都会覆灭呢?因为尧不慈,舜不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后面孔子再也没有开口说话,都是盗跖反过来教育孔子。孔子肚子里那点货,盗跖门儿清,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
庄子有句名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很显然,很多问题不是教育能解决的,也不是弄出一堆仁义忠信孝悌就能一劳永逸的。教育能提高文化素质,但解决不了贫富分化问题,解决不了意识形态,种族歧视,阶级分化问题,世界种种危机都不是仅仅依靠教育就能解决的,相反,人类掌握的知识越多,教育问题可能越突出。


《颜渊问于仲尼》
庄子谈论生死最深刻的一篇,应属于《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这节,其中有一句名言,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这句话看起来很好理解,实际不然。
颜回问孔子,我对夫子的言行亦步亦趋,夫子说什么做什么一般我都能理解,但有些东西却一直没法理解,也学不来,为什么夫子什么都不说别人也信服,夫子不笼络别人也能得到人心。孔子就回答颜回的第一句便是,哀莫大于心死,后面还用了很长一段来解答颜回疑惑。其实颜回的疑问很好回答,孔子失去了社会地位后仍然有人愿意跟随他,这是因为孔子的学问和人格魅力使然,可孔子不能这样回答颜回,那怎么办,只好绕弯子,王顾左右而言他。看他是怎么绕的。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汝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汝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服,汝也甚忘;汝服,吾也亦甚忘。虽然,汝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孔子从死亡说到心身,说到日出日落,万物追随太阳运作,然后得出出则存,入则亡,这是造化神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庄子领悟到了休息即是死亡,人每天睡一次,等于人每天都要死一次,活一次。
孔子接着说,人每天都这样生生死死,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参考其他的生命运作,对于人际关系也是这样。将孔子的话简而言之,尽人事,顺天命。
庄子寓言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准确把握了孔子的思维方式,又把自己的思想毫不违和地融入其中。庄子从不谈七情六欲,可人是有心的,这一点他并不否认。心是什么?心是思想也是情感。先秦时期,心不解释为希望。心死,是庄子创造性的思想和文字语言运用。我们看庄子另一句说心死的句子,来自《齐物论》。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南郭子綦听风声听呆了,子游问他,一个人的身心可以像像枯木死灰吗?死是生的对立面,枯木是死去的树木,死灰是死去的火苗。子游要表达的是南郭子綦的身形和表情,心情。心情,就是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夫哀莫大于心死,不是指没有希望是人最大的悲哀,而是指人失去了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人最大的悲哀。后一句,而人死亦次之人死,是指肉体和情感一起消亡。庄子对孔子的名利观毫无兴趣,庄子想表达的是自己的生死观,庄子的思考并未因庄子死去而停止,每个年代都有人对睡眠充满好奇并试图解开它深层的原因。
孔子绕了一圈,回到开头的上来,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孔子批评颜回说,我一辈子和你在一起,你却不了解我的言行,让人悲哀死了,其实每个人过去说的话时过境迁未必还记得其含义,不管是颜回说过的,还是夫子说过的,孔子大概想证明,人活着,心是最重要的原因,庄子或许想证明心是万物本源,就像王阳明最后把一切都归为心学。心的存在是一个奇迹,只能归功于天,庄子摆脱了肉体死亡的痛苦,但是心的死亡呢?他会难受吗?

《广成子》
中国的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是符合道义的,万物具有关联性,也有各自的独立性。从道的观点去看,天灾也属于天道,天灾仅仅是人的受害心理认定的结果,上太空看,天灾都是自然现象。
与天灾相类,人祸也是一种灾难,人无力改变自然运作,因为人的力量不能与自然力量匹敌。许多人祸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人必须有高度自觉。
但是人有人的自然属性,比如人总是先学生存,然后才学其他,当生存成为第一要义,舍己就难了。人类文明发展因此举步维艰,佛祖可以割肉喂鹰,更多的人则把道德当成工具。圣人可以影响一部分人,但不可能引领所有人向道德靠拢,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就像把宇宙万物都变成某一物一样,这也是有违天道的。问题是,我们又不能据此说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不合道的,借用一句话,存在即是合理,天道不可以人为去改变吗?人也是自然之一啊,宇宙间万事万物不都是互相影响的吗,互不干涉与互相成就互相伤害不都是天道吗?
以庄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不可能看不到五行相生相克,多元是这个世界应有的样子,问题只在于,人很难融入自然与自然同呼吸,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所以人习惯上总是趋利避害,生存竞争是这样,理论建设也是这样。
广成子(即庄子)所谓的无视无听显然是自相矛盾的,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天道之极,天道之极就像一扇门,只能看到两样东西,生和死,门这边是生,另一边是死,由死到生,简单明了地将一切凡尘俗世囊括其中。无视无听也许是真的到了看不见听不见的高度,又或许是生死之外,其余皆不值一观。
我们来看庄子与孔子的生死观有何不同吧,儒家对生是持欢迎态度的。孔子在死前的一段时间心情非常糟糕,子贡去探病,孔子说,泰山就要倒了,梁柱就要断了,哲人就要死了。孔子不仅害怕身体的毁灭,也害怕自己的思想将灰飞烟灭。在更早前,子路先孔子死了,颜回也死了,都对孔子造成巨大的震撼。
儒家对待死亡,不仅要厚葬,还要披麻戴孝,立下诸多规矩,庄子对待死亡则相反,庄子认为一个人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是自然过程,我们没有办法评判庄子和孔子对待生死的态度高低优劣,庄子的生死观合乎天道循环,这个世间,多少人来了,多少人消失了,庄子从中看到人的本质属性,无非都是空气而已,人没有高低贵贱,所以人统治人都是不合法有违天道的。而孔子却要借死亡继续维护等级关系。庄子的超然可以让我们瞬间得到解脱,孔子则为后世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现象。
广成子修身一千两百年,其身仍不见衰老,他之所以能获得不败之身原因在于无视无听,广成子只守着他的一,不求壮大,庄子的生死观是没有生死,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万物也都一样方生方死,方生方死。天道无穷,而世人都以为有尽。天地本无最好与最坏,而世人总想追求最好的,生存压力越大,这种心态越突出。
自春秋以来,中国人在天道与人道这个问题上纠结了两千多年,在不安定的国际环境中,庄子的思想只能作为理想蓝图束之高阁,我们的社会也因此而变成一个世俗社会,充满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生存需要土地,需要空间,需要人力物力,为此我们需要使出浑身解数去化解种种危机,华夏子孙们将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回顾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思考的先哲们。


