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彻底的一天,我就这样想
文/南岩
秋天的雨水飘起,
沉落
沉落,在这里分裂
仿佛一种声音就在眼前
生命的空瓶
或者又是七分钟的移动
叠合了窗台的阳光
一樽残缺的铜像.没有手臂的面孔
一个来自赤道的水龙头
露出了牙齿,静静地
悬挂一片秋叶
相遇的少女揣着衣服
近在咫尺
真的,她没有回头
撕下的月历对着柏油的马路
一起打开的门
躺在医院的白床单
此刻,诗人从屋顶的绳索
试图忘掉一次语言
时间的那块破布
盖住一个个浮出水面的真理
晓钟:
南岩的这些文字又一次让我想起时间,这世间徘徊在天使和魔鬼之间的虚拟物,从来都是最彻底的!彻底地来,彻底地走,来的时候不会告知,去的时候什么也不留下。它是“生命的空瓶”,虽然叠合了阳光,它是“残缺的铜像”,虽然有时甚至模仿了秋叶,显出幸福金黄的色彩。其实,时间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不回头的少女,让你留恋而又无可奈何,更确切地说,时间正是盖住真理的一块破布,“真理”无处不在,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去发现,在每一秒流逝的时间里,我们该想想自己是否把消逝得无比彻底的时间好好地用起来
诗歌似乎在将时间这样的概念以平面的方式展现,而空间的组合又让这种平面赋予了效果。同时,内部节奏的控制让人有一种时间流逝的紧迫感,这是诗歌技巧上的高明之处,但遗憾的是一些词语的表达并不准确,约束了诗意的扩张,因而显得粗糙而缺乏文字的弹性。
飘浮
文/野子
世间,这片浩大的水域
承载着:所有的手脚
它们都很慌张
像一排排呐喊的树木
指向天空,巨大而寂寞
我们的飘浮
像天空呼啸而过的云朵
完成了尘世的
整个开放
晓钟:
很喜欢野子的这个小诗。
短短的几句话就将我对生命内心的焦虑述说得淋漓尽致。一个“浩大”涵盖了生命的全部,一个“慌张”又直刺内心。而“一排排呐喊的树木”道出了生者甚至亡灵的秩序,他们对天空的呐喊藏着无尽的悲苦和孤独。“巨大的寂寞”,“大”到无处着手,惊慌失措。“小”到尖利的刺痛,无法抑制。给我震撼莫名的感觉。野子表达的这种情感是有相当代表性的。是生的“核心内容”之一吧。
因此,我在原帖中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生死算不的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活着的态度和持续性。”
不得不说,我们的活着就是云朵,在尘世中完整地开放。然而,这样的开放境遇却大有不同。所以,当我们呼啸而过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那些呼啸而过的云朵让我感觉到那不是生命的物质,而是灵魂。他们不由自主,被无形的手裹挟着疾步。
诗歌将生与死的极端对立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表达,在生的表面留下许多暗洞,灵魂的气息不断透出,从而形成诗歌整体的张力。你的想像有多丰富,它就可以给你扩张出多大的空间,让你的内心在文字制造的空间感里驰骋。这正是诗歌这种文本的魅力。
这首诗歌,我在个别用词上做了轻微的调整,在跟帖中我是这样说明的:“生命是很严肃的问题,是唯一涉及到灵魂,尊严和归宿的。我觉得世界上写诗歌无非两种人,第一种用诗歌歌颂灵魂的饱满,第二种是用诗歌填补灵魂的欠缺。只有用灵魂写作的人才是纯粹的诗人,才会让我感动。我之所以克制很久(最后还是做了轻微的调整),是因为担心我会惊动诗歌中疗伤的灵魂,仅此而已。”
借助
文/海湄
我喜欢等一分钟,喜欢
这串在伤感曲调上的男生独唱
它像一个轻轻按住光芒、迟钝、曲折而又柔软的
阴谋,它借助秋风和初寒,借助
包括草垛在内稀疏而又
密致的衰亡,用
一场接一场的大雪掩住大口的喘息
然后,把一滴露珠放进
我的旧眼角
晓钟:
诗歌很轻巧地将一种情感呈现出来,这种情感调皮又沉重,仿如一个少女在闺中为一件什么事情既欢喜又羞涩,还有一丝伤情。看完后让人有些情不自禁。只是,放一滴露珠在眼角,还不如洗个脸直接去晒太阳。:)
曾经好美
文/晓谬
对面那只蝴蝶
在我眼里飞来飞去
每次回来总停留在同一叶子上
闲坐无事 盯着它
猜测每一次飞走了 是否
回来
回来了 是否
还踩那只小叶子
将近一个小时 我在忽明忽暗的世界里想蝴蝶的事情
蝴蝶不来的时候 会注意到一只蜻蜓 一只小鸟 甚至
一只苍蝇
晓钟:
极度孤独的梦呓。
这是我对这首诗歌的感觉。换句话说:当人离开了群居生活,他(她)能做的事情只有两件:A等人来,B找吃的。当精神或者情感离开了群居生活,那么他(她)能做的事情是什么?我想,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盯着“蝴蝶”或者是“一只蜻蜓 一只小鸟 甚至一只苍蝇”。
没有精神的交流是无聊的,诗歌表面显现的无所事事(无聊)正是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文字背后正在警示一种危险,让我们正视“曾经美好”之后的那片空白。“蝴蝶”无论是飞来飞去,还是踩那片叶子都是它的生活,而我们在不断的“猜测”中,失去的有可能是生活的全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