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21|回复: 0

时空纵横下的唯美底色 ——严观诗歌美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6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张洁

严观之诗,气象万千,挥洒自如,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如深林之花鸟,其意盎然,如深山之琴音,其境深远。——题记
泱泱华夏,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数千年文明延续至此,而今,世界发展之快,致使文脉溃散,文化多而驳杂,我们该如何保留中国文化基因,如何书写独属于华夏子民的文化浪漫?且随我看严观之诗。
严观,一个对诗歌创作有独到经验,并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为一体的诗人,其诗歌多具东方气派,主题之开阔,材料之丰富,实不多见。深厚的文学及历史知识积累,使得他的诗歌拥有极其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且诗歌意向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对意象进行有序化的选择排列。干净透彻的文字塑造出开合有度的情感表达,总是在神秘深远的意境中孕育出高贵、古朴、典雅的气质。中国人将美归于道,基于对道的艺术解释,将美归之与道的形态——意象与境界,严观的诗歌就是如此,透露着中式美学优雅与诗意的独特魅力,他的诗歌不仅美在诗歌意象的选取,更是美在对意境的探索体验,寥寥诗语中自成天地,品读他的诗歌,就是一个寻美的历程。当然,在相当娴熟老辣的文字功底背后,严观同样试图对迷惑人类的终极问题进行回答,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神的关系等问题,都可以在诗中找到踪迹,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处,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使得诗歌回答上述问题时突破了时代的局限性,充斥着历史智慧,夹叙夹议与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汪洋恣肆的文辞,将历史、现实、哲思、理想等多重因子融为一体,诗意葳蕤。诗歌从具体的意象走向抽象的思考,并在二者之间灵活穿越,严观把人生经验与对生命的整体思考融入这个过程,客体与主体连接在一起,带着强烈的个性特点,具有以小见大即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严观作为学者型诗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贯通古今,对中华优秀文化用诗化的语言抒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严观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卫道者,融汇中外,将西方文明的社会种种也写进诗歌,给读者提供了一面了解西方社会文明的镜子,以彼观此,引发读者对当下所处大环境的思考。当严观的诗语浸入心田,润物细无声,每一条经脉就此舒展张开,没有压抑,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如璞玉般的温润。
严观的诗歌具有史诗性的特点,跨越时空纵横,使用中华文化与历史发展中客观事物为诗歌题材,正是这些题材的运用,他的诗歌飘逸着唯美主义与浪漫奇幻的史诗风貌,在传统意象与现代新诗碰撞交织的动态过程,静态地呈现出民族文化发展,从而传达出文化瑰宝的重新探测与关照意识。在严观的诗中,以画为题材的诗歌数量众多,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严观作诗从画中寻找,从历史中寻找人生的回响。“真正的水墨离不开几种关系/行脚的伴,坐卧的亭/耳目里的山水,笔墨的风骨/晤谈中的茶饮”——《宋画》,简短的语言,将宋画的神气展现得淋漓尽致,细节的真实和虚旷融为一体,高大巍峨的山,若隐若现的山林,临于泉上的亭子,如此优美的想象富有气势,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松枝燃烧的烟,炉膛上厚厚的一层/制为墨,融为水墨,染为山水/墨分五色/浓重的峭岩,淡抹的云烟/出岫的渔艇,线描的山人/‘高远,平远,深远/’中国山水,从墨色的帷幕中走出从孕育黎明的黑夜中喷薄而出/不着一墨,纸绢上的河流、天空/以致环宇,以虚,以透,以白/涵承万物/这黑白之变,互为表里/这太极之图,转化滋生/这大道无形的无色之色/容得下生死/庄严、肃穆,广大、无边‘知白守黑,和光同尘’/‘修己惠人,笃行致远’/白张黑驰,白动黑静/白扬黑抑,白唱黑和”——《黑》,气势之宏达,内容之丰富,意蕴之深远,在百年新诗发展史中,实属罕见,全诗构思巧妙,神形兼备,语言大开大合,以国画为题材,丰富的线条,巧妙的布局以及轻烟熏染的淡墨,反映中国理想的诗意构造,中国画在一张白纸上描摹出黑与白的挣扎,经过严观语言的转换,不再陌生的束之高阁,而是选择与大众见面。