《色即是空》
昨晚听了一段话,很难受的,一个唯物主义者说,人是什么?人是一堆物质,一堆细胞,一堆蛋白质,一堆碳水化合物。继续把人分解下去,人就是分子原子粒子量子,而量子没有质点,是看不见的。所以你以后不要说这句话,你当我是透明的?”因为你本来就是透明的。
一个人信佛,信道,都没有错,看《金刚经》怎么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看《心经》开头即言,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五蕴包括有形的物,无形的欲念,都是空的,空的,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宇宙万物自然本相,实物都是幻象,假的。或者说是暂时的。
《心经》是世界上最好最了不起的心灵鸡汤,《心经》直面人之生老病死,人要解除老死的痛苦,只有否定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假象,因此,我们的眼鼻口耳舌以及意念都是靠不住的,我们从假象中得来的痛苦经验,能靠得住吗?靠不住,换句话说,人否定了宇宙万物,同时也就否定了自身,我们自身也是假象,人的生死和自己没有关系,这与庄子说的,人由大气变成,是一个道理。大气就是空气,一堆原本我们看不见的量子凝聚,然后变幻出各种假象,而人死则气散,又复归于无,切实就是这样。
金石坚固,但金石也是气凝成的,金石也是能量,金石比人体更稳定,但同样也敌不过时间,它们会风化,可燃烧,在剧烈撞击下也会气化,变成巨大的无。庄子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小也可以用空来解释。
人的痛苦,也就是对无穷无尽的世界之恐怖,世界是五光十色的,虽不过是假象,你却不能参与其中,就像世界两分,一边是光明的,有声有色的,另一边是黑暗的,死寂难耐,这就是恐怖的本质,其根源来自挂碍,挂碍来自于有,去除挂碍的方法只能是看空一切,让有变成无,空无是最好的状态。
领悟佛法并不需要大智慧,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否定自己,否定我们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到的,如果能,人就去到了一种无明状态。无色的目的就是为了无明,然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这是不是另一种天人合一?当然佛法也是法,与诸法空相是矛盾的,佛也活在矛盾之中,有形的东西都有局限。


2022/08/10/HT
发表于 2023-7-20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德与道,佛与禅,说不尽也道不明,5000年来统治着中国的哲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3-7-20 19:19
德与道,佛与禅,说不尽也道不明,5000年来统治着中国的哲思

我觉得政治教育,道学佛学,诗歌论文,等等我们一直在开历史倒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1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空中色着。

人不空。则僵
人不色。则滞

既空又色。则起落有度。流转自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1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3-7-20 20:03
我觉得政治教育,道学佛学,诗歌论文,等等我们一直在开历史倒车。

这个在过去,叫保守派或者保皇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哑榴 发表于 2023-7-21 06:09
在空中色着。

人不空。则僵

哑榴兄说的是彩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23-7-21 08:41 编辑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3-7-21 08:30
这个在过去,叫保守派或者保皇派

加一个走资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得王即为理,颁令则为道。两军对垒,你吟诗唐宋三百首试试

点评

前两句有出处吗?  发表于 2023-7-21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3-7-20 20:03
我觉得政治教育,道学佛学,诗歌论文,等等我们一直在开历史倒车。

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一切皆为政治的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1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里说心死则道生。般若心经里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都是不同的系统,各说各的,各有各的理论支撑,各有各的群体受众,最后唯一不变的是引人向善的都被政治包容庇护。像“法轮功”那样的最后都被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秋的暖 发表于 2023-7-21 18:53
得王即为理,颁令则为道。两军对垒,你吟诗唐宋三百首试试

有,出自《胡言乱语》第八章第四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成了被用来治国平天下的范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3-7-21 08:37
哑榴兄说的是彩虹吗?

一些东西破灭了
所以美呐
一些东西空了
所以包容万象,没有僵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空
如何见色?
你不色
如何显示于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哲学很绕人

色是空,空就是色,则人不可色,则人也不可空,则人不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22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