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35|回复: 2

祝贺一下4月1日捡了一粒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日冠军作品

田埂上的石头
文/哑榴

压住耙
以后,被泥浆,野花,包裹
压在虫鸣下面

有人掰起它
蚯蚓白着花芽,蟋蟀颤栗
它打坐成一砣泥菩萨

石头
更像掰动一只布满苔藓的“血管瘤”
早已放不回原位

记忆里,它像
炊烟的故乡,越陷越深

【蘇真读诗】

“记得在老家,看到的耙有两种样式。一种是立式的,在一米余长的耙架上钉有十二根铁质耙齿,耙齿大约有三十厘米长,呈扁锥形,耙田时可以手扶着耙架,这种耙不仅能将梨田后的大土块耙碎,还有平整田地的作用。另外一种耙是匍匐在田土上卧式的耙,装有二十四根铁质耙齿,这种耙只能起破碎土块的作用,耙田时,可往耙架上放一块增加重量的石头,或者是用耙的人站在耙架上,这是为了加深耙地的耕作深度。”

这一段是我和一叶天下查“耙”这个工具时,得到的具体的解释。权当引子。

从一个具体的物件入手,是诗歌写作经典方法。而这种写庸常之物的诗,想要出新用经典的叙述方式很是大胆。不过诗人做到了,用压在耙子这么直接的表述方式,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

诗歌本身就是心灵的抵达,引领抵达的手段就是诗歌完成的过程。

写故乡、写乡情的诗千千万,利用田埂上石头这么一个最庸常最不起眼的物象作为支撑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而写的如此贴切,如此平和的就更值得称赞了。

至于诗歌的过程我就不多加累述了。必竟画蛇添足不需要新的案例。

发表于 2024-4-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读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就是蘇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2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