中国山水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折射出中国哲学的源头。诗歌包容儒释道三家智慧,蕴含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与生死哲学,以“黑”为题,不仅仅是山水画的创作手法,细细品来,更是一种归途,是儒释道三家共同的归途,是个体生命的归途。黑白两种极致的美,有不同的妙趣,却又相互渗透,这样的黑白之道,可同老子、庄子影响下的处世之道融合,亦可同后世儒学思想相交,如中庸之道等,这样的智慧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可谓一剂良药,现实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极易简单对决,矛盾相向。何不顾念中和,学习哲学,从哲学中寻找答案,怀含宽容,知白守黑,如此,才能真正体味到美的意义,悟通生命的真谛。这样的诗,很难不让人爱,流淌在血液中的传统,是维系华夏几千年历史发展的纽带,“尊宗敬族,敬天法祖”大抵便是中国人的信仰与传承。
严观的诗歌是具备现代性的,即站在时代和审美的制高点关照当下的生活,探询和表现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也为现代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如其诗歌《一天中的24小时》,以时间发展的顺序,记录每一时的生活样貌,在时间的变与生活方式的静中,表现现代人生活的无趣,如机器一样守时按点,生活的气息竟能规律化的概括总结,体现出个体与时间相遇的荒谬和孤独,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再如“思慕海航和渔猎,渔人今日出海/船尾的水花使远离的山岚模糊/挥手的女人也已看不到踪影海面博大、咸涩而灼热/渔人知道这次的航位,遥远、凶险,”——《渔人》,自我经验提炼以后,进行艺术表达,在处理加工过程中,便形成了诗人内心最具价值的情感表达,自古以来,中国便有写尽离愁别绪诗词,这首诗于现实,有很强的关照,严观笔下的离愁别绪是因为渔夫为生活所迫,虽知前路遥远凶险,为了生计,不得不与妻子家人别离,“船尾的水花使远离的山岚模糊/挥手的女人也已看不见踪影”,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意味相通,严观并没有纯客观的铺序自然景物,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融情于景,暗写别意,船尾的水花与模糊的山岚,远近相交,虚实之间,是渔妇的担忧,恐日后难圆。再看其诗《玉米》,从常见谷物玉米为突破口,以玉米喻人,嵌入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多好的土壤/多惬意的雨露阳光/多么振奋人心的企望/数不尽的米粒/充沛的种子/吃玉米的人/年年岁岁/依着循环”,土壤、玉米、阳光,皆带来欣欣向荣的气象,如此活泼,土地的包容,阳光的无私都给予玉米,都为生活带来希望,紧接着,诗人由玉米及人,年年岁岁往复循环,生命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讨论就此展开,“逐渐成熟的苞米/生机盎然/生长的玉米带来强烈震撼/生命的最高意义昭然若揭/生存繁衍是生命的定数/植物动物皆如此,人概莫能外”,道韵自成,将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抽象概括为哲学智慧,人类命运的循环,一张无形的大手安排世间因果,这种智慧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让渺小的个体在执念中学会释然。严观的诗歌带着现实主义,是有智慧的,赠世人以渡世良方。
严观的诗歌无一不是美的,在尺寸之间尽收四时之浪漫,穿越时空的长河,优雅的叙说历史的韵律,在他的诗歌中,传统士大夫精神随处可见,中华文脉在诗中延续,可以找到屈原、李白的浪漫,可以找到杜甫现实的关怀,还可以找到儒释道精神。他的诗歌语言极其克制但不乏其美,自成一派,教以诗人以昂扬的姿态追寻有意义的人生。

诗评人简介
张洁,《诗人名典》执行副主编、青年诗评家。有诗文散见于网刊、纸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7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